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時裝與建筑之戀

作者:FT中文網 來源:tom 時間:2006-04-01

 

建筑與時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時裝常被稱為穿在身上的藝術,而視覺藝術長期以來一直在影響著服裝的顏色、質地和設計,但建筑呢?從紐約建筑中心(Center for Architecture)剛開幕的展覽上來看,建筑也同樣發揮了作用。此次展覽名為“建筑的時裝:構建時尚的建筑”,展出的作品出自侯賽因•夏拉揚(Hussein Chalayan)、帕特里克•考克斯(Patrick Cox)、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皮亞•墨沃爾德(Pia Myrvold)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等設計師,以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戴維•阿德迦耶(David Adjaye)、文卡•度別丹(Winka Dubbeldam)、森俊子(Toshiko Mori)和拉斯•斯伯伊布里克(Lars Spuybroek)等建筑師。該展覽表明,建筑和時裝這兩個領域的相互影響已是更勝以往。

設計師鄧姚莉(Yeohlee Teng)表示,二者的聯系很簡單:“我們住在建筑里,建筑就是我們的環境。我們每天都與建筑打交道,包括過渡空間,就像我們的衣服一樣。當你出門到街上,你就進了建筑環境;街道帶你進入樓宇。這是人類體驗和環境的一部分。”

“你設計的東西有人會穿上,然后坐在椅子上,所以我認為,對許多人來說,(建筑與時裝的聯系)不是什么新事物,”鄧姚莉繼續說道。她將建筑元素融入了幾乎所有作品系列中,看看她設計的短裙就知道了,這些裙子就像穿在身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我設計了看上去像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服裝。我并不是從賴特(Wright)先生的作品或其它作品上獲得設計靈感,我沒有直接參照它,但一位批評家的確看出了這一點,”鄧姚莉說,“對于2006年春裝系列,那是我碰巧看到了羅伯特•馬萊-史蒂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的建筑,以及他那超結構、超清晰、現代風格的線條,然后我就考慮設計些更有結構感、與纜索有關的作品。巧合的是,就在我設計2006年春裝系列時,(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正舉辦他的作品回顧展。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我曾在1994年秋季的展覽請貼中,用了(馬萊-史蒂文斯)設計的一座劇院圖象。”

建筑師的時尚設計

建筑和時裝之間的“纏綿”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198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海頓樓(Hayden gallery)舉辦了一次開創性的展覽,將這兩個領域聯系在了一起,我當時參與了這個展覽,那次展覽是由蘇珊•希德勞斯卡斯(Susan Sidlauskas)組織的,”鄧姚莉說到,“那次展覽叫做‘親密的建筑:當代服裝設計’(Intimate Architecture: contemporary clothing design)”。就在10年多后,哥倫比亞大學建筑系主任馬克•威格利(Mark Wigley)寫了《白墻,設計者的套裝:現代建筑的時裝》(White Walls, Designer Dresses: The Fashioning of Modern Architecture),現在人們認為這是第一本從解構角度對時裝和建筑進行剖析的書。

同時,有人引用建筑師扎哈•哈迪德的話說,購物是參觀一座城市的好方法。很酷的博物館可能只有一座,但很多商店都是非常有趣的建筑。而且它們的營業時間比博物館長,無需門票,萬一你無法抵擋商品的誘惑,也只需付點退出費。

畢竟,如今聘請著名建筑師設計時裝旗艦店幾乎已是必不可少,比如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普拉達(Prada),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與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青木淳(Jun Aoki)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遠看青木淳設計的東京商場,就像一大堆不同尺寸和式樣的路易威登箱子,近看就會發現它的設計是由鐵絲網幕墻完成的。

還有彼得•馬里諾(Peter Marino),他目前在為東京和香港的香奈兒(Chanel)設計專賣店,他在紐約第五大道的芬迪(Fendi)專賣店設計中用到了石灰華材料,以表明該品牌根在羅馬。羅馬的圓形大劇場等標志性建筑就使用了石灰華。其它諸如紐約和倫敦由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的Asprey商店,或者普利茲克(Pritzker)建筑獎得主赫爾佐格(Herzog)和德•穆隆(de Meuron)設計的東京普拉達店,那就更不要提了。就連負責重新設計巴黎藝術畫廊奧塞博物館(Musée d’Orsay)的建筑師蓋•奧蘭蒂(Gae Aulenti),也在成衣走秀的同時,首映了一部她在東京的意大利文化機構(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拍攝的華倫天奴(Valentino)紀錄片。

建筑+時尚=完美融合

手袋設計師龐廷•普斯(Pontine Paus)認為,建筑就是時裝的延伸。“時裝無疑就是廣告,完全是在傳遞品牌理念、某種生活方式的某種觀念,而你想把自己與之聯系起來。包裝要表達的理念與實際產品一樣多。在舊貨店里,你會看到某些東西,卻可能沒注意到它,但如果把它放到漂亮的陳列環境中,就會完全不同了。你走進一家商店,就像是走進了某個人的思想。如果你在一種環境中,讓你想起了《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那種視覺印象和記憶就與產品聯系起來,一起留在你的腦子里了。”

普斯擁有意大利多馬斯設計學院(Domus Academy)工業設計碩士學位,她對如何給人留下印象略知一二。在她將自己的技能用于時裝之前,她曾在米蘭為建筑師阿爾多•西比奇(Aldo Cibic)和丹尼斯•圣基亞拉(Dennis Santachiara)工作。“商店開業時,我們會使用大型充氣物品或一只特制的手表,我們在土豆中插入兩根棍來驅動這只表。”正如紐約建筑中心的帕梅拉•普哈爾斯基(Pamela Puchalski)指出,建筑師自身已經改變了,更別說他們工作的內容了。

“‘我只搞建筑’再也不是他們的做法了,”她指出,“他們可能也做家具、平面設計和時裝。建筑還變得國際化了,現在它是一種全球性行業,不僅在地理意義上,還在它的可參與程度上。外延拓寬的建筑設計已能應用到家具設計和時裝上,幾乎與大廚如何構思一道菜一樣。”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時裝是最佳形式之一,”設計師卡拉•揚克斯(Kara Janx)評論道。她在進入服裝行業前是一名建筑師。“建筑師過去曾是一幫另類,是非常孤立的一個群體。建筑師的自尊自大已不像過去,現在更加開明了,建筑師開始關注文化與社會,并詮釋他們的作品。”揚克斯表示,建筑師的經歷使她成了更好的設計師。“我認為,建筑從一開始就對平面設計有影響,比如我在服裝上的輕筆素描,怎樣對它進行闡釋,使用樹木與灌木、線條、比例和對稱等。我對事物的對稱理解得更好了。”

然而,正如在紐約建筑中心展覽上所見,這種聯系在巴黎前時裝設計師露西•奧塔(Lucy Orta)的藝術作品中也許達到了頂峰。奧塔因為其工作室里住有流浪漢而出名(她研究流浪漢需要的環境,尋找并探究個人建筑成為民用建筑的理念),她采用了一些曾經的概念物品,并把它們解構進入日常生活,比如能變成帳篷的可充氣外衣。

簡單來說,她設計了可以作帳篷的衣服,實現了兩種藝術形式在實用層面的最終融合。

建筑的時裝:構建時尚的建筑(The Fashion of Architecture: constructing the architecture of fashion)

地點:紐約建筑中心

時間:2006年1月11日至3月11日

電話:+1 212 358-0640

标签:時裝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