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間堂,位于上海聯洋社區的北面、世紀公園的東面,地段優勢非常明顯。超低密度平層社區,三開三進九間堂。49幢別墅分布在河道兩側,以達到戶戶臨水的效果。罕見的平面一層設計。
外部是高3.5米的圍合式高墻,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平面設計私密性不高的缺點,另一方面也營造出一種深宅大院的感覺。別墅中有大量諸如回廊、馬頭墻、黑白兩種色調等中式細節。以玄關、客廳和主臥為中軸線,將整個別墅的橫向劃分成會客、公共娛樂和主人私有空間三個區域,與之對應的是將縱向分割成為居住區、活動區和功能區。通過兩個入口的三個不同通道,就能讓主、客以及傭人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進入各自的區域。這個就是平面一層設計比較顯著的特點之一,功能劃分明確,又不顯雜亂。整個別墅在西北和東南兩個角上安排了兩個天井,這樣做一來保證了地下的采光,二來也讓原本應該感覺陰暗的地下室充滿綠意。如果利用“墻”對于隱秘性的作用和對于場景的意向作用,又避免過于壓抑的弊端則非常重要。在這點上,上海九間堂以白色高墻為基本建筑元素,然后配合青竹、黛瓦,就達到了這樣的效果。此外,上海九間堂還大量采用大窗,然后配合窗外的柵欄形成細窗效果;在瓦的表現形式上,則采用了變異的手法,以密集排列的斜置式鋁合金管陣形成黛瓦的效果。
上海九間堂在建筑元素上,借鑒了眾多現代做法,比如原木遮陽系統、以鋁合金構成最大頂層的虛屋頂(所謂虛乃半求所定義)、現代式樣的門窗等。唯獨白墻、密柵欄、竹影荷池等傳統元素被保留應用。 在體現傳統這一塊,上海九間堂實現了“三開三進”(“三開三進、謂之九間”這也是“九間堂”名稱的由來,也是描述中式傳統建筑格局的最精煉語言之一)頗有循序漸進儒家韻味的室內布局、圍合式室內與私家園林布局。廊道、庭院、挑檐、水榭形成“隔而不圍,圍必缺”的中式庭院似隔而非隔,而半通透性院墻和籬笆與院外園景相呼應形成的園、待客前院、主人后院、客房小庭院,園園互通而又各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