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平面設計 > 設計理論 >

中國書法存在的價值探索

作者:未知 來源:網絡 時間:2006-03-07

 

   中國書法之所以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主要是它線條豐富的表現形式,方塊字小宇宙般的特殊表現力產生的視覺效果和它與自然界諸多的相似點,以及其深厚的內涵可以使人們把它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獲得美的享受,指導生活有關。特別是中國人將書法作為人格修養和心理調節的一種有形的有效方式,有其獨特性和實用性。現在,中國書法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種族,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的喜愛,使我想到從理論上去探索她存在價值的意義。我從中國書法線條豐富的表現形式,崇尚自然的審美觀念,方塊字小宇宙般的豐富內涵,人格修養的一種好方法,調節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五個方面初步探索中國書法的存在價值,從而為中國書法的普及,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書法文化做一點點事。
一、線條豐富的變化形式
    康德曾說,線條比色彩更具有審美性質。點是線的收縮,線是點的延伸。線有粗細、曲直、濃淡、虛實之分。不同的線條,給人不同的視覺印象,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圓點給人的感受是靜止的,但點的形狀改變則產生了運動感,產生了擴散力。它能以不同形狀向不同的方向變化,給人以不同的空間想象力。粗線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強而有力,細線給人的視覺印象是纖弱,曲線給人的視覺印象是柔和,直線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剛直。垂直線代表尊嚴、永恒、權力,給人以不動,嚴肅、端莊的感覺。水平線仿佛如大海般平靜、如無垠的大地和天空的寂靜與安定,常常給人以平穩的感覺。斜線意味著危險、行動、崩潰、無法控制的感情和運動,給人以活躍和運動的感覺。放射線使人聯想到光芒,給人以擴張和舒張的感覺。參差不齊的斜線使人聯想到閃電、意外變故,給人以危險和毀滅的感覺。圓形的和隆起的曲線象征著大海的波濤,象征著優雅、成長和豐產。
    不僅如此,中國書法還特別注重筆法的研究,注重起筆、行筆和收筆產生的不同效果。藏鋒給人以凝重、含蓄的感覺;露鋒給人以自然、草率的感覺;中鋒給人以渾厚的立體感。
    中國書法還特別注重行筆快慢產生的不同效果,行筆快給人感覺高興和輕率,行筆慢給人感覺凝重和老練。
    中國書法還特別注重墨色的運用,濃線感覺重,淡線感覺輕,實線感覺靜,虛線感覺動。中國書法點、橫、豎、撇、捺、折、鉤、挑基本筆畫的形態特征,加上中國毛筆尖而圓的形態、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特點,以及宣紙浸潤的效果,因而能寫出不同形態的線條,使線條有高低、長短、粗細、大小、黑白、濃淡、虛實、緩疾、干濕、枯潤、強弱的變化和層次感,使中國書法充滿了豐富表現力和極為強烈的感染力。
二、崇尚自然的審美觀念
    中國書法從自然界取象,又合于自然之象,這是中國書法產生的審美思維依據,它基于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和宇宙觀。正是這個“象”使中國文字在體現自然的法則中誕生,也是這個“象”,使中國文字具有了耐人尋味和與生俱來的生命美感。蔡邕云:“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又云“點如山頹,滴如雨驟,纖如絲毫,輕如云霧,去若鳴鳳之游云漢,來若游女之入花林,燦燦分明,遙遙遠藹者矣。”
    王羲之《筆陣圖》云:“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常隱其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
    歐陽詢八訣云:點如高峰之墜石。平戈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豎戈似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橫折鉤如萬鈞之弩發。撇若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捺似一波常三過筆。
漢字筆畫的無窮變化:似山矗立、似石欲墜、似云欲聚欲散、似鳥嘴欲啄食,撇捺的飄逸似裙帶的飄舞,豎劃的伸展似樹木蓬勃向上的生命。不同線條與自然界諸多人和物體的相似性都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正如康德所說:“藝術只有使人知其為藝術而又貌似自然時才顯得美“。中國書法抽象的表現形式使她成為了藝術。
三、方塊字小宇宙般的豐富內涵
    中國書法僅僅靠線條的變化遠遠不能表現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更不能表現出事物之間的依存關系。點與線的簡單或無序堆積也不能表現一個明確的中心,會讓人迷茫,也不會產生美感。中國書法的迷人之處在于它的方形結構,方塊字具有小宇宙般的豐富內涵,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它象一個人,象一個家庭,象一個團隊,象一個單位,象一個國家,又象整個世界。它通過不同線條的有機組合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相同的線條在一起,如果從美學的觀點來看,沒有變化是呆板;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會產心理飽和;從一個團隊的組合來看,是一種浪費,一個團隊應有一個中心,即一個領導,同時還應有不同的助手各施其職才能發揮最大效力;從一個人的生活來看,單調的生活使人乏味。因而線條的組合應是富有變化的有機組合。中國書法體現了中國哲學的整體觀。
四、人格修養的一種好方法
    人格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人遵從社會文化習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應。人格包括認知方式、動機、氣質性格、自我調控等成分。人格的形成現在較為公認的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逐漸發展形成的。研究發現,就人格而言,后天環境因素作用更大;單就人格的不同成分來看,遺傳、環境的作用因人格特征和因人而異。例如,人的氣質、智力等成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大,人的性格、價值觀等主要受后天環境影響。而具有靈活特征的人社會適應性強,后天環境對他們有更大的影響。
    中國人特別注重人格的修養。但古代中國人不說人格,而是講品德,強調品德修養。一個人不論他為何種職業,首先是看他的人品。中國有一句俗話:“寧缺勿爛”。就是強調人品第一。唐朝書法家柳公權云:“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為法矣。”也是強調人品的重要性。古代小孩的啟蒙教材:《神童》和《弟子規》都是教孩子們先學做人,敦品勵人的書。《大學》是曾子所作的大人之學,成為中國兩千多年來知識分子修身養性的必讀書。主要講一個人如何修養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思想敏銳,英勇果敢,能齊家、治國的人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其齊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講:“知、此、定、靜、安、慮、得”的七字修身養性功夫。
    中國書法的人格修養是通過書寫者和欣賞者對書法的模擬,然后進入到書法的境界中,從而得到性格和價值觀的改變,意志品質的磨練,觀察能力的提高。最后完善其性格特征,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書圣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 (傳)云:“夫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矧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磊落也,戈旆者斬斫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是蹙捺也。”王羲之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寫字,而是在指揮一場戰爭。
    任何一項活動能夠堅持下去,就是意志的磨練,書法也不例外。而且書法還需要細致,這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書法風格是一個人喜好的外在表現。喜歡“方正平整”風格的,一般做事較認真;喜歡“秀麗清勁”風格的,一般做事較細致;喜歡“方嚴雄渾”風格的,往往做事特嚴謹;喜歡“奇縱恣肆”風格的,往往灑脫不矜,不愿約束,獨往獨來。
    但大的風格中還有細微差別。有的人喜歡秀麗柔媚的字,如《曹全碑》,這是因為他喜歡看得見、摸得著和溫柔的東西,崇尚以柔克剛的風格。有的人不僅喜歡柔媚流麗,還希望她兼有剛勁雄健,如《禮器碑》。有的人喜歡粗壯率意、樸質古拙的《衡方碑》,這是他喜歡以力量取勝,喜歡簡潔明快的風格有關。有的人喜歡《石門頌》的雄健恣肆、飄逸雄奇,這是他追求個性、反對拘束的心理有關。喜歡《嗤閣頌》,是因為他體法茂密。氣勢雄壯魁偉,行筆頓挫沉重,給人以整體的氣勢和宏大的氣魄的力量感。這反映了人們對個人力量微小的認識與對集體力量的崇拜。
    人們在書寫過程中,往往在假想自己就是這樣一種人格,這樣行事,盡情揮灑,盡情表現。中國書法是個人的一種活動,不會影響別人的生活;也可以是一種集體對美的欣賞和交流的活動。對書法的評價,往往是在評價一個人,評價他的人格,評價他的行為和處世。這樣的評價較為委婉,被評價的人容易接受。
五、調節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
    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如果許多挫折感交織在一起,就會形成心理壓力。承受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過度的壓力會破壞人的心理平衡,損害心身健康。有的人在外表現出彬彬有禮,而在家里卻表現出蠻不講理和粗暴惡劣。這是他在外面,由于自己的力量無賴于外面的勢力,壓抑了自己的個性,然后在他能控制的家里爆發出來,以使他的心理平衡。愛好書法的人,在欣賞和書寫的過程中,往往通過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來消除他的心理矛盾,舒緩他的心理沖突,達到其心理平衡的目的。
    挫折對人的影響有兩重性,既有利也有弊。每個人面對挫折和壓力的時候都會理智或不理智的產生反應。理智的反應是受挫折后采取的冷靜態度,客觀地分析造成的原因,減輕或避免不良情緒的反應。而非理智的反應則起一些消極的防御作用,增加心理壓力,給心身帶來傷害。因此,建立積極理智的心理防御機制極為重要。心理防御機制有建設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飾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擊性防御等形式。具體表現為否認、幻想、壓抑、投射、反向、轉移、退行、冷漠、攻擊、文飾、補償、升華等形式。否認、幻想、壓抑是不健康的心理防御,他會造成心理的失衡,增加心理壓力,引起軀體疾病。轉移、投射、攻擊則會給別人帶來痛苦或違紀違法。反向、退行、文飾、冷漠則會使人對客觀環境的認識產生錯誤。補償是一種無賴的,但稍微好一點的心理防御。如阿口精神。而最好的心理防御機制是升華,把不易直接表現出來的行為或欲望轉化為建設性的活動,將低層次的需要和行為上升到高層次的需要和行為。如把失戀的痛苦轉化為發奮學習的動力。
    中國書法的魅力就在于他是心理防御機制升華的一種有形和有效的方式,又是人在書寫過程中人格修養的體驗過程。對他人無害,對自己又有利。因而書法在我國有眾多的愛好者。

标签:探索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