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藝術課堂 > 篆刻教程 >

篆刻知識:邊款藝術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時間:2008-03-25
  邊款藝術是整個篆刻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所謂邊款,一般泛指刻于印側或印背的文字、題記。它起源于隋唐。當時制印部門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圍刻上制印年記、編號和釋文等內容,雖然還稱不上藝術,但已形成了邊款藝術的雛形。正是有了這些簡短而又草率的原始邊款,后來明清乃至當今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的邊款藝術才得以發展起來。

    邊款藝術的發展與石質印材的發現、應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隋唐宋元時期,官印邊款之所以文字簡短,可能所用質地堅硬的金、玉等印材有關,與當時印章仍以實有關。而隨著印章至明清時已發展成了一種藝術品t藝術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可以這樣認為:邊款藝術幾乎是與流派印章的興起步的。明代的文彭、何震在這一領域內是杰出的拓貴了鄧石如、丁敬之后,歷代篆刻家在邊款創作中以用刀風格及種類的變化而各顯神通。這一時期的邊款風書水準之高,堪稱空前,并因此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斗,榮局面,成了邊款藝術史上最光彩奪目的一頁。

    邊款在形式上有陽款與陰款之分,在用刀上有單刀、沖刀、切刀及沖切兼用之別,在書體上融真草隸篆、一體,在風格上雄強與婉約并存,在內容上則由作者單刻印的年月和署名,發展為或有感而發,或敘事抒情,考辨,涉及面極其廣泛。這樣,邊款就成了一門集書法章法、繪畫及文學、史學于一體的綜合藝術。

[邊款刻法]

    先將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涂一遍,這樣能看清用刀的效果。如刻一面邊款,應當是刻在印面的右邊,蓋印時其款就在左邊,這樣只要根據邊款方向也可以避免印章位置蓋顛倒。

    具體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點”以刀上鋒側勢切刻,“橫”以刀鋒由右向左下行刀,下刀時略重,“豎”下刀時略重,“轉折”一般單刀刻,轉折處分兩刀完成,有時看起來像一刀。懂得單刀楷書邊款刀法后,多臨多練即可掌握。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鄧石如、吳讓之,魏碑可取法趙之謙,篆書可取法吳昌碩諸家。

    印款的創作應注意兩點:一是文字可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見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邊款拓法]

    工具需有棕帚、拓包、硯臺、墨、羊毫筆、清水、拷貝紙、連史紙等。

    先將印款面擦干凈,然后用毛筆醺水涂石面使其微濕,水中也可以加少許漿糊。然后將連史紙(或薄而勻的宣紙)蒙在石上,正面朝上,這樣紙貼石面部分全濕。然后將拷貝紙覆蓋在連史紙上,用棕帚在拷貝紙上刷,開始要輕一些,不能因濕而把紙穿透。換紙僅覆在上面按擦,使連史紙完全陷進邊款字口內,鋒芒清楚,然后用拓包上墨。其墨必須是新磨的墨或新鮮的墨汁,不能用宿墨。拓包要少蘸墨,使其受墨平勻,可先在紙上試一試(墨不可太濃),然后在紙上快速地拍打(不能平拖),墨色逐步加深。墨色濃厚發光的稱“烏金拓”,淡墨淺淺地勻拓的,稱作“蟬翼拓”,但都以字口清晰為要點。拓好后等墨干即可將連史紙揭下,拓款就完成了。

 

奚岡

吳昌碩

吳昌碩

 

趙之謙

趙之謙

趙之謙

 

黃士陵

 

王讀

标签:篆刻知識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