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作品之雷皮那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05-19

 

 

《塞萊斯碼頭,瑪麗橋》
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1868
油畫/30×50cm


  1835年生于岡城 1892年卒于巴黎

  1855年,雷皮那從諾曼底來到首都巴黎。1860-1875年,他常去柯羅的畫室習畫,臨摹大師的作品。他后來一段時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寫巴黎和塞納河兩岸風光的,而畫中的人物則往往很不起眼。不久,他的畫又以家鄉諾曼底的風景為題材。他的畫色彩明快,常用銀白色來記錄光線的變化多端,這使他不同于柯羅,不同于他的學生們和巴比松現實主義大師們,并使他成為與法國畫家尤金?布丁或荷蘭畫家約翰-巴爾洛德?容金德齊名的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先驅者。遺憾的是,他生前并不為人們所熟悉,雖然得到亨利?凡汀-拉圖爾以及諸如多里亞伯爵等一些收藏家的鼎力相助,但仍很少有機會參加畫展。盡管如此,雷皮那依然致力于研究新的描繪風景的方法。畫商杜朗-盧埃爾對此十分欽佩。他在1886年美國舉辦的一次畫展上,把雷皮那正式列入印象派畫家的名單。

  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祖籍諾曼底,剛滿20歲時,他便決定來巴黎定居,并在那里成了一名畫家。從1860年初開始,除了平常上藝術家實踐課外,他經常在博物館里作臨摹和去柯羅的畫室。他靠繪畫活動過著儉樸的生活,更因模特兒費用昂貴,所創作的大幅歷史場景畫又不熱銷而感到朝不保夕,于是他大量畫出現在他眼前的巴黎風景畫或他的故鄉地區的風景,有時為了賦予畫以生氣,他還畫上一些忙于干活的樸實的小人物的側影像。從他使用淺色調來看,他在美學上接近他的前輩,如A.F.卡爾斯和尤金?布丁,他還使用非常細膩的灰色調,屬于這些為印象風景畫鋪平道路的畫家中的一個。

  畫家留給我們很多巴黎的風景畫,其中不少畫是表觀穿越首部的河流。這些城市風景,在大部分時間里,是用兩種主要方式進行處理的。或者,畫家把他的畫架支在河的一個岸邊,畫對面的陡峭河岸和建筑。在一個單一的層面上,在位于畫的下部分的流動的水和位于上部分的淡淡的天空之間,他詳細描繪建筑物各側面的起伏變化,但又不像地形學家那么精確和死板,而是讓它們在光線下顫動。這種手法出現在《市政府港口的蘋果市場》里。此畫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前不久,于1889年在官方畫展上展出過。

  另一種理解風景的方式是,處在畫的風景的中間,向地平線看去,這時,被表現的東西沿著對角線排列,而對角線把目光引向常被置于畫的中間偏上部位的地平線。在他此次展出的《塞萊斯碼頭,瑪麗橋》這幅畫中,為了給他的近景增添生氣,雷皮那巧妙地把一條低的塞納河和一座充分暴露的碼頭置于由碼頭、樹木及岸上建筑形成的對角線之間,在一座樹木趨向消失或被種在界限分明的公園內的城市里,樹木的存在緣于人們對自然的執著追求。所有這些線條促使目光一直移到瑪麗橋的橋拱,瑪麗橋是首都最古老的橋之一。因為近景右邊的一半是空著的,他就在那里安置了一個巴黎民眾的家庭生活場景,而這一場景是為從前的H.杜米埃,還有其后不久的莫奈和西斯萊所熟悉的。一艘船已經離開了碼頭,在河岸邊留下了一堆黑色東西,那肯定是一堆媒,幾輛大車來裝煤,取道右邊可見的一條通向對面橋頭的傾斜之路,穿過斯德島,把煤分發出去。描繪這一商業活動場面是畫家的一個借口,他是想突出那幾個不停走動、專心干活的人,通過他們將一些顏色散落于畫面空間,陪襯銀灰色這一主色調。畫中所有顏色種類不多,其中多見的是些不惹眼的顏色和涂在已干顏色上的透明的淡色(也就是說,這種顏料很稀,幾乎是透明的,它能改變被其涂過的顏色的色彩),畫家大量使用這類顏色,使這幅面像柯羅的畫一樣充滿了詩意,只不過其背景卻是當代城市的景象。但主題卻也是當代城市的景象。

 

 

《風景》
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1869
油畫/30×58.5cm


    由于希望在大自然中根據不同角度畫素描,1857年,畫家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叫人把一艘小船改成畫室,他稱它為“博亭”。從那時起,舒適地坐在這只船里,他能夠在巴黎外兩條最近的河即塞納河和瓦茲河上閑游,尋找新的寫生題材,起點位于水流中間略高于水面的某個地方。這就明顯地改變了他未來的畫的空間結構,因為他在船里,于是就降低了他的構圖中的透視線消失點將其引向下方。這種創新代替了古老的以水上的某個位置為出發點的理論,在多比尼的同時代人當中,以及后來的印象派畫家中出現了很多仿效者,如莫奈擁有好幾只畫室船,愛德華?馬奈的畫對此留下了回憶,《克勞德?莫奈在他的畫室船里作畫》(1874,慕尼黑,新美術館)。從19世紀50年代起,多比尼與柯羅建立了友情。因此毋庸置疑,柯羅把雷皮那介紹給他的朋皮,雷皮那便仿效多比尼的做法。達幅畫便是證明。

  從《風景》這幅畫中畫家所處的位置及很低的地平線來看,很可能雷皮那也待在塞納河或瓦茲河上,順流而下,以制定這幅精確的全景構圖。近景部分用來畫水,畫的上部分用來畫天,而在兩邊,有樹木和建筑物的陡峭的河岸(及其倒影)伸向地平線的中心點。然而,為了給幾何圖形般嚴謹的構圖增添生氣,右邊部分,也是比較重要、比較暗淡的部分,在到達理論上的中心點之前中斷了,帶來這邊構圖的一個較為特別的中斷。在河的另一邊,比較狹窄,比較多變,也比較明亮的陡峭的河岸,從側面接收了夕陽的光線,夕陽把這個區域的所有的粗糙表面照得很清楚。作為對畫中這一三角形水域的補充,作者又畫了幾只小船,給空間以層次感,同時也增加了景物的可信性。增加景色的可信性,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理論形式化以來所有風景畫的基本法則。

  如果說線條符合被學院派的教育所保持的傳統,那顏色和著色的方法就遠離了16世紀以來慣用的手段。光線不再把各種表面連接、統一起來,恰恰相反--畫筆的筆尖留下的筆觸在那里是為了連貫思路,并使每個短暫的瞬間可感覺到――它將一些顏色與色調不同的基本單位區分開來。例如近景中的小波浪。那些小波浪中,可以發現很多細微差別的藍色,但也有綠色和棕色。未來的印象派畫家將關注這樣的畫,他們也將繼續這一當時尚在摸索階段的創作路子,并將加以徹底的革新,這在l869年還是想象不到的。事實上,這樣的發展在《風景》這幅畫產生時,即在使用同樣手法作畫的多比尼受到廣泛批評三年后,是絕對不可預料的,而那時的作家、評論家T.戈蒂埃在談到“印象”時,譴責被他認為是草率的東西。這一詞匯注定要遭遇一段長長的受爭議的命運。

 

标签:印象派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