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就是演員在演唱之前,由樂隊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間奏,俗稱“墊頭”。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樣的過門,有經驗的觀眾一聽過門就知道演員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調門,什么節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還是老旦,是青衣,還是花臉。還能聽出是梅派,還是張派,是《宇宙鋒》的反調,還是《祭塔》的反調。可見過門不僅起到定調,定腔的作用,還能起到渲染情感,烘托氣氛與襯托表演的作用。例如《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導板過門,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楊子榮躍馬馳騁林海雪原的意境。唱腔中的小過門,小墊頭,實際上起到我們說話中逗號、句號和感嘆號、問號的作用,使演員在唱腔中加強語言的功效和給予調整氣息的氣口。 過門,有大過門,小過門,整過門,半個過門和花過門,大的慢板過門約十小節,簡化的二六板過門則只有一小節(原為十二板)。優秀的琴師能夠在過門和唱腔交接之處拉出很好的過度,俗稱“肩膀”,使演員很自然地啟唱。有的能夠通過過門給演員的表演增色生光,例如譚元壽先生演唱《打金磚》時,在過門中出場,這時,琴師燕守平就使用連續的花過門,以表現皇帝出場時隆重和威嚴的氣氛,使舞臺氣氛驟然一變,如果在這里仍采用平常的慢板過門,就不會收到如此熱烈的劇場效果。在拉《遇皇后》老旦上場的慢板過門時,燕守平就采用相當于原板的尺寸加快和加花的雙過門形式使這段慢板顯得緊湊、挺拔、鏗鏘有力而沒有冗長之感。但是,在演員演唱中不顧唱腔本身所表現的情感在過門中加花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京劇的調門
我們常聽京劇演員說某某唱正工調或六字調,也有說工半調,六半調的,由于過去以正工調為京劇舞臺的標準調門,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說法。原來我國古代音樂中樂器的定調以笛或簫為準。通用的笛分為七調。即上字調,相當于今之降B調;尺字調,相當于今之C調;小工調,相當于今之D調;凡字調,俗稱趴字調(可能是4字調的諧音),相當于今之降E調;六字調,相當于今之F調;正工調,又稱五字調,相當于今之G調;乙字調,相當于今之A調。
所謂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這七個調門或稱音調是以我國傳統戲曲記錄曲調的文字譜,即工尺譜中的七個音符來命名的。按現行簡譜來對照,相當于阿拉伯數字為音符的1、2、3、4、5、6、7七個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調的定調都是以小工調為基礎,要看各調中的“工”音(即3)相當于小工調中的什么音,就定為什么調名。例如正工調中的“工”音相當于小工調中的"五"音,所以稱五字調,又稱正工調;凡字調的“工”音相當于小工調的“凡”音,所以稱為凡字調,又稱趴字調;乙字調的“工”音相當于小工調的“乙”,所以稱為乙字調,以此類推,遂形成上、尺、工、凡、六、五、乙這七個音調。由于現在通用簡譜或五線譜,尤其是大演樣板戲的時候,京劇與西洋樂隊聯袂演出,六字調,小工調的叫法就更不時興了,所以現在都以CDEFGAB這七個英文字母取而代之了。
京劇的角色
京劇的角色是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以演歷史故事為主。它的富有裝飾性和夸張性的人物造型-臉譜,是顯示人物性格、辨認善惡忠奸的象征與其輝煌艷麗的頭飾服裝,都成為京劇獨特的風格。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有四百多個。
老生/《甘露寺》 小生/《柳蔭記》
"生"分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將相出現。"小生"--表現的是青年男子。
青衣/《貴妃醉酒》 武旦/《穆桂英》 花旦/《拾玉鐲》老旦/《秦香蓮》
"旦"分為:"青衣"--指中年婦女,一般指貴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會底層的女性,如"丫鬟"。
武凈/《戰宛城》銅錘/《打龍袍》
"凈"指各類花臉,一般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男性人物。
"末"也屬老生類,但在年齡上應更老,思維糊涂,生活在底層的老人。由于化妝時在鼻梁上抹以小塊白粉而俗稱"小花臉",又同凈角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而俗稱"三花臉"。
文丑/《群英會》 武丑/《連環套》
"丑"指小花臉,大多也是表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間義士等多表現機敏、滑稽。
冠帽盔巾
京劇的后臺分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旗包箱、梳頭桌等各司其職。盔頭箱,即負責演員頭上所戴的冠、帽、盔、巾和髯口、耳毛、鬢發等。
冠,為帝王所戴的平天冠,九龍冠,后妃所戴的鳳冠,皇子或少年中顯赫人物所戴的紫金冠; 帽,有軟硬之分,也有貧賤之別。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窮苦人所戴的氈帽。有官僚所戴的紗帽(亦有忠紗、奸紗、圓紗、相紗之分),也有韃帽、侯帽、僧帽、皂隸帽、羅帽。羅帽為家院(傭人)和武戲中的武士所戴,又有軟羅帽和帶絨球的硬羅帽之分,太監所戴的稱太監帽,李逵和武丑中朱光祖等所戴的稱蛐蛐帽。
盔,有元帥所戴的帥盔,及趙云所戴的夫子盔,馬超所戴的倒纓盔,項羽所戴的霸王盔,高寵所戴的扎巾盔,典韋所戴的虎頭盔,孫悟空所戴的鉆天盔,扈三娘所戴的蝴蝶盔,中軍專用的中軍盔,山大王所戴的草王盔等。
巾,多為便帽,如陳伯愚所戴的員外巾,趙高所戴的相巾,梁山伯和祝英臺所戴的文生巾,諸葛亮所戴的道巾和陳宮所戴的高方巾,以及許仙專用的許仙巾,林沖所戴的將巾,唯有關羽所戴的夫子巾,黃忠、竇爾敦、史文恭所打的扎巾可在官場中使用。
除以上四種外,還有觀音菩薩所戴的觀音兜,諸葛亮(借風)所戴的九龍箍,魯智深所戴的月牙箍,岳云所戴的叫垛子頭,喬玄所戴的相貂,楊繼業所戴的金大蹬,銚期所戴的金貂,楊洪所戴的沙鍋淺,丑婆所戴的彩旦箍,虞姬所戴的漁婆罩等,也屬冠帽盔巾四類,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此外,在冠帽盔巾之中還可以隨人物和劇情的需要加配一些配件,如異族人可加雉翎狐尾,有的可加飄帶,綢條,面牌,茨菰葉,鏟頭等。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