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出生于香港,是業內著名建筑及室內設計師。1981年完成香港大學建筑學士學位課程并代表香港赴波蘭參加國際建筑學生設計比賽,贏得多個國際獎項。1983年獲香港注冊建筑師資格,1986年取得香港大學城市規劃碩士學位。1988年開展個人事業,創立建筑及城市規劃顧問公司。1997年公司進行重組并成立梁志天建筑師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為正在蓬勃發展的大中華區及世界各地客戶提供高素質的建筑及室內設計專業服務,其作品在國內外均獲得一致好評。
其設計風格于建筑設計方面,在衡量實際環境及樓宇用途的基本原則下,梁氏往往能在符合經濟和美學原則中取得平衡,盡量發揮樓宇的獨特個性。概念與構思方面,梁氏的設計亦不為傳統觀念所局限,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趨勢,創新合時的風格使樓宇流露出脫俗的氣質及瀟灑的品位。在室內設計方面,梁氏則能運用其建筑師的專業角度,認真處理室內每個空間,致力彰顯完美的空間運用和光線配合。其主理的室內設計一直以簡約風格見稱,善于融合亞洲文化及藝術于生活之中。并以 “以人為本”為首要的設計理念,活顯屋主的獨特風格、個性、喜好及文化背景,為空間添上生命色彩之余,處處締造舒適和諧,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梁志天:室內設計七種心情]
香港室內設計師梁志天的設計一直以“簡約”風格見稱,以其完美的空間運用、材料選擇、顏色搭配、適當的比例和光線配合,來達到簡潔自然的目的。在構思設計方向時,他認為設計應該能夠體現使用者的個人性格、喜好及文化背景,切勿跟著潮流走,這與他堅信“以人為本”乃設計首要理念有著莫大的關系。可以說, “簡約自然”、“以人為本”正是梁志天秉承的設計理念。
梁志天說:“一直以來,我傾向以簡約手法表達個人對藝術和生命的追求,又嘗試引入不同文化背景和特色作嶄新演繹,為每一個室內設計項目帶來深度和更豐富的視覺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致力在設計上反映屋主個性,為他開創更大的生活空間,貫徹‘以人為本’之道,讓海峽兩岸以至遙遠他方的朋友,可以分享我的設計理念和作品。”
梁志天在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被素有室內設計奧斯卡之稱的AndrewMartinIntemationalAward評為全球著名室內設計師之一。后來,梁志天更以香港薄扶林道寶翠園私人會所奪得“2002亞太區室內設計大賽私人會所類別組冠軍”;又以香港山頂加列山道的 ChelseaCourt、深圳觀瀾豪園等多個住宅設計項目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02展優異獎。
梁志天以獨特的簡約風格,已經為不同的居停空間賦予了全新的感覺,用他的作品演繹著七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酷:以前瞻性的設計筆觸,給予膽色和前瞻性的生活品位,在平淡和諧中凸顯強烈的感觸……設計師利用簡潔的線條和強烈的色調對比,配合不落俗套的掛飾和家具,把酷氣和帥氣全面呈現,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峻:把后現代科技的冷峻和客觀引進家居設計,以硬朗的物料和明快的色調,迸發出賞心悅目、雋永怡神的效果。設計師以清新筆觸勾劃鋼材和銀白家具,賦予空間素凈明亮的神采。
閑:引進大自然的陽光、空氣和樹木,把滿腔閑情溶化于濃淡有致的碧青和原木中,讓人在緊迫的城市生活節奏下享受那難得的一刻閑暇。
凈:一塵不染、素凈澄明。設計師用平靜的心靈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間凈化,把屋主的氣質和品位含蓄地表現出來……
頤:是東方浪漫情懷與西方簡約雍容的巧妙結合。設計師以深木色與米白色的家具組合締造中國的古品書香,配合別具風雅的掛飾和小物擺設,讓空氣中彌漫一股頤樂之象。
醉:糅合巴洛克典雅風格與現代唯美主義,把寬敞舒適的空間修飾為富麗堂皇的尊貴府第,令人醉倒在滿瀉的渾黃燈光下……
寬:跳出框框,躍進廣闊的視覺空間。設計師以簡約筆觸演繹現代豪宅的氣派與和諧,為偌大的空間帶來家的感覺,令人開懷。
[梁志天:從歷史探討現在城市的健康發展與規劃]
主持人:我們將要請出的演講嘉賓就是非常著名的香港建筑師、室內建筑師梁志天先生。
梁先生設計的作品在國際上有非常廣泛的影響,他今天帶來的演講題目是“從建筑與生活歷史探討現在城市的健康發展與規劃”。有請梁先生。
梁志天:大家好!各位嘉賓我是梁志天。首先我要很高興在這里跟你們溝通一下。今天我打算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我的題目是“從建筑跟生活的歷史去探討一下健康發展和規劃。”特別是用香港的經驗探討一下。在今天我們的中國不斷起飛,每個人都是關注每一個城市里面發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往前看,往前沖。是不是我們忽略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個發展里面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的城市真正的需要些什么呢?我今天用一個建筑師的身份來看這個事。我希望用一些我們香港實際的經驗,透過我的思考跟你們的探討去提供一些可能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地方。
首先大家都同意香港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但是我們的城市的魅力是從哪里來呢?我的想法就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是因為有一群人在陪伴它成長,還有在這群人成長的背后有一些見證他們的生活、經歷、掙扎和繁榮的場景,還有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些建筑物。這跟俞教授說的土地和人的關系不謀而合。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這些建筑物是記載了人類歷史的精神。如果我們要從香港的歷史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到香港的一個建筑歷史我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香港人居建筑的發展過程和歷史,第二是香港其他建筑的歷史和特色。我們就先談香港人居建筑發展的歷史,香港本來是一個漁村,以前的建筑都是以圍村為主。他們建筑的目的是防御、共同生活。這是另外一個曾宅,就是姓曾的人住在一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的生活開始活躍,就變成現在的樣子,同時對土地使用的一種要求就越來越多。就跟剛才俞教授說的一樣,土地就變成一個因為不同用途去爭奪的一種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香港的人口及其膨脹,人多,地小的情況非常嚴重。居住的環境一般都是很不滿意,到現在他不但只是提供一個居住的環境,把他所有的居住,購物,學校,娛樂都集中在一個社區的模式。后來同樣是因為土地解決短缺的問題,其實說到這里,大家都應該有一個同感,香港的經驗跟我們現在中國發展的情況是相似的。以前香港經過的一個過程可能現在在北京,在上海同樣的發生,當然在每一個地方發展的過程也不一樣,但是歷史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然后到 70年代,我們政府進一步的去改善人們居住的環境,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居民區,同時香港的經濟起飛,地產在政府的鼓吹下發展得很蓬勃。所以變成了現在的樓宇,還有樓宇的炒賣,都變成一個經濟的主道。這個情況7、80年代跟現在中國的情況很相似。當時我們建了很多大型的私人屋村,或者是一些半山的豪華住宅。這些發展項目跟我們現在在北京看到的發展項目基本上差不多,道理也差不多,都是給人居住的一個環境,但是這個商業的活動和炒賣的活動還是很活躍。
所以我們說想一想,在一片鼓吹發展地產,帶動經濟的過程上,以樓市為社會經濟主道的情況下,我們不顧一切的開山辟石,失去了什么也在所不惜……今天我希望大家想一想。首先我們看一看香港建筑的特色,除了人居以外的建筑特色。這是我們的中環警署,他是帶有很濃厚歐洲西方色彩的建筑物,我們還有其他的天主教的教堂,還有以前的一些車站,現在是我們的上環,現在帶有香港歷史的建筑物,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有一些代表很傳統中國色彩的建筑物,包括廟宇“天后廟” 或者是一個石堂,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帶中國建筑風格的建筑,但是他的用途肯定是西方的宗教用途,這是一個中西合并的教堂。除了建筑物以外,我們還有地道的香港民族市場,包括我們的霓紅燈、招牌,這些我們很容易從香港一些明信片里邊看到,他們都可以代表香港的特色。香港的繁榮就是反應在這些建筑上面。包括是購物。當然少不了我們熱鬧繁華,充滿美食、購物的這種情況。
所以我覺得香港的那種魅力,不單只是從它的經濟發展帶來,更重要的是來自它特別的文化氣質,特別是在東方傳統跟西方文化的一個薈萃,新舊事物的交織共融,細致深刻,造就出此地獨一五二的都會風情。那么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夠不夠呢?我們要一個城市去健康的發展跟規劃,我們的路應該是怎么走的呢?我們以前走的路是不是完全對的呢?如果我們有機會從頭來過的話,我們會不會走同一條路呢?所有的經驗都可以給我們探討一下,或者是給中國有一個經驗,能把香港成功的地方發揮得更好。香港做得不好的地方,作為我們一個例子,我們希望在中國做得更好。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是香港以前的一條路。它見證了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前沒有房子,現在建了很多的房子,包括一些很高的商業大廈,兩張照片比較,很明顯的就看到一條還沒有改變的電車的軌道,電車的軌道就是唯一把我們以前的歷史跟現在的這種情況聯系起來。我們還可以把兩張照片聯系起來,要是沒有這個軌道的話,大家可以想象到他會變成什么樣。所以當社會不斷在進步,新的事物肯定會不斷的出現,這是肯定的。但是這些新意雖然能提高我們生活的水平,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去遺忘那些舊的景象和事物。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于香港來說從圍村的民居,每一處都是有香港歷史的印記,就是說一個城市的一種共同的記憶,一種民族精神的代表。如果真的沒有的話,會不會很可惜呢?
現在在經濟發展跟保存文化資產的取舍中,香港怎么對待他獨有的文化資產和環境呢?我們有很多不同處理文化資產的方式。有些例子是做得很不錯的,有些例子的出發點可以,但是出來的效果不行,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個方法是保存文化資產就是去清拆,然后重建。這是一個祠堂,這是一個以前學校的一個圍子,雖然它不是什么古建筑,但是它有歷史的背景,這是我們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全是密不通風的,很多人住在這里,九龍城寨是香港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他的建筑都是每天在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里做鐵籠,通風的地方沒有。當然在城市發展里面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九龍城寨最初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它有一段的歷史,它有歷史的背景,主要是因為它在地權的使用里邊有很特別的情況。在香港三不管的地方,就是香港政府不能管,英國政府不能管,還有中國政府也不能管。所以發展成了這個模式,他存在的問題是肯定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九龍城寨就代表了香港歷史的一個部分,就是代表了香港人很特別的一份,很頑強的生命力。現在它變成一個公園,保留了一個祠堂,保留了其中一個學校的圍子,但是這個公園,包括祠堂和學校,是不是已經代表了九龍城寨的歷史呢?是不是把這個一道墻,一個房子留下來就能夠把這個九龍城寨這么特別的一個歷史完全的保存下來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雖然政府要做掉不需要的東西,他起碼沒有在九龍城寨這個地方再蓋房子,做了一個公園,但是這個公園我覺得它沒有把九龍城寨的歷史保存下來。所以這個課題還是可以研究的。
第二個我要看一下旺角,這是香港人口密度很高一個地方,他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店在里面,是一個集中地,他吸引很多香港人去那邊買東西,也吸引了很多從外地來的游客。他是一個飲食薈萃的地方。在路上有很多的小吃店,我們稱為大排檔,是香港的一個特色。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街道,有一條街主要是賣運動鞋的,我們叫波鞋街,還有專賣女人的服裝和裝飾物的,那就叫女人街。這些都不是政府計劃來建的,是人們經過無數年生活經驗建起來的。現在把其中的四個街變成一個項目,這是本來街道的模型,現在變成一個很現代,很有效率的高樓大廈,包括商業大廈,購物的商場和寫字樓、酒店等等。
但是舊區重建,當然舊區本身有很多環境的因素要重建,這個是不能否認的,這個是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必然走的路線,但是在舊區重建里邊,我們是不是主要從商業考慮來出發呢?在旺角這個地區來看,他的特色是街道上的活動,他們不需要建得很漂亮,很舒服的購物的商場,還有居民的風格,他的性格,他們喜不喜歡在一個商場里邊去買東西呢?或者是以前我們很多從國外來的游客,他們都喜歡去旺角買東西,他們是喜歡去以前的街道買東西還是去現在的商場里邊買東西呢?這個發展對整個區域來說是一個好事還是壞事呢?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再去想一想。
第二種處理文化資產的方法就是把它清拆,然后到其他地方重建。這是在香港一個賣鳥的街道,在香港很多人喜歡玩鳥,我想在北京也有,但是因為舊區重建的關系,小鳥街就拆掉了,除了賣小鳥以外,還賣一些古董,現在已經拆掉,搬到另外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離他本來的地方不遠,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把它搬到很遠的一個地方,那就錯了。他是搬到附近的一個地方,這個設計是重新設計,但是他保留了很多以前傳統的中國的特色。而且加入很多綠化的元素。他的密度跟以前的密度基本上是一致的。然后他是從一個戶外的環境,搬到另外一個戶外的環境,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覺得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呢?不是把原來建筑的風格保留下來,新的建筑無論你怎么去模仿,怎么去考慮,新的就是新的,舊的就是舊的,你不能說新的跟舊的一模一樣,如果真的是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我覺得他最成功的就是他的管理,一般在香港來說,一般的店他們不允許把他們的貨品放在大街上賣,而且對外觀的要求也很嚴格,而在這里他們允許把貨品放在街上,用他自己的方法去吸引顧客,用他自己的招牌,所以這個就是保留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覺得無論是建筑,土地或者是環境,或者是整個經濟的發展。我們還是要留意這些人存在的價值。沒有人的參與所有的建筑都是死的。要看我們的活動背景是什么,人對活動的反應是什么樣,有人的參與,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能把這個建筑,把這個城市變得有活力。這是我覺得比較成功的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就是花布街,這個跟小鳥街差不多,他本來是賣布的。同樣也是因為舊區重建的關系,這條街搬走了,搬到了西港城的一個商場里邊,當然它是很漂亮。也帶空調,下雨沒問題,夏天的時候不會太熱,但是他的實際情況是,他的商業發展不起來。為什么呢?很簡單,花布街本來是在九龍的,他現在搬到上環去,就像九龍搬到上環去,這個距離太遠了,第二個他把戶外的環境變成一個室內的環境,而且很現代,當然建筑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把他帶有中國的特色,但還是不行。這個例子就是反應出舊區重建如果沒有把人的因素考慮的話,那就是失敗的。如果沒有歷史跟人們的記憶考慮在里面,忽略了建筑跟時間空間的關系,就造成一個錯配,這個錯配是不能回頭的,我們失去的東西就失去了,不能再重頭來過。
第三種保留文化資產的方法就是部分的清拆,部分的保存。在香港有一個舊區重建的一個計劃,在灣仔,建筑師把一些舊的民居保留下來,不但跟樓盤有關系,對整個區,或者是區外的居民,他也有機會能從真正的建筑物里邊去想到以前灣仔區是怎么樣的,我們以后的人不需要從照片中去感受以前的生活滋味,我們可以從商場里邊去感受。我覺得這個是成功的,起碼我們有努力過。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以前有一個精神病院,他是香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建筑物,他代表香港歷史發展的一種記號。但是重建以后,后面有一個大廈,是一個社區的大樓,他把醫院的一個部分保留下來,然后變成他群樓的一個部分。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在這里不要說這個建筑是不是做得好,或者是做得壞,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我們欣賞的,而且他是把舊的建筑給他另外的一種功能,把新的和舊的配合起來,這點我們是應該學習的。
最后就是去完全的保存一些舊的建筑物,比如說香港大學的一個大樓,他在香港是比較舊的一個建筑,他是代表香港在大學教育里邊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很有文藝復興的那種建筑的風格,是一種技術的突破。而且我們香港的那種歷史的一種代表。他現在還是好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是大學的本部的大樓。還有就是我們前高等法院,現在變成香港的立法會大樓,你們在新聞里邊看到很多人在里邊示威,游行都是在這里。因為這是代表我們香港法制的一種文化。現在在后面建了中銀大廈,現在有很多人立法委的委員在里面開會,把香港所有的事務都在里邊討論,所以這個也是蠻成功的。除了建筑物以外,其實我們剛才說了很多都是很有特色的,包括女人街,現在香港還在保留,但是用另外一個管理的辦法管理。香港很多經濟和衛生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考慮的,但是我們如果保留這個女人街的話,這個女人街還是很多香港人喜歡去的地方,還有很多外國的游客肯定要去的地方。他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還有一些街頭的活動,包括算命,或者是賣小擺設。
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是時候去反思一下,想想這個問題,就是什么才是城市的文化,歷史的資產呢?我們對于用合適的方法把這些資產跟城市的發展加以融合跟共存,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態度呢?
我們再看看70年代的中環。左邊是匯豐銀行,還有我們的郵政局,其他的商業大廈,這個是上海的外灘,他們其實在外觀上很相似,上海當然它有很特別的一個歷史,當然上海灘也是上海的一個重要的資產,這個老建筑的融合也是代表現代都市在上海一個真實的寫照,上海政府很重視。再回頭看看香港,這個是40年代,這個是今天的香港。我們感到香港的發展是一日千里,現在都變成高樓大廈了,基本上所有以前的建筑物都沒有一個留下來。當然這個經濟發展代表了香港的一種很特有的特色,如果我們問問香港人,給我們時光倒流,回到70年代,或者50年代,如果我們重新再來一次的話,我們會不會選擇這條路呢?我覺得這是可以思考的。我們不是說為了保持這個文化資產,要犧牲我們的經濟發展,但是從這個照片來看,是不是只有這個方法呢?會不會有一些是拿到一個平衡的關系呢?香港的經驗是過去了,時間不會倒流,但是中國呢?現在還不是太晚。中國的發展現在是處于最激烈的時候,我們要面對經濟發展很大的一個吸引力,但是在這個吸引力的同時,我們需要不需要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方向是不是對,對于我們文化資產的保留,有沒有做好。香港的經驗有些是成功的,但是我們現在去看,有些是失敗的。有的地方,香港真得做得不太好。但是這個經歷在香港來說,現在很多人都明白了,但是在現在的中國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今天的香港面對一個經濟的轉型,從以往從地產發展為經濟的支柱,轉向發展其他新的工業,包括現在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發展旅游業,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很正常的模式,這是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香港花了很多錢,很多精力去做很多大型的活動,包括大型的花車游行,巨星會,演唱會,或者是嘉年華會、舞獅,舞龍等等。但是我們說香港的魅力是不是這些呢?是不是這些就能代表香港的魅力呢?我想如果我們是一個外國人,我們中國人去香港他們想見的是什么呢?當然有一些節目去看當然很高興,但是節目以外,我們靠什么保持香港的魅力,香港的風采呢?我覺得靠這些節目是永遠不夠的,只有他帶有他的歷史背景的一個很濃郁的特色,才能夠避免曇花一現,才有長久不衰的吸引力。另外就是建筑跟城市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思想教育,他教育我們跟下一代的價值觀,教育我們怎么去愛護跟認識我們的城市,基本上是一種思想的教育。香港人瘋狂的過了幾十年,活在樓價高起的生活狀況里面,每個人都是在追求買一個什么房子,住在什么地區,這種觀念就是由幾十年來沒有改變過,但是這個是不是代表香港人的需要呢?是不是我們下一代的追求呢?除了文化資源以外我們還有很多的資源,包括天然的資源,其實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
我們在去年經歷過SARS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香港,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SARS的事情里面我們看到什么呢?SARS以后,香港人對家,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我覺得已經有一個很大的啟示,很大的一個改變。覺得我住在最貴的樓里面,最好的地區里面,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是他們跟家人在一起,跟朋友在一起,還有就是健康的問題。所以香港去選居住的環境,他不但只從經濟的角度去看,還是從人的本質,本來的需要來考慮。所以這個SARS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教訓,也啟發了香港人對居住環境的另外一種看法,同樣我們的文化資產,要不要我們再來一個文化的SARS,我們才能清醒呢?這個文化的資產就好象人一樣,死掉的話就不能活。如果我們真的不幸有一個文化的SARS,我們所有不見了的東西就是不見了,再重建的話都是沒有這個效果的。
香港以往犯了很大的一個錯誤,把一個山都開平了。我覺得我跟俞教授不認識,我也不知道他今天講的是什么課題,但是我聽了他講我的感受是特別的深刻,土地就是我們的家,這個土地不是五年,十年,或者是一百年能夠形成的,香港也是經過很大年的發展,但是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們損失了很多,這些損失和犧牲是不能彌補的,這個山怎么能夠回到以前那種翠綠的感到呢?是不是有點可惜呢?當然香港最美麗的就是我們的維多利亞海灣,政府在半年前提出一個填海的計劃,但是香港人都站出來反對,搞得很大。但是這個反應香港人對他的環境,文化資產的保護,他開始清醒過來了,他覺得如果再繼續下去的話,我們經濟發展的利益,犧牲了很多我們人的一些文化資產,這些態度在中國是不是應該也是同樣呢?在中國他的文化資產,他的天然資產比我們香港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我覺得香港的經驗,雖然是很少,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我的總結是,香港是一個世界大都會,很有他的魅力,真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但是在這個城市的背后,他的成功肯定是有一個很獨特的歷史。這個歷史有沒有反應在我們的城市的建設和都市的規劃里面呢?我們的秘密在哪里呢?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是要經過千百年不斷的積累下來,我們肯定不能把以前留住,我們還是往前看,但是我們要找一個切合點,去平衡經濟發展和保存文化資產的平衡,當然不容易。但是我希望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房地產發展商,所有的建筑師,設計師,包括所有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花一點時間去考慮保留我們的珍貴的文化資產。每一個城市都有他的特色,他的特色都是獨有的。我們不能把香港的經驗完全搬到北京來,北京也不能搬去上海。但是我希望,如果這個是香港的中環,如果這個照片沒有中銀大廈,沒有立法會大樓,這又代表什么呢?這還能代表香港嗎?這是另外一個東京,另外一個紐約嗎?所以香港歷史的,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香港的路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比中國先走了好幾年,現在中國是一個精力充沛旺盛的一個年輕人,正處在發展的時候,往往把一些很重要的事遺忘了,所以這個發展過程里面,我真的希望中國能很成功,但是成功的同時,我們以后不要帶來一些后悔,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梁先生。
提問:剛才聽了梁先生介紹了香港城市建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我想請問一下對北京天安門附近建設中國大劇院是對北京城市建設的一個促進和協調,還是對北京城市建設的一個破壞呢?
梁志天:我覺得這個題目已經討論了很多,但是對我個人來說,我還是贊成的。為什么呢?因為它是沒有把一些真正古老的很有價值的建筑物拆掉,而去建這個戲院,這是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在我們中國經濟發展過程里面我們要有這個平衡,就是說我們不能像一些歐洲的國家,它們在一起地方里面是不允許重建的計劃,在21世紀里,我們中國的發展,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在世界舞臺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文化里面我們還要把中國的實力向全世界展示。我們把這個建起來是我們國力的一個代表,所以我很高興中國的政府能接受一些國外的建筑師的想法,你想想,我們是從一個國際觀是去看這個事,如果我們要求一個香港的建筑師或者是國外的建筑師,給他一個方案,你肯定要把這個戲院建成中國古建筑的模式或者是帶有中國的特色,我覺得這個觀念太窄了。中國在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好的地位,而且文化這個東西,也不是守在自己的家里面,我們要推向世界,把世界的東西帶到中國所以我覺得這樣一個建筑在北京產生,這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好像是在巴黎的盧孚宮,這是華人的一個建筑師,他當時建筑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反應,最后他也是說服了當地的人們把這個建筑建起來。這個體現了中國在文化、經濟發展里面一個里程碑,這是代表21世紀我們中國在國際的上地位,建筑也很漂亮,所以我還是很贊成的。
提問:梁先生你好,你剛才說每個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有很多國內的城市都是給人一種前層一面的印象我想問一下你在國內也有一些參與的項目你是怎么把設計的個性和當地的城市文化結合起來?謝謝!
梁志天:對我來說,我本身是一個建筑師,同時也做很多室內設計的項目。在不同城市里面,我們還是有這個目標,要把地方的文化、人生活的模式,盡量的保留下來。但是,在不同的項目里面去實現要有要有很大的難度,我在國內的建筑項目上不是很多,我在室內設計里面接觸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們的需求,我們的的項目現在在南方,包括廣州、杭州、上海、成都、重慶都有。我每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我首先要了解這個地方、城市人們的生活的模式是什么樣的,我覺得北京生活的模式和上海不一樣、跟廣州不一樣。比如說在上海,一般來說他們居住的環境從面積來說,也不是太大,上海人比較喜歡往外跑,到處去逛街,他們對家的要求都是比較簡單,但是北京人可能是因為天氣的關系,我們要考慮到他們在夏天里面或者是冬天很冷的天氣的時候,他們在家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他們很喜歡把家弄的舒服,而且空間特別大。而且北京人都是喜歡圍下來說話,或者是聊天。這是我對北京生活的一些了解,他們對客廳的要求有一種家的感覺,跟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感覺。而且在處理其他的事情,包括北京的天氣,我們對建筑的風格也要考慮這個,用的材料以及設計都是從這個方向去想的。所以說,從每一個角度去看,從很大的一個課題到很小的一個細部我們應該從人的生活習慣去考慮。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的模式,我們盡量去往這個方向去想,謝謝!
其設計風格于建筑設計方面,在衡量實際環境及樓宇用途的基本原則下,梁氏往往能在符合經濟和美學原則中取得平衡,盡量發揮樓宇的獨特個性。概念與構思方面,梁氏的設計亦不為傳統觀念所局限,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趨勢,創新合時的風格使樓宇流露出脫俗的氣質及瀟灑的品位。在室內設計方面,梁氏則能運用其建筑師的專業角度,認真處理室內每個空間,致力彰顯完美的空間運用和光線配合。其主理的室內設計一直以簡約風格見稱,善于融合亞洲文化及藝術于生活之中。并以 “以人為本”為首要的設計理念,活顯屋主的獨特風格、個性、喜好及文化背景,為空間添上生命色彩之余,處處締造舒適和諧,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梁志天:室內設計七種心情]
香港室內設計師梁志天的設計一直以“簡約”風格見稱,以其完美的空間運用、材料選擇、顏色搭配、適當的比例和光線配合,來達到簡潔自然的目的。在構思設計方向時,他認為設計應該能夠體現使用者的個人性格、喜好及文化背景,切勿跟著潮流走,這與他堅信“以人為本”乃設計首要理念有著莫大的關系。可以說, “簡約自然”、“以人為本”正是梁志天秉承的設計理念。
梁志天說:“一直以來,我傾向以簡約手法表達個人對藝術和生命的追求,又嘗試引入不同文化背景和特色作嶄新演繹,為每一個室內設計項目帶來深度和更豐富的視覺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致力在設計上反映屋主個性,為他開創更大的生活空間,貫徹‘以人為本’之道,讓海峽兩岸以至遙遠他方的朋友,可以分享我的設計理念和作品。”
梁志天在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被素有室內設計奧斯卡之稱的AndrewMartinIntemationalAward評為全球著名室內設計師之一。后來,梁志天更以香港薄扶林道寶翠園私人會所奪得“2002亞太區室內設計大賽私人會所類別組冠軍”;又以香港山頂加列山道的 ChelseaCourt、深圳觀瀾豪園等多個住宅設計項目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02展優異獎。
梁志天以獨特的簡約風格,已經為不同的居停空間賦予了全新的感覺,用他的作品演繹著七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酷:以前瞻性的設計筆觸,給予膽色和前瞻性的生活品位,在平淡和諧中凸顯強烈的感觸……設計師利用簡潔的線條和強烈的色調對比,配合不落俗套的掛飾和家具,把酷氣和帥氣全面呈現,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峻:把后現代科技的冷峻和客觀引進家居設計,以硬朗的物料和明快的色調,迸發出賞心悅目、雋永怡神的效果。設計師以清新筆觸勾劃鋼材和銀白家具,賦予空間素凈明亮的神采。
閑:引進大自然的陽光、空氣和樹木,把滿腔閑情溶化于濃淡有致的碧青和原木中,讓人在緊迫的城市生活節奏下享受那難得的一刻閑暇。
凈:一塵不染、素凈澄明。設計師用平靜的心靈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間凈化,把屋主的氣質和品位含蓄地表現出來……
頤:是東方浪漫情懷與西方簡約雍容的巧妙結合。設計師以深木色與米白色的家具組合締造中國的古品書香,配合別具風雅的掛飾和小物擺設,讓空氣中彌漫一股頤樂之象。
醉:糅合巴洛克典雅風格與現代唯美主義,把寬敞舒適的空間修飾為富麗堂皇的尊貴府第,令人醉倒在滿瀉的渾黃燈光下……
寬:跳出框框,躍進廣闊的視覺空間。設計師以簡約筆觸演繹現代豪宅的氣派與和諧,為偌大的空間帶來家的感覺,令人開懷。
[梁志天:從歷史探討現在城市的健康發展與規劃]
主持人:我們將要請出的演講嘉賓就是非常著名的香港建筑師、室內建筑師梁志天先生。
梁先生設計的作品在國際上有非常廣泛的影響,他今天帶來的演講題目是“從建筑與生活歷史探討現在城市的健康發展與規劃”。有請梁先生。
梁志天:大家好!各位嘉賓我是梁志天。首先我要很高興在這里跟你們溝通一下。今天我打算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我的題目是“從建筑跟生活的歷史去探討一下健康發展和規劃。”特別是用香港的經驗探討一下。在今天我們的中國不斷起飛,每個人都是關注每一個城市里面發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往前看,往前沖。是不是我們忽略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個發展里面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的城市真正的需要些什么呢?我今天用一個建筑師的身份來看這個事。我希望用一些我們香港實際的經驗,透過我的思考跟你們的探討去提供一些可能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地方。
首先大家都同意香港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但是我們的城市的魅力是從哪里來呢?我的想法就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是因為有一群人在陪伴它成長,還有在這群人成長的背后有一些見證他們的生活、經歷、掙扎和繁榮的場景,還有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些建筑物。這跟俞教授說的土地和人的關系不謀而合。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這些建筑物是記載了人類歷史的精神。如果我們要從香港的歷史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到香港的一個建筑歷史我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香港人居建筑的發展過程和歷史,第二是香港其他建筑的歷史和特色。我們就先談香港人居建筑發展的歷史,香港本來是一個漁村,以前的建筑都是以圍村為主。他們建筑的目的是防御、共同生活。這是另外一個曾宅,就是姓曾的人住在一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的生活開始活躍,就變成現在的樣子,同時對土地使用的一種要求就越來越多。就跟剛才俞教授說的一樣,土地就變成一個因為不同用途去爭奪的一種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香港的人口及其膨脹,人多,地小的情況非常嚴重。居住的環境一般都是很不滿意,到現在他不但只是提供一個居住的環境,把他所有的居住,購物,學校,娛樂都集中在一個社區的模式。后來同樣是因為土地解決短缺的問題,其實說到這里,大家都應該有一個同感,香港的經驗跟我們現在中國發展的情況是相似的。以前香港經過的一個過程可能現在在北京,在上海同樣的發生,當然在每一個地方發展的過程也不一樣,但是歷史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然后到 70年代,我們政府進一步的去改善人們居住的環境,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居民區,同時香港的經濟起飛,地產在政府的鼓吹下發展得很蓬勃。所以變成了現在的樓宇,還有樓宇的炒賣,都變成一個經濟的主道。這個情況7、80年代跟現在中國的情況很相似。當時我們建了很多大型的私人屋村,或者是一些半山的豪華住宅。這些發展項目跟我們現在在北京看到的發展項目基本上差不多,道理也差不多,都是給人居住的一個環境,但是這個商業的活動和炒賣的活動還是很活躍。
所以我們說想一想,在一片鼓吹發展地產,帶動經濟的過程上,以樓市為社會經濟主道的情況下,我們不顧一切的開山辟石,失去了什么也在所不惜……今天我希望大家想一想。首先我們看一看香港建筑的特色,除了人居以外的建筑特色。這是我們的中環警署,他是帶有很濃厚歐洲西方色彩的建筑物,我們還有其他的天主教的教堂,還有以前的一些車站,現在是我們的上環,現在帶有香港歷史的建筑物,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有一些代表很傳統中國色彩的建筑物,包括廟宇“天后廟” 或者是一個石堂,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帶中國建筑風格的建筑,但是他的用途肯定是西方的宗教用途,這是一個中西合并的教堂。除了建筑物以外,我們還有地道的香港民族市場,包括我們的霓紅燈、招牌,這些我們很容易從香港一些明信片里邊看到,他們都可以代表香港的特色。香港的繁榮就是反應在這些建筑上面。包括是購物。當然少不了我們熱鬧繁華,充滿美食、購物的這種情況。
所以我覺得香港的那種魅力,不單只是從它的經濟發展帶來,更重要的是來自它特別的文化氣質,特別是在東方傳統跟西方文化的一個薈萃,新舊事物的交織共融,細致深刻,造就出此地獨一五二的都會風情。那么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夠不夠呢?我們要一個城市去健康的發展跟規劃,我們的路應該是怎么走的呢?我們以前走的路是不是完全對的呢?如果我們有機會從頭來過的話,我們會不會走同一條路呢?所有的經驗都可以給我們探討一下,或者是給中國有一個經驗,能把香港成功的地方發揮得更好。香港做得不好的地方,作為我們一個例子,我們希望在中國做得更好。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是香港以前的一條路。它見證了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前沒有房子,現在建了很多的房子,包括一些很高的商業大廈,兩張照片比較,很明顯的就看到一條還沒有改變的電車的軌道,電車的軌道就是唯一把我們以前的歷史跟現在的這種情況聯系起來。我們還可以把兩張照片聯系起來,要是沒有這個軌道的話,大家可以想象到他會變成什么樣。所以當社會不斷在進步,新的事物肯定會不斷的出現,這是肯定的。但是這些新意雖然能提高我們生活的水平,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去遺忘那些舊的景象和事物。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于香港來說從圍村的民居,每一處都是有香港歷史的印記,就是說一個城市的一種共同的記憶,一種民族精神的代表。如果真的沒有的話,會不會很可惜呢?
現在在經濟發展跟保存文化資產的取舍中,香港怎么對待他獨有的文化資產和環境呢?我們有很多不同處理文化資產的方式。有些例子是做得很不錯的,有些例子的出發點可以,但是出來的效果不行,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個方法是保存文化資產就是去清拆,然后重建。這是一個祠堂,這是一個以前學校的一個圍子,雖然它不是什么古建筑,但是它有歷史的背景,這是我們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全是密不通風的,很多人住在這里,九龍城寨是香港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他的建筑都是每天在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里做鐵籠,通風的地方沒有。當然在城市發展里面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九龍城寨最初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它有一段的歷史,它有歷史的背景,主要是因為它在地權的使用里邊有很特別的情況。在香港三不管的地方,就是香港政府不能管,英國政府不能管,還有中國政府也不能管。所以發展成了這個模式,他存在的問題是肯定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九龍城寨就代表了香港歷史的一個部分,就是代表了香港人很特別的一份,很頑強的生命力。現在它變成一個公園,保留了一個祠堂,保留了其中一個學校的圍子,但是這個公園,包括祠堂和學校,是不是已經代表了九龍城寨的歷史呢?是不是把這個一道墻,一個房子留下來就能夠把這個九龍城寨這么特別的一個歷史完全的保存下來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雖然政府要做掉不需要的東西,他起碼沒有在九龍城寨這個地方再蓋房子,做了一個公園,但是這個公園我覺得它沒有把九龍城寨的歷史保存下來。所以這個課題還是可以研究的。
第二個我要看一下旺角,這是香港人口密度很高一個地方,他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店在里面,是一個集中地,他吸引很多香港人去那邊買東西,也吸引了很多從外地來的游客。他是一個飲食薈萃的地方。在路上有很多的小吃店,我們稱為大排檔,是香港的一個特色。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街道,有一條街主要是賣運動鞋的,我們叫波鞋街,還有專賣女人的服裝和裝飾物的,那就叫女人街。這些都不是政府計劃來建的,是人們經過無數年生活經驗建起來的。現在把其中的四個街變成一個項目,這是本來街道的模型,現在變成一個很現代,很有效率的高樓大廈,包括商業大廈,購物的商場和寫字樓、酒店等等。
但是舊區重建,當然舊區本身有很多環境的因素要重建,這個是不能否認的,這個是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必然走的路線,但是在舊區重建里邊,我們是不是主要從商業考慮來出發呢?在旺角這個地區來看,他的特色是街道上的活動,他們不需要建得很漂亮,很舒服的購物的商場,還有居民的風格,他的性格,他們喜不喜歡在一個商場里邊去買東西呢?或者是以前我們很多從國外來的游客,他們都喜歡去旺角買東西,他們是喜歡去以前的街道買東西還是去現在的商場里邊買東西呢?這個發展對整個區域來說是一個好事還是壞事呢?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再去想一想。
第二種處理文化資產的方法就是把它清拆,然后到其他地方重建。這是在香港一個賣鳥的街道,在香港很多人喜歡玩鳥,我想在北京也有,但是因為舊區重建的關系,小鳥街就拆掉了,除了賣小鳥以外,還賣一些古董,現在已經拆掉,搬到另外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離他本來的地方不遠,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把它搬到很遠的一個地方,那就錯了。他是搬到附近的一個地方,這個設計是重新設計,但是他保留了很多以前傳統的中國的特色。而且加入很多綠化的元素。他的密度跟以前的密度基本上是一致的。然后他是從一個戶外的環境,搬到另外一個戶外的環境,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覺得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呢?不是把原來建筑的風格保留下來,新的建筑無論你怎么去模仿,怎么去考慮,新的就是新的,舊的就是舊的,你不能說新的跟舊的一模一樣,如果真的是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我覺得他最成功的就是他的管理,一般在香港來說,一般的店他們不允許把他們的貨品放在大街上賣,而且對外觀的要求也很嚴格,而在這里他們允許把貨品放在街上,用他自己的方法去吸引顧客,用他自己的招牌,所以這個就是保留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覺得無論是建筑,土地或者是環境,或者是整個經濟的發展。我們還是要留意這些人存在的價值。沒有人的參與所有的建筑都是死的。要看我們的活動背景是什么,人對活動的反應是什么樣,有人的參與,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能把這個建筑,把這個城市變得有活力。這是我覺得比較成功的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就是花布街,這個跟小鳥街差不多,他本來是賣布的。同樣也是因為舊區重建的關系,這條街搬走了,搬到了西港城的一個商場里邊,當然它是很漂亮。也帶空調,下雨沒問題,夏天的時候不會太熱,但是他的實際情況是,他的商業發展不起來。為什么呢?很簡單,花布街本來是在九龍的,他現在搬到上環去,就像九龍搬到上環去,這個距離太遠了,第二個他把戶外的環境變成一個室內的環境,而且很現代,當然建筑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把他帶有中國的特色,但還是不行。這個例子就是反應出舊區重建如果沒有把人的因素考慮的話,那就是失敗的。如果沒有歷史跟人們的記憶考慮在里面,忽略了建筑跟時間空間的關系,就造成一個錯配,這個錯配是不能回頭的,我們失去的東西就失去了,不能再重頭來過。
第三種保留文化資產的方法就是部分的清拆,部分的保存。在香港有一個舊區重建的一個計劃,在灣仔,建筑師把一些舊的民居保留下來,不但跟樓盤有關系,對整個區,或者是區外的居民,他也有機會能從真正的建筑物里邊去想到以前灣仔區是怎么樣的,我們以后的人不需要從照片中去感受以前的生活滋味,我們可以從商場里邊去感受。我覺得這個是成功的,起碼我們有努力過。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以前有一個精神病院,他是香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建筑物,他代表香港歷史發展的一種記號。但是重建以后,后面有一個大廈,是一個社區的大樓,他把醫院的一個部分保留下來,然后變成他群樓的一個部分。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在這里不要說這個建筑是不是做得好,或者是做得壞,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我們欣賞的,而且他是把舊的建筑給他另外的一種功能,把新的和舊的配合起來,這點我們是應該學習的。
最后就是去完全的保存一些舊的建筑物,比如說香港大學的一個大樓,他在香港是比較舊的一個建筑,他是代表香港在大學教育里邊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很有文藝復興的那種建筑的風格,是一種技術的突破。而且我們香港的那種歷史的一種代表。他現在還是好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是大學的本部的大樓。還有就是我們前高等法院,現在變成香港的立法會大樓,你們在新聞里邊看到很多人在里邊示威,游行都是在這里。因為這是代表我們香港法制的一種文化。現在在后面建了中銀大廈,現在有很多人立法委的委員在里面開會,把香港所有的事務都在里邊討論,所以這個也是蠻成功的。除了建筑物以外,其實我們剛才說了很多都是很有特色的,包括女人街,現在香港還在保留,但是用另外一個管理的辦法管理。香港很多經濟和衛生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考慮的,但是我們如果保留這個女人街的話,這個女人街還是很多香港人喜歡去的地方,還有很多外國的游客肯定要去的地方。他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還有一些街頭的活動,包括算命,或者是賣小擺設。
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是時候去反思一下,想想這個問題,就是什么才是城市的文化,歷史的資產呢?我們對于用合適的方法把這些資產跟城市的發展加以融合跟共存,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態度呢?
我們再看看70年代的中環。左邊是匯豐銀行,還有我們的郵政局,其他的商業大廈,這個是上海的外灘,他們其實在外觀上很相似,上海當然它有很特別的一個歷史,當然上海灘也是上海的一個重要的資產,這個老建筑的融合也是代表現代都市在上海一個真實的寫照,上海政府很重視。再回頭看看香港,這個是40年代,這個是今天的香港。我們感到香港的發展是一日千里,現在都變成高樓大廈了,基本上所有以前的建筑物都沒有一個留下來。當然這個經濟發展代表了香港的一種很特有的特色,如果我們問問香港人,給我們時光倒流,回到70年代,或者50年代,如果我們重新再來一次的話,我們會不會選擇這條路呢?我覺得這是可以思考的。我們不是說為了保持這個文化資產,要犧牲我們的經濟發展,但是從這個照片來看,是不是只有這個方法呢?會不會有一些是拿到一個平衡的關系呢?香港的經驗是過去了,時間不會倒流,但是中國呢?現在還不是太晚。中國的發展現在是處于最激烈的時候,我們要面對經濟發展很大的一個吸引力,但是在這個吸引力的同時,我們需要不需要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方向是不是對,對于我們文化資產的保留,有沒有做好。香港的經驗有些是成功的,但是我們現在去看,有些是失敗的。有的地方,香港真得做得不太好。但是這個經歷在香港來說,現在很多人都明白了,但是在現在的中國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今天的香港面對一個經濟的轉型,從以往從地產發展為經濟的支柱,轉向發展其他新的工業,包括現在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發展旅游業,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很正常的模式,這是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香港花了很多錢,很多精力去做很多大型的活動,包括大型的花車游行,巨星會,演唱會,或者是嘉年華會、舞獅,舞龍等等。但是我們說香港的魅力是不是這些呢?是不是這些就能代表香港的魅力呢?我想如果我們是一個外國人,我們中國人去香港他們想見的是什么呢?當然有一些節目去看當然很高興,但是節目以外,我們靠什么保持香港的魅力,香港的風采呢?我覺得靠這些節目是永遠不夠的,只有他帶有他的歷史背景的一個很濃郁的特色,才能夠避免曇花一現,才有長久不衰的吸引力。另外就是建筑跟城市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思想教育,他教育我們跟下一代的價值觀,教育我們怎么去愛護跟認識我們的城市,基本上是一種思想的教育。香港人瘋狂的過了幾十年,活在樓價高起的生活狀況里面,每個人都是在追求買一個什么房子,住在什么地區,這種觀念就是由幾十年來沒有改變過,但是這個是不是代表香港人的需要呢?是不是我們下一代的追求呢?除了文化資源以外我們還有很多的資源,包括天然的資源,其實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
我們在去年經歷過SARS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香港,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SARS的事情里面我們看到什么呢?SARS以后,香港人對家,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我覺得已經有一個很大的啟示,很大的一個改變。覺得我住在最貴的樓里面,最好的地區里面,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是他們跟家人在一起,跟朋友在一起,還有就是健康的問題。所以香港去選居住的環境,他不但只從經濟的角度去看,還是從人的本質,本來的需要來考慮。所以這個SARS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教訓,也啟發了香港人對居住環境的另外一種看法,同樣我們的文化資產,要不要我們再來一個文化的SARS,我們才能清醒呢?這個文化的資產就好象人一樣,死掉的話就不能活。如果我們真的不幸有一個文化的SARS,我們所有不見了的東西就是不見了,再重建的話都是沒有這個效果的。
香港以往犯了很大的一個錯誤,把一個山都開平了。我覺得我跟俞教授不認識,我也不知道他今天講的是什么課題,但是我聽了他講我的感受是特別的深刻,土地就是我們的家,這個土地不是五年,十年,或者是一百年能夠形成的,香港也是經過很大年的發展,但是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們損失了很多,這些損失和犧牲是不能彌補的,這個山怎么能夠回到以前那種翠綠的感到呢?是不是有點可惜呢?當然香港最美麗的就是我們的維多利亞海灣,政府在半年前提出一個填海的計劃,但是香港人都站出來反對,搞得很大。但是這個反應香港人對他的環境,文化資產的保護,他開始清醒過來了,他覺得如果再繼續下去的話,我們經濟發展的利益,犧牲了很多我們人的一些文化資產,這些態度在中國是不是應該也是同樣呢?在中國他的文化資產,他的天然資產比我們香港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我覺得香港的經驗,雖然是很少,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我的總結是,香港是一個世界大都會,很有他的魅力,真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但是在這個城市的背后,他的成功肯定是有一個很獨特的歷史。這個歷史有沒有反應在我們的城市的建設和都市的規劃里面呢?我們的秘密在哪里呢?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是要經過千百年不斷的積累下來,我們肯定不能把以前留住,我們還是往前看,但是我們要找一個切合點,去平衡經濟發展和保存文化資產的平衡,當然不容易。但是我希望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房地產發展商,所有的建筑師,設計師,包括所有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花一點時間去考慮保留我們的珍貴的文化資產。每一個城市都有他的特色,他的特色都是獨有的。我們不能把香港的經驗完全搬到北京來,北京也不能搬去上海。但是我希望,如果這個是香港的中環,如果這個照片沒有中銀大廈,沒有立法會大樓,這又代表什么呢?這還能代表香港嗎?這是另外一個東京,另外一個紐約嗎?所以香港歷史的,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香港的路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比中國先走了好幾年,現在中國是一個精力充沛旺盛的一個年輕人,正處在發展的時候,往往把一些很重要的事遺忘了,所以這個發展過程里面,我真的希望中國能很成功,但是成功的同時,我們以后不要帶來一些后悔,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梁先生。
提問:剛才聽了梁先生介紹了香港城市建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我想請問一下對北京天安門附近建設中國大劇院是對北京城市建設的一個促進和協調,還是對北京城市建設的一個破壞呢?
梁志天:我覺得這個題目已經討論了很多,但是對我個人來說,我還是贊成的。為什么呢?因為它是沒有把一些真正古老的很有價值的建筑物拆掉,而去建這個戲院,這是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在我們中國經濟發展過程里面我們要有這個平衡,就是說我們不能像一些歐洲的國家,它們在一起地方里面是不允許重建的計劃,在21世紀里,我們中國的發展,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在世界舞臺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文化里面我們還要把中國的實力向全世界展示。我們把這個建起來是我們國力的一個代表,所以我很高興中國的政府能接受一些國外的建筑師的想法,你想想,我們是從一個國際觀是去看這個事,如果我們要求一個香港的建筑師或者是國外的建筑師,給他一個方案,你肯定要把這個戲院建成中國古建筑的模式或者是帶有中國的特色,我覺得這個觀念太窄了。中國在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好的地位,而且文化這個東西,也不是守在自己的家里面,我們要推向世界,把世界的東西帶到中國所以我覺得這樣一個建筑在北京產生,這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好像是在巴黎的盧孚宮,這是華人的一個建筑師,他當時建筑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反應,最后他也是說服了當地的人們把這個建筑建起來。這個體現了中國在文化、經濟發展里面一個里程碑,這是代表21世紀我們中國在國際的上地位,建筑也很漂亮,所以我還是很贊成的。
提問:梁先生你好,你剛才說每個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有很多國內的城市都是給人一種前層一面的印象我想問一下你在國內也有一些參與的項目你是怎么把設計的個性和當地的城市文化結合起來?謝謝!
梁志天:對我來說,我本身是一個建筑師,同時也做很多室內設計的項目。在不同城市里面,我們還是有這個目標,要把地方的文化、人生活的模式,盡量的保留下來。但是,在不同的項目里面去實現要有要有很大的難度,我在國內的建筑項目上不是很多,我在室內設計里面接觸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們的需求,我們的的項目現在在南方,包括廣州、杭州、上海、成都、重慶都有。我每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我首先要了解這個地方、城市人們的生活的模式是什么樣的,我覺得北京生活的模式和上海不一樣、跟廣州不一樣。比如說在上海,一般來說他們居住的環境從面積來說,也不是太大,上海人比較喜歡往外跑,到處去逛街,他們對家的要求都是比較簡單,但是北京人可能是因為天氣的關系,我們要考慮到他們在夏天里面或者是冬天很冷的天氣的時候,他們在家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他們很喜歡把家弄的舒服,而且空間特別大。而且北京人都是喜歡圍下來說話,或者是聊天。這是我對北京生活的一些了解,他們對客廳的要求有一種家的感覺,跟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感覺。而且在處理其他的事情,包括北京的天氣,我們對建筑的風格也要考慮這個,用的材料以及設計都是從這個方向去想的。所以說,從每一個角度去看,從很大的一個課題到很小的一個細部我們應該從人的生活習慣去考慮。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的模式,我們盡量去往這個方向去想,謝謝!
标签:梁志天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151平極簡風格住宅設計家居別墅2023-11-20
50個家庭健身房設計家居別墅2023-09-25
優雅和豪華的現代住宅:家居別墅2023-06-08
光之屋:Amin Moazzen未來主家居別墅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