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620;}" twffan="done" resized="true"> 62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620;}""/>
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室內設計 > 文化博物 >

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7)

作者:弗蘭克·蓋里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5-24

 

關于古根海姆博物館                                    

一、古根海姆美術館在藝術博物館的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發端始于一九五九年設立于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旁的美術館開始。近年來不斷地在世界各地以連鎖性經營建立分館,其與商業、媒體的結合,引起全球藝文界的刮目相看,而其點燃的藝術熱潮與風波,自也備受爭議。目前除了紐約原館之外,在美國的拉斯韋加斯、歐洲的德國柏林、意大利威尼斯、西班牙畢爾包等地的分館都在引起世界的矚目。尤其畢爾包的成功效應更是世人的藝術焦點,開館五年,一共吸引了五百五十萬的參觀人次,創造出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臺幣四十六億零八百萬元)的新增稅收與財富。而三年內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更是為畢爾包城市(不是美術館)帶來新臺幣一百九十億元的周邊利益。古根海姆基金會執行長托馬斯•克倫士經營藝術版圖的雄心仍持續燃燒,目前尚未設有分館的南美洲、亞洲、非洲都將是他們未來的目標。正在接洽進行可行性評估過程中的就有南美軋西的里約熱內盧,以及臺灣的臺中分館。

古根海姆博物館最初只是位居紐約市的一座重要的現代藝術美術館。1937年,古根海姆家族成立「古根海姆基金會」,兩年后,將一所位于曼哈頓五十四東街的汔車展示場改建為「無標題藝術品」展示中心。以當時最具盛名的前衛派藝術家如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克利(Paul Klee)、與蒙得瑞安(Piet Mondrian)等的藝術品為展示主力。全名是所羅門古根海姆博物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所羅門逝世十年后,古根海姆基金會于1959年將博物館遷入坐落紐約第五大道由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設計的總部。古根海姆是一位富豪,他請萊特設計這座博物館,展覽他的藝術收藏品。美術館座落于紐約市本大街上,主要建筑為一大型螺旋形建筑,內高30公尺的圓筒形空間,周圍有盤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圓形空間底部直徑28公尺左右,向上逐漸加大,坡道寬度在下部接近5公尺,到頂上則加寬至10公尺左右。美術品沿坡道陳列,采光來自上方圓頂,坡道外墻上有條形高窗透進光線。

即便目前古根海姆在威尼斯、柏林、拉斯韋加斯(或東京)等地設有展覽中心,但其規模均不大,而臺中古根海姆分館將成為自西班牙畢爾包市以東,美國紐約市以西地表三分之二面積里,唯一的最大型古根海姆分館,其影響力自然可期。因此,在臺中市興建古根海姆,是城市投資的國際級回收。


二、古根海姆美術館自1988年起,從三方面積極擴展館務。一是強化博物館的收藏,二是發展博物館在國際間的據點,三是建立精采且密集的展示與教育計劃。1988年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參觀人次為60萬,據點包括紐約及威尼斯。到了1999年,古根海姆美術館的五個據點-另加上紐約的第二座與畢爾包及柏林-,總共吸引近300萬參觀人次,可說相當驚人。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設計的畢爾包古根海姆美術館于1997年開幕之后,不但驚艷全球,也以所挾的人氣帶動當地的經濟與觀光產業,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經驗。趁勝追擊的古根海姆基金會,又在2000年11月宣布將在紐約的下曼哈頓再建新館,并也由法蘭克?蓋瑞設計。預計耗資6億8千萬美元的這座新館的興建計劃凝聚了眾人目光,因為除了建筑本身將不遜于畢爾包的獨特,而且其豐富的活動規劃幾近一座「以美術為主題的超級樂園」。


古根海姆基金會自1980年代末期起,便已放眼國際,著手評估適合建分館的地點。尤其畢爾包經驗的成功,主動向古根海姆基金會或蓋瑞的工作室洽談合作計劃的機構、地區或政府單位也不少。目前古根海姆基金會除了尚有意在巴西建分館,但計劃未明朗之外,并已在2000年10月宣布將在全球觀光娛樂重鎮拉斯韋加斯建一座展示館。


拉斯韋加斯展示館的建立又與古根海姆基金會的另一國際策略息息相關,那便是與歐洲重量級美術館結盟計劃。2000年6月古根海姆基金會在圣彼得堡與艾米塔莒美術館(或譯冬宮美術館)結盟,以使更多大眾得以欣賞兩館精致館藏品。 艾米塔莒美術館是舉世聞名的重量級美術館,地位決不下于羅浮宮博物館或大都會美術館,但以二十世紀初期為收藏下限,而古根海姆美術館則收有豐富的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兩相輔佐,可以想見是雙方的利多。根據古根海姆基金會的新聞稿發布,這項結盟至少已有兩項重大的計劃案。第一便是結合拉斯韋加斯的威尼斯宮大飯店,由建筑師雷?庫爾漢斯(Rem Koolhaas)在當中設計一座可在超現代空間環境展示兩館的精品的展示館。 古根海姆基金會沿用在柏林的經驗,亦即不設美術館,而是展示館,并以巡展方式周游各地的古根海姆據點。非常特別的是,為了尊重兩館結盟的協力性質,這座新館將有兩個名稱,外觀招牌將是艾米塔莒-古根海姆美術館,而內部招牌則是古根海姆-艾米塔莒美術館。這座新館預計將于2001年夏天完工。


古根海姆基金會與艾米塔莒美術館結盟的第二項具體計劃是艾米塔莒美術館的擴建計劃。擴建之后將展示古根海姆基金會收藏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同時也將規劃相當比例的空間用做觀眾服務與商業設施。


在新世紀初,古根海姆基金會再接再厲,于1月15日宣布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加入結盟,更加穩固古根海姆建立的國際版圖。 維也納美術史美術館和艾米塔莒美術館至少有兩個相似點,一是收藏極有份量,二是因為長期政治及經濟因素,未能使藏品充分予世人欣賞分享。兩館與古根海姆基金會的結盟,勢將得以透過當代行銷方法而使精美收藏加值。美術史博物館館長塞伯爾(Wilfried Seipel)所言,「這項計劃乃根植館方對于一個轉變中的世界的體悟」 ,已充分說明全球化趨勢下博物館無法坐視生存格局的變革。


博物館在典藏、研究、教育、及展示功能之外,一直也是國力與文化威望的象征。即是在全球化趨勢標榜無疆界的今天,這一層象征意義似乎并不減其深度。以國內的博物館環境而言,要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并不可期,反倒是謹慎評估下的聯盟策略(國內或國際),以館際資源互享的方式合作,才是強大或重塑博物館威望與名聲的可行之道。

(本文原載于《歷史文物》11卷3期 國立新竹師院美教所系   張婉真)

标签:古根海姆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