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DC拍攝自然水景的技巧

作者:佚名 來源:EZIT 時間:2007-04-26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我們看到瀑布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這段千古佳句。其實,自然界中的水景不僅僅只有瀑布,還有許多類型:或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或是奔騰豪邁的江河,或是明靜端詳的湖泊……不知不覺中,它們都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增添了不少姿彩。不過,自然水景雖然在我們眼里看來非常不錯,但要用數碼相機把它們拍好,卻并非易事。今天我們就把拍攝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羅列出來,一一給大家做出針對性的解答。

  問題一:曝光控制需要注意些什么?

  很多攝影愛好者往往把一些流水拍成一片純白色,表面上看好像是反映出了水的本質特征,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實際上水在客觀環境中的色彩受到周圍物體的影響,即便是完全白色的部分也會根據明暗光線照度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調過度,也就是說水從白色到灰色充滿了微妙的細節變化。拍攝時不僅要表現出水的立體感,也要對其固有的質感做出詮釋,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需要準確的曝光控制。

  如何實現準確的曝光控制呢?這里要用到“18%灰度標準”的概念,即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大約是18%,那么數碼相機就能夠準確地測光。但自然水景拍攝構圖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色彩,既有反射率很低的深色調,也有反射率很高的亮色調,因此拍攝水景的時候,就要把取景器中豐富的色彩綜合起來判斷。如果把畫面中各種色彩綜合起來,大概會成為中灰度,按相機的內測光一般都會得到正確的反映。但有些時候為了表現傍晚的氛圍,或特殊的稍暗影調的需要,可以以1/3EV為單位適當減少曝光量,直至達到所需的效果。否則除非畫面反差非常大,通常-1.5 EV~-2EV就能滿足要求。

  以上面的圖片為例,在拍攝前應仔細考慮被攝構圖中巖石、植物等深色景物與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該構圖畫面中,深色部分與淺色部分基本上平分秋色,整個畫面按灰度影調來計算,大概為50%灰度,大大超過數碼相機正常測光18%灰度標準,這樣的結果會導致相機誤認為構圖畫面比較暗,需要將較暗的物體達到正常影調,就自行做出增加曝光補償的決定,最終就看到圖2的結果:巖石、植物等深色景物雖然曝光正常,但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已經嚴重曝光過度,失去了固有的細節和質感,前后層次的立體感也消失殆盡,顯然與我們想像中要表現的效果相去甚遠(圖1)。

  錯誤的曝光,重點突出了巖石和植物,而流水失去了原有的細節
  尼康D1X F16.0 1/5s 焦距:20mm  
  ISO200 多區平均測光



  解決的方法是將平時較多使用的多區平均測光改為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測量的對象最好選擇既有白色流水又有黑色巖石的地方(或處于陰影中的流水),且兩者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3~1:4左右,然后將鏡頭推向長焦端,讓測量的區域完全充滿取景框,這時畫面中白色和黑色混合起來估計約為18%的灰度。雖然植物和巖石在最終的畫面中會顯得比較深暗,但流水的質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藍天的色彩也顯現出來了,特別是透過樹枝的縷縷陽光,薄薄地灑在流水上的光影效果,明暗跌宕起伏,柔美而富有詩意(圖2)。如果依然使用多區平均測光,則需要減少更多的曝光量,方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正確的曝光,流水薄紗般的質感得到很好的展現
  尼康(Nikon)D1X F22.0 1/5s 焦距:20mm
  ISO125 中央重點測光
 
問題二:水平面的位置在哪里最好?

  拍攝風光照片時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問題,那就是地平線。尤其是在拍攝以天空為背景的海面或草原時,一條筆直、毫無韻律的直線橫穿畫面,若處理不當就會嚴重影響畫面美感,拍攝以水為主題的風光照片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利用黃金分割法,把地平線放在黃金分割點上,也就是把畫面縱向大致平均分成三份,地平線就位于這上下兩條平分線上,至于到底是上黃金分割線還是下黃金分割線,則要根據表現的重點是上面的景物(天、植物等)還是下面的景物了(地面、水面等)。除非特別的要求,最好不要將地平線傾斜放置或置于畫面正中部。

  將水面放在圖片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對展現前景和背景的豐富層次非常有利
  尼康D1X
  光圈:F14.0 快門:1/250s 焦距:35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



  風景照片中常見的模式,交待的要素最多
  尼康D1X F11.0 1/20s 焦距:35mm ISO180 多區平均測



  問題三:如何提煉畫面的精華?

  許多數碼攝影愛好者在拍攝自然水景時往往被景色深深吸引而激動不已,進而產生“全部拿下”的想法。但這樣往往事與愿違,這種“貪得無厭”的思想常常會導致拍出的照片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構圖顯得松散,將許多不需要的要素都吸納了進來,沒有突出主體的特點。“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因此,要善于對自己看到的畫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裁剪,提煉出最需要表現、最值得表現的部分。圖4~6中,圖4交待的要素最多,但稍顯雜亂。通過我們的觀察,透過湖面的斑駁陸離的湖底和水邊的樹木非常漂亮,于是加以提煉,得出這張特殊構圖的照片,顯然比圖4效果要好出許多。圖5則是選擇200mm的長焦鏡頭,對圖6的空間和多余部分進行“裁剪”后,重點突出了湖底和植物枝葉。特別是畫面中湖底的色塊很大,展現出最有特色的自然奇觀。畫面構圖特意偏左,不僅交待了環境特色,更增加了畫面縱深感,形成了具有層次變化的畫面。這種構圖方法表現細膩,傳達的重點信息實際上比前兩者的多。

  畫面構圖更加緊湊,重點突出,細節豐富
  尼康D1X F11.0 1/40s 焦距:85mm ISO200 多區平均測光



  根據水面環境加以提煉后得到的具有特殊構圖的照片,顯然比上圖效果好許多
  尼康D1X F11.0 1/30s 焦距:200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