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淺談新聞攝影的視覺沖擊

作者:李國強 來源:色影無忌 時間:2010-07-12
   評論照片的時候,經常聽到視覺沖擊這個名詞,特別是新聞照片。有時候會聽到“這個照片好,視覺沖擊強”或者“視覺沖擊力不夠”的類似評語。我自己閱讀照片的時候,也在刻意留意照片的視覺沖擊。談一點自己的心得認識,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鐘乳石 攝影

    先說一下視覺沖擊的理解,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沒有找到準確的定義,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并運用這個詞匯。我在這里想談一下我所理解的視覺沖擊。

    “視覺沖擊”的叫法已經被大家公認和使用,但是我覺得目前大家談到的視覺沖擊,已經用“視覺沖擊”這個詞匯不能闡釋它的涵義。視覺沖擊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對視覺的刺激,有較強的形式感。說的具體點,類似構圖的新穎獨到,機位選取上使用非正常可視高度等(一般人的視位高度是140-170CM之間)。

wchw 攝影

    我發現,近來大家談論照片的視覺沖擊的時候已經涵蓋了心靈觸動的成分,我在我在網上搜索視覺沖擊的時候,有人提到了“打動人心”的說法,是否可以稱之為“心靈沖擊”,看到照片能讓人有所想,心靈有所觸動,或是對罪惡的痛斥,或是對苦難的哀憐,當然從廣義的角度講,心靈沖擊可以歸屬視覺沖擊,因為眼睛是感受照片的直接器官。

    說到這里,視覺沖擊就分為了形式的沖擊和內容的沖擊。形式和內容一樣重要,過分的忽視形式,攝影師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過度的注重形式,攝影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變成了為攝影而攝影。如何權衡形式和內容,視覺沖擊和心靈沖擊?其實又回到了形式和內容的話題上,形式和內容一樣重要,記得駱永紅老師提到,“形式和內容都重要,只能取一的時候,會選擇內容”(語意,非原話)我很贊成這個觀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這里所說的對讀者有心靈沖擊的照片,對攝影師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形式的東西相對而言更容易掌握和學習。而對內容的把握,則需要更為細致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甚至更深的文化底蘊,外加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

形式沖擊力代表圖片:

    關于新聞攝影中視覺沖擊(形式)的使用和把握,是當今新聞攝影領域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于一個合格的攝影師拍攝一張形式感強的照片并不難,但是我感覺在新聞攝影中形式感并不是越強越好,忽視了內容交代而盲目的追求形式感的報道圖片也不是一張成熟的報道照片。在滿足了對事件充分交代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我們專業攝影師的技術優勢,把照片拍攝的和諧,美觀,新穎,這樣的照片會是一張成功的新聞照片。在這里強調一下鏡頭的使用,廣角鏡頭的近距離拍攝是提高視覺沖擊的有力途徑,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上的沖擊,但是不是唯一辦法,在使用廣角鏡頭的時候要把握一個度,過度的廣角會讓畫面變形失真,這類照片有時缺少視覺親和力,特別是魚眼類鏡頭.當然也有例外,謝海龍的希望工程中有一張就是成功的典范。

解海龍 攝影

    再就是內容對心靈觸動的沖擊,我稱之為心靈沖擊。這類照片,積極,輕松的體裁相對容易一些,發揮的空間比較大。其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新聞照片,紀實照片,人文照片。有百分之九十的照片中都有人出現,所以這類圖片對人物的刻畫是重中之重。大家的視覺習慣也是先尋找畫面中的人物,然后找這個人物的臉,看畫面中人物的表情特征。所以這類型的圖片該以這樣的重心進行拍攝。這類照片在形式使用上相對更自由,也更適合展現攝影師的影像控制力。

    內容沖擊力代表圖片:

    另外一類就是反面的題材,用反面形容按道理來說不夠規范嚴謹,這類題材的拍攝就比較難,在照顧信息傳達和形式感的同時,還要注意照片不可拍攝的過于刺激感官。這種照片并不被受眾廣泛接受,并且也是對當事人的視覺侮辱!說侮辱可能有點嚴重,假如一個被毀容的人,本來已經承受了心靈上大打擊,如果我們用廣角對面部進行特寫的報道,我認為說其視覺侮辱也不為過。剛才說的只是假如,實際中可能不會有,但類似的照片我看過一些。這類照片所要注意的事情比較多,在畫面表現上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用比較正統的攝影語言拍攝,含蓄的交代,既通過照片傳達了必要的信息,讓讀者愿意反復的閱讀這些照片,達到報道的目的,也是尊重了當事人。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