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設計資訊 > 設計新聞 >

AI是設計的“加分項”而非“替代項”,2025站酷設計周發布行業趨勢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25-10-28

10月28日,主題為“AI時代的超級設計師”的2025站酷設計周在北京舉行。

站酷正式發布《AI時代的超級設計師研究手冊》,涵蓋設計師核心能力、行業趨勢、行業熱詞等,從多元視角解讀AI技術給設計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AI時代的超級設計師研究手冊》揭示了“AI+設計”的五大趨勢:

一是從“嚐試體驗”到“深度合作”,AI已融入大部分設計師工作流。隨著AI技術不斷迭代,AI不再隻是輔助工具——用於生成素材、修圖改圖等,已成為與設計師共同思考和進步的深度合作夥伴。

站酷客座主編、阿派朗創造力科技首席科學家吳卓浩認為,人類作為AI的CEO,是更優的人機協作方式,通過戰略統籌、過程管控與價值抉擇,將AI的算力與人類的智慧深度融合,本質是人類定義價值,AI實現效率。

二是從“Prompt”到“節點工作流”,AI設計工具更加精確可控。AI設計工具正從依賴文字提示的“Prompt時代”,進化到可視化、模塊化的“節點工作流時代”。設計師不再隻是輸入關鍵詞等待結果,而能像編排流程一樣,控製生成邏輯,實現多模態協同。這意味著AI從靈感助手,升級為係統化創作平台。

據站酷客座主編、Al熱店Aimwise創始人、2025央視網絡春晚AIGC項目總負責黃楚傑觀察,一些團隊已經在搭建AI中台,把設計流程拆解成模塊化:提示詞庫、素材管理、客戶偏好數據全部接入,變成一個“智能創意係統”。整個團隊就像是“半自動運轉的創作工廠”,但輸出的依然是有溫度、有創意的內容。

三是從“視覺設計”到“研發全鏈路”,AI讓設計師個體具備團隊級能力。AI 讓設計從靈感到商業形成完整閉環,這讓更多設計師個體具備團隊級能力,從過去隻參與項目中的視覺設計環節,到高頻使用AI工具,深度參與或主導項目方向、技術權衡與實現、場運營、商業決策等,“設計”不再限於專業,而是一種“大設計”--跨領域的創造行為。

從事媒體行業二十餘年的星賢文化、Alpai平台創始人閑人一坤預測,過去設計師常依賴團隊,未來可能會有大量設計師個人工作室崛起。數字藝術家嚴湘寧也認為,“超級個體”會把行業變得更鮮活、更多元,客戶不再隻找大公司,而是按場景“買能力”。

四是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AI為設計師解鎖了一係列賺錢方式。除了以往靠版權設計、設計服務等方式變現,還衍生出賣模型、提示詞,開發工具、插件,甚至打造數字資產店鋪、數字人等多元的創收模式。有比喻稱,設計師正從賣“魚”(設計作品、版權素材),轉向賣“漁”(模型、提示詞),同時賣“魚竿”(開發工具、插件),甚至開魚塘(數字資產店鋪、虛擬世界)。其重點是將設計師個人審美、創意和風格,通過Al進行封裝、複製和規模化,構建多元化的收入結構。

據《衛報》2025年5月報道,AI提示詞交易平台PromptBase創始人Ben Stokes 提到,該平台大約有2萬名賣家出售提示詞,每月售出數千個,自2022年以來,向作者支付了百萬美元級別的報酬。

五是未來或許“反AI造物”將興起,“手搓設計”成為新的奢侈品。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手工奢侈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價值鏈重構研究報告》中提到,消費者將“手工製作過程參與感”列為購買關鍵因素。其背後,是消費者對個性化、獨特性、文化內涵和“人感美學”的認同和追求。

AI生成內容容易陷入“精致而平庸”,一種刻意追求手工藝感、隨機性、甚至“不完美”的設計風格,正在成為高端品牌的新符號。瑕疵即奢侈,AI可以輕易產出完美無缺的矢量圖標和標準版式,但一筆手繪的顫抖、一個手工燒製的玻璃器皿獨特氣泡、版麵中刻意保留的“錯誤”對齊,反而因其蘊含的“人類痕跡”而顯得珍貴。這種“反算法”美學,是對抗同質化、追求獨特性的終極武器。

站酷方麵表示,AI讓更多人成為“設計師”,也讓設計師成為“超人”。《AI時代的超級設計師研究手冊》希望助力設計師群體在掌握專業設計技能的同時,善用AI工具落地整個項目,實現“一個人就是一支團隊”。

據悉,《AI時代的超級設計師研究手冊》中的趨勢和結論由站酷麵向平台用戶發起調研。同時,特邀行業內AI設計實踐創新者、AI聯盟發起人、科學家、博主、專家進行深度訪談,覆蓋人工智能、影視、AIGC、AI模型、電商AI設計、廣告、IP數字人、跨界創新等分類。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