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建筑大師伊東豐雄簡介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5-11

 



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出生在東京,1965年畢業于東京大學,之后在Kiyonori Kikutake工作。1971年他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Urban Robot,8年后改名為伊東豐雄聯合事務所。他受到早期現代主義運動的影響,“用最少化的方法來去除作品中的常規的東西。”在這一階段里,他設計了很多項目,包括1976年的White U和1984年的Silver Hut,發展出用纖維、穿孔鋁板和延壓金屬板組成的輕型可滲透膜結構的建筑美學。例如1986年的Tower of Winds和Restaurant Nomad以及1991年的八代市市立博物館。他的其他知名作品有日本的仙臺多媒體圖書館(“幾乎沒有墻體的獨特結構”),2002年獲得了世界建筑獎的“亞洲最佳建筑獎”。

    伊東豐雄目前的工作涉及到世界范圍內的公共和私營項目,如巴黎的Hôpital Cognacq-Jay、西班牙Torrevieja的休閑公園和新加坡的VivoCity。

  伊東豐雄的作品可被認為是對日本社會復雜性的最重要的詮釋之一。他的建筑很難適合嚴格格的、一貫的思想潮流,事實上,伊東最初的意圖并不是追求一種單一的研究,或者創造一種適用于任何地方的自己的正式風格。他的研究始于對日本消費社會的留心觀察及對其社會背景的解析。

  盡管西方城市和街道都有其身的設計,背景都有恰當的參照物,但是諸如東京這類城市卻表現出無特色的、且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城市特征,這種特征會在任何方向尢休止地延伸。經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跨距,建筑很快會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形式、新功能的建筑。因此,城市的形象總是在變化之中,但始終沒有改變其基本概念,即沒有特色而易于粉碎,除了交通及通訊系統外缺乏恰當的參照物。這些城市沒有如同歐洲城市的真正持久的建筑,相反它們卻保留了暫時的不穩定的宏觀基礎建設。如果我們看看日本的傳統會發現,由于地震的不斷威脅、,建筑都是木制的而非室制或磚制,于是由于材料易于壞,通常很短時間建筑就要重新翻蓋。在日本文化中,設計出持久、堅固而結實的建筑的理念從來不存在。

  伊東豐雄發展了短暫建筑的理念,短暫建筑是表現這些無背景大都市的最佳方式。伊東的建筑材料的堅固性被減到最低程度。他使用技術把結構及細節的尺寸幾乎縮減到盡頭,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遠離其物質性,為建筑增添與臨時裝置相似的易碎性。在日本,由于城市背景變化很快,沒有持久的東西。因而,他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堅固,而展現―種短暫的、脆弱的、易變的外觀。

伊東豐雄
1941年 出生于日本

1965年 畢業于東京大學建筑系

1965-69年任職于菊竹清訓建筑設計事務所

1971年 創辦名為都市機器人(URBOT)的設計事務所

1979年 事務所更名為伊東豐雄建筑設計事務所,現為該公司董事長

主要獲獎項目
1984年 第3屆日本建筑家協會新人獎(笠間的家)

1986年 昭和60年度日本建筑學會獎(銀色小屋)

1990年 第3屆村野藤吾獎(札幌啤酒北海道工場迎賓樓)

1992年 第33屆每日藝術獎(八代市博物館)

1993年 1993年度建筑業協會獎(BCS獎) (八代市立博物館)

1997年 第8屆保加亞利?索非亞國際美術展金獎

1997年度建筑業協會將(BCS獎) (八代廣域消防本部大樓)

1997年度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大館樹海體育場)

1999年 第55屆日本藝術院獎(大館樹海體育場)

1999年度建筑業協會獎(BCS獎) (大館樹海體育場)

2000年 國際建筑師學會(IAA)學會獎美國文化藝術學會阿諾德?W?布魯納獎

2001年 2001年度優秀設計大獎(仙臺傳媒中心)

2002年 2002年度世界建筑東亞區最佳建筑獎(仙臺傳媒中心)

2002年度建筑業協會獎(BCS獎)(仙臺傳媒中心) 第8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

2003年 2003年度日本建筑學會獎(仙臺傳媒中心)

 

标签:伊東豐雄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