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野獸主義畫家作品欣賞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09-05

 

什么是野獸主義?

    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開始形成,最初的前衛美術運動是“野獸主義”。

    “野獸”一詞在這里是用來形容他們的繪畫作品中那令人驚愕的顏色,扭曲的形態,明顯地與自然界的形狀全然相悖。

    在法國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覽會展出了以馬蒂斯為首的九名青年畫家的作品,由于畫風令人驚愕,以致輿論嘩然。評論家路易?沃克賽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繪畫作品中間有一件馬爾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羅風格的作品,便隨口說了一句:“多那泰羅置身于一群野獸的包圍之中。”從此,這個畫家群體就被稱為“野獸主義者”。

     以馬蒂斯為首的這群青年畫家不滿足于象征主義的神秘色彩,主張色彩的徹底純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現畫家的感情。表現感情是野獸主義畫家的宗旨。

    野獸主義畫家弗里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過顏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采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馬蒂斯說過:“構圖,就是以裝飾方法對畫家用以表達自己感情的各種不同素材進行安排的藝術。”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對他說過:“你必須使繪畫單純化。”所以作為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復它本來具備的力量,單純和表現的意義。

    野獸主義自1905年發端到1908年已趨消沉,爾后由立體主義所取代。

 

主要畫家:

魯奧  (1871-1958年)

    喬治?魯奧(Georges Rouault)生卒于巴黎,祖父是位敬佩倫勃朗和庫爾貝的業余畫家,童年時從祖父那里獲得繪畫知識,14歲時在彩色玻璃設計行當學徒,同時在國立裝潢學校上夜課,20歲考上美術學校,爾后入莫羅畫室,成為老師得意的學生,在這里結識了馬蒂斯等畫家。

    魯奧在對社會與宗教的思考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他的主題,以暗紅色和藍色大膽地薄涂并勾出強有力的輪廓來表現,成為相當憂郁陰沉的形象。晚年魯奧的繪畫多為厚涂,色調濃艷,形象以濃重的粗線勾出來,以此為他的特色。

    魯奧的風格,尤其是他堅持使用濃重的黑色輪廓線以及他有時畫的發亮的一粒粒的藍、紅、綠和黃色,往往被認為與中世紀彩色玻璃畫相近。魯奧的輪廓線明確地采用剪影的原理把整個身體分成塊面,具有莊嚴的感覺。

    魯奧是最杰出的現代版畫家之一,他創作木刻、彩色石版畫和銅版畫,所以在他的油畫中也有版畫的影響,粗獷而有力度。他的畫風有時被列入野獸派,但表現派對他來說更為適合。

    魯奧畢生忠于自己的老師莫羅,在莫羅去逝后,他擔任莫羅美術館館長。


《鏡前裸婦》

    魯奧曾受到過天主教作家、宣傳家波羅伊的影響,他尋求一種適合于他自己觀念的主題,對于充斥社會的資產者洋洋得意的邪惡行徑表示出強烈的義憤和憎惡,他認為妓女就是這一腐朽社會的象征。
    他在這幅描繪妓女生活的《鏡前裸婦》中,就是抱著強烈的憎惡心情來抨擊她們所代表的道德敗壞的社會。畫中沒有同情,只有揭露。他把妓女置于很窄的空間里,以暗藍色為主,以黃白色畫肉體,用淡藍色畫陰影,勾出濃重的輪廓,呈雕塑式的造型。而面部令人憎惡,在身體上滲透著腐朽和死亡的病兆,畫中的裸體毫無美感,令人厭惡。
     馬蒂斯是粉飾社會撫慰心靈,而魯奧是揭露。

鏡前裸婦,1905 年,25.5x21cm,布混合材料,巴黎現代美術館,Georges Rouault,喬治?魯奧



 

敲鼓丑角,1903 - 1907 年,72x57cm,紙 油彩,巴黎 蓬皮杜藝術中心,喬治?魯奧


 

《老國王》

    《老國王》是魯奧45歲時的作品,畫風上比早期有了變化,畫面的表現已有幾何抽象的感覺。畫中色彩很強烈,有彩色玻璃閃光的效果。人物形象的外輪廓以非常重的粗黑線勾畫,用來限定形式和控制結構。色彩很厚重,用倫勃朗的厚涂筆觸,以底色來襯托畫面閃閃的光彩。這種技法和畫風的變化是畫家情感變化的反映,雖然悲劇和憂傷是基調,但也有歡樂和樂觀的時刻,作品里隱含著寧靜和虔誠的基督教精神,一種救世的愿望浮現在畫中。

老國王 ,1916 - 1936 年,77x54cm,布 油彩,匹茲堡 卡內基美術博物館,喬治?魯奧

 

标签:野獸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