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奧地利偉大畫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12-18

 

    偉大的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以其獨特的繪畫風格震驚世界。他是19世紀下半葉席卷歐美的“新藝術”運動中領袖之一,也是維也納分離畫派的領袖。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7月14日出生于維也納郊區布姆加特,父親從事金銀雕刻兼銅版工藝,克里姆特是他七個兒女中的長子,在這個工藝美術家庭的熏陶下,他與兩個弟弟一起進入維也納奧地利工藝美術館附屬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畢業后進行壁畫、壁飾的藝術創作。

    1905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這個有著悠久藝術傳統的城市,已成為美術家協會會員的克里姆特組織發起了一場旨在反對學院派美術泥古不化的保守勢力,以“維也納分離派”為稱號,力求進行藝術創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術相互吸取營養,發展藝術家個人的風格。他早年的畫風承習了英國拉斐爾前派和法國印象派的傳統,自創立“分離派”后,開始把亞述、希臘和拜占庭鑲嵌畫的裝飾趣味引入繪畫中,用“孔雀羽毛、螺鈿、金銀箔片,蝸牛殼的花纊、色彩或光澤”,創造了一種“畫出來的鑲嵌”繪畫,使作品中的繪畫和工藝性達到了極點。

    克里姆特熱衷于收藏東方藝術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國、日本、朝鮮的藝術品和文物,這些收藏的屏風、繪畫、花瓶、雕像,成為他的作品中的背景,這種東方藝術風格的造型和圖案紋樣的運用,借助色彩之富麗和誘人的牧筆觸,表現出克里姆特融東方情趣于歐洲傳統繪畫的探索之舉,建立在他深厚的素描功底和構圖分割的平面化處理上,這對于歐洲現代繪畫發展史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克里姆特是一位獨具藝術個性,又以強烈民族風格的繪畫大師,他所認為的“只有通過藝術,不斷滲透到生活中去,藝術家才能找到基礎,以取得進步”的觀點與他的藝術實踐證明他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是相當敏銳的,這正是他所以能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成功之處。

    1918年2月6日,55歲的克里姆特死于中風和肺炎。

 

克里姆特作品欣賞

 

《金魚》

    在長方形的畫面上安置著不同情態的裸女,若現若隱,流動的曲線和明亮的裸體使畫面充滿生命的活力。
畫家巧妙地運用不同的曲線變化和色塊構成圖案似的畫面,裝飾中有寫實,抽象中雜著具象,畫風獨特。

 

《莎樂美》

《莎樂美》取材于圣經故事:猶太希律王生日時,侄女莎樂美為他跳舞祝壽,他興致所至便許諾她任何要求,侄女受母唆使,說要施洗約翰的頭(因其母與希律通奸被約翰指責,記恨在心,此時報復),國王就斬了約翰。畫中莎樂美的形象被置于長構圖中,由兩條鮮明的弧狀線包圍著,上身裸露的雙乳突現,充滿淫艷性感,而僵硬的雙手卻呈現出可怕的殺氣,在她那美麗的面孔上卻隱含著悔恨之意,這是一個有著復雜矛盾的藝術形象。在畫面下部隱現約翰半個頭像。畫家以寫實的造型描繪莎樂美的冷艷面孔和袒露的胸肩,其余畫面則填滿了各種形狀、各種色彩的圖案紋樣。在這幅裝飾畫里潛藏著一股悲壯的沖擊力,交織著情愛的感傷和生死的矛盾。妖艷、死亡和夢幻充滿了這個裝飾空間。

 

 

《女人的三個階段》

畫家運用象征的手法將女人的一生――幼年、青年和老年三個階段濃縮在一幅畫中,這是一首不可逆轉的人生三部曲,表現出畫家對命運的感傷。克里姆特擅長以具象寫實塑造人物,而以圖案裝飾環境和衣飾,達到多樣變化和諧統一的美感。在這幅畫上構圖類似十字架,上方大塊黑顏色,這可能喻含對死亡的恐怖,表現了畫家生與死的觀念。

 

标签:奧地利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