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會》中程長庚飾魯肅
程長庚簡介:
京劇早期老三杰(老三鼎甲)之一,對京劇形成和發展有重要貢獻。
京劇老生。名椿,一名聞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寓名四箴堂,戲界均稱“大老板”。祖居安徽懷寧石牌鎮,出生于潛山縣黃泥鎮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間三慶班掌班人。
程長庚幼入三慶班坐科徽班,出科后隨父入京,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后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自道光至咸豐年間,任三慶班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他的演唱熔徽調、漢調、昆曲等之優長于一爐,以徽音為主,當時稱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園舊話》中說他“亂彈唱乙字調,穿云裂石,余音繞梁而高亢之中又別具沉雄之致”。他的表演善于體察人物的性格、身分,注重表現其氣質、神采,做功身段沉穩凝重。經常演出的劇目有《戰樊城》、《文昭關》、《魚腸劍》、《戰長沙》、《讓成都》、《舉鼎觀畫》、《狀元譜》、《鎮潭州》、《法門寺》、《取南郡》、《群英會》、《華容道》、《安五路》、《天水關》和昆曲《釵訓大審》等。有時還為何桂山演出《白良關》配演“小黑”尉遲寶林。他為人正直,戲德高尚,技藝精湛,備受同行的推崇,他與張二奎、余三勝并稱老生“三杰”、“三鼎甲”。晚年,他注重人才的培養,創辦三慶科班,其中陳德霖、錢金福、張淇林等人,都是三慶科班培育出來的京劇人才。楊月樓、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也是程門弟子。
去世時六十九歲,葬彰儀門外。致病之原因系在秦老胡同文索宅演堂會,與孫菊仙爭氣,連演四本《取南郡》,該戲與徐小香合演向分四日,今一晝夜唱全本,勞累得病,未數月遂卒,時寓百順胡同。
誕辰:1811年,嘉慶十六年(辛未)
逝世: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
在京劇第一代著名演員中,程長庚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與同時代的另外兩位老生演員余三勝。張二奎并稱為"前三鼎甲"、"前三杰",而程的成就和影響又更勝一籌,被人們譽為"京劇鼻祖"、"徽班領袖"、"京劇之父"、"伶圣"、"劇神"……這些稱號,代表了當時和后來的人們對他的不朽業績的高度評價和贊譽。
程長庚是安徽省潛山縣人。生于1811年11月22日,卒于1880年1月24日。他出身梨園世家,祖孫三代都是徽班演員。程長庚從小受到戲曲藝術的熏陶;先在安徽各地城鄉演出,漸有名氣。十一二歲時隨舅父賣樂器到保定,人和盛成科班學昆曲,之后又到北京三慶班學戲。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終于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為三慶班的頭牌老生和班主。由于他有著徽班演員"文武昆亂不擋"的全面功底,又繼承了徽班兼收并蓄的傳統,善于熔匯徽調、漢調、昆曲、梆子諸腔之長于一爐,為京劇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程長庚的嗓音高亢寬亮,可"穿云裂石"。他的唱腔不事花俏,以平直舒展取勝。他雖有安徽的鄉音,但在咬詞吐字上,吸取了昆曲、京腔的技巧,吐字清晰,極抑揚吞吐之妙,當時有人贊之為:"’亂彈’巨擘屬長庚,字譜’昆山’鑒別精"(見藝蘭室主人《都門竹枝詞》),即是說,程長庚作為地方戲中首屈一指的演員,從昆曲中汲取營養,豐富和提高了唱念技巧。
程長庚的戲路廣、能戲多。據記載其擅演劇目有:《群英會》、《戰樊城》、《魚腸劍》、《舉鼎觀畫》、《讓成都》、《鎮潭州》、《捉放曹》、《擊鼓罵曹》、《風云會》、《戰太平》、《法門寺》、《長亭會》、《文昭關》、《狀元譜》、《慶唐虞》、《釵釧大審》、《八大錘》、《戰長沙》、《臨江會》、《華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關》等。除老生戲外,花臉、小生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劇關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長庚,他在師承徽戲演員米喜子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他善于體會和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舉止神情,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他尤其擅演歷史上的英雄豪杰,如忠義千秋的關羽、精忠報國的岳飛、堅韌不拔的伍員、忠厚正直的魯肅、疾惡如仇的稱衡等等,在他演來無一不神形兼備、栩栩如生。清末民初著名京劇音樂家和評論家陳彥衡曾對程長庚的表演藝術作過生動的描述:"余幼時見其登場,不但聲容之美,藝術之精,人不能及,即其神采舉止,一種雍容爾雅之氣概,亦覺難能而可貴,蓋于古人之性情、身份,體察人微,一經登場,不啻現身說法,故為大臣則風度端凝,為正士則氣象嚴肅,為隱者則其貌逸,為員外則其神恬,雖疾言遽色,而體自安詳,雖快意娛情,而神殊靜穆,能令觀者如對古人,油然起敬慕之心"(《舊劇叢談》)。
程長庚不僅是技藝精湛的藝術大家,也是德高望重的劇壇領袖。他除了擔任三慶班班主外,咸豐年間,他還擔任精忠廟會首(精忠廟為戲曲藝人的民間行會組織,類似后來的梨園公會和現在的戲劇家協會),直至他逝世。他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不謀私利、以德服人。三慶班規定不許演員私應"外串"演出(類似今天的個人外出"走穴"),程長庚當時名聲很大,邀請他的人很多,但他帶頭遵守班規,從不"外串"。因為參加外串只是他一個人拿"份子"(唱戲的報酬),全班人卻拿不到錢。因此他總是對請他"外串"的人說:"諸位要聽我程某人的戲,就必須請我們’三慶班’全班。不然的話,我是不會去的。"有一年春節,都察院(清朝最高的監察機關)舉行團拜宴會,請了"四喜班"唱堂會戲,另外還想請程長庚"外串",參加"四喜班"演一出戲,被程長庚婉言謝絕。又托一位滿州貴族前來勸說,程長庚還是不答應。這可惹惱了都察院的老爺們,他們覺得一個戲子,竟然如此膽大,不識抬舉,于是派人將程長庚鎖在戲臺柱子下。那些官老爺問他為什么不唱,程長庚推說喉嚨疼痛,官老爺們也無可奈何。事后有人問他怕不怕?他嚴肅地說:"鎖人有什么可怕的?我怕的是對不起’三慶班’的眾位弟兄!把我鎖在戲臺下的柱子上也算不上什么恥辱,這只能說明都察院的老爺們不講道理!"大家聽了都很佩服。由此可見,程長庚一身硬骨,剛正不阿,表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凜烈正氣。
《鎮潭州》中程長庚飾岳飛
程長庚對于同行,總是以誠相待、熱情相幫、扶困解危。據記載:"程疏財仗義,諸伶中有貧窮者,時給以財米。若逢國喪,停止演戲,則一人擔任諸伶之衣食,以防部下之離散。"1874年,清穆宗載淳病死,北京各戲園按清代"國喪"的規定停止娛樂及戲劇演出27個月,也就是說演員們有兩年零三個月不能唱戲,程長庚傾其所有,施粥賑饑,接濟最窮困的同行,使他們熬過難關。藝人們感其活命之恩,為他立了"長生祿位牌",上書"優人大成至圣先師。"他直到晚年,仍登臺演出。有人不理解,以"君衣食豐足,何尚樂此不疲?"程長庚嘆道:"某自人三慶以來,于茲數十年,支持至今,亦非易事。某一日輟演,全班必散,殊覺可惜!且同人依某為生活者,正不乏人。三慶一散,此輩謀衣艱難,某之未能決然舍去者,職此故耳。"’(徐珂《清稗類鈔》),這種為公益事業不辭辛勞、鞠躬盡瘁的精神,不僅贏得了廣大藝人的衷心擁戴,至今讀來也很感人。
程長庚很注意團結同行,齊心合力,編演新戲。他主持的三慶班,陣容整齊,不僅薈萃了眾多名角,如徐小香、楊月樓、胡喜祿、黃潤甫、譚鑫培等。而且吸收了盧勝奎等有較高文化修養的票友參加。在程的主持和參與下,盧勝奎編寫了36本連臺軸子"三國戲",經過三慶班的通力合作。在舞臺上塑造了三國時期眾多的風流人物,成為京劇史上最早出現的一批優秀創作劇目,其中的《群英會》、《借東風》等至今仍盛演不衰。 程長庚在培養人才、扶植新人上也堪稱楷模。他打破嚴格劃分主演、配演的陳規舊俗,以老大板、頭牌老生的身份,主動為聲望遠不如他的演員配戲。有人怕影響了他的盛名加以勸阻,他卻正色說:"眾人之所以搭三慶班,乃是因我程長庚的緣故。眾人為我,我又怎能不把眾人視為手足同胞呢?正角唱戲,配角難道不唱戲嗎?同樣都是唱戲,又何來高低、貴賤之別呢?"這不僅表現了程長庚謙讓的戲德,同時表現出他對戲劇整體性的深刻認識。他深知人才對于事業的極端重要性,因而高瞻遠矚,悉心育才。據記載,道光年間,京城混亂,程長庚憂憤欲絕,閉門課徒,受其教誨而聲名大振的有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楊月樓等人。程長庚晚年還創辦了三慶科班,造就了一批京劇藝術的骨干力量。推動了京劇藝術的發展,如"青衣泰斗"陳德霖、著名武花臉錢金福等,均是從三慶科班出身走向藝壇的。 為了使三慶班能長期維持不散,程長庚為選擇掌班人費盡心血。他后來選中了楊月樓。楊在程的提攜下,已是譽滿京滬的名須生和大武生了。程長庚諄諄告誡月樓:必須與三慶相始終。楊感念知遇之恩,不負恩師期望,領導三慶班近十年,可惜英年早逝。楊死后一年多,三慶班便解散了。 三慶班雖然解散,但程長庚的精神不泯,他的事業由更多的人繼承下來。
1991年11月,由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在合肥隆重舉行程長庚誕辰180周年紀念活動。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在其長篇論文中指出:"程長庚站在中國豐厚的傳統戲曲的基礎上,推動了徽班向京劇的嬗變。他以匠心獨運的唱腔藝術、聲容殊眾的老生藝術、藝精技絕的表演藝術、技藝超群的編導藝術、因人施教的育才藝術和以德孚眾的治班藝術,在中國京劇史上鑄起了一座豐碑。
程長庚理所當然是當之無愧的京劇創始人。"
程長庚對于青年人,盡心教導,大力提攜,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楊月樓等無不得其教益。在主持三慶班的同時,晚年還辦有三慶科班,花臉錢金福、青衣陳德霖,都是三慶科班的學生。
程長庚之孫程繼先,工小生。
标签:京劇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京劇知識:京劇四大名旦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的丑行有哪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的花臉有哪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旦行有哪些中國戲曲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