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文化藝術 > 戲劇藝術 > 中國戲曲 >

京劇知識:走邊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8-03-18

    在京劇、梆子、昆劇等戲曲中,表現武士俠客、綠林好漢輕裝夜行或潛行疾走的表演程式。通過演員的云手、踢腿、跨腿、飛腳、旋子、翻身、鐵門坎、踢鸞帶、飛天十響等一系列動作組成。給人以頭腦機敏,動作靈活,武術高強,身手不凡,并能避人耳目的感覺。如逼上梁山的林沖在《夜奔》時的表演;為攻打祝家莊而喬裝改扮為樵夫前往偵探敵情的石秀在《探莊》時的表演。因為要載歌載舞和镲鍋等器樂伴奏,所以稱為“響邊”,如《連環套》的朱光祖上山盜竊竇爾墩雙鉤時的行路;為表現黑夜潛行而不用鑼經伴奏,只有輕擊堂鼓的聲音,稱為“啞邊”;為表現“五義”中“翻江鼠”蔣平到水中撈印的系列舞蹈動作稱為“水邊”;《白蛇傳?盜草》的鶴、鹿童二人巡山時的走邊為“雙邊”;《艷陽樓》中花逢春、呼延豹、秦仁、徐世英四人的走邊為“多人邊”。走邊時演員大都身穿抱衣抱褲等輕便緊身衣褲,由短打武生、武丑、武旦等應工。

    “走邊”的來源一說源于晉劇《白虎鞭?走邊》中的舞蹈身段;一說是因為凡走邊的人物因怕人看見而多在墻邊、道邊潛身夜行,故而稱“走邊”。一般來說,《惡虎村》的黃天霸走邊最難。《夜奔》的林沖走邊最累,《蜈蚣嶺》的武松走邊最吃功夫。

标签:京劇知識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