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景觀設計 >

中國園林之上海園林(3)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7-06-16

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區嘉定鎮東大街,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明代園林,由明代龔氏園、沈氏園、金氏園和城隍廟合并而成,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間(公元 1506年―1566年),是當時工部尚書龔宏的私人花園,園內有松風嶺、鳥語堤、寒香室、數雨齋、桃花潭、灑雪廊諸勝景。清初龔氏子孫衰微,園歸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歸城隍廟。乾隆中,與東鄰沈氏東院合并,改建為城隍廟后花園。后多次遭破壞,現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以后重建。園內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廟則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園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古木參天,造園藝術獨特,分桃花潭、凝霞閣、清鏡堂、邑廟等四個景區。桃花潭景區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靜對移時久,勝似西湖十里長”的贊譽。堂南的一副對聯:“池上春光早,麗日遲遲,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草堂霜氣晴,秋風颯颯,水流花放,疏雨相過。”此聯將秋霞圃春秋兩季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凝霞閣景區的“環翠軒”軒西有復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從西門入園,院內森桂軒的四周遍植桂樹;軒南置明代遺物“三星石”,分別取名“福、祿、壽”;園內還有一“涉趣橋”,建于公元1921年。小橋連接曲徑北岸,橫跨幽泉清溪。如此靈巧古老的園林橋全國罕見,在上海堪稱一絕。

秋霞圃布局精致,環境幽雅,小巧玲瓏,景物與色彩的變化都不大,好象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讓人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遐想。


 

古猗園

  古猗園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初建于明嘉靖萬歷年間(公元1522-1573年),風格與蘇州的拙政園比較接近。園中樹石布局均出自江定竹刻名家朱三松之手。取《詩經》“綠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園”。古猗園占地130畝,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等六個景區,各有不同風貌。古猗園以戲鵝池為中心,西面建有明代的白鶴亭,北面是石舫,又稱不系舟。東面有梅花廳,其建筑和廳外花街都采用梅花圖案,四周種滿了梅花。荷花池中建有宋代的普同塔,雕刻精美。南廳和微音閣前,各有一座石經幢,已逾千年歷史。石舫對岸浮筠閣后是竹枝山。園林布局自然曲折,院落重疊,高堂秀亭,石舫水榭,竹徑通幽,樓閣長廊,古樹名卉,石徑曲水,具有古樸、素雅、清淡、洗練之園藝特色。獨到精巧的藝術構思,使古猗園更顯出占樸、素雅、清淡、洗煉的氣韻。園以園中保存的唐代經幢、宋代普同塔、尤以珍貴。“8?13”事變后,當地愛國人士重修補闕亭、獨缺一角、名“缺角亭”、以志國恥,象征我國反帝民族之魂。


上海醉白池

  池前身是明萬歷年間禮部尚書著名畫家董其昌飲酒詠詩之地。園林布局以池水為主,環池三面皆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憑欄賞景。

  醉白池之名取于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唐詩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筑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醉白池的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為全園的精華所在。內園以黃石堆砌的長方形水池為中心,四周繞以樓閣亭榭和長廊,以及高低錯落、迤儷相連的花墻。池上草堂跨于池北,中掛程十發書“醉白池”題匾。堂東是具明代風格的四面廳。其東有大小湖廳對立,西南面有六角亭。四面廳東有一船形屋宇,名“疑舫”。園內植有梅、芭蕉、牡丹、金桂等。池北有300多年的樟樹,池西有幾株罕見的大冬青。池南廓間壁上有《云間邦彥圖》石刻,鐫明、清松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余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出自清乾隆年間徐璋手筆。醉白池樹木茂盛,百年花香。早在清初就頗負盛名,1983年又增建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雕花廳等處,醉白池現已成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