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室內設計 > 文化博物 >

Daniel Libeskind作品-柏林猶太博物館(2)

作者:Libeskind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6-09

 

 

反復連續的銳角曲折、幅寬被強制壓縮的長方體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樣滿腹痛苦表情、蘊藏著不滿和反抗的危機,令人深感不快。丹尼爾。里伯斯金設計的“柏林博物館(猶太人博物館)”的整個建筑,可以稱得上是濃縮著生命痛苦和煩惱的稀世作品。

    里伯斯金稱該博物館為“線狀的狹窄空間”。理由是在這座建筑中潛伏著與思想、組織關系有關的二條脈絡。其一是充滿無數的破碎斷片的直線脈絡。其二是無限連續的曲折脈絡。這二條脈絡雖然都有所限定,卻又通過相互間的溝通,而在建筑和形式上無限地伸展下去。依據相互離散、游離的處理手法,形成了貫穿這座博物館整體的不連續的空間。這二條脈絡是“猶太人博物館”的特征,同時又是里伯斯金所特有的“二元對立,二律背反”的觀點。柏林的痕跡,不僅僅是物理的,據說其中還有說不清因果關系的根源,或者是既往性夾雜在里面。從德國人和猶太人的外在關系來觀察,他下了這樣的結論。他執著地追求曾對猶太人的傳統和日爾曼文化做出貢獻的作家、音樂家和藝術家們的生活蹤跡,并將其模式化。

    這是該博物館所要表現的第一個內容。該博物館共有4個隱喻情結,其二是根據作曲家阿諾德。施昂拜格未完成的歌劇“摩西和阿龍”的腳本而構成的。在此處,表現了由于歌的存在,而歌詞不清,相反,歌不存在,而能幫助對歌詞的理解的不合情理性。

    第三,在大屠殺年代被驅逐出柏林,在里加和烏其的強制收容所中死亡人的名字和死亡地名。第四,是以瓦特。本杰明的“一側通行路”形成的。沿著曲折型建筑,引入了60個連續的斷面。如此一覽“猶太人博物館”的話,正如街談巷議所說,里伯斯金充滿晦澀的形而上學的超俗的思考,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是難以接近的。

    例如:對“猶太人博物館”的第四種表現的存在與不存在的概念,他從自身的體驗,給予了非常明確的解釋。他是在紐約、倫敦、米蘭、波士頓、那不勒斯等地居住過的多國籍派,也是典型人口移動派。他對我的“這種多國的生活方式對你本人的作品有什么影響?”的提問,回答是“的確有影響。但現實卻相反,工作產生了這種必要性。”“不在一個地方長住,不被一地的傳統習慣束縛的生活方式,正反映了當今時代的新狀況”。在世界各城市,不是作為當地人,通常是作為異國人,又是作為局外人而存在(being)的他,同時又作為當地人而非在(nonbeing)的存在。不能作為異國人存在的理由,又成為,作為當地人的理由的這種雙重自相矛盾的邏輯,是符合“猶太人博物館”所體現的觀點的。一種藝術,由于作為其核心的主體的喪失,例如像沒有情節的文學,沒有旋律的音樂那樣的沒有展示品的博物館,其不存在性、非在的存在性的緣由,好像已是新型文化形式的一種傾向。
    充滿被驅逐、遭受屠殺的(成為不存在)猶太人的悲痛與苦惱的“猶太人博物館”,僅僅超越了設計的特異性和觀念的前衛性,將一個民族的悲慘命運的歷史封印而已。同是一個猶太系的音樂家古斯塔瓦。馬勒,所內含的如在第九交響曲所奏出的旋律那樣深沉暗淡的精神才是杰出的。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