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博物館的入口配置于原柏林博物館〈巴洛克式老建筑體〉內,利用新建筑體其中一個“空”的軸線方向延伸至此建筑內,并打破其方正格局,橫斜入地下室而至新建筑體內。Libeskind稱此種手法為?潛意識下的連接?,代表德國人和猶太人命運的無法分割;但從深層意義來看,為了創造猶太博物館的入口,拆除了仿古跡的一面墻體 〈此古跡是大戰后依原設計重新再造的仿品,并非原跡〉,若依建筑師之意,各自賦予基地上兩個獨立建筑體為德國人及猶太人的象征,而使用這樣一種侵略性的語言來響應象征著德國人的巴洛克式建筑體上,我個人的感覺彷佛:別人對我不仁,我亦回之不義。尤其為了強調猶太博物館的入口,用材質沉重的墻體作為入口的建筑語匯,這手法的疑慮,更在猶太博物館內部使用輕快材質的對比下而加深
三條主命運線代表三種不同的可能性,也是本設計案的主題,但參觀者走完這三條命運線后,并無法在空間的體驗上領略出不同的感受,倒是整個建筑體順應著李伯斯金強烈的個人美學及設計風格,有著統一而重復的空間感,從頭至尾沒有平行和垂直線、傾斜的墻面、天花板嵌入的斜行燈具線、展示櫥柜的不規則開口〈以上皆為解構派常用手法〉,參觀者走完全程,只覺空間跳躍不停,和哀悼猶太人的省思感似乎沒辦法配合。當然這是我個人在猶太博物館的空間經驗,并不足以代表其它參觀者的想法,只是我很懷疑,若去除了引導員的詳細解說,以及每個空間、每條路線上的昭示牌,參觀者是否能夠從自己尋常的空間領略知覺中去體會建筑師要說的故事?設計者利用歷史背景、哲學思維或藝術化的手法來充實設計,基本上是很吸引人的,只是當建筑實體完成后,也必須要能夠回歸到空間上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無需語言、文字圖片的引導,直接可以體會的感覺。
建筑體曲折行進的方向,是建筑師依照一些曾在柏林住過的名人住址所決定的;即找出名人地址在柏林市地圖上的位置,和博物館所在地連系而構成方向性,這些名人的選擇并沒有國籍限制,可能是猶太人,也可能是德國人或者其它。關于這個引用,個人覺得并沒有很強的立論,為什么蓋一座猶太人紀念館要拿一些名人來左右建筑體的走向?難道被犧牲的一般猶太人,其價值比不上幾個歷史名人?當然如果要使用一般猶太人住址來決定方向性,因為被迫害的人數太多而只會在地圖上形成密密麻麻的網,就沒有辦法作為建筑體走向的解釋了。〈建筑師在設計初期搜集了在柏林被迫害的猶太人名冊及住址,推測他可能想過使用猶太人住址來決定方向性〉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華沙STUDY.UA學校空間設計文化博物2023-05-14
芬蘭Kirkkonummi圖書館空間設文化博物2021-11-07
KLab architecture + MULO creati文化博物2021-07-21
通透懸浮書香空間! 康奈爾文化博物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