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平面設計 > 設計理論 >

包裝設計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作者:未知 來源:未知 時間:2006-03-01

-- 吳丹(大連外語學院國際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遼寧大連116002)

摘要: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將人文思想注入大設計觀新的理念中,是極其重要的,具備深刻思考的設計才是有價值的設計,理念需理想的指導,整體系統的理念不僅依靠具有發展意識的局部的改變與突破積累,而且更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持。
關鍵詞:包裝設計;人文思想

弘揚人文精神是當代任何門類所要涉及到的問題,包裝設計也不例外,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使人具備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現代科學創造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無比豐富的物質產品,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喚起了人性中的“惡”的一面,導致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淪喪、價值崩潰,嚴重地壓抑、扭曲、肢解著人性,窒息、扼殺、吞噬著人的心靈,使人變得狹隘、自私、冷酷、片面、機械、枯燥,這時人文科學主義思潮的崛起是勢在必行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科學人文主義客觀上對精神造成壓抑的勢頭有增無減,設計中如缺少人文精神,哲學被全盤否定,人類對極為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對心靈世界的研究也被排除,尤其是反對關于世界和人生終極存在與價值追求被停止,忽視了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的精神性需求。高揚人文精神文明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人之為人的根本要義,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永恒主題,是指引人類思想文化不斷前進的明亮燈塔。

亞里斯多德既是一位哲學家,又是一位科學家,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是眾所周知的藝術大師,但他們同時又是科學家,發明家。新時代的設計師應學會善于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科學技術的實驗主義、分析主義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設計師的視野,使其設計活動擺脫了手工業時代的封閉性和凝固性,一個重新建構語言符號范式的分析時代對形、色、線,對制作過程、對材料、結構,對創新與科學原理等的理解與嘗試都建立在人文思想為主線的大設計觀的基礎上。

人文即包括文化、哲學、人類學、邏輯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音樂等門類,作為服務與人的產品包裝設計元素必須要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潤著設計師的心田,在為人類創造物質產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從事一種精神活動,包裝不僅創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產生一種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費者對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時更進一步地認知生產的國度、區域、國度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哲學思考、邏輯推理、審美特征、消費心理等全方位的認知、包裝既是產品的營銷工具,也是企業的商口,傳遞著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設計師的高品位的綜合素質,設計出高品質的包裝產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銷的關鍵。

1 文化哲理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進行哲學深層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類社會學、知識甚少,對文學全然不知、找不準賣點,可想而知商品就難以暢銷,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立足。無論是人類文化、世界文化、中華文化都是宏觀整體中的文化形態,如何分析文化,認識文化、找到解開不同文化現象的鑰匙,找到一種像基因那樣的文化建構的控制因素,對文化結構分析既把文化分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質文化、制度性文化與精神文化,除了文化體系的不同而外,普遍存在的是同一文化體系中的不同階層的文化差別,詮釋一件有說服力的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對其文化意蘊的解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文化思辯。從工業革命至后工業革命的精神本體的對話,人類生存的數字化、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跨文化交流盛況空前,跨文化交流中的焦點問題是“誤讀”,所謂“誤讀”是人們與他種文化接觸時,很難擺脫自身的文化的傳統思維方式,往往按自己所熟悉的一切來理解別人。人在理解他種文化時首先按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來對之加以選擇、切割,解讀必將導致“誤讀”。“誤讀”是一個既釀成災難又能激活創造的奇特的認知精靈,它會導致隔膜、離異。然而,人對人文和藝術品的“誤讀”會激活想象力和靈感,并可能導致創造的驅動器,但如對商品包裝“誤讀”那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和經濟損失,商品要跨國度、跨地域,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對外貿易量的加大,交流頻繁,就更需設計師對他國文化特質的了解,無論圖形還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闡釋產品品質以及文化背景、材料特質及性能。DOLCN.com

談到哲思,西方哲學和美學流派中的人文主義主潮以極大的努力從各方面為人類精神爭得應有的地盤與位置,對以數理邏輯為主導內容,以主觀經驗為基礎和根據的現代科學理性進行不余力的批判,如克羅齊、弗洛伊德、榮格等都對人類情感和生命形式的關注;胡塞爾、海德格爾等的理論建樹對傳統科學和邏輯理性的攻擊與突破,對人的精神領域中非科學、非邏輯、非理性方面的發現與張揚,也是傳統人文精神所作的一種現代開拓,對建立在數理科學基礎上的近代認識論的批判,為哲學和人文學尋找自身的認識和方法論根基,人文學科要成為“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抗衡,不能沒有自己的認識論、方法論基礎,近代笛卡爾、康德的哲學基本上以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認識論為基礎,伏爾泰在把世界分為自然與歷史人文兩大部分的同時提出了相對應的兩門科學;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主張認識論范圍“擴大”到人類文化的其他領域,重視語言、神話、宗教等和藝術直觀等認識論功能,找到不同于科學主義的獨立的認識論、方法論,有助于使人文科學真正邁入科學殿堂,成為與自然科學并駕齊驅的科學。設計既有科學理性的嚴謹,又有藝術的浪漫;既有西方文化的精華,又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中國思想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傳統,但它又與西方重視自然科學、高揚自然科學精神不同,中國自古以來重視人自身的精神活動,與人生狀態的體驗,強調人文精神的貫徹,中國一直講求著儒學精神,儒、道、釋都主張“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自然與人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統一體,世界是與人的本性,與人的生命活動,生存方式休戚相關,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體驗人與自然契合無間的一種人生境界和精神狀態,關心人生、人事、重視內在精神境界。

譬如:先秦道家傾向于以人合天;老子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更崇尚自然、天性,提供通過“坐忘、心齋”等修養方式來超越與自然的差別;孔子“禮學”主張“克已復禮”,目標是使“天道在人道”中得到完滿實現。孟子更主張“自我修養,思成盡心”,達到“知天”、“事天”的目的,中國的人倫成分占優勢,具有鮮明倫理化傾向。歷史發展至今,人文思想發展面不斷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加速走向現代化,對于中國的發展包括文化發展,從長遠看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步,市場經濟在體制性質而言,對于精神文化的建設也有負面影響,有些追逐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現象不斷出現,過度包裝,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裝,給社會、人類造成危害,只顧眼前小利,喪失了社會責任心和公共倫理道德,這在某種意義是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機。

2 審美特征

包裝設計需要正確的審美觀、美學與人精神的關系是:人文精神是美學之魂,設計是研究人的需求對產品功能需求、對美的需求。美從來不是一個與人無關的物純客觀屬性概念,而是時時處處與人緊密相聯的,人創造了美,包裝設計除功能外,美感也是元素之一,如果包裝沒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那么此商品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人總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在客觀現實中實現出來的,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美學是典型的人學,是貫穿著人文精神的學科,但要杜絕在市場經濟中美學的泛化,美學泛化不但降低了美學的格調與品位,從根本抽掉了美學的人文精神之魂,使美學只是在“物”的外觀上打轉轉,卻忘記了物背后的人、人性、人的本質力量,忘記了人文精神,這實現上是取消了美學本身。任何一個民族、一個時代,其最高水平與主導傾向總是最集中的體現出該時代美學人文精神的深度與廣度,重視實踐美學,因為它貫穿著更鮮明、更完整的人文精神,較少片面性、而較多地吸收了其它流派的合理因素。設計美學要超越商業化的功利目的,充分弘揚人文精神,使商品不媚俗。審美的運用,不應是給感官愉悅,故弄玄虛,讓消費者從商品內外中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內蘊。馬洛斯認為審美活動建立在認識活動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動形式包含和積淀著理性的認知因素,它不是淺顯的形象直觀,而需以一定的認識和文化水平為前提。審美是人類歷史生成的共同結構中一個必有的較高層次,是人類的一種較高級的普遍需要。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作為消費者的審美需求要與美的對象相結合。

當代包裝設計應找準科學與人文的契合點,從單純的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上升至一種深刻的人文思想,給消費者一些人文關懷,使產品和包裝一同更好地為人服務,更加體現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大設計觀應超越表象的、感覺的、經驗的、現實的創造活動使使人類的審美意識游離出日常經驗的狹隘框限,在高技術信息時代體驗到宇宙人生的永恒,將“自由結構論的隱性結構的實踐”更好地與“經驗理解的顯結構的實踐”相結合,創造一個能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雙重需要的環境。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