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攝影基本常識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5-10

攝影基本常識(一)---相機的分類

相機問世至今約150周年,由於時代的變化與科技的進步,已演變出許多種的類型,而想接觸攝影就必須對這些相機有最起碼的了解,以下便是依不同的分類法予已分類,大家可作為參考:

(一)依觀景器系統區分拍攝照片時,我們觀看拍攝目標、范圍的玻璃窗便是觀景器

1.單眼反光觀景器系統:這是目前最普遍的相機觀景器,它是利用鏡頭後面的反射鏡將鏡頭所捕捉到的畫面加以反射,再利用五口鏡加以折射,使我們從觀景器中看到正立的影像!

2.透視觀景器系統:它沒有所謂的反射鏡及五□鏡,光線是直接經由觀景器進入我們的眼睛,再作較近距離的攝影時,底片成像的范圍與觀景器中的影像范圍會有不同,既所謂的視差!

3.雙眼反光觀景器系統:此種相機擁有上下兩個鏡頭,上面的鏡頭擔任觀景器的任務,下面的才是實際拍攝的鏡頭,此系統會因為上下鏡頭位置的不同而加大視差!

(二)依對焦系統區分

1.手動對焦:對焦就一張照片而言是很重要,所謂的對焦便是調整對焦環,透過觀景器的預視,使影像清晰的成像於軟片上。若利用手調整對焦環來完成對焦的工作,而不是靠相機自動對焦,便稱為手動對焦!

2.自動對焦:而自動對焦的相機則是利用內置的馬達來驅動調整對焦環,不需手動,但自動對焦的相機必須要配合自動對焦的鏡頭,才可發揮此項功能,若不習慣的話,則可利用相機上的自動/手動的切換扭,變成手動。若是自動對焦的相機接上手動對焦的鏡頭時,便只能利用手動對焦。目前較新型的電子式相機,不管單眼的相機或是雙眼的傻瓜相機(無法更換鏡頭),便是這類型的相機。而較老式的相機大多屬於手動對焦。

(三)依相機使用的軟片大小來區分:

1.使用35mm底片的相機---135相機底片大小24mmx36mm,這是目前大眾最常使用的底片。

2.使用布朗尼底片的相機---120相機此種相機可裝3種不同大小的底片:~57mmx57mm(簡稱6x6)~56mmx70mm(簡稱6x7)~60mmx69mm(簡稱6x9)

3.使用軟片盒的相機插盒式裝片的相機有兩種規格---126相機---110相機4.使用特殊底片相機16mmor4x5inchor8x10inch.

攝影基本常識(二)---鏡頭

最原始的相機是一個開有小孔的暗箱,景物反射的光線通過小圓孔,再射到感光片上,因光線是散發的,通過小孔會繼續散開,原本由點發出的光線在感光片上是形成圓,影像便由許多的圓而不是點構成,自然不夠清晰,於是發明了透鏡來取代圓孔.單一凸透鏡片是最簡單的透鏡,但僅比小圓孔還好一點,影像并不夠清晰便造成像差.若用多片透鏡組合,使各片透鏡的像差減到最小,就是現在所有相機普遍采用的復式鏡頭.在介紹鏡頭前,必須先解釋一下″焦距″這個名詞,就單式鏡頭而言,焦點與鏡頭中心點的距離便是焦距;復式鏡頭的焦距俗說是焦點與光圈位置間的距離,實際上是焦點與鏡頭後節點的距離,望遠鏡頭的後節點遠在最前鏡片之前,廣角鏡頭則在最後鏡片之後,所以依鏡頭設計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便以焦距的分別來介紹鏡頭:

1.標準焦距鏡頭:他的視角約50度,也是人單眼在頭和眼不轉動的情況下所能看到的視角,所以又稱為標準鏡頭.一般初學者多由標準鏡頭開始練習,待進步到標準鏡頭不夠用時再換其他鏡頭.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的焦距多為40mm,50mm或55mm.120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多為80mm或75mm,相機片幅越大則標準鏡頭的焦距越大.

2.廣角鏡頭:因攝影角度廣而得名,適用於拍攝距離近且范圍大的景物,又能刻意夸大前景表現強烈遠近感既透視.35mm相機的典型廣角鏡頭是焦距28mm,視角為72度.120相機的50,40mm的鏡頭便相當於35mm相機的35,28mm的鏡頭.

3.長焦距鏡頭:適於拍攝距離遠的景物,景深小容易使背景模糊主體突出,但體積笨重且對動態主體對焦不易.35mm相機長焦距鏡頭通常分為三級,135mm以下稱中焦距,135-500稱長焦距,500以上稱超長焦距.120相機的150mm的鏡頭相當於35mm相機的105mm鏡頭.由於長焦距的鏡頭過於笨重,所以有望遠鏡頭的設計,既在鏡頭後面加一負透鏡,把鏡頭的主平面前移,便可用較短的鏡體獲得鏡體獲得長焦距的效果.

4.反射式望遠鏡頭:是另一種超望遠鏡頭的設計,利用反射鏡面來構成影像,但因設計的關系無法裝設光圈,僅能以快門來調整曝光.

5.巨像鏡頭(marcolens):除作極近距離的巨像攝影外,也可遠攝.鏡頭型式焦距(mm)攝影角度魚眼鏡頭8180超廣角鏡頭1511020942484廣角鏡頭28743562標準鏡頭5046中焦距鏡頭85281052313518長焦距鏡頭200124006超長焦距鏡頭600412002以上是鏡頭大約的分類,希望可作為各位的參考!

攝影基本常識(三)---光圈

照相機的鏡頭有一個控制透光量的裝置,就叫光圈.光圈開的大,透光量便大;開的小,透光量便小.但只靠光圈還不能完全描述作用於軟片上的光線強度,鏡頭與軟片間的距離也有關系,也就是和鏡頭的焦距有關系.焦距小光圈離軟片較近,光線的作用便較強.有一個名詞--光圈系數,光圈系數是將鏡頭焦距除以光圈的直徑所得的值,用f表示.例如有甲乙丙三鏡頭,甲鏡頭的焦距為50mm,最大光圈直徑為25mm,則光圈系數是50/25=2,我們說它是f2的鏡頭;乙鏡頭的焦距為35mm,最大光圈直徑為17.5mm,光圈系數是35/17.5=2,我們也說它是f2的鏡頭;丙鏡頭的焦距為100mm,最大光圈直徑為25mm,則光圈系數是100/25=4,我們說它是f4的鏡頭.乙鏡頭的孔洞比甲鏡頭小,但光圈系數相同,於是透光到軟片上的強度是一樣;甲丙鏡頭的孔洞一樣大,但光圈系數不同,於是透光到軟片上的強度是不一樣的.所有相機鏡頭的光圈都已標準化,就是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等.光圈的功能有二:

1.控制光量的透入:光線透過鏡頭射到軟片的強度是和光圈系數平方成反比,也就是相鄰兩級的光圈作用於軟片上的光線強度有兩倍的關系.f2是f2.8的2倍,f2.8是f4的2倍.

2.調節景深:所謂的景深,就是鏡頭對焦處前後所能成像清晰的范圍,它鏡頭焦距,光圈,及被攝景物主體的距離有關,鏡頭焦距越短,光圈越小,被攝物的距離,景深越大清晰的范圍越大,反之亦然.所以就光圈來講,小光圈景深大,清晰細密的表出遠近的明銳感;大光圈景深小,則可使主體突出,表現主體以外前後主題的模糊感.值得一提的是,若要前後景物都清晰,應使用小光圈,但以小到能涵蓋希望的景深即可,不必過小,過小便會受到繞射的影響,反而降低其解像力!

攝影基本常識(四)---快門

相機的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機關,快門經常處於關閉狀態,已防裝在相機內的底片露光,攝影時將它一開一閉,讓透過鏡頭的影像光線作用於軟片上。早期的座架式相機沒有快門裝置,僅備一鏡頭蓋套在鏡頭上,取景對焦時取下鏡頭蓋,套上鏡頭蓋再裝感光片,攝影時將鏡頭蓋掀開一剎那時間遂即蓋上。現在快門已進步到由機械或電子操縱開啟時間。快門的功能有二分述如下:

1.開啟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透入光量的多寡。假若被攝體的明度和鏡頭的光圈不變,快門開啟時間長,作用於軟片的光量多,快門開啟時間短,作用於軟片的光量少。快門開啟時間的長短叫做快門速度(Shutterspeed)。為便於調整曝光,鏡頭快門相機的鏡頭上裝有快門速度調整環,焦面快門相機(較普遍)的機身上裝有快門速度調整環。在快門速度調整環上,將快門速度分為若干級。為配合光圈調整曝光,每相鄰兩級的快門速度也是二與一之比。所有各種相機的快門速度分級都以標準化,即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B,T。

快於一秒的快門速度的刻度只用2,4,8...等分母數字表示,分別代表1/2,1/4,1/8.....,一秒及慢於一秒的用不同顏色數字標示。B為Bubble的縮寫,代表按下快門鈕時快門便開啟,放松便關閉。T是Time的縮寫,代表按下快門鈕時快門便開啟,再按一次才關閉。

2.配合光圈曝光:攝影曝光正確,才能產生層次豐富細節清晰的照片。曝光要正確,必須按照軟片速度與光圈強弱,將快門速度和光圈適當配合。

攝影基本常識(五)---曝光

曝光值是用一定速度的底片,將快門速度與光圈系數相配合表示曝光量的數值。曝光值的計算方法是以ISO100為基準,令光圈系數f1,快門速度一秒的曝光量為零,亦即EV為0,由0起順序排列0,1,2,3,4,5......,分別代表逐項減半的曝光量,亦即每相鄰兩值的曝光量為二與一之比。曝光值為1的曝光量是為0的1/2倍,可以是f1.4,1秒。曝光值為2的曝光量可以是f1.4,1/2秒或f2,1秒。同一個曝光值可有許多不同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系數的組合,其曝光量都一樣。

f11,1/60秒和f8,1/125秒和f4,1/500秒的曝光值都是13,表示曝光量相等。凡快門速度與光圈系數可做不同的組合而產生相等的曝光量者,稱為曝光對等律。以下便是以ISO100/21為基準的曝光值,各位可以比較看看:

f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E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v

1

2

4

8

16

30

60

125

250

500

1000

 

不論何種方式的測光,當相機測出某種光圈快門值時,它所依據的標準是:用這樣的光圈快門,將景物拍城中灰色調的明亮度!在自然界中,各種物體的明亮度(反射率)都不同,但平均以中灰色反射率(18%)居多,因此相機便以這種色調為曝光正確的標準。因此當我們希望所拍攝的物體比中灰色調亮一些時應加大光圈或降低快門速度,如拍攝白色的墻時,應依據相機所測得的值加一或二倍的曝光量,這樣墻才會呈現白色;希望所拍攝的物體比中灰色調暗一些時應縮小光圈或增快快門速度,如拍攝黑色的墻時,應依據相機所測得的值減一或二倍的曝光量,這樣墻才會呈現黑色!

攝影基本常識(六)---濾光鏡(Filter)

攝影時基於某些目的,需要用一種鏡片阻擋某些波長的光線,使其不通過鏡頭進入相機,或限制其通過的分量,這種鏡片就叫做濾光鏡,又稱濾色鏡,濾光鏡大致分為六類:

(一)對比濾光鏡:用在黑白攝影改變被攝景物某一色調以提高對比的濾光鏡,又稱反差濾光鏡。對比濾光鏡的運用原則是,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調變淺時,采用通過該色光的濾光鏡,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調變深時,采用吸收該色光的濾光鏡。例如拍攝帶有綠葉的紅花,若紅花與綠葉的明度相當,則在照片上的色調幾乎沒有差別,可用通過紅光的虹色濾光鏡,使紅花的色調變淺。一般用較重要的對比濾光鏡有六種,每一種又分成淺中深三級:

1.紅色濾光鏡:吸收綠藍紫色,主要通過紅色,次為橙黃色。

2.黃色濾光鏡:吸收藍紫色,主要通過黃色,次為紅橙綠色。

3.橙色濾光鏡:介於紅色和黃色濾光鏡之間。

4.綠色濾光鏡:吸收紅橙藍紫色,主要通過綠色,次為黃色。

5.黃綠色濾光鏡:介於黃色和綠色濾光鏡之間。

6.藍色濾光鏡:吸收紅橙黃綠色,主要通過藍色,次為紫色。

(二)紫外線濾光鏡:簡稱UV,紫外線是看不見的的光線,但軟片對其的感應卻很強,所以拍攝風景時宜利用紫外線濾光鏡來吸收遠景的紫外線,以減小其對底片的作用,加強影像的清晰度。又有名為天光鏡(skylightfilter)者,也是紫外線濾光鏡的性質。

(三)中色濾光鏡:簡稱ND,中色濾光鏡對各種光的吸收率相等,是用來減低通過鏡頭的光量。當使用最小光圈或最快快門,還曝光過度時,便需要中色濾光鏡來減低曝光值。它分為二倍、四倍、八倍三種,所謂的倍數是只曝光倍數而言。

(四)偏極濾光鏡:簡稱PL,它是由許多方向一致的極小晶體構成,從天空,水面,非金屬光滑表面某個角度反射的光線會被偏極.若在鏡頭上裝偏光鏡,既可管制這些反光,把它消除或減弱,以表現物體的質地.它大約有以下四個功能:

1.控制天空的色調:彩色攝影若要加深藍天的彩度,可使用偏光鏡,樹木和水面的彩度也會因部份反光被吸收而加強。

2.控制物體的反光:從非金屬光滑表面所反射的光,用偏光鏡來控制是很理想的,例如拍攝櫥窗內的商品或隔著水面拍水底的景物等,其中又以三十度左右斜對反光面較有效。

3.提高彩度。

4.代替中色濾光鏡:偏極濾光鏡的曝光倍數和四倍的ND相近,所前者可以代替後者。

(五)紅外線濾光鏡:他吸收紫外線以外的所有可見光線,僅通過紅外線。專用於紅外線軟片攝影。

(六)色溫平衡濾光鏡:彩色軟片是針對標準色溫而設計的,使藍綠紅三層乳劑的色感和速度達到平衡,以求色彩平衡。但太陽光線早晨到黃昏的色溫不同,陰天晴天的色溫也不同,燈光色溫因電壓而不同。當光源的色溫不符合軟片色溫的要求時,便會呈現偏色,需要用色溫平衡濾光鏡。

攝影基本常識(六)---初學者常犯的毛病

1.主次不分(喧賓奪主)

常常看到公園里留影的人們,攝影者與被攝者離的遠遠的,而使用的相機并不帶有變焦鏡頭,自然我們可以斷定這不會是一張成功的留影。因為攝影者搞不清他所要表現的是什么,是人物,還是風景?從構圖安排和主題構思上講,照片只能包含有一個主體,而其它內容應以主體為中心,起陪襯作用,并更好地突出及表達主體內涵。

從室外的風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1)以人物為中心。絕大多數情況應歸在此列。我們到風景點旅游或是周日到公園閑庭信步,拍下留影照主要作為日后的美好回憶,可選擇代表性的建筑、花叢、草地、湖水等等背景來襯托主體人物。人物在畫面中應占據主要篇幅,成為視覺中心,若能進一步通過表情、動作等內容生動再現人物的內在氣質,那必將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風景為中心,用人物作點綴。多用于表現特別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畫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來反襯佛像之大,以表現古文明之偉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灣公園,春天草坪養護期間,圈起保護的大片大片嫩綠的草地連綿至遠處墨綠的青山,再加上孩子們吹的泡泡隨風飄逝,形成絕妙的人造自然景觀,在構圖中把綠色作為主體,人物點綴其生機,以展現那種人間天堂的美景。

2.陰陽臉與黑面鬼

這里指的是拍攝人像時由于不注意光線運用所造成的后果。“陰陽臉”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側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這種方式的拍攝往往表現強烈的戲劇效果,若作為生活攝影就不太合適。“黑面鬼”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攝人物背影或側面,倒是可以達到剪影效果,而拍攝正面人像,最好是適當加以補光,比如用閃光燈或是反光板之類的工具加以彌補。對于初學者,往往不注意光線在整體構圖中的作用,或者總是習慣性地使用一成不便的某種光線,所以難以提高。先了解光線的基本知識,再動手實踐,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

3.頭上長樹

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點,一不小心,容易把遠處的樹枝、電線桿“嫁接”到主體人物上,仿佛從頭上長出來一樣,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實只要在拍攝的時候,稍加留意,再通過變換角度就可以避免。事后還可以通過軟件修正的方式加以解決。

标签:基礎知識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