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攝影光線處理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時間:2006-10-07


何謂攝影光線處理:

    攝影光線處理,就是攝影者根據作品主題思想(或內容)的要求,運用光線的表現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達到作品內容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務和表現戲劇氣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務。                        

    引言

    光線的作用 毋庸質疑,沒有光就不可能有攝影。然而,即如果缺在攝影創作中作用的了解,也不能有“好的”攝影。
    光線在攝影創作中的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
    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攝體;
    2、造型作用,即表現被攝體的外部形態,包括立體質感彩影調表現以及外部輪廓。
    3、表意作用,即光線是攝影主體的用以要方式之一。
    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遞進的關系,也是從光線的角度理解何謂“好的”攝影作品的一種途徑,具體的說,“好的”攝影作品不僅能讓人“看清楚”拍攝的是什么,還應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攝體的客觀存在;不僅能讓人“感受到”被攝體的客觀存在,還應讓人通過畫面了解、體味攝影主體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好的”攝影作品不僅在畫面上吸引人,更應該在思想、情感上打動人,而要做到這一點,離開光線的塑造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一節 認識光線

    一、光的基本概念:

    1、光是什么光是一種輻射線,確切地說,是能夠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在380~780nm之間。
    2、光傳播的特點
    光在傳播中遇到物體時,由于物體的性質不同,會對光產生反射、透射、折射及吸收等現象,這些現象對攝影的光線造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溫的概念

      當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與“完全輻射體”(即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表面的輻射的黑體)在某一溫度時的光譜成分一致時,就用“完全輻射體”的絕對溫度表示實際的光譜成分。

    二、光線的特性

    1、光的強度:包括光源強度和被攝體的反射程度。自然光的強度由季節、氣候、時刻及周圍環境所決定,而不同的反光率則決定被攝體的反射光強度。
    2、光的性質:光線的性質是由光源的面積決定的,面積不同,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
    直射光(俗稱硬光)是指由點光源發出的強烈光線,方向性明確,其造型特點是:被攝體有明顯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這構成了被攝體的立體形態;直射光照明的被攝體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有較大的亮度間距,即較大反差,造成強烈的明暗對比造型效果,這種效果使被攝體形成清晰的輪廓形態。但如果亮度間距過大,將使被攝體的亮部或暗部細節受損。
    散射光(俗稱軟光)是指由面光源發出的具有漫反射性質的柔和光線。方向性不明確。其造型特點與直射光相反。由于散射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調平淡,對被攝體的立體感、質感表現也較弱,要對其表現,需靠其自身的色彩和影調對比來完成。
     3、光的顏色:光的波長決定光的顏色;白光與有色光;物體對光線的吸收與反射。
     4、光的方向:以照相機的光軸方向為基準,可分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有:順光、前側光、正側光、側逆光和逆光5種;
    垂直方向有:平射光、斜射光、頂光和腳光4種;
    在實際拍攝時,水平和垂直方向光線通常是結合在一起運用的。
    順光: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光軸方向相一致的光線為順光。
    順光照明的造型效果:現被攝體的質感、立體感及空間深度感。
    (1)被攝體受到均勻照明,基本沒有陰影;調來傳達。
    (2)均勻的照明能夠較好的表現被攝體的色彩屬性(即色別、明度、飽和度)。但如果光線過強,其色彩飽和度反而降低。
    (3)因缺乏明暗對比,故順光照明不宜表
    (4)如果被攝體表面結構光滑,順光照明易產生反射光斑。
    (5)畫面整體較亮,常用做高調照片照明。畫面層次靠被攝體自身色彩和影前側光
    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光軸方向。
    (1)可構成被攝體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形成一定的明暗關系。
    (2)較小面積的投影既豐富了畫面影調層次,又可隱蔽無須看清的部分。
    (3)由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構成了被攝體的立體形態、輪廓形態及表面質感。
    (4)因受光面大于背光面,故畫面基調較明亮,是表現高調照片的基本用光之一。
    (5)前側光常作為攝影光線造型的主要用光。
    正側光
    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光軸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夾角的光線為正側光(俗稱陰陽光)。
    正側光照明的造型效果:水平45度左右夾角的光線為前側光
    前側光照明的造型效果:
    (1)因其明暗對比鮮明、強烈,造型效果很極端,富有戲劇性。
    (2)與前側光一樣,可表現出被攝體的形狀、質感和立體感,但效果更為強烈和夸張。
    (3)因被攝體明暗面積占一半,可根據造型需要突出或隱藏部分特征。
    (4)投影成為重要的造型元素,不僅可以表現立體空間意義,投影自身也成為表意對象。
    側逆光
    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光軸方向成135度左右夾角的光線為側逆光。
    側逆光的造型效果:

    (1)被攝體大部分邊緣形成輪廓光,既可表現被攝體的輪廓特征,也是該被攝體區別其他物體的界限。

    (2)因背光面大于受光面,構成低調畫面效果。

    (3)投影是重要的造型元素。

    (4)該光線是表現空氣透視現象、構成空間深度感的理想光線。

    逆光
    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光軸方向相對并來自被攝體后方的光線為逆光。

    逆光的造型效果:

    (1)在被攝體周邊形成輪廓光,有效勾勒 出被攝體的外部形狀。
    (2)是形成被攝體剪影、半剪影或低調畫面的有效光效。
    (3)投影構成畫面造型元素,但投影的長短視光源高低而定。
    (4)可表現空氣透視現象。也是表現煙霧或光束的理想光效。
    (5) 日出日落或夜景燈光,既是光源,也是被攝體。頂光
    光線投射方向來自于照相機光軸方向的上方并相對與其垂直的光線為頂光。

    頂光的造型效果:

    (1)景物水平面亮度高于垂直面亮度。若光線為直攝光,兩個面的亮度間距較大,畫面反差較大。

    (2)拍攝人物時,頂光會造成人物前額、鼻梁、顴骨過亮,而在眼窩、鼻子下面產生陰影,俗稱骷髏光。

    (3)不宜表現被攝體的立體形態和輪廓。
   

    腳光
    光線投射方向來自于照相機光軸方向的下方并相對與其垂直的光線為腳光。

    腳光的造型效果:

    (1)腳光多來自于光源的反射光或低于被攝體的光源,如反光板、鏡面、水面的反光或地燈、篝火、計算機屏幕等,腳光照明的被攝體下部亮于上部,投影向上。

    (2)由于腳光照明多為非自然光線,更具人為的戲劇效果,多表現陰郁、恐怖的氣氛。

    三、關于光線的兩個重要定律:

     1、平方反比定律:
    點光源產生的散射光束,在不同距離的表面上其照明強度與增加的照明面積成反比。因此,某一單位面積的照明強度與其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2、光反射定律:
    光線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的性質依反射體表面的特性而定。

    第二節、光線的測量

    一、測光表的“受角”和“基準反光率”

    1、受角
    受角的定義是:測光表的光敏測量頭受光的有效角度。
    普通獨立式測光表在測量被攝體的亮度其受角范圍在30°-45°之間,這個測量范圍與照相機的標準鏡頭視場角相近。受角在10°以下的亮度表被稱為點測光表。受角為1°的點測光表叫1°表,因其測量角度小,可以在遠距離測量被攝體。當用測光表進行照度測量時,兼顧到照明被攝體的各種光源(主光源和環境光)的綜合作用,半球型乳白罩將測光表的受角擴大至180°。當測光表安裝扁平乳白罩時,其受角小于180°。

    2、基準反光率
    某種測光表若被設計在“某一反光率”下測量同一被攝體時,照度值和亮度值相等,則這個“某一反光率”就是該測光表的基準反光率。不同品牌的測光表所采用的基準反光率不盡相同,典型的基準反光率有三類:18%、12.5%和25%-30%。18%是對數曲線的中點,即自然景物的平均反光率;12.5%是自然景物的中級反光率;25%-30%是黃種人肌膚的平均反光率。現在的測光表的基準反光率多為18%或在11%-18%之間,使用時應首先對其有所了解。

    二、攝影機的測光系統

    1、外測光系統
    外測光照相機的測光系統與相機鏡頭是分離的,光敏元件在相機的外部。外測光系統一般用于簡易旁軸取景照相機上,其測光方式屬于平均測光方式,其受角一般與照相機標準鏡頭的視場角相當,或小于其視場角。

    2、TTL測光系統
    即測光系統安裝在照相機內部,光線通過鏡頭后再測光。
    TTL測光模式有:
    平均測光、偏中央重點測光(或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局部測光及分區域測光。
    3、照相機的測光模式
    偏中央重點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
    這種測光方式是相機的測光系統會把75%的感應度集中于畫面中央,并同時向其余的邊緣位置漸次減弱,以獲得整體平衡。如尼康F100相機。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是只著重中心點的測光,然后在整個畫面范圍取其平均值。如佳能EOS-3相機。

    點測光模式:
    點測光模式只對畫面中央很小的區域測光,測量范圍只占畫面的1%-3%,得到一個尖峰值。如佳能EOS-3的點測光范圍只有畫面的2.4%。
    照相機的測光模式
    局部測光:
    局部測光的范圍介于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和點測光之間,測光范圍約為畫面的6%-12%。如佳能EOS-3的局部測光范圍是8.5%。
    分區域評價測光:
    這種測光方式是把畫面分成若干個區域(如主測光區、次要測光區及其他測光區),依據相機的對焦點,分別對所分區域接收到的不同亮度進行測量評估,并可自動檢測出被攝體的面積和位置,得出更為準確的曝光組合。這是一種高度智能化的測光模式。

    三、光線測量的方式和方法

    1、兩種測光方式
    照度(入射光)測量方式:這種方式是測量投射到被攝體上的光線的強度,而與被攝體自身的亮度無關。測量時將測光表帶有乳白罩的光敏測量頭由被攝體指向照相機的光軸方向,所測得的照度值相當于被攝體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平均照度。
    亮度(反射光)測量方式:這種方式是測量被攝體的反射光,測量時將測光表由照相機光軸方向指向被攝體。亮度測量的范圍取決于測光表距被攝體的遠近以及測光表受角的大小。顯然,距被攝體越近或測光受角越小,所測范圍越小,測量精度也越高。
    照相機的測光系統屬亮度測量方式,具有局部測光、點測光甚至分區域測光功能照相機,可以在較遠距離對被攝體測光。
    2、幾種測光法
    選擇正確的測光點:
    反光通常情況下,現代測光表的基準率都是以18%的中級灰(柯達標準灰板)校準的。故此,在用測光表對被攝體進行亮度測量時,所測量的任何部位亮度都將只再現為中級灰,而比測光點亮或暗的部位,則相應的表現為較亮或較暗。因此,要想獲得符合被攝體客觀視覺感受或主觀要求的影像,在測光時就應選擇接近中級灰的部位。圖例所示選擇不同測光點的曝光結果:A點選擇灰階的中級灰點曝光,獲得亮部和暗部豐富的影調層次;B點比A點欠曝2級,暗部層次受到損失;C點比A點過曝2級,亮部層次受到損失。

    利用灰板確定測光點或選擇接近中級灰測光點
    把標準灰板放在被攝體位置上,直接對其測光,是獲得正確曝光的最簡易的方法。但需注意:
    ●灰板應盡量貼近被攝體;
    ●按柯達推薦的方法,灰板 應偏向主光1/3角度;
    ●沿相機光軸方向避免使灰板產生反;
    ●光對于過亮或過暗的被攝體應相應減少或增加1-2級曝光;

    當不便使用灰板測光時,可選擇接近中級灰的被攝體替代測光。方法是:利用看光鏡或瞇起眼睛找尋被攝體上的中間影調。
 
    兩點反差測光和區域曝光法
    兩點反差測光
    當被攝體缺乏可靠的中間調,卻有細節較好的亮部和暗部時,可直接對其亮部和暗部,若兩值在所用膠片寬容度范圍之內,取其中間值即可。
    區域曝光法
    主要用于黑白攝影。其方法是:仍對有重要細節的亮部和暗部分別測光,若兩值在所用膠片的寬容度范圍內,則應以所測的暗部值再減2級曝光值曝光,然后適當增加顯影時間;若兩值超過膠片寬容度范圍,則仍以所測的暗部值減2級曝光值曝光,再適當減少顯影時間。即所謂“以暗部曝光,以亮部顯影”。

    四、光比和光比的測量

    光比是指主光與輔助光之間,以及主輔光與背景光之間的比例關系。測光表的平面乳白罩是專用于測量光比的。光比與光圈級數的關系及影像效果見下頁所示。
    在室外自然光條件下光比測量,應分別測量具有同一反光率被攝體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而在室內人工光條件下,因為人工照明的光比是可以調節的,故即可以測量亮度值,也可以測量照度值,但這兩者所測的數值是不同的。常見的測量方法有:
    1、同時開亮主光和輔助光,測量被攝體的主光;再關掉主光,測量被攝體的輔光;
    2、對主光和輔助光分別測量;
    以上兩種方法優缺點。
    3、同時開亮主光和輔光,分別測量被攝體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此方法集前兩者的優點。對背景的測量與以上方法相近。

标签:光線處理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