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紀實攝影概論

作者:魏樂平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9-06-04
 
    紀實攝影的定義

  1935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依?斯特萊克(Roy stryher)就提出要為紀實攝影下一個定義,但迄今為止,都沒有一個公眾認可的定義。這其中較早的定義和最近的定義,可以讓我們看到紀實攝影許多特征。

 

    美國紀實攝影家羅西婭,蘭格(Dor other lange)的定義,紀實攝影它反映現在但為將來作紀實。它的論點是:

    1、人與人的關系,記錄人們在工作中戰爭中的行為,甚至一年中周而復始的活動。
    2、描寫人類的各種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組織、社會團體、工會。
    3、揭示人們的活動方法:
       a、接受生活的方式
       b、表示虔誠的方式
       c影響人類行為的方式
    4、紀實攝影不僅需要專業工作者參加,而且還需要業余愛好者的參與

    她的定義指出了紀實攝影的特征,所要反映的題材,以及題材中需關注的焦點和攝影的參加者。

  1985年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碩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萊恩(stphani e Am Rlein)在其論文《紀實攝影的新定義》中說:

    1、紀實攝影是由一個技藝高超,富有獻身精神的攝影家以任何畫幅的照相機拍攝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展現生活條件,而無論是好、是壞。

    2、紀實攝影是對被研究社會狀況的視覺描寫。其中流露出拍攝者的關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變化。

    3、紀實攝影是解釋人與環境,人與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系的解說性照片。

    紀實攝影的類型

 

    1、圖片故事:對某人,某事件進行具體的描繪,注重情節和連續性。注重非關鍵時刻的拍攝,使之成為懾人心魄的一瞬。

    2、圖片系列:相同的主題,相互關連的成組照片,靜態紀實,沒有時間的限制和變化。

    3、圖片短評:對某事、某群體的認識,每幅作品具有獨立性,有評論,無互相承接關系。

       a、成系列,都是由一組照片組成。
       b、有明確的主題和內容。
       c、對主題的深入研究,且具社會性、哲理化。

    哲學思想對紀實攝影的影響 

  哲學是研究人思維方法的科學。哲學是指導人們如何去思考、去觀察、去理解、去表述現實的。新的哲學思想能給人一個新的角度和新的切入點去研究社會、表述社會。

  哲學思想決定評論者的立場、方法。紀實攝影正是記錄社會、評論社會的,所以,其思想立場、方法對攝影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889年,“自然主義”思想出現,提出攝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照片不是繪畫,應在真實環境中拍攝真實人物。它奠定了攝影的美學基礎。

  1902年純粹主義繼續作擺脫繪畫主義羈絆的工作,準確,真實,而不借用任何其它造型藝術手段來表達對現實社會的記錄。影紋清晰,質感強烈,影調細膩為其特色的三要素。

  “達達主義”是一戰期間出現的一種非主流的文藝思想,攝影界達達主義攝影作品多數是由暗房技術加工來完成的。

   “決定瞬間”理論的出現充分地發揮了照相機的紀實功能,和照相機瞬間凝固歷史的作用,使攝影界發生了一場重大的變革。在現實生活中去獲取真實的瞬間。

  當社會進入現代化時,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人受制于自然,人與自然互虐到人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反對污染。

  “后現代主義”是人對現代化的反思,正視現代化對人類和自然帶來的危害,注重對人類自身本能的尊重。它對藝術、政治、社會都產生重大影響。

  “后殖民主義”是人類對本民族、本群體文化特點的反思,注重各民族、各群體的文化特點、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哲學思想影響著對事物觀察、認識、評論的角度,也影響著攝影技術對體裁的表現。更加注重視覺特征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更本質、更直接、更殘酷,強烈的現場感和通過殘、畸來引起人的本能關注,吸引觀眾的視線。

    拍攝器材和方法

    器材

  紀實攝影可用任何畫幅的照相機來完成的。為使其更能適合各種場合的拍攝,多使用快鏡頭和高速膠片。鏡頭的使用是隨需要而定,但以使用廣角鏡為好。

 

  拍攝方法以抓拍為主,不干擾對象,在現場實際感受中拍攝,拍活動的人,不擺拍,不過多考慮技術的完美,相信直覺。

    方法

    1.守株待兔法

   在動作行為有重復出現的情況下選好角度,調好焦距后,等待理想畫面的出現立即進行拍攝。

    2.聲東擊西法

  利用掩護的方法拍攝,先使被攝者、拍攝者和非被攝者成等腰三角形,對非拍攝者對焦,用眼的余光觀察被攝者,當被攝者的動作、表情達到拍攝者所需的畫面時,立即拍攝。

    3.掩護法

  是一種二人的配合,讓配合者站在被攝者的前方,假裝對配合者拍照,而實則拍攝被攝者。

    4.盲拍法

  即不用取景器取景,調焦拍攝。用目測對焦,用小光圈(f8,f11)加大景深。充分熟悉所用鏡頭的視角。拍攝后在照片上進行第二次構圖剪裁。

    5.突然襲擊法

  在被攝者還來不及反應時就進行拍攝,并且立即離開以減小麻煩。

    6.逼迫法

  用鏡頭的指向有意去干擾被攝者,逼其作出反應。以取得現場感。

    構圖

  構圖上紀實攝影強調,平視機位,廣角鏡和長焦鏡隨需要而用。構圖以大面積構圖和“井”字構圖法為多,強調畫面的現場感。強調主體與環境的關系,使圖片信息量豐富。不完整構圖引發的聯想和變型、畸型引起的好奇心,都被運用來引起人們對事件的關注。

 

  靜態的構圖是二維空間的圖片形式所限定的,但抓取生活中生動的動態瞬間,是攝影師追求完美的表現。紀實攝影作品要強調氣氛的營造,充分地運用各種構圖形式的正負作用,將被攝體和拍攝者的情感、心態都恰當地表達。

    組照拍攝方法 

    1.圍繞主題選擇鏡頭

  組照是用照片寫文章,表述你對一事物的認識、評論。每張照片是這個文章的語言,語言應當緊扣主題,游離主題之外的則是廢話。要選擇能展現主題,渲染主題,烘托主題的內容去拍攝。攝影者自己首先要搞清楚拍什么,為什么要拍,怎樣去拍(即編輯意識)理出一個大概的框架結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線”。而后,想一下用什么圖片向讀者交待故事的情節、人物之間的關系,攝取能表達故事的各個瞬間。一切要表達的東西都必須表達的明白、生動、鮮活為好。

    2.多側面選擇內容

  專題攝影的優勢在于能詳細解釋,深入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和矛盾性。這就是對事物的多側面進行展示,使之有立體感。因此不應局限在一兩個好看的畫面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拍攝。而應從整體結構上考慮。多側面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典型畫面的選擇。

    3.選擇最具有形象性的內容

    什么是紀實攝影作品的好照片呢?即具有瞬間形象的作品。

    A 專題攝影的題材必須具有外在形象,不具有這樣的題材不要硬拍。
    B 對題材的研究要深入、細致、全方位,忌膚淺、表象。
    C 把鏡頭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或一個家庭。展開故事,反映他們的生活環境、生存狀態、相互關系。通過他們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社會環境、生存狀態。
    D 靠近被攝對象,尊重他們,不控制他們。生活中、感情上溶入他們之中。拍攝時能跳出來理性的拍攝畫面。
    E 拍攝專題時,需要在敘事方法,構圖等方面有自己的風格。

    4.紀實攝影的拍攝形式

    雖然是成組的專題照片,但每張照片都應該能夠獨立地表達與主題相關的形象信息。

    A 鏡頭形式的變化,要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每種形式都要表達出特有的信息,即全景表達氣勢、場面,中景表達動作,近景表達表情,特寫表達細節。

    B 構圖要有變化,橫豎畫面要適當配置,有變化。景物配置有變化,人物安排,方向感,畫面的線條都要有變化。

    C 人物表情要有變化。人的姿態、動作、表情要有變化,要足以反映某一側面的典型神態。

    D 用光要有變化,雖然紀實攝影以內容為重,但光線的形式變化也是需要的。順光、側光、逆光、閃光燈、剪影等形式的變化,可帶來藝術美感。

    E 畫面類型留有選擇的余地,同一個鏡頭多拍攝幾個角度,同一個內容多拍幾個鏡頭,抓拍決定瞬間畫面,使照片具有張力。注意細節(形體語言,背影,陰影)。

    F 拍好主題照片,主題照片就是“興趣點”主題要鮮明,緊扣主題。其質量要好,即瞬間典型,氣氛濃烈,構圖嚴謹,用光獨到,色彩、影調講究,清晰度好。忌白,直。

标签:紀實攝影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