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設計資訊 > 設計新聞 >

探尋中國畫壇當代美術大師——朱惠宏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25-01-09

龍年臘月之際,東海之濱的寧波微風習習,冬日的暖陽灑照著這片江南大地。此時,寧波奉化南嶴半山的一幢藝術工作室裏,兩位中年女性正默默地注視著牆上的幾幅油畫,生出諸多唏噓。

時間拉回到四十年前,她倆的丈夫朱惠宏和鄒躍進在湖南師範學院的校園裏正是誌同道合 相處甚歡的同室好友。之後鄒躍進撰寫了《新中國美術史》,成就為中國當代藝術評論家。朱惠宏默默在畫壇耕耘幾十年,終成為獨立藝術家。或是天妒英才,他們都在盛年早逝,最後一刻留給了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

這次,鄒躍進的夫人何畏作為知名策展人從北京專程來到寧波,帶來了兩位藝術家多年來彼此惺惺相惜往來的一批信件手稿,商議著下一步如何開辦朱惠宏的畫展。

56a9bdc19e17c2d8db4c619d360518a.png

(朱惠宏與鄒躍進合影)

 

豐富的閱曆  為藝術創作鋪就濃厚底色

朱惠宏,1959年10月生於浙江寧波,他的職業生涯如同一幅多彩的畫卷,以繪畫藝術為主線,貫穿工、農、兵、學、商等多個領域。

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踏入大學之前,已成為湖南省版畫研究會會員 ,之後大學裏專攻油畫。隨後投身當代水墨創作,進而涉獵書法,專研臨摹古畫、山水畫作,藝術成就斐然。《榮寶齋》雜誌、《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美術視線》先後刊載了他的《意域》、《湍》等係列作品。

1970年,十一歲的朱惠宏開始習畫,初以臨摹連環畫為主。十五歲時參加了湖南省衡陽地區美術創作班,師從中國美術大師關山月的弟子鍾增亞先生。十六歲知青下鄉,轉學油畫寫生,後受吳國威(版畫大師)先生指導,開始涉足版畫。1978年參軍,任鐵道兵某五七幹校宣傳幹事,著重進行版畫創作。退伍後任職於水口山礦務局冶煉廠工會宣傳幹事,同年參加高考並被錄取於湖南師大美術係。

在這裏,他與鄒躍進相遇,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畫藝,1984年畢業。後來鄒躍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史論係研究生,而朱惠宏先後入職湖南衡陽八中和寧波師範學校,從事美術教學、史論研究及藝術創作。雖然他們身處二地卻彼此關注,一個埋身在美術的理論研究,一個在研究藝術史的同時耕耘在藝術的創作實踐中。

1993年,朱惠宏擔任澳門南光國際展覽公司美術設計,同年加入澳門美術協會。1995年,創立了寧波市華克萊斯設計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藝術總監。2010年,朱惠宏藝術空間落成,從此潛心進入專業美術創作。

93560ced6c235c5b453e6d8bbd85c02.jpg

(朱惠宏與作品《白夜》)

 

紮實的功底   涉獵美術多領域進行藝術探索

朱惠宏首先學習的是國畫,師範大學期間進一步接觸並掌握了西方藝術,包括水彩和油畫。這些經曆使他的中國畫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增添了現代元素。

他的創作涵蓋了國畫、水彩、油畫等多種形式,表明他並沒有自我限定,而是致力於探索不同畫種之間的共通性和差異性。多畫種的藝術實踐使他的作品呈現出獨特而多元的風貌。 他的水彩作品以其優美的色彩著稱,得益於他深厚的油畫功底和對油畫色彩的理解。同時,他的水彩作品在造型和筆法上也融入了水墨畫的特點,這種多畫種的交融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自然但並不顯突兀的表現。 特別是在他後期創作的一係列以水為主題的作品中,巧妙地結合了水墨畫的灑脫與西方繪畫中光影效果的靈動,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同理,他的油畫作品也往往展現出一種不同於傳統油畫的獨特風格。

他的學生,曾任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學院副院長的狄智奮,當今回憶起朱老師的點滴仍是感慨萬分:朱老師在南嶴藝術空間創作時,我有幸參觀並與他進行了深入交談。他對於藝術的開放態度和對本質語言的不懈追求,使我深受啟發。

正如他所說,“畫種或材料隻是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過繪畫語言傳達個人的藝術理念、審美觀點乃至對世界的獨到見解。這種跨越時空的藝術探索精神,無疑是他能夠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早期的大尺度古典風格油畫《白夜》,還是後來的抽象主義作品,甚至是現代水墨畫和水彩畫的嚐試,無不體現了他對藝術本源的執著追尋和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

9e6e2d08020c25aeaca53856bb18fb0.jpg

(朱惠宏接受《對話名家》欄目采訪)

 

028d3155434782e049ff4140e9be459.jpg

(朱惠宏接受采訪)

 

 獨特的創意  造就突破傳統的藝術成果

如何評價一幅畫的價值?普通人看畫,一般隻看畫得是否細膩,是不是像和美。藝術最核心的一個價值就是創造,原創性是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價值的高低需要有美術史知識來支撐,必須有特點,有符合這個藝術家的特征和麵貌,這才是一個好的藝術品獨特的氣質。

朱惠宏的北京朋友計文新眼裏的他是這樣的:很重義氣,為人行事又低調。我喜歡他的研究態度以及他對藝術方麵的敏感性,喜歡他寂寞而又任性的藝術認識。

老朱畫水彩之所以輕鬆,得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唯一采用水彩畫作為色彩基礎課的全國隻有湖南師大美術係,朱輝是他的指導老師。人家畫水彩前要刷一遍清水,他是飽蘸清水和顏料直接在紙上畫。他的水彩畫在風格上沒有表現光影關係,而是反映堅實的物體麵貌。他畫得自由,時而從一個局部開始,時而從濃重的深色開始,而且他在畫的時候往往都是即興的發揮,沒有什麼小稿,這一點非常符合水彩畫的基本特性。所以他的水彩畫色彩純度很高,畫麵鮮亮,雖然畫幅不大,但靈動四溢,色彩繽紛。

老同學鄒躍進在一篇文稿中是這樣評價朱惠宏的:之前印象中他擅長的一直是油畫,直到2004年在北京宋莊一個展覽上看到了他的水墨畫。很吃驚他會拿出這麼專業的水墨畫,“湍”係列和“意域”係列是他多年來潛心探索和努力的結果。他的水墨畫具有某種潛在意識。這種意識不會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不會是某種意象的狀態。起初是以水為母題探索其某種虛擬的情境,後又與文人山水畫瓜葛,其目的是把精神指向構建一個獨特的充實的而又逍遙無為的自由境界。

他的藝術目的或許是對今天高度發達的物資社會所伴隨的人欲橫流,時弊叢生的現象所產生的一種內心的靜修。他的水墨畫有著很獨特的語言,突破了文人畫的麵貌,是一種新的藝術圖式。

知夫莫若妻,提及朱惠宏,夫人錢影是這麼說的:他喜歡詩,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無不涉足;喜歡看看博物館逛逛古玩市場;他並不收藏什麼,但喜歡接觸;不管到哪裏也總是先去古玩市場走走。他總是說:玩玩古玩可聞聞氣息。這種有意和無意之間的種種愛好興許給他的藝術帶來了無盡的風采,同時也豐富了他的藝術人生。

0a40278f5cc9b42e2f3298ce9dd7494.jpg

(朱惠宏作品《吃瓜》)

6a1387cfd536aff51acdc8a30cc2327.jpg

(朱惠宏作品《雪霽》)

标签:美術大師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