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藝術課堂 > 繪畫教程 >

中國畫的流派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11-09

【黃筌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為五代花鳥畫派的一支,代表畫家黃筌。黃居西蜀畫院統治地位, 入宋后,畫風延續將近一百年,當時花鳥畫無不以“黃家體制為準”。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論黃、徐體異”時說: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并指出黃派之畫多寫禁中珍禽瑞鳥 ,奇花怪石,用筆工整,設色堂皇。此派畫法,以細挺的墨線鉤出輪廓,然后填彩,即所謂“鉤填法” 。后人評為“鉤勒填彩旨趣濃艷”

【徐熙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為五代花鳥畫派的一支,代表畫家徐熙.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論黃、徐體異”時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又說“徐熙江南處士”,“多狀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此派多作粗筆濃墨,略施雜彩,而筆跡不隱,素有“落墨花”之稱。


【南方山水畫派】

  亦稱“江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畫史》也說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 :“董巨”。惠崇和趙令穰的小景,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云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 等,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


【米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搦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繪之畫.畫史上稱“大米”“小米”,或曰“二米”。米芾嘗與李公麟論古今山水,少有出塵格者,因信筆作之。自稱:“無一筆李成、關仝俗氣”。中國的傳統山水畫,用筆多以線條為主,米芾則以臥筆橫點成塊面,稱:“落茄法”,打破了線條成規。其特點,能表達煙雨云霧、迷茫奇幻的景趣,世稱:“米氏云山”。友仁繼承和發燕尾服家傳,善畫無根樹、朦朧云,每喜自題“元暉戲筆” 。因父子均居襄陽和鎮江,對瀟、湘二水和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別陶醉,故能畫出水氣蒸郁、煙霧彌漫的妙趣 。此派為大寫意風格,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林義等皆師之,對后世影響甚大。


【湖州竹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畫竹原以唐代蕭悅、五代丁謙最有名,但無畫跡傳世。北宋文同、蘇軾畫竹著于時。元豐元年(1078)文同奉命為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未到任,病故陳州(今河南淮陽);蘇軾接任湖州太守 ,未幾坐獄貶黃州。他們雖籍隸四川,但畫史上皆謂為“湖州竹派”始祖。米芾論及:文、蘇畫竹特點:“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 。”元代畫竹成風,李衍、趙孟俯、高克恭、吳鎮、柯九思等,都是湖州竹派繼承者,對后世影響很大 。明代蓮儒撰《湖州竹派》一卷,凡二十五人,系輯錄《畫史》、《畫繼》、《圖繪寶鑒》等書而成。


 【常州畫派】

  亦稱“毗陵畫派”“武進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毗陵、武進皆為江蘇常州的古地名,于北宋居寧,南宋于青言,元代于務道,明代孫龍,清代唐于光、惲壽平等,皆屬之。祖述徐崇嗣、趙昌的沒骨法 ,以草蟲、花卉寫生為勝。居寧畫跡不復可見,據梅堯臣(1002--1060)詩“寧公實神授,坐使群輩伏。”居寧草蟲似屬禪林墨戲一路。孫龍受其影響 。于氏祖孫畫跡亦失傳,日本知恩院藏有南宋于子明《蓮花圖》對幅 ,鈐有“毗陵于子”印,或即于青言之作。惲壽平與唐于光實源出于氏。惲壽平嘗言 :“余與唐匹士(于光之號)研思寫生,每論黃筌過于工麗,趙昌未脫刻畫,徐熙無徑轍可得,殆難取則。” 惲、唐花卉寫生,多空靈之感,是徐崇嗣沒骨法的繼承者,世稱“惲派”,對后世影響甚大。

  
【吳門畫派】

  簡稱“吳門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沈周與學生文徵明,畫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與取法南宋的浙派風格不同,盛行于明代中期,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陳道復、陸治等,他們均為蘇州府人,蘇州別名“吳門”,因稱 。在當時畫壇占有重要地位。

  【吳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中、晚期代表畫派 。明中期畫壇以“吳門畫派”為首,晚期則推崇“松江畫派” 。松江原屬吳地,后人遂合稱兩派為“吳派”。在太湖流域一帶風靡一時 。代表畫家有董其昌、陳繼儒、周天球、莫是龍、李日華、項圣謨、卞文瑜等,董、陳兩人為此派中堅。

 【松江畫派】

  簡稱“松江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屬上海市)下三個山水畫派的總稱 。一是以趙左為首的,稱“蘇松畫派”;二是以沈士充為首的,稱“云間畫派” ;三是以顧正誼及其子侄輩稱“華亭畫派”。其中“蘇松派”和“ 云間派” 都導源于宋旭,趙左和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士充師宋懋晉,兼師趙左。這些畫家,除宋陽外,都是松江府人,風格互有影響,故總稱:“松江派”。當時董其昌的書畫,為一時之宗;與陳繼儒并稱于世。

  
【浙江畫派】

  簡稱“浙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畫家戴進,錢塘(浙江杭州)人,山水、人物取法南宋畫院體格,從學者甚多,著名的有吳偉、張路、夏芷等。曾和戴進同為待詔的李在,風格亦有相近處。遂有浙派之稱。稍后,蔣嵩出,專弄焦墨枯筆, 點染粗糙。其后藍瑛的畫風雖與戴進不同,但通常被列作“浙派”殿軍。吳偉、張路等又稱“江夏畫派”,屬“浙派”支流。

 【新安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明末清初漸江(弘仁)為先路,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稱“新安派四大家”。漸江為歙縣人,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為休寧人,二縣皆屬徽州府治,晉唐時屬新安郡治,故名。亦稱“海陽四家”,“海陽”本名“休陽”,三國吳置,避諱改“海陽”,在今安徽休寧縣東十三里。四家的特點宗法倪瓚,黃公望,多寫生黃山云海松石之景,著墨無多,用筆堅潔簡淡。屬于此派者尚有程邃、 戴本孝、鄭日文,風格沈郁蒼古,現代黃賓虹師之。師漸江者有江注、吳定、姚宋、祝昌,被稱為漸江的“四大弟子”。 

 【黃山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安徽)梅氏一家為嫡系,梅清、梅羽中、梅庚、梅蔚等,與流寓宣城的石濤,都是長期深入黃山,既師造化又師古人的畫家。新安畫派主要亦師黃山,故有人主張歸入黃山畫派,但風格不同,正如漸江與程邃各有特色。

 【虞山畫派】

  簡稱“虞山派”。中國畫流派之一 。清代山水畫家王惲,先后師王鑒、王時敏 取法宋元諸家,畫名盛于圣祖康熙(1661- -1722)間,主要學生有楊晉、顧日方及李世倬、上睿、胡節、金學堅等。惲為江蘇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畫派”之稱。其崇古摹以擬風尚,影響頗大。
 

【婁東畫派】

  簡稱“婁東派”。一稱“太倉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山水畫家王原祁,繼其祖父王時敏家法并仿黃公望法,名重于圣祖康熙(1661--1722)間,一時師承者甚多,以族弟王昱、侄王愫,弟子黃鼎、王敬銘、金永熙、李為憲、曹培源、華鯤及溫儀、唐岱等為著;其后有曾孫王宸、族侄王三錫,以及盛大士、黃均、王學浩等。婁江(即瀏河)東流經過太倉,故稱“婁東派”。此派崇古保守的畫風與“虞山 畫派”相依托,對后世影響頗大。

 【江西畫派】

  簡稱“江西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畫家羅牧為代表。羅牧系寧都(今屬江西)人,居南昌(今屬江西),畫山水初得魏石床傳授,后學黃公望,筆意空靈,在江淮地區頗有學之者。

 【海上畫派】

  簡稱“海派”,中國畫流派之一。鴉片戰爭后上海辟為商埠,各地畫人流寓上海日眾,成為繪畫活動中心,有“海派”之稱。其特點:在傳統基礎上能破格創新,流派自由,個性鮮明;重品學修養;和民間藝術有聯系,能達到雅俗共賞;善于借鑒吸 收外來藝術;畫會興起 ,切磋成風。代表畫家有:趙之謙、虛谷、任頤、吳昌碩、黃賓虹。尚有任熊、蒲華、胡公壽、張熊、吳友如、程璋、吳慶云、任薰、錢慧安、沙馥、黃山壽、倪墨耕、趙子云、王一亭、馮超然、鄭午昌等。《海上墨林》所記多達七百余人。
 

 【嶺南畫派】

  簡稱“嶺南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明清以來,畫家不下千人。著名的明代有林良。擅長水墨寫意花鳥畫,筆墨簡括勁挺,豪縱爽辣,開嶺南一帶畫風。宗其法者有高儼(山水畫)、陳瑞(花鳥畫);黎簡、李魁繼起,著 重描繪廣東山川的特色,前者蒼潤似吳鎮,淡遠近倪瓚,后者乃一畫工,而技藝精 能。清乾隆(1736-- 1795)間有蘇六朋、蘇長春,善人物,六朋以人民生活和市井風俗作題材,長春雖常繪神仙佛像,卻以南方的凡人作模型。清末有居巢、居廉,善花鳥蟲魚,學惲壽平。現代的番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早年均師事居廉,高氏兄弟和陳樹人后曾留學日本,進修畫藝,引進西畫技法,作品題材多寫中國南方風物,在運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南畫和西洋畫法,注重寫生,創立了色彩鮮艷明亮,水份淋漓飽滿,暈染柔和勻凈的現代嶺南畫派的新風格。

 【六朝四家】

  六朝指三國的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皆以建康(吳名建業,江蘇南京)為首都。四家,畫史上指東吳曹不興、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唐代張懷瑾評六朝畫謂:“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六朝畫罕見,尤以曹不興之跡無存。元代湯后土認為曹不興《兵符圖》一卷,“筆意神采,疑是唐末宋初人所為”。

 【南宋四家】

  南宋院體冊水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四人的合稱。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元代湯后土謂:“南宋畫院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馬遠、夏圭及李迪、李安忠、樓觀,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賞識,其余亦不能盡別也。”倡此說者為明代唐寅題劉松年《春山仙隱圖》,有所謂“李、劉、馬、夏”之稱。其后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張丑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

 【元四家】

  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主要有二說:一是指趙孟俯、吳鎮、黃公望、王蒙四人,見明代王世貞《藝苑言附錄》,二是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見明代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第二說流行較廣。也有將趙孟俯、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并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關于劃分山水畫家為南北兩個派系之說。《容臺別集.畫旨》:“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趙伯肅,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維)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亦知六祖《即慧能》之后,有馬駒、云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神秀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維)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曹當學也。”此說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代陳繼儒(當時與董其昌并稱“董陳”)所說尤為明顯:“李派板細,乏士氣;王派虛和蕭散。”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形成以“南宗”為“正統”之見。

 【明四家】

  明代中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稱。他們之間有師友關系,畫藝各具風格特點,對后世頗有影響。沈、文畫風較近,后來發展形成了吳門派。明代卓然成家,前期有戴進,中期有林良、吳偉、呂紀,后期有陳洪綬等,沈、文、唐、仇并不能代表整個明代繪事。

 【畫中九友】

  明末清初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邰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鑒等九位畫家的合稱。見清初吳偉業所作《畫中九友歌》。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龔賢、樊圻、高岑、鄒吉、吳宏、葉欣、胡造、謝蓀八人的合稱。他們的繪畫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皆有一定時譽(以龔賢最著)故稱。見清代張庚〈國朝畫征錄〉另指陳卓、吳宏、樊圻、鄒吉、蔡霖淪、李又李、武丹、高岑為“金陵八家”,見乾隆〈上元縣志〉。但多以前說為準。
 

【清六家】

  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惲、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六人的合稱。亦稱“四王、吳、惲”。他們繼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領導畫壇,左右時風,當時被目為“正統”。  

 【四王】

  “清六家”中王時敏、王鑒、王惲、王原祁四人的合稱。他們之間有師友或親屬關系,在繪畫風尚和藝術思想上,直接或間接受董其昌影響。技法功力較深,畫風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趨于程式化。王惲、王原祁一度出入宮禁,火亙赫南北。前者,綜合宋元各家各派,締造一套體例完備的畫格;后者把元代黃公望一系,糅和實質,融化精神,亦一成就。“四王”對清代和近代山水畫有深遠影響。康熙至乾隆間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其后又有王三錫(字邦懷,號竹嶺,昱侄)、王廷元(字贊明,玖長子)、王廷周(字愷如,玖次子)、王鳴韶(字夔律,號鶴溪),畫山水得俱師法“四王”,只是遵循前規,并無創新突破。前者稱“小四王”,后者稱“后四王”。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韜)、髯殘(劉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濤(朱若極)。皆明末遺民,八大山人和石濤,系明宗室,后出家為僧。均深通禪學,寄情書畫,各有獨特造詣。髯殘號石奚谷,與石濤并稱“二石”。

 【揚州八怪】

  清乾隆間寓居江蘇揚州的八位代表畫家的總稱。一般指汪士慎、黃慎、金農和高翔、李魚單、鄭燮、李方膺、羅聘,見李玉芬木〈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實際上不止八人,有換汪士慎、高翔、羅聘為高鳳翰、邊壽民、楊法者,或換高翔、李方膺為閔貞、高鳳翰者,也有將陳撰或李勉列入者,見汪均金〈揚州畫苑錄〉。作畫多以花卉為題村,亦畫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陳道復、徐渭、朱耷(八大山人)、原濟(石濤)等人,能不拘前人陳規,破格創新,抒發真情實感;又都能詩,擅書法或篆刻,講究詩書畫的結合,和當時流行畫壇的尚古模擬之風,有所不同,被時人目為“偏師”、“怪物”,遂有“八怪”之稱。汪均金是“正統”畫風維護者,曾評說:“另出偏師,怪以八名,畫非一體。似蘇(秦)、張(儀)之捭闔,亻面徐(熙)、黃(荃)之遺規。率汰三筆五筆,復醬嫌粗;胡謅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無異趣,適赴歧途。示嶄新于一時,只盛行乎百里。”其實此派不僅對近代寫意花卉畫的意趣和技法,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且直至現代的齊白石、陳師曾和徐悲鴻、潘天壽、來楚生等,都從某個側面對之有所汲取。

  
【畫中十哲】

  指清代婁東畫派的十位畫家。即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張鵬沖、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和柴慎。

 

标签:流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