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明代竹畫佳作賞析(2)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10-10-27

 

明 沈貞 竹爐山房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貞,生于1400年,卒年不詳,明代畫家。一名貞吉,號南齊、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唐律,善繪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煙林清曠、平淡天真 之趣。此畫山峰聳立,山巖腳下,叢竹蒼翠,清溪湍流,雜樹、山房、水榭、庭院錯落其間,竹房內有人對坐閑談,頗得清幽之趣。沈貞師法董源,又取元諸家之 長,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圖筆墨工整縝密、清新秀逸。

 

明 王紱 墨竹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尺寸不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號友石,江蘇無錫人,曾隱居九龍(今惠山),自號九龍山人。洪武時生員,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 淵閣,宮中書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筆致縱橫灑脫,得文同、吳鎮遺法。山水多學王蒙,風格蒼郁,平遠之景則近倪瓚。傳世作品有《瀟湘秋意圖》《隱居圖》《墨 竹圖》等。此圖中寫新竹三竿,清韻蕭蕭,含雨帶露,枝葉飄搖,有瀟灑出塵之致。畫家以圓勁之筆法畫竿,以挺秀之筆法寫枝,隨手撇寫竹葉,俯仰向背,皆存書 法意韻;又以墨之濃淡、筆觸之大小來表示空間上立體感,使畫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明 王紱 淇渭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8.2厘米 橫34.5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 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灑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明 夏杲 奇石修篁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275.1厘米橫104.7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杲(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江蘇昆山人。原姓朱,名杲。永樂十(1415)進士,正統中官至太常寺少卿。為官四十余年,天順 元年(1457)去職還鄉,以書畫自娛而終其身。擅墨竹,師承王紱而稍變化,煙姿雨色,蒼潤灑落,偃仰濃疏,動合矩度,時推第一而名馳域外,有“夏卿一個 竹,西涼十錠金”譽稱。亦工楷書。傳世作品有《湘江風雨圖》《淇水清風圖》《奇石修篁圖》《竹石圖》。此圖之中奇石崢嶸,兩竿新竹并立抽發,枝葉交互縱 橫,另有一高竹,由畫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勢。奇石的畫法粗簡寫意,新竹卻以圓勁之法寫干、挺秀之筆寫枝,撇寫竹葉,頗具書法韻味。畫面濃墨淡彩,將修竹 之挺拔婆娑、含雨帶露之姿,刻畫得生動鮮明。

 

明 夏杲 清風高節圖 立軸 紙本墨筆 縱137.3厘米 橫43.3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奇石聳立,風竹數竿。以濃淡二墨寫枝撇葉,繪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態,有條不紊地刻畫出竹子在清風中飄舉搖曳的情狀,尤其葉梢提筆一轉,如神來之筆 將風竹瀟灑婆娑、楚楚動人之韻盡現紙上。

 

明 夏杲 修筠拳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0.5厘米 橫31.8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墨筆畫新篁從秀石之后抽出,枝葉繁茂,秀石以折帶皴筆擦出,顯剝落之狀。新篁巧媚而韻致,用筆勁利,細寫小枝,盡顯新篁清嫩之態,蘊含無限生機。畫 面清雅秀逸,雋永優美。

 

标签:竹畫佳作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