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攝影色彩的基礎知識

作者:Barbara 來源:美國攝影教程 時間:2009-03-09

研究色彩為什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由于眼睛強大的適應能力,忽略一些由陽光或不同類型燈泡引起的細微的色彩變化,不過這些變化卻能在攝影中被數碼相機或者膠片忠實的記錄到您的彩色照片中。
如果您對光線與色彩變化的這些自然規律了解不足,不能把握這些色彩細微變化對成像的影響,往往拍攝出來的照片會出現偏色,嚴重的將影響最終出片的質量。為了能夠更好地使用色彩,拍攝出理想的作品,您必須了解一些有關色彩科學的知識。

我們能看到什么色彩?

 

光是電磁光波的一個部分,它是一種連續性的類似于波狀的能量(從伽馬射線,可見光到電波)。所有的這些光波都是可被測量的,既可以測量伽馬射線的一個頂點到另一頂點(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僅為0.000 000 001mm),也可以測量一些電波,(其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大約為6km長)。

人類的肉眼只對光譜中間的一小段光波具有反應(400納米-700納米之間)。當這一部范圍中的光線觸擊到人類的眼睛時,我們的大腦就能夠感知出光與色彩。大部分影像傳感器與膠片對光線的感光與人類的眼睛幾乎是相同的。但是,它們還能夠對一些人眼看不到的光波也產生反應,例如:紫外線與紅外線。

色彩的根基(三原色)

原色,又稱為基色,即用以調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純度最高,最純凈、最鮮艷。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他顏色不能調配出三原色。三原色分為兩類:色光三原色,顏料三原色。

1.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據所看見的光的波長來識別顏色的。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Red)、綠(Green)、藍(Blue)三原色光。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 就呈現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零, 就是黑色(黑暗)。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應用于早期的彩色攝影之中,現在被廣泛應用于電視機、監視器等主動發光的產品中。

2.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 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被動發光的場合。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顏料分別是青(Cyan)、品紅(Magenta)和黃(Yellow)。

數碼相機成像原理(色光三原色)

 

我們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數碼相機的影像傳感器,將尺寸很小的紅色、藍色與綠色濾鏡裝配在其光敏單元(排列在其上的感光二極管)之上來為位于柵格上的每一種原色捕捉光信號。每一個像素將最終組合成一幅全彩色的圖像,并以單獨的色彩通道的方式存儲在相機之中。

色彩的特性

盡管我們拍攝照片的色彩與被攝物的真實色彩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但你還是非常希望觀者相信你所拍攝照片上的色彩是真實、精確的,或者說你希望觀者在看到你的攝影作品時,能夠產生某種情緒上的反應。在拍攝與后期中,你對色彩的掌控會直接影響你對圖片的闡釋,嘗試著去尋找出對色彩的最佳掌控方式。

而在調控色彩時,有三項非常重要的指標,是每一位攝影人都需要高度關注的,這就是色彩的三個特性――色調(色相)、明度與飽和度

 

攝影師:JIM SCHERER 《洋薊與茄子比薩》

 

色調(色相)就是對色彩的一種直觀感受,通常我們用某一被攝物的名稱來表示(例如:一輛藍色的汽車,一頂紅色的帽子等)。

明度(有時被稱為亮度或照明度)是對色彩明暗度的一種衡量或是對灰度(在色調被去除的情況下,就如黑白攝影一樣)的一種衡量方式。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輛藍色的汽車與一頂綠色的帽子的明度,或許它們的明度幾乎相同。

飽和度(或色度)通常指色彩的純度、生動度或強度。是對色彩純度的描述。你可以找一個西紅柿和一塊紅磚,它們或許具有相同的色調(西紅柿可能偏綠一點,紅磚可能偏紅一點)。但是,從色彩飽和度上講,西紅柿的紅色則更加純一些,要比紅磚的紅色更加顯眼一些。此外,影響色彩飽和度的因素也比較多。相機拍攝出的照片的色彩飽和度取決于拍攝場景中被攝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場景的照明度。

 

攝影師 :MARIA ROBIEDO 《奶酪》

 

這張食品攝影《奶酪》,便是一張大膽運用低飽和度色彩,來突出顯示食品本身質感與優良口味的成功制作,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色溫

不管你是采用數碼相機還是膠片、進行拍攝,色溫是影響照片視覺沖擊力與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即色溫僅有細微的改變也能使畫面的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從而直接影響到觀者對照片的感受。

例如我們的肉眼看到的白襯衣就是白色的,無論在陽光下或燈光下。但是這兩種光源的色彩傾向卻完全不同,而我們的大腦則會用相同的方式對這一不同進行補償,所以才會使我們感覺物體位于不同的光源下顏色相同,只有相機才會忠實的紀錄不同光源色溫帶給物體的色彩變化,因此,先知道什么是色溫是非常重要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色溫定義

色溫究竟是指什么?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于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低色溫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準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5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實拍實例對比

 

使用日光彩色膠片在正午陽光(色溫為5500k)下拍攝模特,色調基本還原略微偏藍(如圖左起第1張)。在被陰處拍攝的模特照片(左起第2張)效果偏藍色(因為藍天的光線要比直射陽光的色溫更高)。如果在鎢絲燈光下(色溫約2800k)使用日光彩色膠片拍攝,最終效果會比較紅(左起第3張)。第4張照片是在熒光燈下拍攝,效果要比日光下拍攝效果更加偏綠。在拍攝每張照片時,人物后面都有一塊白卡紙作為背景,并且T恤相同。

利用色溫差拍攝出色照片

 

攝影師:MIGUEL RIO BRANCO 《Pelourinho社區》

 

混合不同色溫的色彩能夠制造出一種特有的彩色效果。上圖中室內鎢絲燈發出的橘黃色與庭院中的幽暗冷光線(清晨的光線,具有較高的色溫)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色彩偏離(環境色)的應用

幾乎每一位攝影師都發現過一次或幾次這樣的情形――照片中被攝物上倒映有其周邊物體(其表面具有強烈的色彩,例如:墻面與帳簾)反射出的色彩。在色彩較為強烈的被攝物上不易發現色彩的偏離,但是在一些自然物(雪或人類的皮膚)中則較為容易發現色彩的偏離。

有時,色彩偏離能使照片產生令人渴望的效果。如下圖,略帶藍色的光線使雪從感覺上變的更為寒冷。而倒映在河面上的落日的光線照射在山上的景象則為整個畫面增加了溫暖感。但有時,色彩偏離則會影響畫面的效果,例如當被攝人站在樹底下拍攝時,由于陽光照射到綠葉后,葉子會過濾太陽光的顏色,并且會把綠葉的顏色照射到人上,人物就會呈現出一種綠色基調。

 

攝影師:DAVID MUENCH 《倒映在Merced河中的Capitan山脈》

 

在巖石與雪直受到太陽與高色溫天空反射光的照射下,本照片的陰影區中出現令人驚訝的藍色,這在被攝物本身顏色并不強烈的時候較容易出現,對比陰冷的雪景,倒映在水中的山脈則呈現出鮮艷的暖色掉,與冷色的畫面構成明顯的對比,不過映在水中的天空卻極具藍色。畫面中兩種色調(暖與冷)的鮮明對比為圖片本身增加了很多的樂趣。

 

攝影師:JOHN UPTON 《牌坊與游泳者》

 

中午的陽光非常明亮,此時你可能可以在被攝物上看到你所預期的色彩。

色彩應用小帖士

1:色彩心理應用。色彩具有影響人類心理的能力(通稱為色彩心理),金黃色與紅色能夠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溫暖感,而藍色與黃綠色則會呈現出寒冷感。

但是,在某種條件下還能產生出除色溫之外的其他感覺。暖色,特別是顏色較暗的暖色,能夠使被攝物產生沉重感與密度感。從另一方面講,冷色能夠使被攝物產生一種較輕與較亮的感覺。

2:影響畫面縱深感的色彩。暖色給人的感覺是向前進的,而冷色給人的感覺則是向后退的。在拍攝時,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增加畫面的縱深感―將暖色的物體安排在前景,將冷色的物體安排在背景。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