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夜間攝影的常見問題

作者:佚名 來源:無忌編譯 時間:2009-10-30

      夜間攝影賦予攝影者一個利用不尋常光線拍攝和表現景物的機會,就好像日出日暮的“黃金時期”,為彼時的景物添上幾分獨特的情調。我們都知道,體育攝影和風光攝影分別對相機的快門速度和光圈有嚴苛的要求,而夜間攝影往往需要這兩方面都能兼顧(見下圖。左上為夜間攝影,右上為天文攝影,右下為體育和人像攝影,左下為風景攝影,橫軸為光圈,縱軸為快門速度,與兩者垂直的軸線為聚光能力)。

       因為對夜間攝影的陌生,加上它在技術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許多攝影者在太陽落山后往往就收起相機不拍了。這篇文章旨在使攝影者們能熟悉夜間攝影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背景

      夜間攝影同樣受限于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雖然這些條件往往已經達到極致。因此,花樣繁多的夜間攝影與攝影技術的進步緊密相關。早期使用膠片相機的攝影者因為無法進行長時間曝光以達到所需景深,或因為照片上過多的噪點而望洋興嘆。此外,由于曝光時間增長,膠片感光過度,感光能力反而比短時間曝光降低,出現了“倒易律”失效問題屢見不鮮。另外,即使能夠做到曝光正確,攝影者還必須等到膠片洗出來后才能知道這些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每張照片往往要花費攝影者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的時間等待,這種不確定性足以抹殺人們的拍攝熱情。


夜間數碼攝影的權衡

      幸運的是,時代的進步改善了早期夜間攝影的困境,現代數碼相機不再受到“倒易律失效”問題的困擾,并且能夠即時給攝影者反饋――這大大增添了攝影的樂趣,降低了花費大把時間卻無功而返的風險。

      即便如此,夜間數碼攝影也沒能完全擺脫技術的限制,照片依然很難在景深、曝光時間和噪點間做出權衡。以下圖表展示了在滿月下采取常規曝光攝影的技術指標所有可能的組合(noise:噪點,depth of field:景深,exposure:曝光時間,ISO speed:感光速度,aperture:光圈):

       請注意以上任意四個方案中的一個發生改變而產生的權衡。大多數情況下的靜態風景照都得在方案2、3、4中三者取一,而每種方案都有各自的技術能達到權衡,包括圖像取均值、疊片和多焦點平面。也請注意,以上可能最短的曝光時間是一秒――需要準備一臺牢固的三腳架,這是夜間攝影所必須的。

      這幅圖表沒有考慮到其他的附加限制:衍射會降低分辨率,長時間曝光會增加固定模式噪聲的敏感性。在數碼攝影中,固定模式噪聲是長時間曝光的唯一缺點(除了可能無法實際應用),這就像傳統膠片相機的“倒易律失效”。除此以外,月亮的運動和行星的軌跡(見下圖)也能限制最大曝光時間。


月光的重要性

      就像攝影者對太陽的位置和日光的關注程度一樣,夜間攝影時,攝影者也不能忽略月光的重要作用。

      接近地平線的月亮會給景物留下長長的陰影,而懸空而掛的月亮則投下更濃重的陰影。

      另一個可變因素是月光的亮度,這取決于月亮正處于其29.5天盈缺周期的哪一天。滿月能為你節省曝光時間、允許擴大景深,而月色暗淡的夜晚則大大加大了星星的可見度。此外,當周圍有人造光(如街燈)時,攝影者可以選擇合適的月光亮度以達到理想的平衡。

      精確定量滿月時的曝光時間可能會弄巧反拙,ISO感光度為100的情況下,用F/2.0和30秒曝光時間為初始值,然后根據上圖方案1-4進行調節。

      另一個很少被注意到的是日光下光源的移動(太陽或月亮)。月色下的攝影要求長時間曝光,這常常意味著月亮在這段時間內會發生明顯的移動。月亮的移動能柔化濃厚的陰影,但移動過頭就會使光線看起來很平白。

 

      上圖中,1分鐘的曝光時間(左)足以清楚顯現最細小樹枝的投影差異,而4分鐘的曝光時間(右)則使陰影反而不那么清晰,只能顯示更粗大枝條的陰影。

      如果月亮本身也處在構圖范圍內,那也得注意月亮的移動。一般的經驗是,每兩分鐘月亮移動的距離約等于其自身直徑,因此,兩分鐘的曝光時間會使月亮的影像拉長。

取景器亮度

      若可見光不足,那么在你的取景器上調節相片也會變得困難。即便你打算使用小光圈,帶有大光圈的鏡頭也可以在取景時大大增加取景器亮度。若需要看不同光圈的效果,可以手動按下“景深預覽”按鈕(一般位于鏡頭底部)。

       單反相機會通過改變鏡頭到你眼睛的光線來影響亮度。帶有五棱鏡的相機(與五面鏡不同)確保光線到達你眼睛前幾乎不會有損耗,然而這些常常會大大抬高相機的價格。大的格式感應器也能提高取景器亮度(例如35mm,相比于1.5-1.6X或更小的裁切系數)。最后,確定你給與了自己的眼睛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微弱的光線――特別是在剛在充足光線中待過,或是剛使用過閃光燈。


反光鏡鎖定的影響

      有些單反相機具有反光鏡鎖定(MLU)功能,可以減小反光鏡跳起造成的相機抖動(這也是單反相機經典“喀嚓聲”的來源)。快門簾幕開啟前,反光鏡會先跳起,讓光線進入膠卷(兩動作連續完成);但有反光鏡鎖起的功能的相機,可以先將反光鏡跳起,再按下快門(兩動作分開)。其目的是避免反光鏡瞬間彈起的震動,造成影像的些微模糊。

 

 

      相對于反光鏡閉合,反光鏡鎖定會增加對曝光時間的精確性要求(1/30-2秒)。另一方面,鏡片震動時間相對于曝光時間短得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反光鏡鎖定對大多數夜間攝影活動來說并非必要。當你不得已使用不穩固的三腳架或長焦鏡頭時,鏡片穩定所需時間會明顯增加(達到8秒)。


星星的軌跡

      適度的長時間曝光能透露夜空中星星運行的軌跡。用較長焦距的鏡頭拍攝遠離北極星的星星,會增長星星在相片上的移動距離,這種效果讓人看起來有點暈眩,但若靜謐是這幅照片想要傳達的藝術效果,則會適得其反。

 靠近北極星 ―> 遠離北極星

      正常焦距下(28-50mm),若曝光時間不長于15-30秒,通常能表現極小的星光軌跡。若想達到理想的星光軌跡,大光圈和高感光度(ISO200-400)能強化每條光跡。

 

對焦和景深

      因為在夜晚使用小光圈不大可行,所以恰當的對焦就很重要――因此,攝影者不能承擔錯誤定位景深的后果。夜晚沒有足夠的光線讓相機自動對焦,取景器也沒有充足的光線讓攝影者手動對焦,這使夜間攝影的對焦更為復雜。

       幸而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攝影者可以嘗試對焦在與離被攝物體距離相等的光源上,如左圖,攝影者可以利用畫面底部的光源進行自動對焦。

      中心對焦對許多相機而言更為精確敏感,所以最好使用中心對焦而不是外部對焦――即便對焦后需要重新進行調整。

      如果你想自動對焦到無限遠處,只要將你的相機對準月亮,自動對焦,根據這個重新調整。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帶上一個小閃光燈,將光線打在被攝物上,聚焦,在曝光前去除光線。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你還可以利用鏡頭上的距離標示來手動對焦。


夜間測光

      麻煩的是,大多數內置測光其在30秒之后就不精確了。通常,你可以用大光圈測光(這樣測量的曝光時間就會在30秒內),然后在必要時縮小光圈,相應增加曝光時間。或者你也可以攜帶專門的測光其以達到精確的測光值。對于曝光時間大雨30秒的拍攝,你需要將相機調至B門模式,并使用外置定時器/快門釋放裝置(下圖)。

       帶有人造光的夜景大多總有低調直方圖,不然就有明顯的高光反差,如果相機的自動測光失敗就會比較棘手;對于直接被一個光源照射而出現散射的物體,最好的做法是關閉自動測光。如果這些都沒能奏效,那就對每張照片進行包圍曝光,或者根據估計或查看液晶屏來將適度曝光歸零。

      夜間曝光度多少比較合適?不同于白天只需要一張18%灰卡,夜間攝影沒有一個公認的固定曝光值。拍攝者可以用“曝光不足”表現黑夜的感覺,也可以將整個夜晚照得有如白晝。我通常推薦用原始模式充足曝光,就好像在白天拍的一樣。這樣,就可以通過后期處理減弱曝光度,同時把噪點降低到最少。

标签:夜間攝影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