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藝術課堂 > 書法教程 >

文房四寶---墨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10-28

    墨為文房用具之一。是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墨的具體產生年代已不可考。《三才圖會?器用》:“后漢李尤:《墨硯銘》:‘書契即造,墨硯乃陳’。墨與硯者則是、與文字同興于黃帝之時也。一曰田真造墨”。其說大抵不可信,把許多發明集中到黃帝時期,顯然是因為黃帝已成為華夏各族共同推崇的始祖之故。明朱棠澇《述古書法纂》謂西周宣王時邢夷所制邢夷墨,為古代名墨之一。“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由于明去西周甚遠,故可信程度不高。年代較早又較為可信的文獻記載為《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顯然,最遲不過戰國時期墨已經得到應用,而考古發現則更早,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用朱和墨書的痕跡,在商代石、玉、陶器的表面,也曾發現過墨書的痕跡,而于湖北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墨塊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實物。漢時的墨無實物流傳,故具體形狀不得而知,但制墨已成一定的規模,其形多為丸狀,這從當時的硯多有研石在硯上壓墨磨成墨汁中可知。宋陸游詩:“香縷映窗凝不散,墨丸人硯細無聲”。魏晉時期墨模的發明使墨的形狀趨于規整。三國魏人韋誕(字仲將)善制墨,《三輔決錄》載:“(韋誕)因奏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逕丈之勢,方寸千言”。業內人尊其為制墨祖師。所制之墨有“仲將墨”或“韋誕墨”之名。南北朝之際,制墨中心由陜西扶風等地向河北易水、山西潞州轉移。做工較前朝更為考究。唐代制墨業名工輩出,制作益精,而且已有朱墨和黃墨等多種顏色,朱墨系以朱砂研細加膠而成,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二》:“造朱砂墨法:上好朱砂細研飛過,好朱紅亦可,以?皮水煮膠,清浸一七日,傾去膠清,于日色中漸漸曬之,干〓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硯中研之,以書碑石”。黃墨是以雌黃研細加膠而成,《新唐書?韋述傳》:“蓄書二萬卷,皆手校定,黃墨精謹,內碟書不逮也”。唐末五代時,大批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制墨中心隨之轉移,特別是河北易水制墨名匠奚超與子廷?等人避亂歙州,以黃山松煙為原料并改進調膠等工藝,所制之墨墨質如玉,紋如犀,光澤如漆,名聲大振,南唐后主李煜賜奚氏國姓,改姓李,并封其子為墨務官,李墨從此名揚天下。自宋以來推為第一,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譽。宋代科舉制度發展,書畫藝術繁榮,文人學士對墨的需求量增大,促進了制墨業的發展。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徽州,從此徽州所產之墨,統稱為徽墨,與湖筆、宣紙、端硯共稱文房四寶,并沿用至今。著名墨工有潘谷,宋蘇軾詩稱:“珍材取樂浪,妙手惟潘翁”。張遇,宋孔平仲詩稱:“奕秋約籌局,張遇睹龍麝”。還有王迪、朱覲等人。元代統治者輕視文事,所以制墨業沒有發展,但仍能承襲宋代的傳統,著名墨工有朱萬初。明代制墨業空前繁榮,墨的質量大大提高,墨品更為堅細,鋒可裁紙。制墨名工有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汪中山、潘一駒、方瑞生、汪中淹、汪仲嘉、潘方凱、程公瑜等人,此為以文人居多的歙派。另有以墨工為主的休寧派,著名工匠有汪中山、邵格之、吳去塵、吳叔大、汪春元、汪鴻漸、葉玄卿、汪時茂等人。明墨的典型特征是墨模圖案更加精致,多由名家操刀刻制,深厚有力,而另一特征是集錦墨大為發展,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把不同的名品集在一起;二是把形式和圖案各不相同的名品集在一起;三是把形式雖同但圖案各異的集在一起,這種集錦墨集中全面表現了徽墨的藝術風貌,雕工精細,裝飾華麗,集多種工藝于一身,具有濃厚的觀賞性。創始人是明嘉靖年間的汪中山。清代徽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曹素功、汪近圣、汪節庵、胡開文等四家制墨先后盛極一時,后人稱之為:“四大墨家”或“四大墨王”。另有程怡甫、程邁路、程瑤田、吳天章、吳守默、方密庵、巴慰祖、胡星聚、潘怡和等人。清代集錦墨的制作較明代的成就更大,并成為清麗雅致的禮品和收藏品。墨的收藏可從原料上劃分,有松煙、油煙墨兩大類。松煙墨以松樹燒取的煙灰制成,光澤度差,膠質輕,只宜寫字。油煙墨多以動物或植物油等取煙制成,最常見的桐煙墨,堅實細膩,具有光澤。當以后者為首選。按用途可分為普通墨、貢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禮品墨等。由于普通墨生產量大,屬于即用即沒的消費品,成本低,工藝差,專為實用,故收藏意義不大,而余者皆可收藏。


    由于墨是加膠調和而成,受潮之后會失去粘合性能,其形體便會自行損壞,故年代久遠的墨極為罕見,而且民間也絕無傳世品的可能,就目前所見多為明清之墨。為了使讀者對各種墨有一初步了解,下面分別按墨的用途加以介紹。御墨,顧名思義,當是皇室宮廷用墨,前文所說南唐李煜封李廷?為墨務官來看,最遲在唐代末期已專門生產供皇室使用的御墨。目前所見最早為明代永樂御墨。國寶墨,牛舌形,一面為陽文涂金二龍紋,中為陰文楷書“國寶”二字,一面為四組涂金如意云頭紋,中間“大明永樂年制”藍色楷款。制作頗為精湛。宣德時亦有御墨。龍香御墨,牛舌形,一面龍戲珠凸紋,一面陰文楷書“龍香御墨”四字,下有陰文楷書“宣德元年制”款識。龍香墨原為唐玄宗御制,唐?馮執《云仙雜記》:“玄宗御案墨,日龍香劑又(成都記):“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調香粉作御墨,曰龍泉劑”。


    宋顧文薦《負喧雜錄?墨》:“熙豐間,張遇供御墨,漸用油煙入腦麝金箔,謂之龍香劑”。后世配料漸有變易,常為御用。明成化、萬歷、隆慶皆有傳世品。成化之物為圓柱形,萬歷之物為牛舌形,隆慶之物為銀錠形。清代御墨傳世品較多,幾乎各代均有,其形狀各異。龍德墨為康熙御墨,長方形,四周邊緣凸起涂金雙龍盤墨,正面陽文填金隸書“龍德”二字,正方凸起篆書“天府劉藏”方印,側有陽文楷書“康熙十七年小臣劉源堇沐監制”款。清代御墨以乾隆時所制最精,品種最全,有朱墨、十色墨,有魚形、牛舌形、長方形、璽形、?形等。御〓名花詩十色墨,共計十錠,均為長方形,有朱、淺紅、黃、淺黃、藍、白、黑、綠、棕、淺棕十色。一面飾有名花,另面分別填金隸書乾隆?花詩,左側陽文楷書“大清乾隆年制”款。嘉、道及以后各朝均有御用墨傳世。貢墨是官吏們請墨工制造并進呈皇帝的墨,均署有進呈者名款,有的同時署有墨工名款。貢墨的制作極精,堪稱墨中精品。天書煥彩五色貢墨,共五錠,圭形,藍色,一面飾有雙龍,上下飾如意頭云紋,背面隸書填金“青圭”二字,側面有楷書“江西巡撫陳淮恭進”款識;螭龍形,綠色;輪形,黃色,一面書有“如意寶輪”四字;蠶形,朱色;玉佩形,紫色。除圭形墨外,均有青銅器上常用紋飾。墨盒髹黑漆,雙龍紋描金,中間篆書“天書煥彩”四字。如前所述,貢墨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具有煙細膠清,雋雅大方,裝潢精美的特點,故為收藏者所重視。


    自制墨是按造墨者的意愿所制的非賣品,多為官吏、士紳、書畫名家所制,或署有墨家名款,或署制者名款。其選料精致,亦屬收藏中的上品。書畫舟墨,長方形,一面陽文行書“書畫舟”三字,一面陰文楷書“曹冠五藏墨”五字款識,右側陽文楷書“康熙己酉仲秋之吉”八字。為河北豐潤人著名墨工曹冠五自制墨。當時墨壇有南北曹之說,南為曹素功,北為曹冠五。珍玩墨是專為欣賞收藏而制的非實用墨,選料上乘,墨模的雕刻甚精,藝術性高,亦為墨中精品。珍玩墨的形體各異,如明方林宗的鳩硯式墨,明邵琮林的楊梅式墨,清汪時茂的響泉琴墨,清胡開文的秦權墨和地球墨等,而最為人所稱道的當是胡開文墨店創始人胡天柱所造的人磨墨墨磨人墨。如,墨一組兩錠,均為人形,雙手于胸前捧一圓形大墨,圓墨上篆有“人磨墨墨磨人”文字。一錠金光閃閃,一錠本色細潤,墨背有楷書“乙酉首夏肖琴甫倩胡開文造”款識。此墨質精、款新,為珍玩墨中的佳品。禮品墨是作為饋贈的非賣品,此類墨多注重外部的表現形式,裝潢精美。由于不是實用品,故煙料較差,但其寓意明確,亦為收藏中的上品。品種有壽禮墨、婚禮墨、謝師墨等。如吳聞禮秋水閣墨,牛舌形,通體飾有流云紋飾,一面方框內陰文楷書“牧翁老師真賞”,旁陽文楷書“門人吳聞禮上”。另一面方框內陰文楷書“秋水閣”三字,右下陽文楷書填金“羽吉”長方印文。藏墨雖為小項,但歷史頗為久遠,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愛藏墨。平生至愛之墨有四箱之多。明清之時此風更盛,特別是名工所制之墨價值不菲,程君房曾自詡“殘墨百年可比黃金”。由此,后世冒名造假之物極多,故在收藏中絕不可簡單地相信款識,而是要認真從各方面綜合分析,最后決定取舍。

    墨的種類:

  墨色濃淡之變化,可表現書法之韻味,如此書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繪畫之顏色,作用很大,種類有石墨與松煙之別,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種「悉如墨」之山石。上古無松煙墨,要寫書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書之證亦有不少。但石墨做書自魏晉以后無聞,石墨之用于做書,乃在魏晉之前,后則為松煙所取代,書法遂轉入另一新境。但今天既已無存,在這里就不討論了。   

    松煙墨 松煙至魏晉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煙起源甚早,至漢代已有名貴松煙。歷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為南唐李廷?,相傳其質地之堅硬,不亞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誤墜溝中,數月不壞」。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吳國良、明程君房、方于魯,及清以來曹素功、胡開文等,皆堪稱巨擘。

 質細:選墨首重質地細致,則所謂制煤時所得煤灰粗細得中,無白灰夾雜其間,膠亦可均勻,兩者完全融合,故質地精純,上硯自然無聲。這點只須磨了自然知曉,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膠輕:指含膠不宜過重,過重則黏性多而滯筆,過輕又質地而無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膠二斤。」此即為煤、膠的「黃金比」,所謂「對膠」。膠過輕或太重皆不好,但選擇之法,須待書寫后才能知道,如果墨雖濃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筆,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種以輕重判別的方法,膠多則輕,膠含量適中的話就沒有畸輕畸重的感覺。  

    墨的選擇方法:

    質堅:指墨之質地堅硬,浸水不易化,李延?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過程中膠與煤的比例論當,?的次數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離的程度,質地自然細而堅硬了。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為煤,過多就會黑而無光;亮則因為膠,過多則光而不黑,制墨之難,難于煤與膠之調配,所謂「對膠法」,兩者名半,則烏黑有光澤,就像用了海倫仙度絲一樣...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頭發發質好不好一樣,只有用眼睛去看啦。   

    墨味香而輕:墨以有惡臭的煤,易腐的動物膠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點香料,如龍麝等,一來可以散發宜人清香,二來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適中,太多會降低煤與膠之成份,太少又不能達到功效,皆非善類也。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漸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雜質,則磨出來的墨就不純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浸軟,或墨汁四濺,以逐漸加入為宜。   

  墨正:柳公權有所謂的「筆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觀,磨出的墨也不均勻。

  力勻而急緩適中:磨墨時用力過輕過重,太急太緩,墨汁皆必粗而不勻。用力過輕,速度太緩,浪費時間且墨浮;用力過重,速度過急,則墨粗而生?,色亦無光。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指按推用力」,輕重有節,切莫太急。   

  濃度適中: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筆,也是用濃墨寫的,差別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濃淡。如果墨汁含水過多,筆一下到紙上便迅速擴散,形成一團團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墨團,怎么有筆畫可言?但也別矯枉過正了,拿濃到像半凝果凍的墨來寫字也是很可怕的。還需記得用潔白紙,以濃墨為佳,若用有色紙,則可以稍淡。    

  隨磨隨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膠與煤逐漸脫離,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書,極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現成墨汁,有些膠重滯筆,有些則濃度太低,落紙極易化開,防腐劑又多,易損筆鋒,不宜采用。   

  儲放匣內:研墨完畢,即將墨取出,不可置放硯池,否則膠易黏著硯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濕變軟,兩敗俱傷。也不可以曝放陽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還是放在匣內,即可防濕,又避免陽光直射,不染塵,是最好方法。








标签:文房四寶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