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藝術課堂 > 書畫收藏知識 >

碑帖的收藏知識(2)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7-06-09

收藏時碑帖校勘和著錄查核

學習書法,選擇碑帖是很重要的。在選帖中就要有比較,就有一個審定和校勘的問題。它可以由淺入深,認識不同時期拓本的質量,并由此發現孤本和珍本。

一 校勘的內容和方法

所謂校勘,就是仔細的核對,即核對文字的內容和以什么為藍本(即底本),一般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在校勘中以優秀為底本時,首先要從第一眼的觀察進行記錄,如紙色、墨色、尺寸,以及字形大小、筆畫粗細、石花斑點位置與面積,甚至對拓紙邊緣整齊程度等都應記錄,將會使你發現與底本不同拓本的差異,由此鑒別其真偽。如故宮有朱翼舊藏(爭坐位帖》題為寬闊拓本,此本后裱無鑲邊,與宋拓原本校勘,其中“出入王命”之“出”字已損,只能說明明拓,但后面附跋李日華等說明是寬闊拓,而且跋是真實的。從與原本裱接處可見到新紙,說明李氏跋本接于帖末。從這可以看出明人接偽制假的手段甚為高是。由宋明至今時隔長遠,在紙墨上雖有差別,但很難識破,偽制移植一定要處處留心才能發現。就是一條白線接縫把宋拓《爭坐位帖》真實地校核出來。

2、在不能確定數拓本何為底本時,可以甲本對乙本校,也可以皿尋丙丁數本聯校。這樣盡管無藍本(底本)為準,但通過逐行逐字的校對,記錄每一頁觀察相校的情況,發現字畫損泐多寡不同,石花大小變異等情況,然后再分析,仍能鑒別其拓本的早晚與優劣。如《歐陽詢九成宮泉銘》此帖是著名歐字代表作,也是楷法中登峰之作,故被歷代書法愛好者所推重,因此椎拓過多,磨損極為嚴重,致使筆畫由于漫漶而變得細,同時初期拓在博物館內也不愿供出,無法有標準本對照,后來又被人泐粗,失去原來面目,反而使人誤以為“細字本”才是歐字面目,因此數本連校中,才逐漸認識到“細字”為后期拓本,早期拓本不應如此。當時甚至被吳昌碩題寫“海內第一珍本”的,也不過是明后期拓本,與故宮博物館的藏拓本進行校勘,更證明數本連校的科學性,歐字應為“不但筆墨豐腴,而且字跡清晰”,粗字本當推為第一,稱為肥瘦適中。

3、校勘中還得區分碑石是否真的損缺。有的碑石不平,屬原石質地不好,或者后來風化。但由于拓工對字跡意義理解不深,故拓碑時無意填黑,或者拓時力量太大,以致紙質破損。這種情況在具體拓碑中常有發生。例如《劉碑造像心》書法精湛,與東魏《敬使君碑》如出于一人手筆,舊拓時七列,每列五十行,拓本題名首行“歲在丁丑”,下存“天保八年”,由于拓工手勢過重石損只存“天保”二字,引起時間上爭議。對此可與前拓聯校,防止了謬誤。還有龍門《尉遲造像》乾隆年拓本“牛橛”右未連石花,道光時拓本石花已連“橛”字,由于連年來拓工不注意,“橛”字已被損壞,無法再拓。康有為的題記中就闡述了此事。

4、校碑中特別要對漏缺、顛倒、殘損等特別仔細,注意泐字和裱托者的胡亂者的胡亂涂墨。因此較勘要有定素養和鑒別的經驗,同時要具備下列要求:

要藏有大量珍貴的各個時期不同的拓本。

要具有碑帖變遷的歷史、地理、風俗等自然人文條件的知識,能提出設問、引證和解決問題的校勘技術。

要有前人校碑的文字資料,和前輩的經驗介紹。

還要散見各文集、題跋、手記、考證以及大學學報的考證資料,作為輔助。

例如清方若的《校碑隨筆》,是把歷代現存的碑帖刻石,根據本進行校勘,很有參考價值,但資料發掘還是有限的。王壯弘先生在云軒從事書畫碑帖收購,平時有心,在校勘時常作記錄,把方若論述的五百余種碑帖增至千種,名曰《增補校碑隨筆》。此外,羅振玉的《雪堂金石文簿錄》,詳盡記載了所藏碑刻拓本,這也是鑒別和校碑的參考書籍。

二 著錄的索引和校法

由于校碑的疑慮往往不能及時解決,這就要依靠前人的著作和校碑記錄資料卡。因釋疑必須要引證說明,著錄的迅速查找和索引的編纂就很為重要。

1、著錄校法一般不是簡單的核對,而是在校核前作好準備,著錄文字內容,在校核時首先從字義上核對,然后對“文義” 進行推敲說明,因為古文涵義釋述是一種體會,要細細單辨說,特別是作者的“時間表”往往爭論較大。但著錄也會有偏見的,因為著作中的佐證,是要憑作者的學識與當時所見資料記錄的。為了方便,應對著錄做資料卡。

2、為了便于著錄檢索,必需能具備下列參考工具書:
著作名稱 作者 內容堤要
歐陽公試筆(1卷) 宋歐陽修 是后人輯錄,有三十條,大祗皆平時信筆所記體會。
東觀余論(2卷) 宋黃伯思 跋稱十卷實為二卷,議論考證皆精。共105篇,以及別集。
金石錄(30卷) 宋趙明誠 補正前賢的闕失,考證舊籍的訛謬,錄存重要史料,但文字簡練。
石墨鐫華(8卷) 明趙山函 自敘每獲一名碑必摩弄累日,不忍釋去片石只字輒荒記之。
鈴山堂書畫記(1卷) 明文嘉 為嚴嵩抄家進著書畫真本記錄。
佩文齋書畫譜100卷 清王原祁等 其中歷代名人跋11卷,歷代鑒藏4卷,書辨證2卷。
庚子消夏記八卷 清孫承譯 記寓目及自藏之作,4-7卷為古石刻,8卷為寓目記,頗為精審。
關中金石文字存魚考 毛鳳枝 選擇關中所存金石考。
校碑隨筆6卷 方若 記述五百多種硪的考證
壬癸已庚丁戊金石跋一卷 楊守敬 收藏金石碑帖作跋甚為忠肯。
東洲草堂金石跋5卷 何紹基 歷朝掌故,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石渠隨筆8卷 清阮元 編纂于乾隆56年,續編《石渠寶笈》,賞鑒精湛,評論考訂。
湛園題跋1卷 清姜宸英 共65則其中題碑帖者多,持論得當,考證尤精。
曝書亭書畫跋1卷 清朱彝尊 其中跋書17篇,多精義。
淳化祠閣法帖考正10卷 清王澍 對史傳謬誤,以筆跡行款標目及釋文----考核。
古今法帖考 清王澍 對歷代傳刻考證。
叢帖目4卷 容庚 收集500余種金石與帖綜合目錄。
大瓢隨筆8卷 楊賓 按年代考行,論有獨到之處。
雪堂書畫跋尾1卷 羅振玉 共53篇,抉擇謹嚴,考證精詳。
增補校碑隨筆 王壯弘 積累近一千多種碑刻的文字資料進行校碑
六朝墓志檢點 王壯弘 馬承名 從魏石刻變遷校碑中匯集資料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