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明代山水名畫欣賞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10-10-31

《廬山高圖》
明 沈周 紙本淡設色 縱193.8厘米 橫9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吳門四家之首。字啟南,號石田,更號白石翁。長州人。世代隱居吳門。
他憑借想象描繪廬山為他的老師陳寬作壽。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屬“細沈”代表作。
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象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征人品的表現手法。畫面上部沈周自題“廬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

 

《空林積雨圖》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21.7厘米 橫2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久雨陰連結,晴天安在哉?”這件作品是畫家在積雨郁悶之日所作。畫中描繪一平坡后的雨中樹林景色。畫面構景簡潔,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緩緩流淌。低屋掩映,云氣彌漫,雨霧迷朦。畫家以粗筆而寫,墨色渾潤,淡墨渲染,使畫面顯得濕氣欲滴,陰雨連綿與畫家郁悶難解的情緒躍然畫上,與畫家自題兩首詩恰相對照。其一曰:“茅檐何日霽,溜響漫沉沉,氣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積潤變鳴琴。安得東軒月,皓然當我襟。”

 

《落花詩意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35.9厘米 橫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館藏


此畫筆墨厚重,風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將殘之狀。用淡墨寫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體。樹葉用墨渾厚,沉重響亮。整幅作品,花、枝、葉之間結構嚴密而舒展。行筆凝重簡練,實按虛起,雖為將殘之花,但卻風韻獨存。古來文人多慕牡丹高潔華貴,形諸筆墨,貴能“狀物”與“得意”相兼,沈周此圖足以為之。

 

《東莊圖冊?北港》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原24頁 今遺失其中的3頁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其師吳寬家的庭園景色。吳寬官至禮部尚書,是沈周的老師和摯友,多有詩文唱和。東莊是吳寬的莊園,也是江南士大夫經常聚會、吟詩、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贊沈周的《東莊圖冊》,“觀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絕,筆法復縱宕,雖李龍眠山莊圖、鴻乙草堂圖不多讓也。”這里所選的一幅是“北港”,圖中畫一荷塘,波光如鏡,荷葉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搖曳多姿,岸上樹木點寫自然,情態各具;坡岸皴染結合,濃重得宜。

 

《滄州趣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29.7厘米 橫 8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屬于小寫意,撇開院體纖濃一格,以筆墨粗簡見長,較之他的山水畫,更具有概括性。其用筆率意,落筆肯定,生動自然。沈周的花鳥畫,其筆法與墨法,兼工帶寫,在欲放未放之間,以后經過陳淳的繼承和發展,遂開啟了徐渭的潑墨寫意,而又經過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的推波助瀾,在發展中國寫意花鳥畫上,沈周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滄州趣圖》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將元四家的筆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長卷中。不同的筆法銜接得那樣天衣無縫,可見他對元四家筆法運用的精熟。

 

《兩江名勝圖》
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42.2厘米 橫23.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沈周的山水畫,有些描寫的是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在畫法上,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來博采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并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
《兩江名勝圖》表現的是江南水鄉那種濕潤清麗,明媚幽雅的風光。集中體現了沈周山水畫風格。 

 

《雪際停舟圖》
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249.2厘米 橫94.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藝術創作不能遠離現實生活,對自然靜物的描寫更離不開對自然的仔細觀察。沈周善于運用傳統的筆墨技巧來描繪現實中的生活景物,
故能隨意揮灑,筆墨生動,意趣盎然。《雪際停舟圖》是沈周山水畫中賦色比較重的一幅,還用了青綠山水畫的表現技法,是他水墨淺絳畫的典范。

 

《秋江漁隱圖》
明 姚綬 紙本淡設色 縱128.4厘米 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姚綬(1423―1495),字公綬,號丹丘生,又號谷庵子,云東逸史。
擅長畫山水及其竹石小景。《秋山漁隱圖》畫面所描繪的是秋林遠岫,湖中釣舟。整幅作品意境蕭然而靜穆,給人以沉靜的美感。
在表現技法和意趣上,畫家繼承了元吳鎮的筆墨傳統,風格粗放老辣,富于率達樸茂的情韻。在這幅作品中,畫面蒼涼蕭疏,充滿荒寒意境,雖有漁舟在天地間,但卻帶有一種悲苦、嚴峻和感傷的情調。畫法多變,層次森然有序,顯示了蒼勁紛披的意態,遠山近石,皴染結合,筆力沉穩,墨彩滋潤。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