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明代山水名畫欣賞(4)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10-10-31

 

《蘭亭修禊圖》
明 文徵明 金箋紙本 青綠設色


此畫描繪的是晉朝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觴之會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風俗。蘭亭修禊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在浙江蘭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臨曲水而洗滌,每人都作了詩文,王羲之作了序,記述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時歡樂的心情。在這幅作品之中,畫家以兼工帶寫的方法勾畫了曲水灣灣,蘭亭環抱其中。樹木和竹子畫得非常工細,但不刻板。山巒皴擦簡練,臨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紋概括,富于一種裝飾趣味。

 

《仿米氏云山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24.8厘米 橫6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就是文徵明的粗筆作品,筆法粗簡,墨氣淋漓,氣象蕭森,筆力遒勁,在粗放中抒寫了寧靜典雅的氣質。在寂靜蕭索的大自然之中,
一人策杖過橋,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靜思索的姿態映襯了自然的蕭森與靜穆。
畫面蒼潤,題字蒼老,題詩韻致,表現了畫家詩、書、畫兼長并擅的文人墨氣,畫家憑借此抒寫了沉靜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懷。此畫是畫家晚年的作品,風格粗放,用筆老辣,很能體現畫家藝術功力。

 

《春深高樹圖》
明 文徵明 絹本設色 縱170.1厘米 橫65.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文徵明師沈周而不為所囿,博取眾長,自成一體。山水、花鳥、人物都極為精妙,為明代最為杰出的畫家之一。
文徵明的畫,大體可分兩種:一為細筆,秀麗柔密,一為粗筆,蒼勁樸茂,都為人們所稱賞。他的及門弟子很多,畫風影響于后代很大。
此圖描繪深山高樹,筆墨蒼潤勁健、樸茂多姿,同時又端莊工麗,是文徵明的經意之作。

 

《古木蒼煙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26.2厘米 橫跨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畫多寫江南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布局平穩,筆墨蒼。早年畫風細謹,中年粗放,晚年醇正,粗細兼備,而以粗筆為貴,人稱“粗文”。與沈周統稱“沈文”,為“明四家”之一。畫中筆法秀雅,描寫細美,墨色清淡而變化豐富,使畫面意境清雅開闊,寧靜安詳,畫家的心境情懷,不語而自明。

 

《雨晴紀事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130厘米 橫跨6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入春連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碧沼平添三尺水,綠榆新漲一池蔭。”這件山水小景是畫家在陰雨初晴之時所作,以紀事且記情。畫中描繪了一霧氣彌漫的平沼近岸,碎石散置,綠苔滿布,細草叢生。數棵雜樹相簇,綠葉枯枝,相互扶助。此作筆法寬厚,墨色渾潤,濃淡變化,層次豐富。雖為小景,但亦顯得境界開闊,氣勢厚重,有翠濕欲滴之意。

 

《騎驢歸思圖》
明 唐寅 絹本淡設色 縱77.7厘米 橫37.5厘米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均為他題畫的別號,吳縣(今蘇州)人。
賦性疏朗,任逸不羈。曾經刻其章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騎驢歸思圖》描繪的是奇峰雜木,山塢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澗;綠樹迎風,舞姿婆娑;在藝術表現上,山石用帶水長皴,非常濕潤。
秋樹青黃,多做空鉤夾葉,在畫風上接近李唐、馬遠等院體,但具“文人畫”風格。

 

《看泉聽風圖》
明 唐寅 絹本淡設色 縱72.5厘米 橫34.7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繪崇山峻嶺,峭壁陡險,山崖間老樹虬曲,枝葉蒼茂,巖隙清泉下瀉。兩位“高士”坐石上,正陶醉于山水之間。
近處的樹木蟠曲槎椏,高出半空,皆夾葉,敷以淡彩。遠處樹木用水墨點葉,樹頭傾斜,作風吹之狀。上方山勢險峻,用細長的線條畫出山的輪廓,以斧劈皴單層刷染,表現出了堅硬的石質。整個畫面明快、滋潤、剛挺秀媚。在畫的右上角題詩曰:“俯看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鐘。”

 

《落霞孤鶩圖》
明 唐寅 絹本水墨 縱189.1厘米 橫105.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高嶺峻柳,水閣臨江,有一人正坐在閣中,觀眺落霞孤鶩,一書童相伴其后,整幅畫的境界沉靜,蘊含文人畫氣質。畫家自題云“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表示他羨慕《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為自己坎坷的遭遇鳴不平。在表現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濕筆皴擦,勾斫相間,用墨較重。全畫墨色和悅潤澤,景物處理洗練灑脫。

 

《山路松聲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94.5厘米 橫102.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路松聲圖》在表現技法上,畫家以暢達自如的筆墨揮寫山石樹木,筆法上略近杜堇,較南宋畫家更為灑脫靈活,與筆法勻細、設色秀艷的風格判然有別。此畫以淡墨暈染,濃墨強調,濃淡枯濕,恰到好處,形成了生動的墨韻,令人感到色澤豐富無窮。用筆頓挫轉折,遒勁飛舞,巧妙的點出了松聲之意境。背景的處理極為簡括,疏疏落落,給人以空曠蕭瑟、冷漠寂寥的感受。本幅右上有自題:“女兒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里閑傾耳,便覺沖然道氣生”。

 

《步溪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59厘米 橫84.3l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是一個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的畫家,后來家里變得“僮仆據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噬”。
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昆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
唐寅在山水畫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他將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險、縝密勁健的特點,與南宋劉松年、李唐以小見大、以白計黑、簡潔明快的手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創造了自身周密雄勁而又清曠秀美的藝術格調。《步溪圖》即是體現唐寅這種風格的山水畫佳作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