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30年代中國話劇已經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標志之一,則是出現了曹禺和他的戲劇:《雷雨》、《日出》和《原野》。這些劇作,以其深邃的內涵、圓熟的技巧,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之作。
曹禺(1910-1996),中國現代杰出的劇作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潛江縣,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后賦閑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曲和文明戲。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曹禺沒上過小學,延師在家,誦經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過的。天津是個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鎮。曹禺在這里目睹了帝國主義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許多"高級流氓、高級惡棍"及"苦力"的勞動,聽見了深夜小巷傳來的賣兒賣女之聲。這對曹禺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創作的思想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這是一個有民主精神的學校。學校的南開新劇團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學校演劇團體。1925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并成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嗇鬼》(一譯《慳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敵》,顯示了表演才能,并廣泛涉獵新文學作品,開始寫作小說和新詩;另一方面編演時事新劇,進行民主宣傳鼓動工作。在此前后,他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新文學作品。他曾說,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動",超過了他喜歡的易卜生。因為這些作品"啟發他必須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1928年考入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里,廣泛接觸歐美文學作品,貪婪地研讀著世界名著,特別是希臘悲劇及W.莎士比亞、E.奧尼爾、А.П.契訶夫等人的戲劇作品。同時也陶醉于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家的表演,到天橋去聽曲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著作。他"讀老子、讀佛、讀圣經" ,贊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同情叔本華對生活深沉的憂郁",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于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決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著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作里,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1933年創作了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幾十年來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1933年大學畢業后,曹禹入清華研究院當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后輝映于劇壇,奠定了曹禹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唯一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抗日戰爭爆發后,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并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上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曹禹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多種社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曾赴各地工廠、農村參觀訪問。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等職。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選集》、《曹禹論創作》、《曹禹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
他的《雷雨》、《日出》和《原野》三部曲,猶如一道道的豐碑,矗立在中國的劇壇上,從而決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發展上,特別是話劇文學上的奠基地位。
(一)一鳴驚人的《雷雨》
《雷雨》是一部糾纏著復雜的血緣關系和聚集著許多的巧合但卻透露著必然的悲劇。也許,它寫得太像戲,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震撼力。
周樸園,雖曾留學德國,又是一個現代廠礦的董事長,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虛偽,在家庭里,卻像一個黑暗王國的統治者。故事就圍繞他而發生。30年前,他的家庭為了給他娶一個名門閨秀,硬是把他所愛的,并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的女傭侍萍逼走了。他以為她投河自盡。但是,她卻為人所救,嫁給一個下層的傭人魯貴。豈料,30年后,魯貴不但在周家當差,而且,他們的女兒四鳳又像她的母親當初一樣,來到周家作傭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爺周萍(周樸園和侍萍所生)相愛,并已有孕在身。但他們的愛情卻帶著內心的隱痛,因為周家年輕的太太繁漪,不肯放棄曾與她私通的周萍,而四鳳卻又要面對周家二少爺周沖(周樸園和繁漪所生)的愛情。侍萍由于尋找女兒來到周家,在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發生了:她與周樸園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卻已覆水難收;女兒重蹈了她的覆轍,與其同母異父的哥哥相愛并已有了身孕;她的兩個兒子周萍與魯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卻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難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當一切血緣的謎底被揭穿時,一場大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自殺了;周沖為救四鳳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盡;繁漪瘋了;侍萍呆癡了。好象周樸園就是一切罪孽之淵藪。
周樸園是《雷雨》中的成功藝術形象,他是悲劇的制造者,也是這一切的承擔者。一切罪孽都來自他的專制統治。《雷雨》的深刻之處在于,在周樸園這個人物身上,曹禺揭示了中國的資產階級同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有著政治的、思想的緊密聯系,揭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封建性。在他那糾集著復雜矛盾的心理和似乎具有人性的外觀中,讓人看到一個可怖的封建暴君的黑色靈魂。
曹禺曾說過,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這是因為,她素來有些陰鷙怪異,時而斂聲息氣,時而瘋狂爆發,還有她那畸形的愛情、欲望的沖動,都裹挾著一種閃電雷鳴般的突發性和猛烈性。作為周樸園的繼室,她不甘心為人擺布,厭倦了冷寂陰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卻跳躍著一絲如火的熱情,她愛上了周家的長子周萍,落到了"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地步,在追求憧憬中的幸福的時候,恰恰將自己帶入了一個既毀滅著自己又毀滅著別人的處境。這個人物的深刻之處,在于她從又一個側面,揭示了這個家庭和社會,猶如一個封閉禁錮的黑匣子,是連一點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異化,美的心靈被扼殺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個令人靈魂戰栗的世界。
在《雷雨》中,侍萍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她本是一個純樸、善良的勞動婦女,但也是一個最受損害最受屈辱的婦女。她所遭受的命運之不公,使她承受著最沉重的心靈之壓力。而女兒四鳳,這么一個純潔、美麗而無辜的少女,她應當有她的愛情,但卻又鬼使神差地重蹈母親的悲慘命運。她在靈魂的驚恐和無奈中悲慘地死去。
《雷雨》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許得力于希臘悲劇的啟示,或由于易卜生戲劇的影響,以及對佳構劇的熟諳;但它決不是模仿,而是來自作者對中國家庭和社會的憤懣,以及他那雷雨般的詩情。因此,我們在那扣人心弦的懸念中,也許可以領略中國傳奇的魅力;而在火爆的場面中,卻可以透視一個中國戲劇詩人特有的熱情和個性;特別是它的戲劇語言,洗煉、純凈、具有豐富的潛臺詞,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雷雨》發表不久,留日學生立即將其搬上日本東京舞臺。在國內,中國旅行劇團將其視為保留劇目,在京、津、滬多次演出。郭沫若稱它是"一篇難得的力作"。茅盾曾有"當年海上驚《雷雨》"之譽。80年代以來,《雷雨》再度興起,久演不衰。
(二)名震劇壇的《日出》
于《雷雨》發表不到兩年,《日出》即問世。在1935年和1936年之交,《大公報》連續三天,用三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茅盾、巴金、沈從文、葉圣陶、黎烈文等人的評論,給《日出》以高度評價。它還獲得了《大公報》的文藝獎金。
曹禺的目光,由家庭轉向社會。他選取了一個豪華大飯店和一個三等妓院作為強烈對比的場景,前者,環繞著一個交際花陳白露以及麇集在她周圍的銀行經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開了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則環繞著妓女翠喜以及一個被賣到寶和下處的女孩"小東西"的命運,揭示了人間地獄般的黑暗。曹禺要通過這種對比的結構,來鞭撻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社會制度。
陳白露是個聰明、美麗的年輕女人。由于家庭的破落,她一個人單槍匹馬出來,曾憑著她的美麗而成為明星。她追求愛情,曾與一位詩人結合,但終于痛苦地分手。明星與紅舞女的生活,既給她帶來金錢和虛榮,但也有被出賣的隱痛。她在大飯店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使她既享受著這生活,又被這生活所腐蝕。直到曾摯戀過她的方達生的到來,才使她有機會得以審視自身,質問自己的靈魂。她并非一個全然墮落的女人,當她發現一個被黑社會的頭子金八看中的女孩"小東西",被打得遍體鱗傷,即將被他們糟蹋時她挺身而出,然而,她眼看著"小東西"難逃一死,這使她看到自己既無力改變現實,也改變不了自己"永遠賣給這個地方"的命運。
方達生指引的人生之路,她已無力前行,繼續沉淪下去,又因與她廝混的銀行經理潘月亭的垮臺,而喪去了現實的可能,而實質是,她那清醒的認識與不泯的理智,已讓她看到自己的悲劇的不可避免性,決然以一死告別痛苦的人生。
曹禺在《日出》中,更顯示了他作為一個戲劇詩人的特色。他寫交際花,寫妓女,但他善于發現這些被侮辱損害的人身上的詩意,發現他們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翠喜,這個不幸的女人,受盡人間的侮辱,但她那顆善良的心,透露著不盡的詩意。
《日出》較之《雷雨》,進一步展現了曹禺雕塑人物的能力,像出場不多的李石清、黃省三,都刻劃得入木三分,而像富孀顧八奶奶、張喬治等,也猶如漫畫形象,幾筆就被生動地描繪出來。
在《日出》中,曹禺的戲劇筆墨更豐富了,在悲劇的基調上,他還運用著喜劇,甚至鬧劇的手法。
《日出》中,有著更多的隱喻和象征。在戲的結尾,于大紅的朝陽中,夯歌激揚,曹禺以此象征對勞動的贊頌和對理想的憧憬。而尤為深刻的是,在其形象的展示中,揭示這個社會的金錢制度對社會和人的毒化,展示那是怎樣一個"不公正的禽獸世界",它透過人物和場面流露出來的是:這是一個"應該改造或被推翻的"世界。
(三)別具一格的《原野》
《原野》一改曹禺以往所擅長表現的都市生活,而去寫一個發生在舊中國農村中的復仇故事。
農民仇虎從監獄中逃跑出來,潛回故鄉。若干年前,焦閻王把他的父親活埋了,霸占了他家的土地,將其妹妹賣給了妓院,還將其戀人金子強娶為兒媳。仇虎出現在焦家人的面前,而此時焦閻王已死,閻王的妻子焦母眼睛瞎了,只有懦弱的兒子、金子的丈夫、也是仇虎兒時的好友大星,在撐持著焦家的門戶。
仇虎同金子重逢,引發了一段奇異而潑野的戀情。他那被扭曲被壓抑的靈魂,使他急欲殺死大星報仇,讓焦家斷子絕孫。可是,他又下不了手。當他終于殺了大星,又使焦母誤殺了大興前妻所生的孩子后,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復仇的愉快,反而在被追捕逃入樹林時,心理產生巨大的恐懼,繼而精神變態,陷于一種幻象叢生的狀態:焦閻王出現了,還有著牛頭馬面的猙獰面孔,以及慘死的妹妹;加之追擊的槍聲和鼓聲,他終于沒能走出黑林子,而困死其中。
此劇受到美國劇作家奧尼爾的《瓊斯皇》的影響。奧尼爾希望用表現主義的方法,把人的靈魂,人的潛意識,以及人的靈魂中的自我搏斗,能夠展現在舞臺上。曹禺并非全然的模仿,而是把表現主義同現實主義結合起來。而其最具獨創之處在于,透過這新的角度,新的手法,更深刻地揭示了農民精神的沉重負擔,以及農民從反抗到覺醒的曲折而復雜的心靈歷程。
《原野》問世之后,曾經產生過爭論,但其特有的戲劇美學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為人們所認識,而今,它成為曹禺劇作中,一顆獨放異彩的明珠。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