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纖巧秀麗的商業都市
北宋在政治上、軍事上是我國古代史上較為衰落的朝代。但在經濟上、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發展,科學技術有很大進步,產生了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和火器等偉大創造。南宋時,中原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手工業、商業發展起來。由于兩宋手工業與商業的發達,使建筑水平也達到了新高度,具體反映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結構和布局起了根本變化。唐以前封建都城實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日益發展的手工業和商業必然要求突破這種封建統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一座商業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運輸、商店、橋梁等有了新發展。
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數制。北宋時政府頒布的《營造法式》,是第一個用文字確定下來的政府頒布令。
第三:建筑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便襯托出主體建筑。
第四:建筑裝修與色彩有很大發展。這和宋代手工業水平的提高及統治階級追求豪華絢麗是分不開的。宋代建筑從外貌到室內,都和唐代有顯著不同,這和裝修的變化是有密切關聯的。
第五:磚石建筑的水平達到新的高度。這時的磚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是橋梁。宋塔絕大多數是磚石塔,石塔數量也很多。這些磚石建筑反映了當時磚石加工與施工技術所達到的水平。 第六:園林興盛。北宋、南宋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發展,統治階級對人民橫征暴斂,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宮殿園林。這種園林的興盛,正是統治階級政治沒落的一種表現。
元:簡化粗糙的寺廟建筑
蒙古貴族統治者建立了一個疆域廣大的軍事帝國。這來自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統治,使兩宋以來高度發展的封建經濟和文化遭到極大摧殘,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了明顯的阻礙作用,建筑發展也處于凋敝狀態,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勵農桑政策,社會生產力才逐漸恢復。忽必烈時,在金中都北側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都城,并由于統治者崇信宗教,使宗教建筑異常興盛。尤其是藏傳佛教得到元朝提倡后,不僅在西藏發展,內地也出現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妙應寺白塔,就是都城內一座喇嘛塔,系由尼泊爾工匠阿尼哥設計建造的。木架建筑方面,仍是繼承宋、金傳統,但在規模與質量上都遜于兩宋,尤在北方地區,一般寺廟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彎曲木料作梁架構件,許多構件被簡化了。這都反映了社會經濟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種種節約措施。
山西永濟縣永樂宮是當時一座重要道觀,現存中軸線上一組建筑全為元代遺物,正殿三清殿大木做法規整,較多的保存了宋代建筑傳統。永樂宮三座殿內都有壁畫,藝術水平很高,是我國元代壁畫的典范
古建筑的演進
自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鴉片戰爭近200年的時間是我國封建社會晚期,建筑上進一步發展了木構架藝術技術,裝修陳設上也留下許多磚石、琉璃、硬木等的不朽之作。建筑類型得到進一步分化,并留下了大量可供參考的建筑實體。
自1840年至解放前的近代建筑時期,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決定國人大量接受西方文化,部分建筑出現了中西合璧的新形象,園林里也常有西洋門面、西洋欄桿、西番花樣等,成為我國建筑演進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
因襲與進步―明清建材、裝修、園林設計、建筑群體漸趨成熟。
明朝(1368―1644年)是在元末農民大起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漢族地地主階級政權。明初采用各種發展生產的措施,使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十分繁榮。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建筑也有了進步,主要表現為:
第一:磚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墻。磚墻的普及又為硬山建筑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二:琉璃面磚、琉璃瓦的質量提高,色彩更豐富應用面更加廣泛。
第三:木結構方面,經過元代的簡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構架:斗拱的結構作用減少,梁柱構架的整體性加強,構件卷殺減化。因此,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種與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較為嚴謹穩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開朗。
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環境來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杰出實例。
第五:官僚地主私園發達。尤其江南一帶為盛。
第六:官式建筑的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明代的家具也聞名世界。另外,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期,這一中國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象,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從1840年前的清朝來看,建筑上大體是因襲明代傳統,但在下列幾方面有所發展:
第七:供統治者享樂的園林達到了極盛期。
第八:藏傳佛教建筑興盛。這些佛寺造型多樣,打破了我國佛寺傳統單一的程式化處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是清代建筑中難得的上品。
第九:住宅建筑百花齊放,豐富多彩。
第十:簡化單體設計,提高群體與裝修設計水平。在清代建筑群實例中,群體布置已達相當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園囿建筑,在結合地形、空間處理、造型變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第十一:建筑技藝仍有所創新。如水濕壓彎法加工木料技術,玻璃的引進使用及磚石建筑的進步等。
包容與吸收―清末民國時期外來文化對中國建筑發展的影響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建筑轉入近代時期,開始了近代化及現代化的進程。但在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過程中,中國走過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華帝國閉鎖的國門是被資本主義列強用炮艦和鴉片沖開的。中國的開放是被動的開放。外來的、誘發中國啟動現代化的沖擊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擊的。租界的設立、通商口岸的開辟、港灣租借地、鐵路附屬地的圈占,都是通過不平等條條約來實施的。這些城市或地區,作為中國控化的前沿和聚點,引發其城市轉型、建筑轉型的外來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活動息息相關。在近代化過程中攪拌著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國建筑的發展,自然深深受制于這種二元結構的影響,導致發展的不平衡型。主要體現現在沒有取得全方位的現代化轉型,明顯呈現出新舊兩大建筑體系并存的局面。
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近代新建筑的發展時期。由殖民輸入的建筑及散布城鄉的教會建筑發展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建筑的主要類型大體齊備,相關建筑工業體系初步建立。大量早期留洋學習建筑的中國學生回國,帶來了西方現代建筑思想,創辦了最早的中國人的建筑事務所及建筑教育。表現在建筑創作上,歐洲新建筑運動及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體現在許多城市的建筑中。剛剛登上設計舞臺的中國建筑師,一方面探索著西方建筑與中國固有形式的結合,試圖在中西建筑文化有效碰撞中尋找合宜的融合點,另方面又面臨著走向現代主義的時代挑戰,要求中國建筑師緊跟先進的建筑潮流。
總之,處于現代轉型初始期的中國建筑,是中國建筑發展史上的一個承上啟下、中西交匯、新舊接替的過渡時期。既有新城區、新建筑緊鑼密鼓的快速轉型,又有舊鄉土建筑依然故我的推遲轉型;既交織著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經歷了近、現代建筑的歷史搭接。它所關聯的時空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大部分近代建筑還遺留至今,成為今天城市建筑的重要構成。并對當代中國的城市生活和建筑活動有很大影響。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西方藝術流派(信息圖表環藝理論2015-03-09
圖解建築流派環藝理論2015-03-09
室內庭園植物景觀設計環藝理論2012-05-12
室內色彩設計的基本要求環藝理論200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