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的世界性建筑

作者:方振寧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5-11

所謂“世界性建筑”,應該是科技和美學的結晶,它不是人類為了生存居住,而挖掘的那種原始洞穴,而是像蜘蛛織網和蜜蜂筑巢那樣具有詩意的行為。


世界的福斯特


我們很少使用“世界性建筑”這個評語去評價一位建筑家。所謂“世界性建筑”,是指不只是在世界各地建造,而是那種對全世界的建筑有著廣泛影響力,并且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普遍接受而極少引起爭議的建筑作品,其中包括那些人類的創舉。然而只有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可以獲得這一殊榮。當然,福斯特也曾經受到意大利建筑家們聯名反對,那是因為福斯特的出類拔粹使得接受國的許多建筑家失去工作機會,也就是說,那只是來自國家保護主義的聲音,非常遺憾,獨立建筑評論不同情這種聲音。


英國著名建筑家諾曼?福斯特,是美國普利茲建筑獎獲得者,凡是涉及英國現代主義建筑的話題,都必須提到福斯特爵士。他對建筑的民主、生態和科技方面的追求,使他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譽。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務所設計的各大建筑項目,都成為時代進步建筑的標志。


諾曼?福斯特的成就是巨大的,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之后,福斯特及其合伙人的作品成為時代建筑的重要標志。雖然他和英國建筑家羅杰斯都是高科技派建筑的代表,然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實是,福斯特以壓倒的優勢,成為“世界性建筑”的領軍人物。那座2005年12月15日,在法國南部塔恩河谷竣工的,高度竟然超過埃菲爾鐵塔,橋面與地面最低處垂直距離達270米,全世界最高高度的米約大橋,就是人類的創舉。


此外,所謂“世界性建筑”,應該是科技和美學的結晶,它不是人類為了生存居住,而挖掘的那種原始洞穴,而是像蜘蛛織網和蜜蜂筑巢那樣具有詩意的行為。


富勒與福斯特


筆者曾期待在2003年諾曼?福斯特中標首都機場新航站樓時能夠對他進行采訪,遺憾的是當時福斯特因為工作繁忙而未能到場。以后他又來北京參加國家博物館擴建工程投標,還是因為同樣原因采訪沒能在北京實現。


2005年北京已入秋,諾曼?福斯特作為英國首相訪華代表團的成員,再次訪問北京,他首先在中華世紀壇做了演講,次日接受北京媒體采訪,從而實現了北京對話。


為了這次采訪,我在搜集許多資料和對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他曾是美國建筑家巴克明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熱烈的崇拜者,雖然福斯特為了從師保羅?魯道夫(Paul M Rudolph)而前往耶魯大學,但是和富勒的相逢,對今天的福斯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福斯特的才能有著明確的文脈繼承,除了保羅?魯道夫之外,最重要的啟蒙者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


福斯特延續了富勒對建筑生態和技術的思考,在摩天樓中建造銥罩謝ㄔ壩和置入椅⑿推?蠐,都是這一思考的延長線。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從福斯特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到富勒的影響,有些甚至是福斯特將富勒未來構想的草圖變成現實。然而富勒思想的核心部分就是“世界性建筑”。


富勒曾在1933年為芝加哥世界博覽會設計了4D塔作為停車場,取名為“進步的世紀”,然而我們發現,富勒的雙螺旋盤路,在福斯特1999年設計的新德國國會大廈頂部的玻璃穹隆盤路結構是如此相同。


此外,富勒1928年為無線電還設計過一個回廊式陽臺4D塔,其最大特征是這個設計是將塔的重心向上提升,所有的要素不是從依靠地面的支撐來完成4D塔的結構,而是從上面反吊下來。那么我們在福斯特1992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設計的電信裝置“電信塔”上,可以找到富勒的影子。


福斯特不只是富勒的崇拜者,而且在多個項目中和富勒有著合作關系,福斯特完全接受富勒的主張,從而獲得富勒思想的精華,所謂精華就是:建筑設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斷對更少的能量和資源達到更高的生活質量進行追求。我們從1983年富勒逝世之后,福斯特的設計和步伐,就能看出來福斯特是怎樣從富勒的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出發。其實,福斯特從富勒那里學到的真正的東西,是建筑設計需要規模和氣質,真正的建筑不是雕刻。

福斯特是一位完美主義者,而不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的建筑設計都是集體的結晶,由結構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和造價顧問共同完成,而福斯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統帥。


福斯特代表建筑作品有:香港銀行和香港上海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大廈(法蘭克福),斯坦斯泰德機場(埃塞克斯),柏林國會大廈增建,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倫敦),柏林自由大學圖書館,以及2008年將在北京奧運會前竣工的新首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


北京對話


受訪者:諾曼?福斯特

采訪者:方振寧等

時間:2005.9.7

地點:北京王府飯店


思想者讓你停下手中的工作


方振寧:在你早期的設計生涯中,有兩位美國建筑師對你的影響最大。一位是耶魯大學的保羅?魯道夫,另一位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前者的風格是厚重的,后者的風格是追求輕量結構的。然而您現在的設計風格更能看出來受到福勒的影響,請問您怎樣評價這兩位建筑家?

諾曼?福斯特(以下簡稱福斯特):你的問題非常有意思,因為你提到了了不起的魯道夫,他的作品是很讓人興奮的。他的作品追求一種厚重,從我個人來說,我認為他們兩位對其他人有影響,但不是讓你模仿他們的風格。比如說魯道夫,他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學院派的建筑師,但他們兩位的區別也是明顯的,建筑風格完全不一樣。


如果說他們有什么共同點的話,就是他們都持有這樣一種態度:一個好的老師,他們的影響力不在于讓學生模仿他們的風格,他會讓你思考、懷疑和挑戰。我認為一個不好的老師,是缺乏這種自信的。一個不好的老師會說:“你就應該這樣做”或者“我這么做,你跟著學就行了”。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是更具有啟發性的。

在耶魯大學,魯道夫讓你不要盲從權威的表現和言論,而塞吉?謝苗耶夫(Serge Chermayeff)則更為歐洲,更為哲學。你必須具備這兩種態度。對于富勒來說,他關注綠色建筑、持續能力、全球變暖等議題,為了后代,他試圖說出對后代非常有用的一些東西。大部分人都目光短視,他們看不到一個星期或者一年之內會發生什么,但是對富勒來說,他替后代考量,這是一種長期的思考,一種長遠的視野。


當然,他們兩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我認為,他們兩個人都有能力讓你停下來思考你正在干的事情,所以他們的思想比許多人所認為的要更加開放。我認為這是他們身上最值得其他人學習的、最重要的方面。我也有孩子,我覺得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給他們公式。


數碼時代設計理念至上


方振寧:你在設計中很重視生態和高科技,現在數碼設計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你是如何看待這股潮流的?


福斯特:數碼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一個作品如何,最關鍵的還是看設計師,因為電腦自身是沒有任何智慧可言的。就像我們做一件家俱,用什么工具做出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設計者傳達出了他的想法。在數碼時代,數碼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更復雜的問題,但設計理念仍然是重要的東西。


舉例來說,(這時福斯特拿出了一支圓珠筆―方注)回到巴洛克或者哥特時代,有很多漂亮的建筑,但當時可沒有電腦技術。西班牙建筑家高迪設計的教堂,那時候也沒有電腦技術。我覺得未來的建筑就是傳統技巧和現代科技的混合體。瑞士有許多依山而建的建筑,使用的都是有數百年歷史的技術。

建筑表達故鄉的風格


問:您設計了許多雄偉、壯觀的建筑,比如正在建設的北京新國際機場。我想知道,建筑物的大小是根據實際需要決定的,還是說設計師試圖改變城市的天際輪廓線?


福斯特:這個說法不對,完全是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設計的。北京新國際機場的比我原來所設計的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大,因為中國的什么都大,而且發展的速度很快,各種組織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所以一定要根據需要來進行設計。


問:裝飾需求和實際運用需求,哪一個是首要需求?

福斯特:一棟建筑不僅僅是為了實際的使用功能,如果你只是需要一棟滿足實際使用需要的建筑的話,豎一棟房子起來就是了。但你如何使這個城市的天際線與其他城市不同呢?但你也不能為了不同而不同,盡管追求不同是一個好理由,必須把實際需求和建筑表達語言結合起來,并且以一種正確的方式。


讓我們以德國柏林為例,老建筑要成為政府的一種新的象征,因為東德人和西德人又在一起了,你必須表達出故鄉的風格,因此象征意義非常重要。從需求開始,但有些需求你可以衡量、可以界定的,有些則很難界定,比如你如何界定北京、巴黎與倫敦的區別?區別不僅僅是地域,不僅僅是語言,有些區別是很難界定的。


不知道靈感來自何處


問:有哪些建筑家對你的風格有影響?一般來說你的靈感大都來自什么地方?


福斯特:我承認作為一個建筑家,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影響,對任何一個建筑家來說,這都是不可避免的。就我自身而言,很難講出究竟是哪一位建筑家影響了我的設計風格。


今天早上,我到了一些大道和小巷,發現道路兩旁都種了樹,跟在鄉村里一樣,這對于城市的規劃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上個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爬長城,發現我們其實可以從古代的建筑中獲得靈感,就是說把其中的一些元素運用到現代建筑當中。古代一些無名氏設計的建筑,都能對我們有所啟發。我覺得,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建筑家可能會更有意識地去觀察。


講到靈感來源這個問題,人們很難想象建筑家的創作素材都來自何處。基本上,一方面建筑師自己會有一些原創性的想法,但另一方面,長期的觀察和積累也會對創作帶來靈感,于是建筑家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既有原創,又有借鑒,融會貫通,創作出新的東西。


建筑的欲求

問:你認為什么樣的建筑是優秀的?你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福斯特:建筑是由很多元素構成的,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構成建筑的元素都有其相應的語言,只有每個部分都敘述正確,才能成就一座優秀的建筑。人們對一棟建筑物的要求,外表看起來要酷,但只有酷是不夠的,它還要舒適,那個環境要讓人感覺舒適。人們要求建筑既要能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又要能滿足其精神需求。


很難說清楚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動機在里面。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身在何處,都會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


問:現在建筑的成本都很高,是否意味著建筑只為少數富人服務?


福斯特:我并不那么認為。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工作,像城市規劃、公共空間的設計、機場建設等,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我所提到的內部結構實際上是在倡導一種生活質量,為富裕階層設計的建筑是建筑的一個方面,但同時,更多的建筑還是面向公眾的。舉個例子來說,大英博物館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其中既有有錢人,也有搞藝術的、學生等各種人,所以你看,建筑并不只是針對富人的東西。


超大事務所的掌控

問:現在你有500名員工,但在60年代,你只有4個人,你認為管理現在的事務所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另外,你認為建筑對于城市來說重要在什么地方?


福斯特:這兩種狀態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認為小團隊有勇氣做出具有創意的東西。我們現在的團隊更大,隨著組織的成長,你必須不停地改變組織結構,我們和過去處于小規模的時候所做的事情還是一樣的,但是工作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比如說,用10天時間給一所大學設計一棟樓,我為這個項目花了很長時間,我的兩位資深同事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這個團隊有6名成員,大家都很喜歡這個項目。這是一個非常激進、有趣的項目,但是我們對大項目也一直保持著強烈的興趣。


關于建筑,我認為,內在的結構比單棟建筑更為重要,對于我居住的或者去過的城市,我可以根據我的經驗提供建議。在北京,我看到那些馬路、狹窄的胡同、小房子、天安門廣場、城市的天際線、飛機場刎當我離開北京的時候,就像我離開任何一座城市一樣,當我離開巴黎的時候,我會想到那些廣場、咖啡館、城市的天際線,所以內在結構對質量的影響力更大。


問:你現在的事務所承接了很多項目,那么在接到項目之后,你是否只是掛名,而沒有時間去做設計?你們是以什么方式進行工作?


福斯特:對,讓一個人建一棟樓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必須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做好一件事。當然,團隊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優秀的建筑要接受很多的考驗和挑戰。很多小事務所也可以作出很棒的設計。其實在大公司,我們也是分成小團隊來運作的。一個團隊里都是由不同年齡層的設計師所構成,大家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我們集合每個人的長處,從而使團隊保持一個良好的運作狀態。建筑從來都不是個人秀,我們公司有跟我共事過30多年的老同事,也有剛進來一年半載的年輕人,大家在一起工作得很愉快,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回過頭去看我做過的那些工程,我覺得那是一些讓人非常愉快的經歷。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