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蒙泰集團公共空間藝術品
項目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蒙泰集團1號科研樓
展廳麵積:4000平米
設計公司:句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2020年至2024年
越不像設計的越是個好設計,越不像展廳的越是好展廳;不做行業的裏程碑,隻做行業的分水嶺。
——楊毅斌
針對蒙泰集團科技樓的特殊性質,在原有裝飾空間整體風格不變的基礎上,通過裝置藝術、實驗藝術、觀念藝術、機械藝術等多元化的藝術手段。進而詮釋蒙泰集團獨有的科學思想、科技認知、科學視野和科學精神。
一、藝術的科技
不同主題與內容的藝術科技分布在科技樓的一樓和五樓,主要麵對來客參觀。
數解世界【前台】(機械美學●視頻●數學●物理學)
【全鋁材料機加工打造的機械風前台,頂麵的三個畫麵同步演繹著自然中的現實世界、物理學中的模擬世界與數學中的數解世界】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自然界是可以想象到的最簡單的數學觀念的實際體現。我堅信,我們能夠用純粹數學的構造來發現概念以及把這些概念聯係起來的定律,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自然現象的鑰匙。經驗可以提示合適的數學概念,但是數學概念無論如何卻不能從經驗中推導出來。當然,經驗始終是構造的物理效用的唯一判據。但是這種創造的原理卻存在於數學之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33年)
數之聲(裝置●新媒體●數學)
【圓形的紅色鋼琴演奏著π的無限不循環轉化成美妙的樂曲】
在無理數中尋找一種美的規律,希望在無序中找到或實現一種有序。
這並非是找到了無理數的規律,更為準確的說是將另一種規律或規範將無規律的事物所進行了規範與梳理。
科學的能為便是將有規律的可定其規律,而沒有規律的也可以通過規律化的科學方法實現其價值與意義。
這也可以理解為通過科學的規律實現自由的意誌,或在自由的意誌中喚醒出科學的規律。
探索者之機械螞蟻(裝置●觀念)
巨大的克萊因瓶是四維時空在三維世界的投影。
二維視野的機械螞蟻在三維世界中對四維世界的探求,更像是人類對高維世界的探索,如同人類正經曆著關於弦理論與十一維空間的科學之旅。
源(多媒體交互●化學)
【觀眾可以通過對化學方程式周期表的選擇,在映出“自我”的鏡麵屏中了解到不同的化學元素在現實生活中的能為與意義】
門捷列夫通過思想實驗發現並歸納出元素周期律,
實踐科學家們用物理實驗探尋每個元素對人類的意義與作用,
而能源與材料的發展其本質就是對世界元素的探索與應用。
這一切皆源於遵循科學規律與方法下的大膽想象與實踐。
這一切更如同奧本·勒維耶計算出了海王星的存在,愛因斯坦猜測黑洞存在的宇宙邏輯……
觀察者:水倒流(光物理學)
人們習慣相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
對於科學而言,隻有通過計算、實驗、歸納、推演等科學方法實證出的結果才是真理,即使看上去是那麼匪夷所思且違反常理……
龐加萊猜想(拓撲學●家具)
【龐加萊的數學模型設計轉化出的座椅與桌子】
關於龐加萊猜想(任何一個封閉的,並能柔軟延展的三維空間裏麵所有的封閉曲線如果都可以收縮成一點,則該空間一定能被吹漲成一個三維圓球)就是關於幾何拓撲學的。
而拓撲學所解釋出的一個甜甜圈和水杯沒有什麼區別,正體現出事物本質上的關聯性與其中的一些規律。
正如同這些桌子,這些椅子和一個番茄與行星在拓撲學的解釋中同樣沒有什麼區別。
探索者之MT機器人(機器人●人工智能)
【將展廳中出現的未來雙足服務機器人變為現實,可以解答來客提出的各種問題。】
服務型機器人體現的是科技的人本,碳基生命與矽基生命共存的悖論是無解的,但未來終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麵對未來的科技發展與人類生存的問題,積極的麵對未來,未來就會推著走,消息的麵對未來,未來也會拖著走。
軌跡(新材料●實驗藝術●裝置)
【液態镓在動力裝置中進行時間和空間的位移中,液態與固態的轉化周而複始】
科學層麵上:
科學是尋找和發現物質世界真理的過程,但所謂的真理並非永恒。
牛頓三定律隻適用於宏觀物理世界,量子力學理論對萬有引力的突破也僅限於微觀世界,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適用於超宏觀的浩瀚宇宙。
所以說當範圍變了、標準變了、條件變了,原有的規律與法則也應隨之而變。
對於科學而言,真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變的,但不變卻的是探尋真理的堅持與精神。
哲學層麵上:
麵對大時空,是我們自由意誌的選擇,還是無奈的墮落。
黑色的溫暖將我們融化,於是便有資格融入“應該”、“可能”與“必須”的大時代,並等待著再次的奉獻與重塑。
當大時代克隆的我們再次誕生,指令就是我們的理想,剩餘價值的多少就是我們的榮譽,而自我剝削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像石頭一樣堅硬,社會賦予的角色就是生命。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即使是成為相同的唯一,唯一目的,唯一奮鬥,唯一理想,唯一工具。期待的便是再一次相同的“唯一選擇”與“自由”的墜落。
視界(新材料●實驗藝術●交互●裝置)
磁流體主要應用於天體物理、受控熱核反應和工業、磁流體發電、磁流體密封等領域,由於其特殊的屬性可以通過電磁下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
我們的幹涉對事物常態的改變,進而造成我們原有經驗與習慣性固有觀念的崩塌,既我們日常認知本不一定真實,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質與全貌。
科技的研究與發展往往正是要麵對反經驗、反習慣、甚至是反常識的結果,並在大智慧中探索世界最為深層的本質與規律。
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所言:“當實驗和理論符合的時候,你學不到新的東西,隻有當實驗和理論不符合的時候,你才可以推翻理論找到新的知識。”
黑洞遊戲(新材料●裝置)
【黑色球體表麵噴塗吸光99%的材料模擬出的黑洞】
在物理學中,黑洞是一種極度密集的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強大,以至於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吸引。因此,人們認為黑洞象征著極強的引力和力量。
黑洞也被視為一種轉換和變革的象征。因為黑洞可以吞噬周圍的物質,包括恒星,行星和氣體,它也代表了一種新生和再創造的過程。
黑洞還被視為知識和理解的象征。因為它是如此神秘和複雜,人們需要深入理解它的物理理論,數學以及其他領域的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它。因此,它更是對人類知識和智慧的挑戰和象征。
信仰的歸宿(影像●科學幻想●自然哲學●裝置)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屈原在《天問》中追問著世間的真相。《海奧華預言》更是以夢幻的經曆隱喻著人類未來的可能。
無論是古老的自然科學也好,當代的大科學裝置也罷,探索的原力源於不滅的信仰。
而信仰的主體則基於默認的真理,而信仰的歸宿則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正見真理的答案。
能源星球(彩色雕塑)
【天文學中已經發現具有代表性的蘊藏著豐富能源與材料的行星】
輕元素源自宇宙大爆炸,重元素來自恒星的泯滅與超新星爆炸。
宇宙中雖然布滿了星體,但擁有珍惜的能源卻寥寥無幾,且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能源,我們的地球是如此多樣且豐厚,我們當珍惜我們存在的家園,如劉慈欣所言:“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二、公共空間裝飾及展陳部分
腳踏大地與仰望星空(裝飾●天文學●原子物理)
回盼整個20世紀科技發展史,從某種角度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生活的改變歸結於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兩大科學領域的突破。這對於人們傳統世界的視野認知,在超大的宏觀尺度和極其微小的微觀尺度上進行了極大的拓展。這不僅是物質與空間層麵,還有時間層麵。
整個地麵以鋁原子2、8、3三層電子環繞下的原子核(蒙泰之光),即展現出了蒙泰集團高鋁粉煤灰製備鋁矽氧化物及氧化鋁的科研特色,又深度展現出前沿科學的獨到視角“讓有限資源無限化”。
而頂部八大行星環繞太陽的造型結合采光管導光技術,不僅展示出大尺度的宇宙觀,更展現出“讓無限事業綠色化”的核心理念。
蒙泰所遵循的科學精神即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蒙泰精神影片(400平米的LED●裸眼3D視頻)
資源是文明的原力
資源是發展的曙光
資源是智能的高效
事業是燃燒的青春
事業是奮鬥的舞台
事業是家國天下情
有限是實驗的精度
有限是時間的刻度
有限是經驗的厚度
無限是價值的超越
無限是共贏的橋梁
無限是視野的認知
綠色是健康的身心
綠色是城市的底色
綠色是和諧的共生
綠色是理想的序章
讓有限資源無限化,讓無限事業綠色化
發展曆程、企業榮譽展示(機加工●硬科技●滑軌屏)
領導關懷、企業精神、黨建展示(機加工●硬科技●互動查詢視頻交互)
普世的展示內容,不一定是標準化的,也可以充滿獨有的認知與鮮明的情緒態度。
莊重的展示內容,不一定是中庸,也可以是一種科技的、未來的與時尚的表達。
當精神的賦予工藝的極致,便可以煉造出一座精美的科技藝術。
蒙泰之光(機械●影像●物理學)
“戴森球”是未來人類用於開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體,能夠完全包圍恒星並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球”代表著人類進入二級文明的時代。
環繞太陽的“戴森環”象征蒙泰價值觀的統一,以及團結、拚搏的“狼道精神”;同時寓意著蒙泰所遵循的“一切資源都是有限的,同時又是無限的,需百倍珍視有限資源,並利用人的無限創造力、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技術,將有限資源的潛在能力開發利用及轉化,使其發揮出無限價值”的企業使命。
代表恒星的LED球上播放著關於科技、綠色與能源
戴森環上銘刻著:
麥克斯韋方程組、楊米爾斯場方程、薛定諤方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德布羅意波動方程組與牛頓第二定律。
總設計師:楊毅斌
主創團隊
没有了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句集文化楊毅斌作品|蒙泰建筑設計2025-06-10
致敬!建築大師磯崎新作建筑設計2022-12-30
H Code|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建筑設計2020-05-13
日本建築界最高榮譽 | 2建筑設計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