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在麵對一個空白版麵的時候,腦子裏麵也是一片空白,這說明你缺乏構圖意識。其實我們在排版之前,關於元素的擺放位置需要有一個大致的構想,這個構想就是構圖,它相當於是版式的雛形,有了這個雛形之後,我們才能開始下一步的細化,隻有充分理解構圖的意義與作用,排版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將會以繪畫作品為切入點,帶大家認識與理解構圖。為什麼是繪畫作品呢?首先,曆史上那些有名氣的繪畫作品大家多少都會有一定的熟悉度,其次,從這些經典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也能發現,許多經典的構圖形式,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都在使用,所以我們今天內容也要從這些經典的構圖開始。
我們在看一些優秀的繪畫作品時,雖然無法理解畫家的意圖是什麼,但是卻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而美又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不一樣,如果某一幅繪畫作品給你帶來了“美”的感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或許有人會說:是因為畫家的技藝高超,他畫得好。但是這個答案還是過於籠統,“技藝高超”是高超在哪裏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作畫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畫家在作畫時,會運用“視覺語言”與“美感法則”來進行創作。
拿“視覺語言”來說,通俗的講它就是畫中所包含的東西,比如:色彩、物體、光影、空間等等。
而“美感法則”就是畫家在創作時,所要用到的一些美學比例和對比方式。
畫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與美感,會在一定的空間內,有意識地安排人與物體的位置關係,把多個局部形象組合成一個藝術整體,這個過程就是構圖的過程。
繪畫作品之所以能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原因就在於畫家會通過“構圖”手段,將“視覺語言”與“美感法則”和諧地揉合在一起。
它們三者的關係是:在構圖的大框架下,合理的安排視覺元素與美感法則來表達作品的創作意圖。
與“構圖”類似的還有另外一個詞叫做“構成”,那“構圖”與“構成”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從本質上來說,它們之間存在共同點,但是,又不完全相同。首先我們用一組圖形來演示一下什麼是“構成”。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有三組圖形,每一組中包含的三個正方形元素,他們的排列方式各不相同,我們把這種元素的排列方式就叫做“構成”。
那什麼是“構圖”呢?首先“構圖”與“構成”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在安排元素的位置,但不同之處在於,“構圖”需要在一個確定的空間之內。
也就是說,在一個限定的空間內安排元素的位置,就是構圖的過程。而“構成”則沒有這個限製,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區別。
第二個區別在於,“構成”作品既可以是立體的也可以是平麵的,在平麵設計的基礎課當中,就包括了平麵構成與立體構成。但構圖作品隻能是平麵的,我們拿一個房子的平麵圖舉例子。
在這張平麵圖中已經安排好了房子內部的所有結構與家具的位置。繪製這張平麵圖的過程就是“構圖”的過程,它是在平麵上進行的。
等到施工結束後我們所看到成品卻是立體構成的。研究“構成”是在探索可能性,它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既可以是平麵的也可以是立體的。而“構圖”則是在一個已經限定好的平麵空間內安排元素的位置。
那說回繪畫作品,畫家在作畫之前,一定先要有一個確定尺寸和形狀的畫布,因此在繪畫作品中我們討論的是構圖。接下來我們來講一下,在繪畫作品中常見的構圖形式都有哪些,以及我們要如何運用在設計作品中。下麵,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案例。
這一幅是梵高的作品——《加歇醫生像》。乍一看發現畫麵隻有一個人物,並且幾乎占滿了整個版麵,似乎看不出運用了什麼構圖形式,但是通過分析加歇醫生的體態姿勢以及視線的方向,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幅畫運用了對角線構圖。
如果梵高的《加歇醫生像》需要推測的話,那這一幅彼得·保羅·魯本斯的《耶穌下十字架》就很明顯了,一個典型的對角結構。
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則更加經典,也是運用了對角線構圖,亞當在左下角,上帝在右上角。
為什麼這些畫家會選擇對角線構圖呢?因為對角線是一根非常特殊的斜線,同時它也是一根最穩定的斜線,許多畫家在畫素描時都是從對角線開始的。講到這或許會有人不太明白,對角線作為一根傾斜的線條,為什麼是穩定的呢?下麵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在一個矩形畫麵上挑選兩個不相鄰的角,並在它們之間繪製一根線,這跟線就是對角線,它將畫麵一分為二。
這兩塊空間的麵積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在重量上來說畫麵依舊是平衡的,並不會因為對角線的出現而打破平衡感。
雖然說,對角線是最穩定的一根斜線,但是應用不當依然會使畫麵失衡。比如我們為了設置對角構圖,而在違背常理的情況隨意改變元素的視角,也就是說不能為了對角而對角。
舉個例子,這是一個正常視角的站姿貓咪,通過改變角度達到對角構圖後,我們會發現照片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缺少穩定感。因為這種角度的站姿是違背地心引力的狀態。
再來看這隻貓咪,它的姿勢是側躺的,正常視角可以理解為側躺在地上,傾斜後可以理解為側躺在一個靠墊上,畫麵依舊是穩定的。所以隻要旋轉後視角依然合理,就不會給人失衡的感覺。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當照片中有明顯的地平線或水平麵時,也不能套用對角線構圖,這會使得畫麵的傾斜感過強,導致受眾在觀看畫麵時產生不適。除非你就是想表現某種特殊的視角,從而製造強烈的視覺衝擊。
比如這張照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物前方的地平線是傾斜的,人物也是傾斜的。整個畫麵會給人不穩定的感覺,但是這個視角是平時不常見的,配合畫麵的內容,形成了很強的視覺張力。
這彙聚的趨勢具體是如何體現的呢?我們通過一張海報來解釋這個過程。版麵的左上角與右下角處都有元素,而且在對角線所經過的位置,也是版麵的焦點處放置了標題信息。當受眾在觀看這個版麵時,視線會被牢牢的鎖定在這三個點上,從左上到右下,再從右下回到左上。
對角線構圖不光能引導視線,當版麵中元素較少的時,我們也可以考慮使用對角線構圖,它可以給版麵帶來相對較飽滿的視覺感受。
因為對角線是整個矩形版麵中最長的直線,它能夠帶領受眾非常自然的看完整個畫麵。
由於我們的閱讀方式是從左至右的,所以當我們在做對角線構圖時,可以優先考慮從左上角開始延伸至右下角。因為這樣更符合正常的閱讀習慣。當然反過來從右上角至左下角也完全可以,它們產生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關於對角線構圖的知識點講完了,接下來做個案例給大家演示一下,這是要用到的文案信息與圖片素材。
先將網格繪製出來,然後在版麵的左上角與右下角分別放置一張圖片。
因為我們要做一個左上到右下的對角結構,為了使這個結構更加明確,我們把右下角的圖片進行一個翻轉,這樣兩張圖片中的主體人物就完全形成了對角關係。
接著,我們參考之前分析過的那張海報,將標題信息放在對角線所經過的焦點位置上,目的也是為了突出標題,強化印象。
左上與右下的對角位置都放置了信息,現在版麵中,最大的負空間位置在左下角處,將剩餘的文字信息,以最簡單的方式編排在這塊區域供人閱讀。
最後,把書脊編排出來這個案例就完成了。
對於常見的對角線構圖形式,我給大家總結了三種,第一種:就是大家現在所看的,將文字編排在對角處的表現形式,屬於文字對角。
第二種:將圖片素材編排在對角處的表現形式,屬於主體對角。之前給大家演示的案例就是這種形式的。
第三種,將圖片素材與文字信息編排在對角處的表現形式,屬於主體與文字對角。
說完對角構圖後,我們來看看彼得·保羅·魯本斯的這幅作品——《劫奪呂西普的女兒》,用了什麼構圖呢?
首先,來分析一下畫中人物的動作,畫中有5個人與2匹馬,他們的動作幅度都很大,有轉身的、有彎腰的、有傾斜的,這意味著畫家在創作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平衡問題。仔細觀察畫麵我們會發現,畫中所有元素都在相互支撐著對方形成了交叉之勢,而這種形式用構圖來描述的話,則屬於「交叉構圖」。交叉我們都知道,需要兩根線才能產生交叉。
在這幅畫中第一根線就在被搶奪的女性身上,她的身體姿勢呈現的就是一個右上到左下的對角線的感覺,而另一根線則在左上角與右下角處兩個人物的動勢與視線關係中,可以連接出一根對角線,形成交叉之勢。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聖喬治屠龍》也運用了相同的構圖方式。回過頭來想想,為什麼交叉構圖可以給畫麵帶來穩定的感覺呢?
之前也說過了,對角線是最穩定的一根斜線,那麼當兩跟對角線互相交彙在一起時,畫麵會變得更加穩定。就像兩根支架一樣,畫麵中四個角都被支撐起來了。
交叉構圖帶來穩定感的同時,也會在版麵中心創造一個視覺焦點,顯然在這個焦點上放置元素有利於把受眾的視線從四周引向中心,從而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
回過頭再次觀看這幅畫時,大致也就能明白畫家的意圖了,運用交叉構圖不光為了使版麵變得更加穩定,還有突出主體的意思。因為作品名稱叫做《劫奪呂西普的女兒》,在這幅畫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呂西普的女兒,就被安排在了對角線交叉的焦點位置上。
想要形成交叉構圖必須要有兩根線,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交叉的方式除了對角線交叉形成一個“x”形構圖之外,還有一種“十”字形交叉構圖。
塞尚的《洗浴者》運用的就是交叉構圖中的“十”字形。畫中的人物是一根垂直的豎線,而後方的場景構成了一個水平的橫線,整個畫麵給人的感覺非常穩定,並且線條的垂直與水平也給畫麵帶來了一些方向上的對比。看到這肯定有人會想,“x”形交叉和“十”字形交叉應該怎麼選擇呢?
通過這兩幅作品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X”形交叉由於斜線的存在,動感更強,而“十”字形交叉給人的感覺會更加穩重一些。所以在選擇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想要呈現的感覺來判斷。
下麵就來實際演示一下,交叉構圖的應用。這是要用到的文案信息與圖片素材。
先將標題編排出來,文字色彩挑選一個與版麵底色接近的顏色,因為不是為了要突出它,所以可以忽略識別性的問題,僅充當底紋使用。
然後在按照版心的大小拉出一個橢圓形的蒙版,為了方便大家觀看,我將蒙版範圍用橙色表示將文字嵌入蒙版。
出於美感考慮,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情況下可以將這部分文字擦拭出來。
然後我把蒙版的顏色去掉充當底紋的元素就刻畫完成了。
接著在版麵的左上與右下角處編排標題與賣點信息。
再將剩餘的文字信息編排進版麵的負空間中。
最後在交叉線相交的位置放置圖片素材,到此版麵就搭建完成了。
因為版麵當中隻有一個有色係,其他都是黑白灰的,為了避免圖片素材顯的過於突兀,可以挑選幾組信息換上相似的色彩來減少違和感。
在這裏我選擇將標題與賣點信息換上色彩做進一步強調,最後將書脊給編排出來,這個交叉構圖的案例就完成了。
這裏的交叉的形式我選擇了“x”形,看到這或許有人會產生不解,因為之前分析過“x”形的動感強有活力,“十”字形則相對要穩重一些,根據這個畫麵的氣質來說似乎選擇“十”字形更合適?
這種想法也是合理的,因為這個畫麵的氣質確實可以表達成穩重和冷淡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性冷淡風格。
我之所以選擇交叉構圖是因為文本中我標記藍色的這句話,它讓我感受到了溫度。因此我希望這個版麵能夠活躍一些,才不會讓人產生距離感。這一部分就是屬於設計者獨有的感性部分。
這個距離感用照片來解釋的話就像這樣,同一個人在使用半身照與全身照時,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照片中的人會給你帶來不同的距離感受,如半身照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離你很近再加上他的笑容,你自然會感受到那份親和力,而全身照相對的會嚴肅一些。
在這個案例當中,“x”形構圖可以比作半身照,“十”字形構圖可以比作全身照,為了不給受眾帶來距離感,所以我選擇使用了“x”形構圖。
之前也分析過了,交叉構圖的第一個優點就是能給版麵帶來穩定感。
而交叉構圖的第二個優點就是,隻要在交叉的焦點上放置元素,就能起到突出與強調的作用。
在使用交叉構圖時,如果人物發生了傾斜的話那就與對角構圖一樣,傾斜後的人物不能給人帶來違和感,一定要自然。
分析了那麼多國外大師的作品,現在來幅國內的。由知名藝術家陳丹青所創作的《康巴漢子》,從這幅畫的中間繪製一根垂直的虛線,將畫一分為二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幅畫的左右結構基本都是一致的。而這種左右基本一致的形式屬於對稱形,畫家所使用的正是“對稱式”構圖。
關於“對稱式”構圖,我們訂閱號之前的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了,裏麵有非常完整的分析與演示,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們這一次就不重複講解了,直接進入下一種構圖形式。
我想問問大家在看這幅畫時,視線是否會慢慢的彙聚在這個女孩身上,如果你有這個感覺的話那畫家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幅畫出自自然主義風格畫家華金·索羅拉之手。可能你會好奇,畫家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構圖方式來達到目的的呢?
注意看這幅畫的透視感覺,大部分的透視線最終都會指向這個女孩,這也是我們的視線會彙聚在她身上的原因。
如果說,對於上一幅畫有的人還覺得指向性不夠明顯的話,那麼莫奈的《湖邊》就非常直白了,畫麵中大部分的元素全都指向了中心。在構圖當中將這個手法稱之為“向心式”構圖。
“向心式構圖”的表現手法為:主體位於中心位置,四周的元素向中心集中起到聚集的作用,這一特點能很好的將畫麵或是版麵當中的主體給突顯出來。
除了“向心式”構圖外,與它有相似作用的“放射形”構圖,也能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
比如梵高的《食土豆者》就使用了“放射形”構圖,放射線從吊燈處向四周發散開來。
如果說“向心式構圖”是從四周向中心收縮的話,那“放射式構圖”就是從中心向四周發散的。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能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區別就在於一個向內收一個向外放。
如果你想牢牢抓住受眾的眼球,可以使用“向心式”構圖,如果你想在突出主體的同時又兼顧到其他元素的話,則可以使用“放射形”構圖。
如果落實到實際的平麵設計作品中,“向心式”和“放射式”構圖最簡單的表現手法就是,利用線條來創造視覺動勢,從而起到彙聚或是發散的作用。
除了單純的使用線條外,依靠主體的布局來引導受眾的視線則是更巧妙的手法。不過想要做出這種感覺,難度係數還是比較高的,有條件的設計公司可以請攝影師拍出你想要的感覺,會合成的設計師也可以自己動手合成一個出來。
比如曼特尼亞的《婚禮堂》天頂畫,就是一個典型的包圍式構圖。當我們在觀看這幅作品時,既可以看成有內收的感覺,也可以看成有外放的感覺。那具體是內收還是外放完全要看受眾是怎麼感知的。
下麵就用包圍結構來做一個案例,給大家實際的演示一下。這是要用到的文案信息與圖片素材。
因為構圖已經定好了是一個包圍結構,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版麵的上下左右處都置入文字信息,將包圍的布局做出來。
然後在版麵上方的留白處填充文字信息封頂,在將剩餘的信息編排在版麵下方的留白處,到這包圍構圖的框架就搭建完成了。
緊接著,在包圍的中心處置入圖片素材,到這版麵算是編排完成了,剩下要做的就是烘托氛圍。
先將底色換成黑色,在更換文字的色彩,恢複識別性。因為這是一本已經出版過的書了,所以書封整體配色也是還原了原稿的配色。
最後再將書脊給編排出來,這個案例就完成了。
在上一個案例中,給大家演示的屬於包圍結構中的一種,以文字包圍圖片或是圖形元素。
另一種則是圖片或是圖形元素包圍文字的形式。前一種適合圖片數量少的時候使用,而這種則需要圖片數量足夠多才能實現。
如果一張圖片都沒有的話,也可以使用文字包圍文字的形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九宮格構圖”,這個構圖方式比較特殊,為什麼說特殊呢?因為與其說它是構圖方式,倒不如說是一個輔助工具。
這幅由國內知名畫家“王式廓”所創作的《血衣》,運用的就是“九宮格構圖”。經過對之前那些繪畫作品的分析,我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這幅畫同時還是一個“向心式構圖”。
因為畫中的人目光都看向了一處,這無疑會起到引導的作用,將受眾的視線彙聚在一個點上。在解釋這幅畫是如何運用“九宮格構圖”前,先跟大家說說什麼是“九空格構圖”。
以這幅畫的尺寸為“九宮格”的外框,創建一個由三行、三列、九個模塊和四個相交焦點組成的網格。然後,再將原畫帶入進這個網格中,我們會發現畫中的主要視覺元素,都會出現在那四個相交的交點上。
這幅繪畫作品的長寬比約等於1.5,1.5與1.618這個黃金比是比較接近的,所以九宮格中每一個小格子也都近似於一個“黃金比”的矩形。畫家在元素的安排上都有參考這九個格子,拿上下的劃分比例來說上下的比為1:2。
左右的比例也是1:2,並且大部分的元素都和每個小格子之間有著關聯。
而九宮格形成的四個交叉點,任何一個作為交點都在視覺中心的最佳範圍之內,不過它們之間也還是有優劣之分的,這個優劣程度我們可以大致用數字來衡量。
最佳的交點位置在左上角,其次是左下與右上,最弱的點在右下角,因為人的閱讀順序是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
這幅名畫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見過,《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的麵部都向九宮格的左上角處靠近。不過有一點要跟大家說的是,不用過分追求最佳的那個點,在實際運用時這四個交點都是可以放置主體的,我們要結合具體內容的適應性來選擇。
比如在梵高《蒙特馬花園裏的戀人》這幅畫中,那兩對戀人的位置就處在九宮格的左下角與右下角處。
該說的都說了,下麵來實際演示一下吧,這是要用到的文案信息與圖片素材。
先選擇一個契合的背景色,再沿著版心畫出九宮格,然後將圖片素材置入到版麵中,按照九宮格的四個交點來放置。確定好主體的位置後,就可以開始編排文字了
主體的位置都在九宮格的四個交點上,再加上它們本身就是不規則的圖形,因此版麵上方的負空間處也會顯得很不規則。
如果在這樣的地方編排文字,那麼繞排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然後,在橫向倒數第3欄處繪製隱藏網格線,將這一欄平均分成4份,腰封的位置卡在這一欄的四分之一處即可。
接著將腰封處的文字給編排出來,注意好這個地方,因為主體人物的腳出現在腰封處了,在編排文字時記得要繞排避開它。
通過距離上的變化,可以看出來這兩個主體之間的關係,也暗示了感情的破裂,但是版麵的氛圍還是不夠。
所以我又添加了一個破碎的玻璃紋理,進一步烘托了版麵的氛圍。
最後,將書脊編排出來,這個九宮格構圖的案例就完成了。
在九宮格的四個交點上,不隻可以放置主體元素,還可以放置文字信息,讓主體與文字一同出現在交點上。
因為不光是主體,一些主要的文字信息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內容了,主旨不在於教會大家如何看懂一幅繪畫作品,而是在強調構圖的重要性,因為平麵設計除了要思考創意之外,還要通過編排手段將創意實現出來。
結語:在文章的的最後,你是否收獲了很多呢?自己的審美觀念有沒有提升了很多。就本篇文章的版式構圖而言,無論更多的是賞析還是教學,我們都不希望你們局限於我們的思維,因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和想法。保留自己的想法在相應的基礎上加以相應的創新,這樣在今後的創作構成中你就有可能創作出自己優秀而又獨特的作品來。
來源: 研習設(id:yanxishe2017)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教你做當下流行的字體風文章2023-03-10
促銷海報沒思路?這樣“文章2023-02-14
7個設計師容易忽略的排版文章2023-02-14
中文字體LOGO如何增加記憶文章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