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文章 >

插畫風格是如何演化的!插畫風格圖鑒(上)

作者:ifeiwu 來源:飛屋設計 時間:2020-07-20

前言

每個人對插畫的興趣,都是從某天被某類風格的插畫所吸引,而開始痛下決心要學的(也很有可能是三分鍾熱度)。而對於究竟有多少插畫風格,大概很多人都隻有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插畫風格都完全不同,甚至一個插畫師就是一個獨特的風格。而有時我們也會讚某個作品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或者屬於某類風格。

寫這篇文章是我在看過 https://graphicmama.com/blog/types-of-illustration/ 這篇文章之後展開寫的。

大家可以結合原文一起來看。

內心OS: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通過大量收集資料,飽覽了各種不同的插畫風格,哇!有種闖入寶藏森林的感覺,玩到停不下來~當然,最重要是它是真實有用的,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你在千頭萬緒的風格中找到自己的風格,並且知道如何去發展自己的風格。

 

傳統媒介 VS 數字媒介

要了解現在的數字媒介插畫風格,首先就必須了解傳統媒介的插畫,因為所有數字媒介插畫的“根”都是從這上麵發展而來。

數字媒介插畫,簡單說就是利用PS、AI、Painter、Sai、ipad……等創作的插畫,工具發生了改變,但其背後的實質是不變的。比如很多PS筆刷裏都會有水彩筆刷、水粉筆刷、馬克筆筆刷、蠟筆筆刷……這些筆刷的背後就是從傳統畫材(水彩、水粉、馬克筆、蠟筆)的筆觸所提取出來,模擬它們的筆觸風格而已。

所以挖掘出傳統畫材的這個大寶庫,你才會了解數字媒介的插畫風格究竟是怎樣演變發展而來,又會形成怎樣的走勢,接下這類風格會有什麼可能的變化,從而引領風格。

 

插畫(Illustration)的風格是怎樣練成的

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裝作將要講個故事的樣子),插畫的風格長這樣。

上圖左邊是埃及象形文字字母表的配圖,右邊是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的書籍配圖。雖然年代久遠,我們仍然能看出插畫豐富的想象力和精美感。

不管怎樣,說到插畫風格,勢必就要涉及到畫插畫所用的工具。工具部分決定了插畫的風格,有些特別的風格,也隻有某些特別的工具才能完成。

具體涉及到影響插畫風格的有下麵四類技術要素:

  • 畫筆(刷子、毛筆、刻刀、……ipad?)
  • 紙張材質(羊皮紙、絹帛、水彩紙、……屏幕?)
  • 運筆技法(用毛筆還是用PS筆刷,區別很大?)
  • 應用場景(書籍、廣告、海報……APP?)

因此,大家可以發現,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插畫風格和過去有著極大的差別,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技術發展,技術帶動外在環境改變,從而影響到審美偏好。這是插畫在作為具有傳達性質的一類素材,而必然跟隨技術演化的部分。

比如過去還沒有攝影誕生的時候,插畫主要就是用來輔助傳達文字信息,因此這時的插畫部分肩負著攝影圖片的使命(明明可以抽象,偏偏要靠寫實)。而現在攝影已經鋪天蓋地,插畫的寫實感就越來越被弱化,抽象變成了一個趨勢,讓插畫表達形式更自由,表現方法也更具有更多可能性。下圖中左邊是19世紀的一張美國的商業名片中的插畫,後者為現在時代的設計師Willian Santiago所作。

但插畫同時也具有藝術性的成分,所以對於插畫的寫實感帶來的質感體驗也並沒有消失,對過去傳統畫作的審美也並沒有消失。這也是插畫風格多樣性的原因。

 

傳統插畫的種類(非數字媒介)

傳統插畫,主要就是運用傳統畫材和畫具(非數碼工具)所創作的插畫,雖然被稱為傳統,但其實今天仍然簇擁者眾,並且應用麵也很廣,這裏被歸類為傳統的畫材,隻是為了和數字媒介區分。

水彩畫(Watercolor)

水彩是我見過生命力最強的插畫種類之一,由於水彩的自由性特別強,能寫實、能抽象,色彩可以飽和也可以透明淡雅,還可以借助牙刷、棉簽、鹽等等工具創作瘋狂、熱情、或者冷靜、細膩的插畫感覺,因此深受大家喜愛。

上圖左邊為Agnes cecile的作品,右圖為Natalia Zueva的作品。

當然水彩插畫本身也可以細分很多不同的種類,比如有傳統風景水彩、森係小清新水彩、時裝風格水彩、透明水彩等。我自己就喜歡將水彩插畫的技法融入到扁平插畫的創作中,從風格上去嚐試更多可能。這也是傳統插畫媒介和現代媒介彼此能相互串台的地方。

上圖的配色比較接近,但其實來自兩個不同的水彩畫師annaspeshilova(左)和 kelogsloops(右),從線條輪廓和運筆手法上,可以看出來自不同的技法。

水彩的畫的透明感,完全可以嫁接給數字媒介中的透明色彩,讓不同的色彩保持透明並且疊加用色。

水粉畫(Gouache)

水粉畫的顏料——水粉相對水彩是比較不透明的。很多人在用水粉畫的時候,如果給顏料加多水分,就會讓插畫效果接近水彩,運用暈染的技法,依然能做出漸變的效果。而如果給顏料少水,甚至不加水,那水粉覆蓋裏就很強,更接近油性顏料的感覺。

上圖作品來自Rocio Montoya(左)和Eva Eskelinen(右)

在玩水粉的時候,適當利用水量的不同,就能創作出非常多樣的畫麵效果。而有的創作者也將水粉和水彩並用,相得益彰。

丙烯畫(Acrylics)

丙烯畫有的地方也叫做亞克力材料,丙烯畫更接近油性顏料(油畫)的感覺,色彩的覆蓋力強,色澤鮮豔,飽滿,也可以類似水粉一樣選擇是否調和水分來做出薄擦或者厚塗的效果。大部分我見過的畫家都比較喜歡後一種方式(沒錯,厚塗~不過很多小夥伴對厚塗的印象都是來自PS的插畫學習)。

以上兩個作品均來自下麵這個網站http://www.sari.studio/#/town-lake-magnolias/,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進入去看看有大量色彩美得不要不要的丙烯畫作品。

木刻版畫(Woodcutting)

木刻版畫應該是結合了手工(木刻)的一類畫種,非常具有複古感,當然複古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效率比較低,比較耗時。而它的粗糙以及具有韻律感的線條肌理,大量凹凸黑白明暗的表現,都非常獨特。

有一次去參觀一個木刻版畫的畫展,瞬間就被牆上掛著的作品打動,駐足看了很久,那種寧靜的感覺,很震撼。那時才體會到,什麼是慢工出細活,聚精會神長期打磨的作品,肯定和一兩個小時就速創的作品,傳遞的感覺是不同的。

因為效率,在商業上運用現成的木刻版畫的並不多,但是現在很多線體插畫就是借鑒了木刻版畫的表現特點。

鉛筆畫(Woodcutting)

鉛筆可以分為彩色鉛筆和普通的黑白鉛筆。

彩色鉛筆簡稱彩鉛,彩鉛可以分為油性彩鉛和水溶彩鉛,油性彩鉛可以做出混色漸變的特點,也能層層疊色。水溶彩鉛更接近水彩,可以加水做出模擬水彩畫的效果。這兩類彩鉛的表現力都不錯,在畫人物、食物、靜物的插畫時,非常適合。

彩鉛相比顏料,色彩彩度相對較輕柔淡雅,根據這個特點,如果需要重彩表現的畫作,可以換個工具。

以上畫作來自飛樂鳥的作品,我以前學習素描,黑白素描看累了,就換彩鉛來畫。也有的人用彩鉛去搭配水彩或者其他顏料,在細節的部分用彩鉛來刻畫,強化細節的精致感。

而普通的黑白鉛筆是素描訓練必備,也可以畫很簡單的黑白插畫。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黑白插畫沒有顏料那麼好玩(包括以前的我),但其實隻是idea不足的一個表現。真正有好的idea,黑白和彩色都一樣玩轉。

以上畫作均來自Anja Sušanj 的作品,很喜歡這類創意的自由度,大膽想象,鉛筆真的是很棒的創作媒介(流淚牆裂推薦)。

鋼筆畫(pen-and-ink)

黑白的鋼筆畫特別適合表達那種色調對比感很強烈的作品,很多創作者運用鋼筆時,所用的色階都非常明快簡潔,利用線條就能增加不同的肌理感。鋼筆會比鉛筆更不易掉色,也易於保存,又不像顏料畫那樣需要很多顏色,可以說最易於去表現一個插畫概念。

運用鋼筆表現漸變感覺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如果你想要增加漸變,可以結合鉛筆使用,或者運用鋼筆筆尖製造疏密不同的顆粒。當然,如果你覺得黑白看上去太單調,也可以結合水彩一起用。

上圖為Shell的水彩作品,就是利用了鋼筆和水彩結合的創意。

和鉛筆、鋼筆類似的還有炭筆畫,都是利用黑白灰的調子來起稿,由於不需要顏料,所以工具相對簡單,很適合快速表現概念。

馬克筆畫

馬克筆是相對比較常見的繪圖彩色筆,它的墨水容易揮發,而且幹得快,用來快速表現最合適。很多服裝設計以及景觀、建築設計以及產品設計等等,大多都喜歡用馬克筆來表現設計概念idea。並且會結合鉛筆、鋼筆等一起表現。

馬克筆畫是平塗為主,漸變也是利用色彩的緩慢過渡來實現漸變過渡效果。所以它無法像顏料畫那樣再加水進行調和。

拚貼畫(Collage)

拚貼畫,顧名思義就是運用膠水,將不同的材質拚貼在一起創作的插畫藝術。拚貼的材料主要是不同材質和色彩的紙片,但也不限於紙質,也有報紙、收銀票據、碎布片、玻璃珠子甚至相片。優秀的拚貼畫,可以是一幅非常精美的工藝品。

上圖是來自Morgana Wallace的拚貼畫作品,可以看到她還增加了剪紙工藝,讓拚貼畫的細節更精致。

雖然拚貼畫在現在的玩家相對較少,但是這種藝術形式,在很多插畫風格裏都保存了下來。比如下圖中設計師Ricky Linn就利用了拚貼畫的風格來繪製人物肖像,雖然沒有現實的紙質拚貼,但是插畫能表達出來。效果非常驚豔~

扁平矢量插畫也是同樣用了拚貼畫的概念,利用不同的形狀前後拚合在一起,就能構造出新的造型。

工筆畫

工筆畫是東方繪畫中傳統畫法,主要利用毛筆描邊勾線,運用不同的線條形態創作。工筆畫看起來非常典雅,描形很工整,有一種莊重的古典美。

上圖均來自何家英的畫作。毛筆這種畫材在現在用來創作插畫的並不多,但是和拚貼畫一樣,這種技法形態卻被保留了下來,被現在很多數碼插畫師使用得淋漓盡致。

上圖來自Zipcy .的作品,就是利用描邊線條來勾勒人物。這種描邊插畫其實現在已經很流行,大部分描邊都是平直沒有起伏的。但是工筆畫中的線條,其實有粗細緩急的形態變化,所以運用這類類似工筆畫的描邊就可以畫出很具有東方古典風情的插畫。

水墨畫

水墨畫和工筆畫都是中國傳統的畫種。但是水墨畫更灑脫,形態也更自由。水墨畫要畫好非常難,因為除了技法以外,需要是一種對“氣韻生動”的領悟。比如下圖中就是吳冠中(左)和齊白石(右)的畫作。

優秀的水墨畫當然不多,所以和插畫關係比較遠,但是現代也有把水墨畫發展開來探索一條新路的作品。比如下麵是林曦的畫作,就是用水墨來畫現代的場景。

水墨這種畫法,我個人感覺還是由於曲高和寡,能理解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少。但是能從水墨中借鑒到一星半點的技法創意,仍然是值得探索的。比如現在有很多把水墨畫以及水彩結合來描繪古風的畫法。

浮世繪

浮世繪是古代日本的一種版畫,也有用筆墨畫出來的,叫做肉筆畫,內容主要描繪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表演等等。浮世繪所用的色彩非常鮮明,多以正紅、金色、紫色等,色彩以平塗為主。浮世繪的這種強烈的風格,給後世很多美術創作者都帶來深遠的影響。下圖就是兩幅比較常見的浮世繪作品。

從浮世繪獲取靈感的藝術家很多,比如當代的插畫師victo ngai的作品,我認為看起來感覺就部分帶有浮世繪的影子。

除此而外,涉及到不同的畫材創作,還有粉彩、油畫、圓珠筆、蠟筆等,這裏篇幅有限,就不再一個個去講了,沒有介紹的,主要還是在商業插畫裏可能用得比較少一點,但是不見得就不重要。

 

數字媒介插畫風格的來源

看過以上傳統媒介的插畫以後,可能你會發現,不同的材質所創作出的插畫,風格肯定不太一樣。比如水彩看起來比較透明輕薄,大量運用漸變,而馬克筆畫又是平塗為主……數字媒介,其實就是把這些不同的畫材所產生的筆觸風格,全部放進我們的電腦裏。

在一個數字媒介插畫中,你既可以看到平塗也可以看到漸變,也可以看到蠟筆筆觸,還能找到線條。但是這麼多亂七八糟的筆觸全部出現在一個畫麵裏,會不會一鍋亂燉了?So!我們就需要形成數字媒介的風格。

比如扁平風格,主要用AI來畫。AI是個矢量工具,矢量工具就是以形狀為主,它其實和拚貼畫的那種“剪一塊形狀”然後“把它們拚起來”的手法最接近。因此,如果你知道怎樣“剪”一塊圖形,運用AI創作扁平插畫就容易多了,那麼拚貼畫可以怎樣玩呢?除了剪一塊形狀,也可以直接上手畫出來。那麼,這個新玩法,就可以加入到扁平插畫創作裏。所以我們的扁平插畫研習社課程種,才會總結講到基礎技法:加、減、裁、畫。

google前幾年的Material design,最初借鑒也來自拚貼畫,扁平的風格過於平淡了,好~拚貼畫裏有紙類陰影,我們就借鑒過來做成陰影。

如果你覺得硬邊的風格看起來太硬了,不夠柔和,想要柔和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就轉念一下,當你用水彩的時候,有時邊緣比較硬,這時就用畫筆,帶上原本那塊形狀的色彩,畫一筆很自然的邊界。所以,AI裏畫出的硬邊表現的畫麵,就可以帶入到PS裏,用相應的畫筆掃上一筆邊緣就可以了。

在玩水彩的時候,有種用牙刷蘸著顏料,在已經畫好的作品上,把牙刷上的顏料(含水)往上彈上去,形成大小不同的濺滴,讓畫麵看起來感染力更強,也更有趣。在我們的數字媒介筆刷裏,很多噴濺畫筆就是從這個水彩的技法借鑒過來的。前幾年流行的顆粒感,其實就是水彩這種濺滴的玩法,隻是把它變小了、弱了而已。但是這種讓平淡的畫麵更豐富的目的是一致的。

以後如果你想繼續創造肌理,就不要再隻想著濺滴了。還有水墨的肌理、布麵的布紋肌理、木刻版畫的木紋、水粉的質感、丙烯畫的質感、不同畫紙的肌理…這些不同的肌理,都能讓畫麵看起來更厚實,更豐富。沒有專業畫材的訓練都沒關係,你隻要知道美術的基本原理,任何一種畫材都能快速上手,並且也懂得利用它的特點去進行創作。比如下圖中各種層次的顆粒質感表現。

所以學習插畫,如果直接從數字媒體開始,我認為是一種“失掉根源”的做法。類似我們現在的小朋友,從來沒去過農村,一直在城市長大,吃的所有菜、肉,都不知道怎麼長出來怎麼來到我們的餐桌,而失去了對土地的“根”的了解。如果有天超市不賣菜了,即使有泥土、陽光、水和空氣,我們依然不知道怎麼種出菜。

但是時代發展太迅猛,如果不直接上手數字媒介,又無法應用,隻能作為愛好。要解決這個矛盾,就需要我們一麵學習數字媒介的同時,深入到插畫的腹地,傳統媒介的世界。

 

要用底層的元認知去學習插畫

這幾年數字媒介發展很快,還要現學這麼多種類的畫材,也不太現實。但是藝術的門類都是相通的,隻要一門深入,其它就很容易通達。因為最底層的原理是一樣的。比如素描是通過鉛筆的不同灰度調子來實現漸變從而呈現立體感,那麼水彩通過不同的顏料漸變過渡也能呈現立體感……以此類推。包括從數字媒介入手,也能反過來在傳統插畫中找到答案,這是不得已的方法,但總是一個可以求證的方法,不是盲目入手,學了半天也是被各種潮流帶節奏。

如果你還是在跟著插畫課上,老師告訴你“描線一定要完整圍繞形狀”或者“人物一定要頭小身體大,才是正確的誇張”,你就跟著這樣一板一眼去做,那麼至少說明你對於學習插畫,仍然沒有入門。課堂中,老師給的隻是針對初學者的一個指導方向,就像告訴一個小朋友不要拿刀就不會不小心割傷手指一樣,但是如果你知道刀的原理,你就知道刀可以用來切水果,可以用來撬罐頭蓋……但是課堂不能一開始就告訴你太多,對於初學者,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什麼是基本的原理呢?就是底層的元認知。拿我們研習社一個小夥伴的話來說,就是帶著“上帝”的心態來認識你所接觸的事物,就像你第一天來到這個地球一樣。比如為什麼會用毛筆?為什麼要用硬筆?為什麼圓形看上去會活潑?……你把這些也許隻有小朋友才會發問的問題解開,或者試圖去接開的過程中,你就慢慢摸到元認知的開關了。

 

後記

這篇文章試圖整理大家在插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關於風格,這篇文章或許是個起點。未來的下篇我會整理出數字媒介的插畫風格,還有一片更廣大的天地。

你究竟學過哪些風格的插畫呢?

經過上一篇文章《插畫風格是如何演化的!插畫風格圖鑒(上)》,大家多少了解到,傳統風格的插畫是怎樣被技術加持,變成了今天我們的數碼插畫。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聚焦於數碼插畫(Digital)的世界,了解究竟現在的技術,給了插畫的哪些諸多的可能性。

這裏,我們將插畫大體簡單看成兩類,一類是矢量插畫,一類是用手繪板(筆)畫出的插畫,這兩類插畫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實現成品的方式和流程,但有可能二者也能相互貫通融合。下麵我會一一講解自己所了解認識的插畫風格。

原畫

原畫一般是指在遊戲、動畫中所繪製的場景、角色等對象,是一種對人物、場景等的設定。一般為數位板手繪起稿,畫出的人物、場景都非常寫實,而整個畫麵又因為應用場景需要而呈現出比較幻想的風格。

在我最早接觸數碼插畫的時候,就是學習的這類畫風。它對實感光線的要求很強,效果要求逼真。精細程度頗高。接受過人物素描訓練,其實也就是多花時間去精細化並上色表現光色關係而已。但後來因為是做UI設計,才發現這類畫風其實隻能在遊戲裏用,並且場景太過複雜,不適合簡約的UI界麵,所以就改變了方向。

畫原畫大部分用數位板/屏,當然現在也有IPad等繪畫工具,大麵積塗色進一步細化渲染光影效果。

在學習原畫的之前,你必須有比較紮實的素描基礎,就容易上手並且迅速掌握。沒有素描基礎,直接用手繪板畫原畫的人也有,但畢竟是少數。

其實現在有很多插畫都是原畫的變種,畫法和原畫類似,隻是稍微改變原有慣用的表現套路。走的是藝術風格,這樣的創作是很有生命力的,因為創作者已經從原有的框架中掙脫出來,走到了自己的軌道裏。比如下麵Laura H. Rubin的作品,削弱了人物身體的立體寫實表達,簡化背景,讓原畫有了其他的可能。

而Janice Sung就更往前進展了一部,除了精致的人物麵部立體細節,其他部分都非常簡化,甚至帶有扁平簡約風格。

因此學習原畫,如果不是用在遊戲當中,完全可以另外闖出一套自己的風格表現形式。

漫畫

首先說明,這裏的漫畫指的是日漫為主。其他漫畫風格暫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列。

漫畫和原畫有點類似,但漫畫需要有很強的線條表現力,相對來說不需要太多立體表現。B站上很多畫漫畫風格的UP主,標題寫著是“插畫”。但我認為漫畫和插畫還是有區別的。當然這不是問題,因為現在很多本來應該用插畫的地方(比如Banner設計、海報設計、運營設計等)有些都會畫成漫畫風格。我猜測可能請的插畫師其實一直學的是日漫風格,畢竟二次元受眾也多,有時候在非二次元的場合看到這樣的風格還是比較意外。

畫風本來就是一個講不清楚的問題,追根溯源,漫畫風格是為故事服務的。所以人物都比較類似,大部分漫畫中的人物基本都呈現完美的九頭身和大眼小嘴的完美人物設定,變化不大。畫的雲朵、樹等等也都趨同。所以漫畫中的對象更像是一套詞彙和語法,在學漫畫的時候,我是抱著學人物結構的心態去練習的。

當然也有風格比較特別的漫畫,比如蔡誌忠、蠟筆小新、辛普森等等另當別論。

漫畫也同樣跳出本身的情節之外,單純展現奇異的幻想式場景。比如下麵是Toko所發的作品。

而更多創作者,有著深厚的漫畫基礎打底,在此基礎上所做的簡化創作讓人耳目一新。比如下麵是Jamie Tran和Meme的作品。

除了日漫以外,還有其他的漫畫風格也一樣經過發展,變為了現在比較流行的描邊插畫風格。

簡筆畫

簡筆畫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插畫種類,它非常隨性,這種隨性自由本身就是創作的優良環境。因此,雖然簡筆畫聽起來很簡單,好像是隻是一個幼兒園畫種,其實反而有著非常蓬勃的生命力。能把簡筆畫玩溜的小家夥,在創作大場景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一定也更少。

我經常提醒我們插畫研習社裏的學員是想要訓練原創力,就利用簡筆畫。一來是簡筆畫的創作時間很短小,手到擒來,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適合上班族。二來是簡筆畫的功能其實是“創作”,就像一個頭像,在短時間內看看能做出多少種不同的表情,從而拓寬你現有的視覺素材。

很多小巧簡單的類圖標的簡易插畫就是從簡筆畫分化發展出來的。而這些小圖標、小插畫,正是形成完整的插畫的一個個必不可少的小元素。

簡筆畫一般用AI就能畫出來,也有用PS畫的,但如果隻是簡單的描邊,AI有很好的控製線條的能力。當然,手繪感的插畫就需要PS/ipad做出來更合適。

卡通繪本

這裏指的卡通,並不是卡通片裏的卡通,而是在童書裏看到的插圖風格,我們也可以把這類風格稱為童書卡通風格。這也是我們日常接觸比較多的插畫風格(很多科班出身的插畫師也是這種風格畫起家的,因為學校老師也是這一脈)。以前曾經是插畫還沒現在這樣應用廣泛的時代,兒童書是一定會配圖的(沒有花花綠綠的可愛的小人,小朋友也沒興趣看書),所以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創作風格。

這個風格的特點,當然也就是可愛。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經驗時間比較長的插畫師,都是傾向這類童書風格,畫的人物大部分非常可愛,十足兒童感。畫麵也呈現溫馨可愛。

下圖是VIVIAN MINEKER的作品,是不是看著小孩子的胖FUFU的臉,就想啃一口?

由於這類風格是寫實+卡通,因此人物的頭部一般較大、眼睛也較大,身體比較小。質感通常很豐富,所以在畫這類風格的插畫時,一般會用PS來創作,有的則用水彩手繪。

當然,這幾年因為互聯網上風格相互融合混搭,所以童書風格裏的人物也慢慢變成了青少年,也不再隻服務於童書的插圖了。

這類童書風格其實非常擅長描繪複雜場景,在現在的運營插畫中也有不少童書風格創作的痕跡。

也有的就將這類童書風格中筆觸技法繼續發展,從畫小朋友到畫成人,和商業插畫對接。

很多學習插畫的小夥伴,在不了解插畫風格的情況下,其實最早接觸的應該就是這類插畫。所以很多插畫的人物畫出來都是兒童卡通風格。其實這類兒童風格的插畫,其中的人物結構是經過了可愛化的變形,比如頭部畫大而身體畫小,如果沒有經過身體基本結構的訓練,對正常比例的人體了如指掌,直接用這樣的方式進入插畫學習,是很難在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比如做公司的運營插畫,尤其是麵對比較強調品牌感的成熟公司)。

這也是我一直告訴大家的,學習插畫不要太早確定自己的風格,多接觸不同的風格以後再慢慢嚐試自己最擅長的。

從童書卡通再獨立出來的一類是繪本風格,其實繪本主要就是偏故事性。但風格中的兒童感沒有改變。

這類風格,據我的感受就是場景非常滿,我也說過童書風格很擅長描繪場景。這種滿滿的環境信息豐富的畫麵,有的情況下就顯得比較負累了(可以對比簡約的扁平插畫)。所以如果能減少對環境複雜度的執著,比如我上麵提到的vivian mineker的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簡化案例。

就像陳丹青在《局部》裏說的:覺得蒙娜麗莎是“過度完成”的作品。很多場景太滿的作品,也依然帶給我同樣的感覺。少了呼吸的空間和形色啟發式的想象力。

線性風格

東方的藝術都很喜歡用線,線條能傳遞的感受是非常複雜的,有時甚至不用上色,表現對象的情態,傳情即可,不求寫實。但東方線性風格則多半最早是從日漫中分化出來,慢慢演變,最後集中形成兩類現代商業插畫風格。一類就是我們在漫畫那部分提到過的描邊風格,這類風格也為扁平插畫所吸收,變得抽象而簡約。

比如下麵是Linn Fritz的作品,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類的細線條描邊插畫。這類插畫通常用AI矢量直接畫出,看似簡單,但對形色控製要求非常高。

還有一類,由於風格走的是寫實,線條也不像描邊插畫那樣是始終保持同一尺寸,而是根據外形特點而粗細不一,類手繪的畫法。

比如Redouane Sayah的作品,就是這類風格的代表。

這種風格通常色彩都很鮮豔,而畫麵衝擊力比較強,帶著美漫的特點。之前看過有人把這種風格稱為潮流插畫(也是現在插畫風格太多太混亂準確命名已經無力了),其實這類風格還夾雜了一點波普風格在其中,具體叫什麼,真的不重要了。

還有一種線條繼續發展出的就是東方古風,古風插畫就有點模擬古代的工筆線條,但同時應用上了數字化的藝術技法。比如倪傳婧的作品(下圖)。

東方古風的一個特點就是配色上不能太出挑,要圍繞複古配色的感覺來。後來很多喜歡這類風格的,也就把用線這點繼承過去,雖然不是描古,但也沒那麼多講究了。

扁平矢量風格

扁平風格是非常新才流行起來的風格,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風格。你可以看到在所有插畫風格中,扁平風格是最簡約的(甚至簡約過簡筆畫),尤其是在場景塑造方麵給足了空間。

在上麵所有介紹過的插畫風格中(除了簡筆畫),每類風格多少都偏重寫實。寫實場景、人物等對象,利用光影、層次製造比較豐富的立體感,以使畫麵看起來具備逼真的辨識度。而扁平插畫是逆向而行,它把形式抽離出來,著重在形狀、色彩和質感。

扁平插畫最早是從歐美流行過來的,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在UI界麵上,你可以發現,在簡約的設計中,如果突然出現一塊非常複雜的傳統插畫,看起來風格是有點出位的。而以前用AI畫的插畫,基本也是以寫實為主,“漸變工具”、“網格工具”還是一個常用的營造立體感的工具。

也許是扁平的視覺概念吸引了部分插畫創作者,把自己的插畫改造成以幾何抽象的方式,這需要一定的處理技巧,也是對原有插畫細節的取舍。早期的扁平插畫的抽象比例非常高,是從用AI畫抽象圖標這樣的思路一路繼承過來的。

扁平插畫也有從工具不同分為矢量扁平插畫和手繪扁平插畫,前者主要使用AI來畫,輪廓非常精準,而後者則多是用PS/ipad等直接類似用筆畫出,輪廓帶著隨機性。但是不管輪廓效果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扁平插畫的畫麵重點放在了形狀、色彩的組合上,而非寫實。這也是很多人學習扁平插畫的一個難點。

而後來的扁平插畫就開始加入了更多手繪的元素,比如顆粒、紋理還有手繪線條。為了避免寫實,也把人物做了誇張處理。

下圖中Malika的極簡風格的插畫就是用AI精準控製了輪廓造型。

而下圖中geraldinesy的插畫作品則用了手繪的方式來得到形狀並且增加了豐富的紋理質感。

以上,所介紹的插畫風格都能用不同的工具所實現。所以,以前傳統的那種依賴工具不同而產生不同效果的模式就慢慢被取代了。比如PS既能畫原畫、漫畫又能畫扁平插畫等,同樣ipad、AI也是如此,並不局限(除了AI稍微特殊在矢量這一設定上,但其實也能通過結合PS而改變)。如果你在學習數碼插畫仍然糾結在用什麼工具上,那麼隻能說明你還沒入門。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嗎?

這也是初學者的普遍困惑:我究竟應該學習什麼風格好?如果不是特別喜歡某類風格的話。我給初學者的建議第一仍然是基礎素描、速寫和簡筆畫(不管你是哪個風格),第二就是廣泛了解,第三則是一門深入。

素描、速寫和簡筆畫的要點,我會在另外一篇文章裏詳細講,這裏隻單列出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切插畫的基礎,基礎就是根,就是樹能長多高多大的源頭。插畫這條路,你是走一天,還是一年,還是十年,一輩子……取決了你的根紮得有多深多牢固。

廣泛了解,但是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比如看看B站上其他類畫種的繪製過程就好。隻要基礎打得牢,其實不需要動手,也能看出關鍵所在。了解以後,吸收這些畫種的長項,拿來和自己的插畫創作巧妙結合。

最後就是一門深入。一門深入遇到的問題就是,哪一門去深入呢?我的答案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走,不要按照流行的喜好走。很多人因為流行某一個風格就去學這類風格,留下的後患就是自己永遠是在臨摹參考別人的風格,除非你學得足夠快,快到超過了潮流轉變,否則當你又跟著潮流不斷變換自己的風格,遲早會遇到“學不動”的一天。

隻要你摸索到自己的風格,就按照這個風格不斷深入下去,潮流永遠是個輪回,等它再輪一圈回到你這裏來的時候,你就是這個領域的王者。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花很長時間。

焦慮和沒有耐性,是初學者最大的心裏狀況。當然,不跟著潮流走,不代表不關注潮流。跟著潮流趨勢做適當的改變調整,背後的支柱還是基礎。風格建立其實是初學者還不需要去考慮的問題,隻需要跟著喜好,一步步跟著練習,答案自動就會出現。

其實我知道很多人對基礎是不太能提起興趣的,是不夠“刺激”且也覺得“常談”那一類,但是我仍然要反複提到,學基礎就是積累資產,而其他跟隨潮流又不是你自己真心喜歡的蜻蜓點水的學習,更多隻是一種消耗。

來源:飛屋設計
标签:插畫風格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