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平面設計 > 設計理論 >

日本動畫簡史

作者:未知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3-02

 

    日本是20世紀70年代崛起的動畫片大國。其動畫片作品以巨大的數量、鮮明的民族韻味與獨特夸張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動畫片影壇獨擅勝場。近年來,日本動畫片不僅席卷亞洲,而且屢屢打人歐美市場,取得不凡的業績。從較早的《阿基拉》《攻殼機動隊》到近年來好評如潮的《幽靈公主》《寵物小精靈》(又譯作《口袋妖怪》)、《千與千尋的神隱》等,在歐美都廣受歡迎。其影響力直逼動畫片王國美國。
    日本動畫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萌芽時期(1917~1945)、探索時期(1946~1973)、成熟時期(1974~1989)和分化時期(1990一)。
    千與千尋
    下川凹夫制作的《芋川椋三玄關?一番之卷>  (1917)被認為是日本的第一部動畫片,也有一說是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和戰》(1917)或幸內純一的<堝凹內名刁》(1917),這三人為日本動畫的發展做出了啟蒙性質的貢獻。政岡憲三和他的弟子瀨尾光世則完成了日本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力與世間女子》(1933)。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瀨尾光世還拍攝了許多美化軍國主義、鼓吹侵略的“國策”動畫片,如“桃太郎”系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太郎?海上神兵》(1944)。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戰后,有些人開始制作反戰題材的動畫片,受到歡迎,影響也較為深遠。此外,還有一些業內人士對不同的動畫題材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尤其是大藤信郎,在日本擁有極高的知名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獎”更成為日本一流的動畫片獎項,他拍攝的《鯨魚》(黑白版:1927;彩色版:1952)成為首部獲得國際獎項的日本動畫片。這位被稱為日本動畫界“怪人”的動畫家,采用皮影戲的原理和日本獨有的千代紙作畫,代表作還有《馬具田城的盜賊》(1926)、《孫悟空物語》(1926)、《珍說古田御殿》(1928)、《竹取物語》(1961)等。20世紀60、70年代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日本動漫之父”、創立了蟲制作公司的手冢治蟲的崛起。他的《鐵臂阿童木》(1963)、《森林大帝》(1965)、和《原子小金剛》(1963)等把日本動畫片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他還拍攝了《展覽會的畫》(1966)等實驗性動畫片。
    櫻花大戰
    1974年,日本動畫進入了成熟期。成熟期的初期,以眾多sF類動畫為契機,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樹本晴彥、宮崎駿等著名動畫家開始為觀眾所熟悉。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創始人之一,還執導了《機動戰士GUNDAM》(1979)、《機動戰士GUNDAM?夏亞的反擊》(1988)、《機動戰士GUNDAM F91》(1991)、《Turn V GUN.DAM》(2000)等“GUNDAM'’系列的部分動畫作品,此外,他還是《海之特利頓》(又譯《小飛龍》,1972)、《傳說巨神伊汀》(1980)、《圣戰士DANBAIN》(1983)、《BEAIN POWER》(1998)等作品的原作、監督。河森正治起初是作為《超時空要塞Macross》  (1982)的機械設定開始嶄露頭角,自劇場版《超時空要塞Macross?愛,還記得嗎?》(1984)、《超時空要塞Macross?Flash Back 2012》  (1987)  、    (2002)等作品都是由他擔任監督的。而以宮崎駿、高田勛為首的吉卜力工作室則以劇場版動畫為媒介,走出了一條與sF動畫完全不同的創作道路,在動畫界獨領風騷。他們的作品不但劇情、畫技與制作達到超一流水準,更重要的是,還深觸到人類心靈深處,探討了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的神隱>  (2001)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和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摘取桂冠,再度向世人證明了日本動畫片的實力。他的其他著名作品還有《風之谷》(1984)、《天空之城LAPUTA》(1986)、《鄰居家的豆豆龍》  (1988)、  《螢火蟲之墓》(1988)、《魔女宅急便》(1989)、《童年的點點滴滴》(1991)、《紅豬》(1992)、《幽靈公主》(1997)等。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OVA動畫片繁榮發展的時期,以平野俊貴制作的《吸血姬美夕》(1988)、<冥王計劃ZEORAIMA》(1989)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作品,開創了OVA的“黃金時代”。
    超時空要塞
    在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動畫曾一度進入了“冰河時期”,但隨著庵野秀明的《新世紀EVANGELION》(1995)的推出,“冰河”開始解凍,日本動畫又進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這以后,日本動畫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動畫題材與制作人員也開始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分化,動畫的制作者中既有像淺香守生這樣擅長制作    據日本因特網站刊載的資料統計,自1960年至2001年,日本共生產電影版和電視版的動畫片2403部,其中電影版901部,電視版1502部。單看這個數字,似不多,但如果把每部電視版的分集累計起來,那么其數字將是十分驚人的。
    日本的動畫制作公司,除了資金雄厚、有著獨立企劃、制作、發行能力的東映動畫、吉卜力工作室、GANIAX、Sunrise等這些制作了許多知名動畫片的大型公司外,還有許多像童夢、ProduetionI.G這樣的僅以承接畫面制作為主的“作坊”式工作室或公司。
    日本動畫以“機器人”“美少女”為號召,走出了一條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動畫之路。
    怪醫黑杰克
    他們的動畫業已經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獨特商業運作體系,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尋找賣點,注重商業性,是日本動畫片的突出特點。日本動畫商或以感官刺激為主的大制作占領成人市場和青年人市場,或以簡練得近乎符號的造型、戲謔的語言、多達百集甚至數百集超長篇幅的低幼卡通,去占領兒童市場。由于強調商業性,必須加快生產速度,因此日本的動畫片除了《千與千尋的神隱》一類精心制作外,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圖快而缺少表情和細節的刻畫,動作生硬或口動而目呆的死畫面隨處可見。至于優秀的動畫片,則大都追求一種唯美主義,不僅背景畫得細膩逼真,深度感和層次感都很好,而且將男女角色都描繪得極為標致靚麗:一律的頎身修腿,長發飄逸,大大的美目里眸子黑潤,瑩光閃耀;男子肌肉飽滿,個個像健美運動員,女子豐胸翹臀,個個賽模特。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帶有唯美化模式化的日本動畫人物造型。這其實也是為了迎合青少年的審美追求。從整體上看,日本動畫片基本采用寫實風格,對形象作變形處理的不多。這無外乎也是從商業角度出發,因為寫實風格順從了大多數人的欣賞習慣。此外,日本動畫片在組合驅動畫面產生最為強效的動態視覺方面,可謂費盡心機。它們充分調動電影語言,全方位變更鏡頭角度,加快場面切換速度,頻繁移動背景,增添示意線,強化光影效果和音響效果,以此造成對觀眾視覺神經的猛烈沖擊。拋開故事情節不言,上述手段的運用是日本動畫片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精明的日本動畫商還根據觀眾口味的變化隨時對作品的表現手段做出相應調整。正因為如此,日本動畫片在全世界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群,得到了不同膚色、種族的欣賞者的認可,自然也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貓眼
    科技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民眾富足,是日本人得以“大和民族”自詡自矜的資本,而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地震頻繁、人口密集所帶來的隱憂和恐懼,又是籠罩在他們心靈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與此相連帶的是日本右翼勢力中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情結和稱霸世界的侵略野心。這些都深刻影響著日本動畫片的母題和審美取向,是一部分日本動畫片充斥暴力、殺戮、征服、武士道精神、色情或及時行樂的消極頹廢人生觀的根本原因。按市場需求確定選題,充分利用電腦給制作提速,盡力降低成本,縮短出品周期,依靠巨大的片量爭奪市場,以獲取最可觀的利潤,這些固然是日本動畫業賴以驕人的長處,但同時帶給它的卻是難以克服的痼疾,即:影片的媚俗傾向、胡編妄作和粗制濫造。以日本的經濟實力,加之90多年制作經驗的雄厚積累,日本動畫業卻沒能像迪斯尼那樣留下40余部《白雪公主》似的膾炙人口、影響全球的經典大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