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網頁UI > 用戶體驗 >

人臉識別功能的用戶體驗設計優化

作者:盟主萌長蘇 來源:點融設計中心DDC 時間:2016-08-09

一、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現狀

人臉識別技術是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一種,因其相對其它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優點而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近幾年,隨著科技發展日趨成熟,人臉識別技術開始應用於移動端。比如支付寶的人臉支付,一些電子商務應用的人臉登陸,以及投資理財類應用的實名認證功能等。本文討論的是在點融借款APP上,人臉識別功能的用戶體驗設計優化。

二、人臉識別功能設計優化

首先詳細說明下我們所需要優化的對象。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對點融借款APP上的實名認證的功能進行用戶體驗設計優化。詳細的說,產品的功能為:用戶需要通過人臉識別來驗證用戶注冊身份與其實際身份相同。而我們這次設計的目標,是對這個功能進行優化,讓用戶的使用過程更加流暢。

一)人臉識別功能設計優化概述

人臉識別功能優化設計流程分為三大部分,通俗的來說即: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設計方案)和驗證解決方案。對於優化設計來說,首先需要明確原設計的問題是什麼,找到優化設計的目的。在目的確定之後,給出解決方案並且不斷推敲測試。最後確定了設計方案之後,驗證設計結果並找到下次迭代優化的方向。

二)原人臉識別設計問題收集

1. 資料收集

在我們著手優化設計之前,需要先了解用戶使用原設計的現狀(包括了解技術實現原理),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需求分析。
 

通過技術實現原理的資料調研了解到,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有兩步驟:第一步是對人臉的檢測和定位,簡單的理解來說就是輸入人臉圖像;第二步是對人臉圖像進行特征的提取和識別。落實到具體的產品功能上,可以這麼理解:首先我們需要用戶通過APP錄入自己的臉部圖像,在這之後,APP會對用戶的臉部圖像進行提取識別,與用戶身份證照進行比對,來判斷注冊用戶的信息是否為本人信息。
 

2.  可用性測試

原設計版本的流程為(如下圖所示):
 

  1. 1.用戶進入實名認證功能,出現人臉識別對用戶的拍攝要求提示,用戶閱讀結束之後開始人臉識別過程。
  2. 2.在人臉識別的過程中,用戶需要根據系統隨機給出的要求,聽從提示來完成動作錄入。
  3. 3.在用戶完成了系統給出的動作錄入之後,系統會根據用戶操作過程中錄入的圖片對比身份證照片來分辨對比,最後告知用戶驗證結果。

圖1

為了找出原設計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小範圍的可用性測試。我們隨機抽取了5個被試,其中男性3名,女性2名,年齡跨度為20-50歲,職業各異。測試要求被試自主完成人臉識別功能操作(即自主完成錄入人臉的操作),以發現原設計的問題。測試結果為:有一位被試能在一遍以內獨立完成人臉錄入,有一位被試無法自主完成人臉識別錄入。兩位被試嚐試兩次完成測試,一位被試嚐試三次完成測試。
 

在結束測試後,我們根據用戶操作的表現進行簡短的訪談,得到以下幾個問題點:
 

  1. 1.功能引導頁面的圖文表達存在理解歧義。被試不能根據功能引導頁面的提示內容明白接下來的操作需要準備什麼。
  2. 2.在錄入人臉圖像的過程中,被試感覺每個動作間隔時間短,來不及看動畫演示視頻。
  3. 3.對動畫演示視頻傳達的內容不清晰,有時候不知道該看文字提示還是看動畫演示視頻。
  4. 4.在“動作錄入區域”,被試不知道取景框的位置。

通過以上測試,我們發現對於用戶來說“人臉識別”不是一個常見的功能,為了順利完成操作,用戶需要得到充分的提示,包括操作前的提示,操作過程中的指示以及操作結束後的反饋。
 

  1. 1.操作前的提示:在功能的引導頁面應該明確告知用戶完成操作所需要遵從的條件,以及告知用戶需要注意接下來的語音提示。
  2. 2.操作過程中的提示:需要明確告知用戶在什麼區域完成什麼動作,以及怎麼完成這些操作。

三)人臉識別功能優化的設計方案

在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後,我們需要針對需求分析結果給出解決方案,確定功能的信息架構,並且迭代推敲設計方案。
 

1. 設計優化方案闡述

針對需求分析,我們開始嚐試針對以上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點:
 

  1. 1.操作前的提示:完善和明確功能引導頁面信息,告知用戶操作需要注意事項
  2. 2.操作前的提示:語音提示在用戶做動作錄入人臉圖像的過程中消耗最小最容易被用戶接受,所以在用戶進入“人臉動作錄入”頁面之前提示用戶在接下來的操作中注意跟隨語音提示。
  3. 3.操作過程中的提示:因為人在面對陌生指示時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來接受新信息,所以我們在可技術可控的範圍內對人臉識別sdk進行調整至用戶適應的速度。
  4. 4.操作過程中的提示:調整人臉識別的界面信息結構。因為技術方面的限製,這個界面依舊需要保留“視頻演示區域”和“動作錄入區域”。與原設計不同的是,我們將“視頻演示區域”和“動作錄入區域”換了位置。在“視頻演示區域”增加了當前所需完成的動作個數的提示,以便讓用戶預知操作進度。在“人臉錄入區域”,我們重新設計了取景框的圖標,以便用戶更清楚的得知取景框是用戶的正臉放置的區域。以及,在此做了聚焦的視覺效果,引導用戶進行對焦。

圖2

四)人臉識別功能優化設計的驗證

在功能上線之前,我們又進行了一次小範圍的可用性測試以驗證設計結果。我們隨機抽取了5名被試,其中男性2名女性3名,年齡跨度為23-32歲。測試要求被試們在沒有任何外界指導的情況下自主完成人臉識別功能的操作,結果為:5位被試中有2位被試能夠1次性自主完成操作,其餘三位被試操作兩次完成任務。從兩次可用性測試的結果對比可以看出,優化設計後的版本用戶使用的流暢度要高於設計前的版本。
 

除了在產品上線前的可用性測試之外,產品上線後的用戶使用數據同樣是驗證設計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通常情況下,用戶數據作為驗證設計的趨勢標準,而可用性測試則能幫助設計師更深入的挖掘出現有設計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的設計迭代提供依據。
 

三、人臉識別功能優化設計總結

在人臉識別功能優化設計的項目中,主要以“三步走”的流程完成了設計。在這裏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最後的“驗證解決方案”步驟,通常情況之下,新人交互設計師比較容易忽略這一步驟。實際上,這一步驟能驗證前兩步正確與否,也是承接下一次設計迭代的起源。

Via: dianrong

标签:人臉識別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