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攝影基礎:深度剖析景深

作者:佚名 來源:迪派 時間:2007-04-03

  除了曝光和測光的復雜方面之外,攝影愛好者通常會發現景深是最難掌握的一個概念。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這是一個基于主觀判斷的假設的系數。如果說有人確實對這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予以重視的話,那么另一些人則僅是為了應付夜校課程而死記硬背,而許多人幾乎完全忽視技術問題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東西。我得承認,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個抽象的理論,當時關于“彌散圈”的講稿頗能說明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后來,我終于體會到景深在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為了創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實用價值。下面我將以完全實用的術語逐步介紹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個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論

  通俗地說,景深就是在所調焦點前后延伸出來的“可接受的清晰區域”。

  實際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觀賞者看來,這一平面前后的物體也可能會顯得相當清晰。清晰范圍的差別基于好幾方面的標準,在下面幾個部分中我們就會接觸到。教科書在解釋景深時往往要討論“最小彌散圈”,但那是一個對于實際應用并非必要的技術問題。

  例如:你在天然動物園將鏡頭焦點調在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這時老虎的嘴,還有其身后的樹皮,在最終的照片上也顯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當你的視線從調焦點眼睛移開時,模糊的程度就逐漸加大。在近處前景和遠處背景上的物體離虎頭越遠清晰度就越差。

選擇“合適的”光圈

  光圈口徑是影響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說,小口徑光圈(由較大的f/數值表示),比如f/16或f/22,產生廣泛的清晰調焦范圍。相反,大口徑光圈(由較小的f/數值表示),比如f/2.8或f/4,產生短淺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圍要小得多。


f/32


f/1.4

  創作一幅作品而非簡單地拍照,光圈的選擇就是一個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時,你也應該在可行的情況下選用最合適的光圈和速度的組合。然而要注意,因為手持相機拍攝,如果長時間曝光,被攝體的移動或相機的抖動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協的辦法:選擇一個遠非理想的較大光圈以保持足夠的快門速度。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拍攝一處石頭拱廊形成框架的場景照片,把焦點放在靠近中景的噴泉處并按下快門。實拍6張,第一張用f/4,第2張用f/5.6,以此類推直到用f/22拍,然后仔細觀察所印出來的8×10英寸照片(由于根據沖印出來的照片來說,網上圖片不太具有說明意義)。

  用f/4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這一切看起來“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預期的標準。用f/16拍出的拱廊、噴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顯得夠清晰,很多人都認為這張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則模糊不清,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門且沒用三腳架而造成了相機抖動。

标签:景深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