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世紀90年代,人類已邁入了“新經濟”時代。正如西方經濟學家所言,體驗經濟已成為繼產品經濟、商品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
派恩與吉爾摩的《體驗經濟》和謝佐夫的《體驗設計》為新世紀的經濟界和設計界展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和設計方向。
產品設計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它是時代經濟、技術和文化的內在反映。作為經濟提供物的基石――產品的屬性也隨著經濟形態的變化而變化,相對于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它的屬性也由自然的向標準化再向定制化以及人性化發展。以消費經驗為設計核心的體驗設計是體驗經濟理論與商品市場戰略結合的產物。體驗設計的理論逐漸成為現代企業開發產品的重要依據。比如:耐克公司、迪斯尼主題樂園、主題性餐廳等。總之,體驗經濟、體驗設計目前在世界上處于發展階段,本文將以體驗經濟、體驗設計以及體驗為基點,對體驗經濟時代下的產品設計特征作深入剖析,在新經濟領域中,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和設計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體驗經濟與體驗設計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談到這樣一個現象:有一次,他在東南亞一帶旅行,途中他看見人們排著長隊進入小木屋體驗真“冰”的感受。于是他預言,未來的經濟可能轉型為體驗經濟。
那么什么是體驗經濟呢?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文中所言,體驗本身代表一種已經存在的,先前并沒有被清楚表達出來的經濟產出類型。是自20世紀90年代繼服務性經濟之后的又一全新經濟發展階段,它是一種開放式互動經濟形式,主要強調商業活動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其靈魂和核心是主題體驗設計。
那么什么又是體驗設計呢?謝佐夫在《體驗設計》中對其定義為:它是將消費者的參與融入設計中,是企業把服務作為“舞臺”,產品作為“道具”,環境作為“布景”,使消費者在商業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過程。諸如“我去過那里,我做過那個”成為時尚的流行語。
3、體驗
體驗這個概念來自心理學,但是,體驗的含義遠遠超過了心理學范圍。《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故事,子貢經過漢水南岸,看見一個老翁正在抱甕汲水澆地,問他為何不用桔槔,用力少而見效多。而老翁答道: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機巧之類的事,有了機巧之類的事必定會出現機變之類的心思。由此呈現出中國古人樸素的體驗意識,習慣于對自身的體悟,工作不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更是體驗個人存在的“劇場”。
“體驗事實上是當一個人達到情緒、體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時,他意識中產生的美好感覺。”(派恩語)它是主體對客體的刺激產生的內在反映。主體并不是憑空臆造體驗,而是需要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之下所體現,它具有很大的個體性、主觀性,因而具有不確定性。一方面,對于同一客體,不同主體會產生體驗的差異性。體驗是以每個人的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任何一種體驗其實都是某個人本身心智狀態與那些籌劃時間之間互動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同一主體對同一客體在不同時間、地點也會產生不同的體驗情感,同一客體在不同時間、地點會產生相應的視知覺、情緒、思維、關聯、行動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必然影響體驗活動。
作為“道具”的產品在設計中主體對客體的體驗層次表現為:首先是在消費體驗識別和設計編碼階段,一方面,是設計師主體對消費者客體的體驗識別。“瞽者無以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乎鐘鼓之聲”,必須針對消費客體的特性與需求作充分、準確的體驗識別。另一方面,設計師對物的屬性的體驗識別,這是定位產品的功能與形式的基礎。我國書畫家對于制硯的石材天然品性的揣摩,比如講究端石的細膩,魯石的嫩潤等,無不包含著對宇宙萬物中生命之氣的仰慕和感性把握。其次是,在設計解碼和體驗市場化過程中,消費者主體對于產品客體的解碼和體驗。
正如偉大鋼琴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所言:“掌握精湛鋼琴演奏技巧的秘訣是――不要碰到旁邊的琴鍵。”同理,完美的產品設計同樣來源于主體對客體的準確體驗。
4、作為“道具”的產品設計特征
(1)、游戲化、娛樂性。
德國思想家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有個著名論斷:“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完全是人。”在體驗經濟時代,產品的娛樂性、游戲化正是人們本性回歸的體現,是人們日益追求一種休閑的、愉悅的生活方式。娛樂不僅是一種最古老的體驗之一,而且在當今是一種更高級的、最普遍的體驗。首先是隨著電子、信息、網絡科技的發展,電子游戲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2001年日本經濟大約20%由電子游戲產生,該產業在韓國的產值達200億美元。其次是在卡通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成為龐大的消費群體,由于社會、經濟的急劇變化,設計風格和觀念也發生著迅速的變化,一種娛樂性的、游戲化的、不確定的設計風格日益影響著產品設計。最后是伴隨科技的發展,自動控制技術使消費者與產品使用之間憑借的是遙控技術。產品由三維實體到平面圖像,屏幕化、圖像化顯示了娛樂、游戲傾向。總之,在體驗經濟時代,娛樂性、游戲化是產品的普遍特征。
(2)、人性化、互動參與性。
體驗經濟本身是一種開放式、互動性的經濟,體驗設計的終極目標之一便是人的自主性。產品作為道具,應該給予消費者更互動、更獨特的體驗,以獲取充分的人性化的體驗價值。工業化初期,人們關注產品的物理功能,引發了后來的“手工藝運動”、“新藝術運動”,初次涉及人性化理念。現代主義設計才正式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但標準化的生產模式更本不存在創造或發明一個人自己的個性問題,而是一個順應或選擇一個市場所提供的原型性的個性的問題。只有在服務經濟、體驗經濟時代下,人們的需求才是高度的人性化,甚至是單獨的、純個人性的精神層面。
在體驗經濟時代,產品的人性化、互動參與性表現為:一是在設計、生產過程中的大規模定制。人們的消費需求已由低層次的物理功能需求轉向高層次的精神功能需求,產品的差異性、人性化成為人們選購產品的價值取向。大規模定制有效地滿足了顧客的特殊需求,提供了優質價廉、充滿人性的產品。三維摸擬技術為大規模定制提供了基礎,位于美國加州的視算科技公司的“虛擬實境中心”能夠隨時處理信息、三維空間立體模擬產品,工程師與顧客在其中可以無止境地嘗試、試驗產品設計。二是在使用過程中的DIY(do it yourself)。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個性購買模塊化的產品部件,按自己的需要組合。撇開個人電腦的組裝不說,2000年,伊萊克斯特設插式可換門板,并配有多種材質和顏色的擱架,使冰箱的面板、內部配件均可按照消費者的意愿更換。當然在使用過程中最高層面上的參與、互動來源于人與產品的情感交流。
(3)、非物質化、虛無性。
《理由》雜志編輯威吉利亞-波斯特爾指出:“實際上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經濟系統中,大量的財富不以實物的形式而存在。”在體驗經濟時代,體驗無論是作為一種產品、還是服務以及經濟提供物,數字化、信息化、服務化、體驗化的非物質特征是其重要屬性。
產品的非物質現象呈現出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從超薄到微型再到隱型。美國利用光刻技術制造的齒輪、連桿組件的寬度不超過100微米。同時微型化技術帶來設計觀念的變化,“形式追隨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二是從三維到平面。伴隨科技的發展,自動控制技術使消費者與產品使用之間憑借的是遙控、網絡信息技術。消費者是利用自身與屏幕圖像的對話來體驗產品。在產品設計中的平面化因素的強化,使它向非物質化狀態漸近。
正如馬克-第亞尼所說:以電腦為中心的生活開辟了一條新的地平線。人類社會正處在由高度發達物質社會向非物質社會過渡,形式的非物質化,功能的超級化,逐漸使設計脫離的物質層面,向純精神的東西靠近。
(4)、情感化、純精神性。
在體驗經濟時代,設計越來越追求“一種無目的性的、不可預料的和無法準確測定的抒情價值”(馬克-第亞尼語),大量設計的是“種種能引起詩意反應的物品”。消費者是根據感性和意向來選擇商品,社會已進入文化和精神的消費時代,根據馬斯洛的層級需求理論,體驗設計將傳統設計對人的生硨桶踩?鵲筒憒蔚男棖蟮墓刈⒗┐蟮蕉韻?顏叩淖宰鵂白暈壹壑凳迪值雀卟憒蔚木?裥棖蟮乃伎肌?br>
體驗是認知內化的催化劑,它起著將主題的已有經驗與新知銜接、貫通,并幫助主體完成認識升華的作用,它引導主體從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產生感悟人的三個情感體驗階段。一是物境狀態。重視對顧客的感官刺激,加強產品的感知化。一種體驗越是充滿感覺就越是值得記憶和回憶,為使產品更具有體驗價值,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某些感官要素,增強顧客與產品相互交流的感覺。因此,設計者必須從視覺、觸覺、味覺、聽覺和嗅覺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突出產品的感官特征,使其容易被感知,創造良好的情感體驗。例如,在聽覺方面,對汽車開、關門聲音的體驗設計,在視覺方面,顯示器由超平到純平再到等離子等等。二是情境狀態。
一方面是人對產品的關愛情境,另一方面是產品對人、社會以及自然的關愛情境。物品具有自身的靈魂,它的價值符號是擁有者身份、地位以及權利的象征。人與產品之間必然會形成互動的關愛情境。在產品設計系統中,我們來體會LG企業給予消費者意外驚喜,其售后服務中,企業隨時電話關注對你的服務質量。給消費者一分獨特的消費體驗,企業就是從小處深深地感化著顧客,吸引著顧客。三是更高層次的意境狀態。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在體驗經濟時代,應追求“意在設計先”,設計具有強烈吸引力的良好主題,尋求和諧的道具、布景,創造感人肺腑的劇場,產出豐富的、獨特的體驗價值。
5、結論
產品設計是時代經濟、技術和文化的內在反映,而在體驗經濟時代,企業必須以服務為“舞臺”,產品為“道具”,環境為“布景”,創造一種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令人深思的獨特體驗價值,它必然導致設計文化的變革。在當下深入研究體驗經濟的思想、體驗設計及其產品設計特征,促進中外設計交互作用,迎接“中國設計”時代的召喚,是設計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體驗經濟》 B ? 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非物質社會》 馬克?第亞尼編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3、《藝術設計縱橫談》 朱孝岳著 江西美術出版社。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手繪在工業設計中的重要設計理論2010-01-25
產品設計的情趣化表現設計理論2007-05-13
人體工程學詞匯解釋設計理論2006-10-07
日韓產品設計為何有文化設計理論200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