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設計資訊 > 設計新聞 >

廣州亞運會部分場館效果圖曝光 12場館明年3月竣工

作者:佚名 來源:南方網 時間:2009-06-08
     6月3日,廣州亞組委場館器材部部長彭高峰、有關設計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廣州亞運會部分新建場館規劃建設情況,據介紹,廣州亞運會12個新建場館將于明年3月陸續竣工。

廣州亞運會場館效果圖

    彭高峰介紹,廣州亞運會新建場館12個,規劃建設新建場館,既考慮了亞運賽事組織運行需要,又注重與廣州城市發展建設緊密結合,著重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新建場館的設計注重滿足國際體育大賽的體育功能要求,以及全民健身的需要,強調場館與場地周邊環境的和諧,重視新技術的應用,體現嶺南文化特征。他透露,目前,12個新建場館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按計劃將于明年3月陸續竣工。其中,亞運城體育館綜合館地上結構工程正抓緊施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混凝土結構施工已基本完成,南沙體育館已開始封頂。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潘勇、建筑師林冬娜,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研究院副院長孫一民分別介紹了亞運城綜合體育館、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和南沙體育館的設計方案。

      亞運城綜合體育館包括體操館、臺球館、壁球館及廣州亞運歷史博物館,賽后將成為廣州新城集體育、商業、公共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建筑綜合體,服務于市民。其中,體操館設固定觀眾席位6233個,賽后可改造為8000座籃球館,具有多種功能靈活性。為適應表現體操這一頗具藝術魅力的體育項目的需要,該館的設計構思凸顯了“飄逸彩帶”的主題,用流動的線條展現嶺南建筑輕靈飄逸的神韻,打造獨一無二的建筑風格,建筑造型新穎獨特,具有強烈標志性。而且結構復雜多變,使用多種工程新技術和多種節能新技術,減少能耗,綠色環保,屋面雨水可以收集再利用。
 
      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包括自行車館、輪滑場、極限運動中心區等。該中心的設計充分結合了舉辦項目的特點,采用蘊含極限運動之極、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風尚潮流之風的“極、核、旋、風”理念。其中,自行車館的造型設計充分考慮了南方地區濕熱多雨的特點,借鑒騎樓街的做法,在東西向設計了遮蔭外廊,南北向設計自然通風窗引導氣流。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是亞運會游泳跳水項目的主要比賽場館,將舉行游泳、跳水和現代五項游泳比賽及亞殘會游泳比賽,賽后將作為國家南方訓練基地,滿足國家隊冬訓及亞運會之后舉行重大賽事的要求。該館總坐席數為4584座,分別設置了標準比賽池(含移動池岸)、訓練池、跳水池。其設計力求與原基地環境相協調,總體布局上延續了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總體規劃設計理念,游泳館主體造型采用雙色螺旋流動造型,主體建筑白色和藍色相間,既巧妙地隱喻了廣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對主體育場“飄帶”曲線的延續。同時通過相互穿插流動造型,結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滿足了建筑內部空間高度、采光通風、建筑節能以及合理布置設備管道的需求。

      南沙體育館是亞運會武術比賽場館,其外殼的九個曲面單元,單元間片片層疊,并分為南北兩組以比賽大廳圓心為中心呈螺旋放射狀展開。這樣處理的目的是將單一的建筑體量一分為二,并以一種富有動感的方式將兩者緊密聯系,隱喻了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陰陽俱合,天人合一”。結合廣東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的特征,借鑒了富有肌理變化的“海螺”外殼作為造型設計的意向,創造出一種蘊含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形態。在滿足了亞運比賽要求的前提下,更多的考慮了賽后舉辦各種比賽和活動的需求,其中,比賽大廳可利用活動看臺組合變化來適應各種比賽對于場地的不同要求,力求達到場地適應性的最大化。屋頂設置了大面積的頂天窗及電動遮陽系統,可調節大廳內光線的強弱,在平時可利用自然采光進行各種活動,節約能源。主體鋼結構部分采用了先進的雙層環形張弦穹頂結構,主跨度達到了98米,為目前國內此類結構的最大跨度。

以下為更多場館效果圖: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