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設計資訊 > 設計新聞 >

荷蘭藝線首場線下活動啟動,在河北阿那亞體驗荷蘭魔法!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時間:2021-05-17

盡管疫情阻礙了全球文化交流活動,但通過在線藝術文化平台為受眾帶來視聽盛宴已成為了新選項。

作為迄今為止向中國觀眾展示數量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在線國際藝術項目,由荷蘭駐華大使館發起並推出的“荷蘭藝線” (Netherlands Cultural Institute Online簡稱:NCIO)廣受好評。5月14日其線下延展係列活動“荷蘭藝線·現場”(NCIO·LIVE)正式啟動。

首場活動“荷蘭藝線·現場×阿那亞”把荷蘭藝術帶到了中國藝術旅遊度假勝地阿那亞社區(Aranya),為觀眾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放映活動和藝術講座。

“荷蘭藝線·現場”開幕當晚,荷蘭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何甫開場致辭,向到場觀眾介紹了荷蘭建築和設計如此成功的原因,並宣布啟動了本次“荷蘭藝線·現場”活動的全國之旅。

圖片荷蘭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何甫開場致辭 圖/©在野工作室

何甫介紹道,荷蘭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擁有創新、藝術的曆史沿革,且荷蘭人熱愛發明,無畏探險;曆代的創新與貿易精神為傳統與現代藝術發展提供了啟迪與無盡的寶藏,成就了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如倫勃朗、維米爾、艾伯特·庫普等,他們的藝術作品享譽國內外,同時荷蘭社會也十分注重打造全民性和開放性的音樂廳、博物館等藝術場所,使荷蘭的藝術瑰寶至今仍聞名遐邇。

尤為重要的是,荷蘭藝術聯結了世界,並孜孜不倦地與世界各民族各文化和諧地交流融合,何甫把這稱為“荷蘭魔法”。這些優秀的荷蘭設計與建築以及偉大的藝術與音樂也在“荷蘭藝線·現場”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現場係列活動 精彩紛呈

自去年12月起,荷蘭藝線的線上展映獲得近百萬的播放,此次“荷蘭藝線·現場×阿那亞”活動在阿那亞藝術中心帶來了豐富的荷蘭視頻藝術作品展映,包含建築、古典音樂、設計等等內容,為到場觀眾展現了荷蘭先鋒且環境友好型的建築理念與古典音樂的魅力。

圖片首場活動“荷蘭藝線·現場×阿那亞” 圖/©在野工作室

在14日的藝術放映活動中,《生長的亭閣》(The Growing Pavilion)展現了荷蘭設計師是如何為建築提供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穎、可持續解決方案;《築建大坊荷蘭創意村》講述的則是一個在中國進行的課題——如何讓傳統村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充分借鑒荷蘭鄉村複興模式的同時,引入荷蘭創意文化,打造了“大坊荷蘭創意村”,這一創意村落甫一亮相便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也收獲了國內外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14日的建築藝術放映活動地點——阿那亞藝術中心圓形劇場內極具設計感的藝術裝置也與放映的影片形成了一組奇妙的組合,盤踞在空中形似切紙風鈴的藝術雕塑在圓形劇場內輕輕轉動,隨著傾瀉進劇場的光線減弱,每個視頻的現場觀看氛圍都略有不同,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場“線上視頻觀看+線下精巧建築設計”結合的獨一無二體驗。

在第二日的活動中,藝術紀錄片《海牙雕塑博物館<Eigen+Beeld>展覽備展曆程》詳細解讀了一個大型藝術展覽的誕生過程;雲集荷蘭知名設計師的紀錄片《這是荷蘭設計》,則向觀眾展示了為什麼小國荷蘭能夠在藝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而這場放映活動也為隨後舉辦的第二場講座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荷蘭藝線線上放映人氣最高的《費加羅的婚禮》、《內心風景》等也來到了阿那亞現場,其中由荷蘭藝術紀錄片大師弗蘭克·舍弗爾(Frank Scheffer)出品的紀錄片《內心風景》向觀眾展現了耗時七年記錄郭文景和川劇藝術家沈鐵梅合作的現代室內樂歌劇《思凡》的過程,帶領觀眾一品“交響樂遇上川劇,荷蘭碰上中國”的魅力。

圖片《費加羅的婚禮》放映現場 圖/荷蘭駐華使館

此次“荷蘭藝線·現場”活動還放映了荷蘭巴赫協會(Netherlands Bach Society)的“完全巴赫(All of Bach Project)”項目中兩首巴赫經典作品的演奏紀錄片,巴洛克時代巨作——維瓦爾第(Antonio Lucio Vivaldi)《四季》全集演奏影像,以及荷蘭凱樂紛管樂五重奏(Calefax Reed Quintet)的《狄朵與埃涅阿斯》(Dido & Aeneazz),引發了熱烈反響。

欣賞之餘 不忘思考

除了多部優質荷蘭藝術設計作品的放映外,卷宗書店與荷蘭駐華使館聯合主辦了兩場對談活動,引導觀眾產生回味無窮的思考。

在第一場“如何繼續在人類世建造?建築、材料與其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中,MAT Office超級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唐康碩和張淼、疊術建築Superimpose聯合創始人梁勵德以及NEXT建築事務所聯合創始人約翰.範德沃特 (John van de Water) 與愛好者們深入探討,在城市和鄉村利用科技手段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建築師該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市場發展兩方的需求。

圖片第一場對談活動現場 圖/©在野工作室

在這一場活動中,每名設計師都樂於分享自己對於這一主題的感悟,約翰.範德沃特在分享結束時表示,當一名建築師談起自己的作品時真的很難停下來,而在場的觀眾也十分意猶未盡。

第二場講座“設計與身份認同……如何創造新的設計遺產?來自中荷兩國的啟示”5月15日在阿那亞孤獨圖書館如期舉辦,HVN設計工作室創始人Henny van Nistelrooy、LAVA北京創始人森林(Céline Lamée)與陳旻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陳旻則分別從荷蘭設計如何體現民族認同感談起,分析設計師的身份認同如何影響設計工作,展望設計遺產的意義。

圖片

圖片第二場對談活動現場 圖/©在野工作室

以Henny van Nistelrooy為例,他介紹自己一係列作品都受到了中國元素的啟發——受藍染工藝的啟發且參考了中國傳統青花瓷的顏色,他設計了藍靛係列瓷器;漢服的穿著特色與簡潔版型也為他設計漢服沙發床帶來了靈感。對談環節中,設計師們也就“設計無國界”展開討論,就如“一千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對於荷蘭設計也會有獨屬於自己的不同理解。

在阿那亞孤獨圖書館舉辦的第二場講座 圖/©在野工作室

在此次“荷蘭藝線·現場×阿那亞”活動中,觀眾們在欣賞藝術饕餮大餐之餘,也形成了對於荷蘭藝術、建築、設計等領域的全新理解,同時藝術作為人類與生俱來、天然有效的表達方式,能夠承載希望,有助於觀賞者紓解壓力,感受到獨特的人文關懷。

錯過5月14-15日活動的朋友們也不必後悔,“荷蘭藝線·現場×阿那亞”的放映活動在5月21-22日仍將繼續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藝術體驗。

荷蘭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何甫曾在荷蘭藝線上線之初講過,在疫情特殊時期,藝術是人們最需要的治愈方式,而現在“荷蘭藝線·現場”的舉辦得以讓優質的荷蘭藝術進一步撫慰人心,讓中荷民眾更加親近。

而此次活動隻是個起點,今年“荷蘭藝線·現場”將來到中國各地,向更多中國民眾走來,引領大家進入廣闊的荷蘭藝術世界。

标签:荷蘭藝線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