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當人類還生活在天然巖洞中,需要與威脅生命的野獸作斗爭的蒙昧時期,就已經知道敲打石頭,并把它打擊磨制成銳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進而運用審美意識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體雕磨成脫離實用的裝飾品,以至成為單純的雕塑作品。如在法國發現的1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圓雕裸女和馬、野豬等動物浮雕,以及中國陜西何家灣和遼寧凌源、建平、東溝發現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時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頭像等。原始雕塑是在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和對動物的崇拜,以及描繪人類本身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世界的一種反映。雕塑是一種永久性的藝術,古往年代的許多事物經歷史長河的沖刷下已蕩然無存,歷代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人類形象的歷史。3000年前的婦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國殷商時代的信仰、制度、文化與藝術。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了2000多年前統一中國的帝王大軍的威儀。西漢霍去病墓石刻大氣磅礴,反映了漢武帝開拓疆域的決心和漢朝國威。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雕塑藝術愈來愈證明它是時代、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結晶,是社會發展形象化的歷史記載,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體現。
雕塑是運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質材料(如石、木、金屬、石膏、樹脂及粘土等),通過雕、刻、塑、鑄、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理想的具有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是一種靜態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實體,以主體的造型形象和空間形式反映現實,稱之為“凝固的舞蹈和詩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五維雕塑、動態雕塑以及軟雕塑等。使人們改變了時空觀念,突破傳統的三維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進行探索。
雕塑的種類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屬雕塑、玻璃鋼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
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大型石雕有號稱“山雕刻”的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碑和中國的樂山大佛以及云岡、龍門等石窟造像,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通過雕琢加工,達到很強的建筑感和質量感效果。
2、木雕: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縮、濕漲、翹裂、變形、霉爛、蟲蛀,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為小型架上室內雕塑。木雕構圖一般以圓木的周邊為限,采用樹木彎曲的自然形態相形度勢,因材施藝少加斧鑿,可以不失天然趣味。常用的材質有楠木、檀木、梨木、楊木、樟木、龍眼木等。利用材質的自然形態和美麗紋理,雕塑出清新悅目的作品。如:《王子卡阿培爾》。
3、泥塑:是用細質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物來雕塑作品,要通過多次的干后修補,用膠水裱糊上一層棉紙,再涂上一層白粉膠色,然后畫上需要的各種顏色,最后涂上一層油,保護彩色的鮮艷。如:《羅漢坐像》。
4、陶塑:是用精制的粘土,經過雕塑成型,繪以各種釉彩,入室火燒而成。陶塑品種很多,有實用性、觀賞性等,可謂是豐富多彩。如:《兵馬俑》、《駱駝載樂俑》。
5、金屬雕塑:是用銅、鐵、不銹鋼等金屬材料,經過鑄造、錘打、拼焊等手法來雕塑作品,一般易制作大型永久性的雕像。如:《自由女神》。
6、玻璃鋼雕塑:是用合成樹脂和玻璃纖維加工成型,質輕而強度高,成型快速方便,可制作動勢大而支撐面小的雕塑構圖。無色透明的樹脂可制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體雕塑。供樹脂用的各種色漿,可使玻璃鋼雕塑表面獲得飽和度很高的各種鮮艷色彩,也可鍍銅仿金,材料本身具有現代感和裝飾趣味。用樹脂加石渣(鉆朵斧或磨光)制作的仿石雕塑習慣亦稱為玻璃鋼雕塑。如:《馬球手》。
雕塑按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三種。
1、圓雕:和被表現對象相似的、占有空間的實體構成的雕塑個體或群體,它是在各個可視點都能感到其存在的可視實體。圓雕一般不帶背景,它主要通過自身的形象和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構成統一的藝術效果,通過集中、簡練、概括地表達主題思想打動觀眾。圓雕一般放置在可供四面觀賞的環境中,也有出于宗教等原因和環境本身的限制,只允許或要求有一個或幾個觀賞面的,如石窟藝術和廟宇中的佛像和壁龕等建筑雕塑中的圓雕。如:《思想者》、《盧舍娜大佛》。
2、浮雕:只有一個面向(觀賞面)的雕塑形式,通常是指有一塊底板為依托的,占有一定空間的被壓縮的實體所構成的雕塑個體或群體。浮雕中表現的型體和底板平行的二維尺度長寬的比例不變,只壓縮型體的厚度。壓縮的原則是將型體用透視的規律,按比例近高(厚)遠低(薄),在限定的空間(厚度、深度)內,表現出更大的型體。浮雕的底板作背景處理,可加大作品的空間深度。浮雕按壓縮的程度,可分為高、低、薄三種。高浮雕型體較厚,壓縮比例不大,巴黎的馬賽曲、中國唐代的昭陵六駿和現代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都屬于此類。低浮雕型體薄,壓縮比例大,如埃及神廟和陵墓墻面上的浮雕和中國洛陽龍門賓陽洞的《帝后禮佛圖》等。薄浮雕利用極薄的空間塑造型體,幾乎和底板成一平面,常見的有錢幣、獎牌和紀念章上的浮雕,以及在一般浮雕中用于背影處理。
3、透雕:是在浮雕基礎上鏤空背景部分,成為介于圓雕與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從藝術效果上分為單面雕和雙面雕。如:《彩繪透雕小座屏》。
雕塑按作品題材內容的性質,可分為紀念碑或紀念性雕塑等。按照環境、用途、放置位置,雕塑又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室內架上雕塑、案頭雕塑等。
1、城市雕塑:一般反映安放在城市的室外大型雕塑,反映城市特色、歷史,作為城市標記以及美化環境的效用。如:法國《共和國的凱旋式》
2、園林雕塑:指在公園、街心花園、湖畔林中的裝飾性雕塑,反映與該環境有關的歷史、人物、動物、神話、傳說等。如:法國《亞平寧山脈》
3、紀念碑和紀念雕塑:安置在紀念碑建筑場合中的莊嚴而永久性的雕刻作品,以表彰歷史人物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題材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象征性事物或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一般規模和體積較大。紀念碑雕塑如:德國《戰士――解放者》、《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雕塑如:法國《巴爾扎克》、《魯迅》
4、室內架上雕塑:一般跟人等高或略小于人的高度,可隨時搬動,無固定位置,常為博物館、陳列館和展覽會場所采用,也是公用建筑或客廳內公共活動場所的美化裝飾藝術品。如:山西平遙《渡海觀音》、《兵馬俑》
5、案頭雕塑:一般作品較小,放在桌上、床柜、書架上,作為點輟裝飾的藝術品,工藝雕塑較多見。如:《觀音》、《大阿福》
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可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一、雕塑的形體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覺,首先來自它的形體,形體美是雕塑形式美的靈魂。雕塑的形體要比例勻稱,結構嚴謹,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如:羅丹《思想者》和馬約爾《被鎖鏈住的女人》,都具有感染力的動感語言,賦予有強勁生命力和豐富精神內涵的形體。
其次是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體大的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這個“影像”可能給人以或是宏偉崇高,或是寧靜沉重,或是升騰飛躍,或是一種形體結構的美,這是形體“影像”傳達出的作品內容信息之一,也給人們帶來各種感受。如:大連《錨》,就象一座宏偉升騰的豐碑。而馬約爾的《河》,是以女人體橫臥的形體來象征河水流動的“影像”感受。
再次是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現力,通過強調主觀精神,審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現意向,使雕塑形體更具表現力。如:摩爾的《斜臥像》,給人以如山之厚重和自然之奇妙的感覺。而布朗摩西《永無休止之柱》使人們感受到作品中蘊含著神秘的力量。
最后是雕塑的體積有一種量感。它直接影響著觀賞效果與主題的表達。如:四川《樂山大佛》的體積之大和陜西《秦始皇兵馬俑》之眾多,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瀑布》之寬廣,這些作品都構成迫人氣勢和宏大氣魄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內容和表達主題的重要因素。而面人泥人的小巧,則給人以玲瓏可愛的審美感受。如:無錫《小阿福》
二、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雕塑作品,不可能像繪畫那樣進行復雜的精細描繪和環境空間的表現,因而形象單純,所以通常賦予形體和體積以象征性和寓意性來表達主題。一般多借助于人體來象征某種思想,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和審美觀念。如:羅丹的《思想者》、馬約爾的《地中海》等。也有多用裝飾性較強的人物、動物形象,賦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常見的龜、獅、龍、馬等形象。如:西漢的《馬踏匈奴》、卡諾瓦的《愛神之吻喚醒了靈神》。
三、注重作品的材質與內容的關系雕塑材料的不同和對材料運用的如何,直接涉及到作品內容的體現。如:《宋慶齡雕像》,利用潔白的大理石表現偉大女性的純潔與高雅。如:《思想者》則用青銅鑄造與深沉的內容相吻合。《歡樂柱》用侗族地區的木材雕成,使人感到親切和具有鄉土氣息。
雕塑家還注意作品顯示材質的美感,使材質自身的審美價值得以體現。如:漢代石雕《霍去病墓石雕伏虎》,利用花崗石料自然形態稍事加工,使其神形得以體現,氣勢雄渾,充分顯示石質材料本身的屬性特征。印鈕《鱉》,巧用玉石材中的色斑雕琢成鱉,其余部分保持材質原貌特征使之富有情趣。因此各種材料在雕塑制作上都能體現作品內容和材質的美感。如:大理石《大衛》、玻璃鋼《馬球手》、彩泥《自在觀音》、鑄鐵《守護神將》、金屬《紅色的花瓣》。
四、雕塑作品與環境的協調統一性雕塑作品大多是為某一特定環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與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發生關系,并受其制約。因此,雕塑作品與環境的協調,使作品作用于環境,并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所以在欣賞雕塑作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研究。
1、注意作品與場景的適應性。不同的公共場所的場景,有不同的文化心理與文化背景,紀念雕塑莊嚴、肅穆,具有建筑性與宏偉性。如:奧地利《斯特勞斯紀念碑》。園林雕塑適應園林的優美恬靜特點,給人以親切感、輕松感和富有裝飾性。如:意大利《木雕群》。
2、注意與建筑形式的關聯性。雕塑風格應與建筑風格相協調適應,一般來說,現代建筑前的雕塑就應具有現代風格,古建筑前的雕塑應與古建筑相適應。如:法國《大拇指》、美國《火烈鳥》。
3、注意借景構成關系。借用環境和景物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如:丹麥哥本哈根海濱公園的《美人魚》,倚坐在水邊礁石上,使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為作品內涵不可缺少的部分。
4、注意心理誘導的作用。雕塑的大小、形體,置放的位置與底座的高低等均具有不同的心理誘導作用。如:《自由女神像》以高底座和高大仰視的作品使人產生崇高感。而低底座的平視作品令人感到親切。如:羅丹《加萊義民》不用高底座,平放于地面,令加萊市民們感到英雄就在他們中間。而《紅色立方體》是美國海上保險公司門前的抽象雕塑,一角著地的立方體給人以不安全的危險感,其形式的心理誘導作用就是其表現的內容。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新疆石窟藝術雕塑教程2007-09-05
甘肅石窟藝術雕塑教程2007-09-05
中國佛教三大石窟:龍門石雕塑教程2006-11-24
中國佛教三大石窟:敦煌石雕塑教程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