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繪畫術語的分類介紹(1)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整理 時間:2006-04-05

  ◇中國畫
  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于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后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于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制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丹青
  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青色,故稱畫為“丹青”。《漢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民間稱畫工為“丹青師傅”。也泛指繪畫藝術,如《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

◇畫工 
  指以繪畫為終身職業的藝術工人。民間稱“丹青師傅”。按社會地位來分有:民間畫工、宮廷畫工(漢代稱“尚方畫工”、“黃門畫者”等)。從工種來分有:壁畫工、漆畫工、瓷畫工、年畫工、燈扇畫工、雕刻畫工等。畫工畫是民族繪畫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繪畫從作者到作品,畫工及其作品均占相當多數,但在封建社會中,一直受統治階級歧視和抹煞。偶見于歷代記載或傳說中的畫工,有:春秋戰國魯班,西漢毛延壽等,東漢衛改等,唐代宋法智(曾隨王玄策到印度摹繪佛像)、宋文君(敦百九十六石窟壁畫的創制者),北宋趙大亨,南宋簫照,元代馬君祥與其長男馬七等及朱好古門人、張遵禮(永樂宮壁畫工) 等,明代路洪、河忠等(酒泉文殊山石窟壁畫工),清代張文輝、張太古、粱廷玉等。年畫方面,有楊柳青的張聾子,戴立三、高桐軒、楊續、閻文華等,桃花塢的蹺老錢等。近代我國畫工,大致分“京式”(北京地區)和“蘇式”(蘇州地區)兩大類,京式彩畫以裝怖圖案見長:蘇式彩畫,以繪制花鳥畫為特長。所取題材,除山水、花鳥外,人物畫多用民間流行戲曲故事及小說。授徒多采口傳手教,手頭積有粉本舊稿。能自制顏料。部分高手具有自行創稿的能力。

◇無聲詩
  亦稱“有形詩”。繪畫的一種別稱。因畫意和詩情相通,故有此稱。北宋宋迪有《瀟湘八景圖》,人謂之“無聲詩”,詩僧惠洪曾為《瀟湘八景圖》各賦以詩,自稱“有聲畫”,以為對舉。黃庭堅《次韻子瞻于由題憩寂圖》:“李侯有句不肯吐,潑墨寫作無聲詩。”又張舜民《跋百之詩畫》: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帛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古代繪在絲織品上的圖畫。傳世帛畫年代最早的有湖南長沙出土戰國楚墓帛畫三幅:一幅四周繪有奇異的動植物圖像,中寫文字,多不可識,稱“繒書”;次幅繪一長袖細腰女子,側身合掌而立,上有搏斗的鳳、龍;第三幅繪一高冠長袖的男子,側身駕馭一巨龍,龍身若舟。建國后陸續發掘出土的西漢帛畫有:1972年 1月湖南長沙馬王堆 1 號漢墓;1973年11月同一地區的3號漢墓;均為覆蓋在內棺上的彩繪帛畫,作“T”形,名為“非衣”。畫面基本分三部分:天上、人間、地下各種景象。1976年5月山東臨沂金雀山9號漢墓出土的為長方形旌幡,內容和上二圖相同,只是“人間”部分比重增大。三圖均屬西漢初期作品。當時厚葬之風很盛,這些帛畫即為隨葬品。內容為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造型帶有風俗畫性質;寫實和裝鈽工巧相結合,線描規整勁利,色彩絢爛諧調,顯示當時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是我國繪畫現實主義傳統的發軔。后來的北魏司馬金尤墓中漆畫與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與之一脈相承。

◇漆畫
  繪畫的一種。是用油漆所繪成的一種工藝性的裝飾圖畫。商代已有漆器工藝,戰國時這種工藝趨于發達。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有漆器出土。長沙陽楚墓出土的漆器,花紋工細,有的漆奩,描繪舞樂、狩獵情景,富有生趣,湖北云夢城關西部睡虎地出土漆器多件,紋樣精致,線條流利,狀態生動,其中漆盂一只是現存唯一的秦代漆繪作品。 ◇木簡畫
  中國畫的一種。在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發現“木簡”漢書文字后,又在查科爾帖發現西漢“木板墨畫”一枚,長17厘米,闊3厘米。一面畫《佩劍武士圖》;一面畫《拱手官吏圖》。 墨線鉤描,簡潔流暢,與居延金關發現的《人馬圖》風格相同。 1979年江蘇邗江的胡場西漢墓出土“木板彩畫”二枚,一枚長47厘米,闊28厘米,畫《武士對談圖》;一枚長47厘米,闊44匣米,畫《墓主人生活圖》。人物肖像,形神兼備,色彩明快,筆法洗煉,“彩畫”與“墨畫”俱有簡潔流暢的特點。西漢木板畫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美術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印證。
◇凹凸畫
  繪畫的一種。相傳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今江蘇南京)一乘寺用“天竺法”強調立體感效果的古印度畫法,作品遠望暈如凹凸,近視實平。又唐初尉遲乙僧,所畫“功德、人物、花鳥皆是外國之物像,非中華之威儀”。其畫亦加暈染,有陰影,立體感強,所以有“凹凸畫派”之稱。這類繪畫作品,簡稱“凹凸畫”。

◇幀畫
  佛教畫的一種。畫在單幅娟上,貼于墻壁,以后揭下,鑲裝邊框,后加襯布,上置掛帶,成為可以移掛、折疊的畫幅。為壁畫發展到卷軸畫的過渡形式。敦煌石窟中,發現幀畫很多。內容大都為佛像畫及密宗壇場曼荼羅等 。當時稱“功德畫”,便于佛教徙供奉、祈福、瞻拜之用。中晚唐時,日僧帶來弘法大師《胎藏大曼荼羅》幀畫七幅,僧宗?有《正金輪佛頂母》幀畫二幅,智證大師有《胎藏曼荼羅》幀畫五幅等。敦煌石窟所出最佳者為宋初建隆《地藏菩薩像》單幅絹本,背托襯布。韓愈詩中提到“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五代劉鰲詩句“六幅冰綃掛宰庭”等,皆指幀畫。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征性、自然性。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云:“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后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后宮廷畫家比較工致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茍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于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并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借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后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标签:繪畫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