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徐悲鴻的奔馬圖

作者:韓其摟 來源:設計之家整理 時間:2006-04-18

    徐悲鴻先生(1895一1953),是我國現代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熱愛藝術,熱愛祖國,一生中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優秀作品,并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

    徐悲鴻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他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畫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爐而又有其獨特風格。他不但擅長中國畫,素描、油畫都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人物注重寫實,傳達精神;所畫花鳥、山水、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名中外。

    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如今徐氏故鄉――江蘇宜興市新建的“宜興徐悲鴻紀念館”里,陳列了徐悲鴻先生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書畫作品(包括青少年時期的習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畫的馬,無論奔馬、立馬、走馬、飲馬、群馬,都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其中有一幅徐氏早年畫的水墨奔馬圖,原作縱六十八公分,橫一百一十公分(見附圖)。這匹馬沒有馬鞍,沒有韁繩,在寬廣的原野上狂奔,從神態、氣勢看,是一匹駿馬,神駿氣昂,奮發感人。畫面簡淡、高逸,用筆潑辣、凝重,窮紫酣暢,間參西法,均為徐悲鴻先生獨到處。這件作品不僅從外形顯出奔馬的神駿和壯美,更重要的是從內在的精神本質來表現了奔馬的馴良、堅毅、敏捷等性格特征,可謂徐氏早年的得意之作,畫上無題款,有“東海王孫”鈐記,章真堪澄。這是一九三一年徐悲鴻憤走粵西時的篋中遺物,一九三七年其家人檢贈宜興渡船公周法大。

    江南水鄉宜興,是徐悲鴻的出生地和成長處。據渡船公周法大回憶,當年徐先生在宜興中學做圖畫教員時,經常乘坐他搖的航船往返于屹亭橋和宜興城間。徐悲鴻的畫從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畫馬而又難以啟口。有一次被徐悲鴻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諾日后為其作畫。后來,徐先生發跡,到南京前中央大學教書,曾托渡船公為他找個合適的門衛。渡船公說“只有鄉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義壯村”。徐先生聽了連聲答道:“鄉下人蠻好,蠻好!”當即擇日送到南京傅厚崗徐先生寓所。三十年代初,徐悲鴻先生擔任前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時,在南京傅厚崗是有一間畫室,室內經常掛著一付對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據說這是徐悲鴻親筆摹集泰山金剛經的幾個墨底白色大字,很象石碑上的拓印本。由此可見他當時在藝術教育上的主張和他的處世態度。事過不久,徐先生便囑家人檢贈此畫給渡船公。一九七五年夏,渡船公周法大將此水墨奔馬圖獻給了國家,同時還獻出一件徐氏早年畫的雞。這件水墨奔馬圖初歸宜興縣文化館收藏,并經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主席亞明鑒定為真跡,爾后被選入“宜興徐悲鴻紀念館”。早在三十年代,徐悲鴻先生所作水墨奔馬,無羈群,尚桀傲,發胸中塊壘,掘民族精神,傳世甚夥,蜚聲海外,然早于此者,猶未及見,至為難得。

    古往今來,多少詩人贊美了奔馬的英姿,多少書畫家為它發揮了絕技。早在三國時代,魏武帝曹操就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的名句;唐代的李太白也寫下了“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的贊詩,激勵人們上進。而今看到徐悲鴻的水墨奔馬圖,不由使人會聯想到許多歷史人物:單騎大戰長板坡的趙子龍,鐵騎大敗金兀術的岳飛,飛騎箭射大明門的李闖王,戌馬倥傯的革命老前輩……。奔馬,令人神思飛越,生發出朝氣勃勃、奮發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鴻先生的筆下,一匹匹奔馬奮蹤揚蹄,在廣袤的土地上飛奔,駿馬英姿,神態各異。有的騰空起飛,有的蹄下生煙。有的回首顧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紙而出。這一幅幅萬馬戰猶酣的壯麗畫卷,推動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滾滾向前。

    徐悲鴻原名壽康,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九生于江蘇宜興計亭橋(屹亭橋)鎮。他年輕時善哭,因家境貧困,常在半夜里悲從中new0303.jpg (14184 字節)來,有如鴻雁悲鳴,因此改名悲鴻。其父徐達章,工書畫篆刻,但“時運”不濟,一生過著清貧的生活,把渾身的本領傳授給了他的兒子。悲鴻幼承家學,隨著父親讀書、學畫、種地。他最愛搜集老刀(強盜)牌卷煙盒中的動物畫片,喜愛獅虎等動物畫象,刻意摹仿、學習。十歲時,他隨父親自宜興至溧陽,在途中寫了一首行舟小詩:“春水綠迷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風性好,舟過萬重巒。”即景成詩,初露藝術才華。那時,他已能作畫,并為鄉親們寫門對(春聯)。他開始在畫上署名的是“神洲少年”,還用過“江南布衣”、“東海王孫”等篆章,有決心振興中華之意。十七歲時,他就擔任宜興三所中、小學的圖畫教員。失估后賴湖洲絲商黃震之資助,易名“黃扶”,入上海震旦大學肆習法文,并從康有為學習古文、書法,康譽他為藝苑奇才。據說他十九歲到上海去求學謀生時,送商務印書館附設審美館的自薦作品,不是人物、山水、花烏,而是一幅馬。當時審美館館長、嶺南派畫家高奇峰一看到這幅畫,立即回信大加贊賞說:“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也”。并將這幅馬刊印發表。這是徐悲鴻先生畫的馬第一次出版。

    一九一七年,徐悲鴻偕蔣碧薇女士東游日本,歸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一九一九年被派往法蘭西,師業美術大家達仰。又入巴黎國立美專,再求深造。有人說,徐悲鴻是哈同資送赴法國留學的,這是誤傳。據邑人徐鑄成老先生回憶,他是受蔡子民(元培)先生青睞,引薦到北大任教,由北大派往法國深造的。據說他和蔡先生結識的經過,在宜興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暑假,徐悲鴻去北京游覽北國的壯麗河山.在火車上,恰和蔡先生對席而坐。他拿出紙筆,勾出了一幅速寫,蔡先生索來一new0304.jpg (22263 字節)看,原來是素描他的像,不僅十分形似,而且神態宛然,呼之欲出。于是就問及這位青年的姓名、近況,當即邀請他于暑假后到北大任美術教員,并介紹給當時名畫家陳師曾,以后,又由于蔡先生的保薦,一九一九年由北大派往法蘭西深造,并赴德、比、瑞、意等國觀摩學習。他在歐洲留學八年。一九二七年秋返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教授兼系主任和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大力倡導現實主義藝術活動。

    他與邵洵美為莫逆之交,同時參加天馬會,這是留法研究文藝青年的組織,會員中著名于國內文壇畫苑的頗多,如徐志摩、謝壽康、江豐、騰固、張道藩等,其中有很多人后來從政或經商,只有徐悲鴻始終孜孜兀兀、熱愛人民的藝術事業。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他曾遍游歐西的藝術城市,在米蘭、法蘭克、莫斯科等地作藝術巡禮,并舉辦中國畫展覽,宣揚祖國的文化藝術。據徐悲鴻述學篇中說:“旋游歐洲,凡名都之動物園,靡不涉及流連。既居德京,以其囿之布置完善,飼獅虎時,且得入觀。俾人環睹,其動物奔騰坐臥之狀,尤得凝視,詳覽無遺,故手一冊,日速寫之,積稿殆千百紙,而以猛獸為特多”。爾后未易此嗜。徐氏平生對于動物畫家,最尊法人白理,次則英人李維埃、史皇;其外則并世之臺呂埃莫亦加,皆寫猛獸之名家。寫鞍馬者,恒推法梅叔念為極諧,當代英國Mnning亦有獨到處。

    在“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后,徐悲鴻先生在不少畫中寄托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當時他在畫馬題詩中有“哀鳴思戰斗,回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等句。抗日戰爭爆發后,徐悲鴻攜帶著自己的作品四次去南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加爾各答、吉隆坡、擯榔嶼,恰保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并將售畫所得,全部捐獻祖國救濟難民,而他自己生活則非常儉樸。

    一九三九年,徐悲鴻先生應邀至印度國際大學講學并舉行畫展。當時他還應印度大詩人太戈爾邀請,游歷了西馬拉雅山之大吉嶺。在那里看到了許多罕見的高頭、長腿、寬胸、皮毛閃光的駿馬,他還經常騎著這樣的駿馬遠游,更逐漸了解了馬的驃悍、勇猛、馴良、耐勞、忠實的性格,終于成了馬的知己。訪問期間,他對著駿馬大量寫生,進一步掌握了馬的最美的神氣和姿態。此后,他便更生動地畫出了馬的氣質和活力,從而塑造出千姿百態的奔馬,達到了“盡妙”的境界、為世人稱道珍愛。

    徐悲鴻先生總結說:“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師也,棲霞之巖吾師也,田野牛馬,籬外雞犬、南京之驢,江北老媽子,亦皆吾所習師也”。悲鴻先生曾說過:“我很喜歡荷花,但我不敢畫荷花。要畫,就得給我二十刀宣紙,把這二十刀宣紙畫完了,才可說會畫荷花了”。“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并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的骨架、肌肉、組織。又然后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鴻一生中確實畫過數以千計的馬的速寫稿。他熟悉了馬的氣質、馬的結構、馬的日常活動,和在技巧上需要創造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了那一洗萬古凡空馬的英姿駿馬。這也就是作者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的象征。

    一九四二年從印度回國后,悲鴻先生在藝術界集有基礎成就的畫家,在四川磐溪建立中國美術家學院研究繪畫。他那時畫的馬,則更加注意了結構,而又采用潑墨或工兼寫意的表現手法,著重刻畫馬的神態和氣質。據說徐悲鴻自己認為,他畫馬真正的成就,還是在一九四0年訪問印度之后。一九四0他在一幅群馬圖上題款日:“昔有狂人為詩云,一得從千慮,狂愚輒自夸,以為真不惡,古人莫之加。悲鴻時客西馬拉雅山之大吉嶺”。
    他的原配蔣碧薇,是邑人蔣香谷之女,也是有名藝人,又是當時所謂的交際名花。一九三六年因雙方意見不合而離婚。一九四五年冬,徐悲鴻與廖靜文女士在重慶結婚,證婚人為沈鈞儒、郭沫若,到場觀禮者一百多人。郭沫若賀詩云:“嘉陵江水碧如茶,松花青青勝似花,別具一番新氣象,磐溪風月畫人家”。一九四五年在重慶,徐悲鴻不畏強暴,熱心簽名支持郭沫若倡導的民主運動,呼吁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全國解放后,徐悲鴻先生以滿腔熱情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他是第一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他帶頭替英雄模范人物畫像。一九五0他贈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一幅奔馬圖上題詩日:“山河百戰歸民主,鏟除崎嶇大道平”。又題畫馬詩云:“百載沉菏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他借馬抒情,寄托了人民的愛憎,在它們馳騁的腳印上,燙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徐悲鴻畫的奔馬圖,還制成了郵票,全套十一枚,并在最佳郵票評選中,獲最佳特種郵票獎。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期間,徐悲鴻先生突然腦溢血,不幸過早地逝世了,享年五十八歲。但他對人民藝術事業的卓越貢獻卻永遠在史冊上熠熠閃光;他的高風亮節也給后人留下了光輝的典范。為了紀念他,我國政府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周總理親自題額;爾后在他的家鄉宜興又新建了“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和“悲鴻故居”,長期展覽他的作品,供中外人士瞻仰、觀賞。

标签:徐悲鴻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