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自唐人物?山水?花鳥畫分科后,經五代之徐(熙)黃(筌)二體之變,到宋徽宗(趙傳),工筆花鳥達到第一個高峰,明代陳淳(白陽)、徐謂(青藤)寫意花鳥興起,經歷了三百年,達到第二個高峰,出現了八大山人。后派系林立,斗艷爭妍,又經歷了三百年,出現了第三個高峰--潘天壽。其中雖有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大家,但都是走青藤、白陽的老路,而潘天壽奇才,風格穎突,無人可匹敵,領一代風騷。(參見《中國花鳥畫發展史》)
潘天壽,1897年3月生,1971年9月卒,浙江寧海人。潘天壽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生于浙江省寧海縣冠莊村,自幼在家鄉冠莊西山的雷婆頭峰學校上學,他晚年多以“雷婆頭峰壽者’款于畫上,就是為紀念童年純樸的鄉居生活。 潘天壽年青時自感“無干事之才,只有書畫尚能勝任”,因而在詩、書、畫、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歲的潘天壽應聘到上海美專任職,并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培養了許多學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藝術院任中國畫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當時已80高齡的昊昌碩的賞識,潘天壽在藝術上亦也受了到吳的影響。1955-1965年間,是潘天壽創作、著論豐盛的10年,這時期他曾任全國美協副主席,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研究院名譽院士,文革中受到誣陷與摧殘,1971年9月含冤而逝,時年75歲。后來由國家投資在浙江美院院內建有潘天壽紀念館。
藝術特色 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
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引人入勝。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
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如他的《小龍湫一角》特別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看靈巖的磅礴山勢,爛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賞那支龍湫水,這種方法,正與那些使畫面“一覽無余”形成對照,不僅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
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之處,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膽的創造精神,他常說,“荒山亂石,幽草閑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
他的書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學鐘、顏,后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
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并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年表
1897年 丁酉 1 歲 3 月14日(農歷二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海縣冠莊村。
1903年 癸卯 7 歲 入私塾讀書。習字和臨摹《三國演義》、《水滸傳》
等小說的插圖。
1910年 庚戌 14歲 入縣城小學讀書。購得《芥子園畫傳》及一些字帖,
有志于中國書畫。
1915年 乙卯 19歲 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得到名師經亨頤、李叔同、
夏?尊等的培育和熏陶。
1920年 庚申 24歲 浙江第一師范畢業。
1923年 癸亥 27歲 赴上海民國女子工藝學校教繪畫。兼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
國畫實習和理論課教師,與諸聞韻共創中國 第一個國畫系。
結識吳昌碩、王一亭、黃賓虹等著名前輩畫家。吳昌碩贈篆
書對聯“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入詩”及一首七古
長詩嘉勉。贊其“年僅弱冠才斗量”,又婉轉 地指出:
“只恐荊棘叢中行太速,一跌須防墮深谷,壽乎壽乎愁爾獨”。
1924年 甲子 28歲 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教授。
1926年 丙寅 30歲 與友人共同發起創辦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所編
《中國繪畫史》出版。
1928年 戊辰 32歲 杭州國立藝術院(后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創立,任國畫主任教授,兼書畫研究會指導教師。
定居杭州,兼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
1929年 己巳 33歲 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
1932年 壬申 36歲 與諸聞韻、吳?之、張振鐸、張書?等組織國畫研究
會--“白社”,以揚州畫派的革新精神從事國畫創作。
1936年 丙子 40歲 《中國繪畫史》修訂本出版,列入“大學叢書”。
1937年 丁丑 41歲 抗日戰爭爆發,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內遷。
1938年 戊寅 42歲 杭州藝專與北京藝專在湖南沅陵合并為國立藝專。
1939年 庚辰 44歲 國立藝專遷四川璧山,出任教務長。
1941年 辛巳 45歲 按規定獲假一年,回浙江探親,并采集畫材。
1944年 甲申 48歲 赴重慶磐溪,接受國立藝專校長之職,兼授國畫課程。
《聽天閣詩存》出版。編著教材《治印叢談》。
1945年 乙酉 49歲 在昆明舉辦個人畫展。
1947年 丁亥 51歲 辭去校長職務,全力投入創作和教學,兼任上海美
專教授。
1953年 癸巳 57歲 出席中國文藝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
1955年 乙未 59歲 赴雁蕩山寫生,回杭后作《靈巖澗一角》、《梅雨初晴》等畫。
1956年 丙申 60歲 《顧愷之》出版。
1957年 丁酉 61歲 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副院長。
1958年 戊戌 62歲 補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榮獲前蘇聯
藝術科學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
1959年 己亥 63歲 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改名為浙江美術學院,出任院長。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應邀出作品參加前
蘇聯舉辦的《我們同時代人》展覽。
1960年 庚子 64歲 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小龍湫下一角圖》等。
1961年 辛丑 65歲 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出席全國高等
學校文科教材會議,提出 “中國畫系人物、山水、
花鳥三科應該分科學習” 的意見,從此,逐漸形成
了全國性的中國畫系分科教學局面。作《雨后千山
鐵鑄成圖》等。
1962年 壬寅 66歲 個人畫展在杭州、北京等地舉辦。在素描教學討論
會上,反對“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提法
以及“繪畫都是從自然界來的”,“西洋素描就是
摹寫自然最科學的方法”等觀點,強調中國畫一定
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礎,主張摒棄以明暗素描作為
中國畫基礎訓練的教學方法,而代之以傳統的白描、
雙鉤練習;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寫作為基礎訓練的內
容之一,并加強寫生、臨摹、默寫等訓練。由此,
中國畫教學出現新面貌。 作《雨霽圖》等。
1963年 癸卯 67歲 任中國書法代表團副團長,訪問日本。中國第一個書
法篆刻專業在他的首倡下成立,開始招收本科生。
整理《聽天閣詩存》。《潘天壽畫集》出版。作
《雁蕩山花圖》等。
1964年 甲辰 68歲 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個人畫展在香港舉辦。
1966年 丙午 70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
遭受迫害。
1969年 己酉 73歲 被押往家鄉游斗,寫下了他最后的一首詩:“莫此
籠縶狹,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
1971年 辛亥 75歲 于9 月5 日含冤逝世。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費欣油畫作品欣賞繪畫藝術2023-10-08
Ruslan Khasanov液體肖像畫作繪畫藝術2023-06-16
Robert Euwe超逼真的人物肖像繪畫藝術2023-06-03
你敢信嗎?這些不是照片繪畫藝術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