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旅法著名畫家趙無極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11-02

    趙無極(法文名 Zao wou-ki)是蜚聲當代世界藝壇的杰出畫家。他的繪畫,運用富于表現力的西方技巧,抒發飄逸玄遠的東方心性,在抽象表現主義浪潮中獨樹一幟。

趙無極(法文名 Zao wou-ki) 1921年生于中國北京。天資聰穎,酷愛文學和歷史。十四歲進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在六年的學校生涯中,他對學院式教育不感興趣,努力捕捉構圖的“理”與“力”,以自己的方式開始創作油畫。1941年趙無極在重慶首次舉辦個人畫展,畫作風格深受馬蒂斯和畢加索的影響。翌年,他在重慶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了林風眠、關良受、丁衍庸、李仲生、倪貽德和自己的六人展。展出受到知識分子和年輕藝術家們的熱烈歡迎。

     1948年趙無極遠赴巴黎,開始了一條嶄新的藝術探索之路。在隨后的幾年內,他周游歐美等國。這一時期的繪畫深受保羅克利繪畫的影響。受中間藝術影響的克利倡導“藝術不是為再現可見事物,而是要變不可見為可見”,在更高的層次上向趙無極所熟悉的重“神似”、講“意境”的中國美學思想靠近。趙無極在歐洲重新發現了“中國”。50年代的巴黎是抽象藝術活躍的時期,到巴黎不久的趙無極轉向抽象探索,畫作脫離敘事性因素,借助抽象符號表現物象之外純粹的象征意義。趙無極的畫風發生重要轉天,這一階段的代表作是:《風》(1954年)、《淹沒的城市》(1955年)、《河流》與《沼澤》(1956年)、《大地本無形》(1957年)和《我們倆》(1957年)

     1957年,趙無極在美國之行中接觸到那里的抽象繪畫,頗受震動。于是,他放棄象形文字式的符號象征,而轉向更加直接表述精神、宣泄情感的表達方式他用大筆自由涂抹。在撲朔迷離的色彩光線和復雜多變的空間結構中或抒發感受,或描繪幻象。1959年后他的作品以創作日期命名,為的是讓觀眾不受任何畫面以外因素影響而直接體驗繪畫意境。趙無極形成自己成熟而獨特的風格。

     50年代后由趙無極的創作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作品多以黑、褐等暗色為基調,筆觸激烈,充滿力度,畫面極富運動感,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趙無極繪畫進入另一階段,其油畫技巧日臻嫻熟,色彩變得艷麗明亮,畫面更側重對空間和光線的追求,蘊含天地水火等種種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風景的意味,氣氛越來越平靜。進入九十年代,趙無極的繪畫更是爐火純青,一方面,更顯物象影響,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96年2月6日》呈崗巒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卻又化入象外之象,進一步體現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精神境界。

 趙無極在歐洲重新發現了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精神意境,作了一個似乎西方式的詮釋。建筑大師貝聿銘在趙無極畫展的前言中寫道:“我覺得他的油畫和石版畫十分迷人,使我同時想起克利繪畫的神秘和倪贊山水的簡練,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趙無極是歐洲畫壇當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趙無極

1921年生于北京,族譜上溯宋朝皇族。
1935年進入杭州藝專,師從林風眠學西洋畫。
1948年赴巴黎繼續深造。
1949年巴黎克勒茲畫廊首度個展《趙無極八幅石版畫欣賞》專輯出版。
1951年辛辛那提彩色石版畫雙年展,《生活》雜志以一整版選登他的一幅版畫出版。
1953年辛辛那提博物館版畫回顧展
1955年第一部《趙無極版畫作品總目》出版。
湖北美術學院論壇1957年波歇博物館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趙無極生平傳記。
1959―1960年影片《趙無極》被納入《法國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中。
1969年第二次回顧展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美術館和魁北克博物館舉行。
1975-1977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開設趙無極專廳。
1981年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個展。
1984年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勛位勛章。
湖北美術學院論壇1981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開設趙無極專廳。
1993―1994年晉升榮譽勛位第三級,獲巴黎維爾美勛章,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獲日本天皇館畫獎。
1995年獲LVMH集團在巴黎設立的科學藝術獎中的藝術獎并于弗雷羅工作室創作了七幅版畫。湖北美術學院論壇。
1998年上海博物館以其三個特別展覽廳舉辦趙無極回顧展,展出他105幅油畫作品。上海霍克藝術會館舉辦趙無極版畫展。
2002年獲得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

作品:





 

标签:趙無極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