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書法藝術 >

徐悲鴻書法作品

作者:佚名 來源:未知 時間:2006-04-18
 徐悲鴻 (1895.7―1953.9)。 男,漢族,江蘇宜興人。自幼隨父親徐達章讀書學畫。十三歲時家鄉遭水災,隨父流浪江湖賣畫為生,繪畫以“神州少年”題款。1915年去上海,謀事不遂返回鄉里。第二年又去上海,以典當度日,后投畫上海審美館館長高劍文、高奇峰兄弟,得以出版銷售。同年考入震旦大學法文系。后明智大學征求倉頡畫像,投畫中選,因之結識康有為、王國維諸人,得機會包覽金石書畫名作,開始嘗試結合西洋畫的明暗透視表現中國畫的空間體積,創作大量的國畫作品。1917年去日本,傾囊購畫,半年后回上海,后去北京,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由羅癭公、蔡元培推薦去法國留學,考入法國高等美術學校,以校長弗拉孟為師,結識名畫家達仰,得益良多。1923年所作油畫入選法國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得好評。1925起創作日趨成熟,有油畫《蕭聲》、《蜜月》、《原聞》、《悵望》、《撫貓人家》等相繼完成,優以《蕭聲》、《遠聞》為人稱頌。1927年去瑞士,意大利,在歐期間觀摹了大批古今繪畫名作和雕塑藝術珍品,視野大開。1927年4月回國任田漢籌辦的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大學教授,教學之余創作完成具幅油畫《田橫五百士》。1929年由蔡元培推薦,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大力提倡國畫革新,反對因襲守舊。后因聘齊白石為教授遭人攻訐,辭職回南京,又任教于中央大學藝術系。1933年完成具幅油畫《?我后》,并先后去法國、意大利、蘇聯等國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去比利時、德國舉辦個人畫展。1934年秋回國。1935年去廣西寫生,創作了《風雨思君子》、《晨曲》、《古柏》等中國畫。1937年后仍任教于中央大學,在重慶創作了《負簣巴婦》、《巴人汲水》、《自寫》等中國畫。1940年春應泰戈爾之邀去印度講學,為泰戈爾、甘地畫像,并舉辦個人畫展。后赴印度大吉嶺,創作有中國畫《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等,油畫《喜馬拉雅山的晨霧》。1940年底去新加坡日夜作畫,第二年在吉隆坡、檳榔嶼等城市舉辦籌賑畫展。1942年夏抵重慶,先后在貴陽、重慶、成都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在國內外舉辦多次畫展之所得全部賑濟國難災民。1946年任北平藝術學校校長,并任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1949年去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會,同年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并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國畫創作堅持師法造化的寫實傳統,吸取外來的藝術技巧來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方法,能融會中西、貫通古今,達到精湛的藝術技巧和濃厚的民族特色的高度結合。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山水、人物、鳥獸、花卉無不落筆有神,刻劃盡致。尤擅畫馬,所畫奔馬,意蘊深刻,神形兼備,稱譽海內外。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數十年,重人愛才,獎掖后生 ,幫助同人,當代有成就的藝術家出其門下或受其指導者甚多,一生對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徐悲鴻書信》

《孟子》一節

《五言對聯》

《徐悲鴻詩》

标签:徐悲鴻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